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2课时 提高防护能力
精彩课堂
环节一 知危险——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阅读材料】为什么女孩蒂莉能在海啸中救上百游客
2004年12月,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随家人来到泰国普古岛度假。12月26日那天,正在普吉岛迈考海滩玩耍的蒂莉发觉海水变得有些古怪,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海水也突然退了下去,露出大片沙滩,远处海平线上的船只随着海浪猛烈地上下颠簸。 除了海水大面积后退,蒂莉还看到“海水开始冒泡,并发出‘咝咝’的声音, 就像煎锅一样”,她马上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播放过有关夏威夷海啸灾难的纪录片,海啸到来前夏威夷附近海面也漂浮着泡沫。
蒂莉想到地理老师曾说过,海水突然退去和里面产生气泡就是海啸的前兆。于是她让爸爸妈妈与海滩工作人员沟通,迅速动员海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就在大家离开海滩后不到几分钟,排山倒海般的海啸巨浪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多亏了蒂莉的提醒,迈考海滩成为泰国少数几个在海啸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海滩。
【阅读感悟】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小结: 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 见微知著, 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 防患于未然。
【学生活动】
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各种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怎样根据灾难发生前的预兆正确作出判断,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呢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课前前置任务收集的材料, 向全班同学展示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科普材料。
环节二 会避险———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生活动】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 每个小组向大家科普了如何根据一些预兆现象, 科学合理地判断可能发生的危险。那么危险一旦发生, 我们如何避险和逃生呢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 以科学为依据, 整理各种情况下的逃生知识和技巧。
【阅读材料】“不务正业”的最牛校长———叶志平!
叶志平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前,有不少学生家长都叫他“不务正业”的校长。
这个称呼来源于他担任校长期间曾多次举行安全演练。别的校长主要是抓教学质量,他除了教学质量,还经常举行安全演练, 让不少学生家长说他“不务正业”!叶志平为什么要经常举行安全演练, 跟学校的教学楼质量有关。叶志平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有的教学楼已经属于危房了,容易发生坍塌事故,而且四川又属于地震多发地带,一旦发生坍塌或者地震很容易造成师生的伤亡。 所以他一边找教育局要经费来加固之前的老旧教学楼,一边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演练!这样的安全演练在桑枣中学基本上一两年就有一次,到了2005 年以后,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演练!
“5·12”大地震的时候,桑枣中学的师生只用了96秒就全部到达了操场,整个学校无一人伤亡。事后,叶志平和家长通话的时候,喜极而泣地说:“全校师生全部安全,无一人伤亡!”
【阅读思考】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总结: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参加每一次安全演练活动, 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 紧急避险逃生。
环节三 会自救——学习防护急救知识
【观看视频】播放视频——常用急救知识合集
视频内容简介:视频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大概率会遇见的伤害及应对方法,例如:扭伤、气道异物、动物致伤、烧烫伤、骨折、鱼刺卡喉、溺水等,学习心肺复苏、海姆利希急救法、体外自
动除颤仪的使用。
教师总结: 平时花点时间掌握急救知识, 当意外来临之时, 不至于在关键时刻束手无策,生命可能在我们手中重新绽放光彩。
【学生活动】
通过视频学习以及自身生活经验, 体验自救方法, 例如: 海姆利希急救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教师总结: 俗话说:“急救如救命。”生活中,意外伤害很难避免也很难预料, 如果我们不及时医治或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掌握一些急救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小结
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只有每个人都掌握过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关键时刻更好地自救逃生!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让我们携手共进, 做好自己的安全责任第一人。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1.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许多中小学校都会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 旨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灾难发生时,下列自救自护方法正确的是 ( )
A.屋内煤气泄漏——在室内立即拨打电话求助
B.户外遇到雷暴雨——尽快跑到大树下躲雨
C.遇到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前行
D.遇到地震——迅速搭乘电梯离开房屋, 去到空旷的场地
C
2.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
①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附近, 我们要文明有序, 不能打闹拥挤
②去电影院或超市时, 要留心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
③遭遇雷雨天气, 找不到遮挡物时, 可以抱头蹲在大树下躲雨
④遇到大雨或洪灾, 如果时间充裕可有组织地向高处转移避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3.在防灾减灾日当天, 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 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
①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②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③丰富学校教师业余生活 ④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情境一: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 乘电梯迅速逃离房屋。
情境二: 游泳下水前要做好暖身运动, 遇到他人溺水要急忙施救。
任选一个情境, 找出不妥当的地方, 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情境一中, “乘电梯迅速逃离房屋”方法欠妥当。正确做法有: 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 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情境二中, “他人溺水要急忙施救”方法欠妥当。正
确做法有: 保持冷静, 跑去叫人帮助; 将救生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漂浮的东西扔给溺水者。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