4.1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4.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右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距北京2.8×105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5km/h
B.该汽车4×103S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70m/s
D.该汽车4h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对接后,若要判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地球 B.月球 C.天和核心舱 D.太阳
4.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正以相对核心舱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5.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秒,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A.米 B.米 C.米 D.米
6.2022年5月10日凌晨,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始追赶“天和”核心舱,最终成功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四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B.追赶过程中,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是运动的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惯性在变大
D.对接成功后的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近年来,为鼓励绿色出行,支付宝小程序根据每天正常步行计数奖励虚拟能量,请你估计成年人5000步大约有(  )
A.1千米 B.3千米 C.10千米 D.15千米
8.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B.C. 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了机械运动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11.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找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
12.“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接,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神舟八号”飞船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舟八号飞船”或“天宫一号”)
13.射击运动员张军练习打活动靶,靶的运动方向与射击方向垂直,子弹的速度是800米/秒,靶的移动速度是8米/秒,张军在离射击点100米处进行射击,为了击中目标,张军应在靶离射击点 处开枪。
14.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当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 m/ s。
15.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合 m/s。
三、解答题
1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200米处,并且比乙车早20秒钟出发,甲车速度是2米/秒,乙车速度是18千米/时,求乙车多长时间追上甲车?
17.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有一位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该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B B B A A D
1.B
【详解】①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
③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④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B正确。
2.D
【详解】AC.速度计的示数 :
v=70km/h= 70×m/s≈19.4m/s,
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
BD.该汽车的运动时间 :
t= = =4h=3600s×4=1.44×10 4s,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

3.C
【详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未发生改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所用的时间
故A错误;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读图可知电磁波发射通过的总时间为4×10-4 s,单程的距离时间为
由得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天舟四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追赶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与“天舟四号”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天和”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对接成功后绕地球做曲线运动,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成年人的步幅约,5000步大约有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以直升飞机为参照物,高楼楼顶与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且飞机中的人认为高楼楼顶在远离自己,所以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高楼楼顶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改变,且飞机与地面间的距离在变短,所以飞机是向下运动的.
故选A .
9.A
【分析】分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弄清二者速度的大小,然后分析各个图像即可。
【详解】AB.根据图片可知,乙在甲的前面,说明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为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即速度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因为时间相同,且,根据公式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A项不符合题意;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B项不符合题意;
C.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电荷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等;C项不符合题意;
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即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D项符合题意;
11. 运动 静止
【详解】[1]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船与河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故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2]剑与河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
12.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飞船
【详解】[1]“神舟下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下号”飞船是静止的;
[2]因为是“神舟下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后实现连接,所以其中速度较大的是神州下号飞船。
13.1米
【详解】子弹从射出到命中目标的时间为t===s
目标靶通过的距离为s2=v2t=8m/ss=1m
14.20
【详解】由图象可知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在3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
乙车通过的路程:
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
15. 108 30
【详解】汽车的平均速度:
v===108km/h=108×m/s=30m/s.
16.80秒
【详解】18千米/时=5米/秒
设乙车t秒追上甲车,依题意列式:
5t-2t=200+20
解得t=80秒,
答:乙车经80秒追上甲车。
17.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A<36,.4m;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43.97m sB<212.5m;
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C 212.5m.
【详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钢、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
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
0.1s,
解得:
s1 43.97m;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钢传来的声音,应有:
0.1s,
解得:
s2 212.5m;
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钢传来的声音,应有:
0.1s,
解得:
s3 36.4m.
结论: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C 212.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212.5m>sB 43.97m时,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
空气和铁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
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A<36.4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答: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A<36,.4m;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43.97m sB<212.5m;
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C 212.5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