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6月期末试卷1.(2024六下·中原期末)学校计划在九月份举办一场中小学秋季排球联赛,需要一批裁判椅,现向同学们征集设计方案及作品模型,在设计裁判椅的时候,考虑牢固性,应该多使用下列框架中的( )。A. B. C.2.(2024六下·中原期末)为使排球裁判椅承受更大风力,下列方法最不可行的是 ( )。A.调整裁判椅的结构设计,让裁判椅的底座变得更重B.在裁判椅模型底座的每个角各挂一个钩码C.对裁判椅模型侧面进行修改,用透明塑料纸粘在表面3.(2024六下·中原期末)排球裁判椅制作资格的确定方式应该是通过 ( )确定。A.抽签 B.竞标 C.组委会指定4.(2024六下·中原期末)顶端承重测试时,大家发现裁判椅模型容易倾斜,可能是因为( )。A.一圈立柱高度不同B.使用的三角形结构太多C.底端太大太重5.(2024六下·中原期末)测试时,同学们还发现制作的裁判椅模型顶端承重能力不够,需要改进,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侧面多使用三角形结构B.加固顶端连接处C.减小底端面积6.(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经济价值B.许多动植物可以作为药材入药C.缺少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7.(2024六下·中原期末)根据“单、双眼皮” “平、V发际” “大拇指能否向外弯曲”三个性状,可以有 ( )种不同的组合。A.4 B.8 C.168.(2024六下·中原期末)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人的相貌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因为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我们相貌特征的是 ( )。A.穿着打扮 B.父母遗传 C.生活环境9.(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物或者生活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B.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从化石中无法推断古代动、植物生活情况与环境10.(2024六下·中原期末)人类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改善生活的是 ( )。A.自动化灌溉 B.杂交水稻 C.无土栽培11.(2024六下·中原期末)关于宇宙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中的各天体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B.在宇宙中,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太阳转C.人出生时属于不同的星座,就有不同的命运12.(2024六下·中原期末)关于建立的太阳系行星位置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在处理数据时采用了等比例缩小的方法B.建立的模型并不能精准地表示八大行星大小的实际比例关系C.在模型中,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都相等13.(2024六下·中原期末)使用活动观星盘在夜晚观察星星时,活动观星盘 ( )。A.向南竖直放置 B.举过头顶 C.水平放置于地面14.(2024六下·中原期末)通过“北斗七星模型”研究,我们知道在实际天空中 ( )。A.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基本相同B.同一星座中的恒星大小相差不多C.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远近不同、没有联系15.(2024六下·中原期末)科科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了一个银河系模型,模型中米粒的作用是( )。A.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B.模拟银河系的行星 C.模拟太阳系的行星16.(2024六下·中原期末)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长高、长胖是化学变化的结果B.剪短了头发是化学变化的结果C.指甲变长、皱纹加深是化学变化的结果17.(2024六下·中原期末)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时发生了 ( )。A.简单的物理变化 B.复杂的化学变化 C.没发生什么变化18.(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操作均有气泡产生现象,与其他两项本质不同的是( )。A.把干燥的土壤块放到水中B.开水沸腾时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19.(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白糖加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糖的颜色会变黄,然后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成黑色B.加热到最后白糖变成焦炭状C.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20.(2024六下·中原期末)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根铁钉,使其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A.空气中的部分B.水面下的部分C.水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21.(2024六下·中原期末)科学调查小组在校园中选择了三个地点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下表是他们的“校园生物调查”表。A 地点 蚂蚁B地点 蚂蚁、蜘蛛、蝴蝶、香樟树、冬青树、狗尾草、凤仙花C 地点 金鱼、水藻(1)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观察蚂蚁时,要做到不打扰它们的活动B.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或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C.看见不认识的动植物要带回家进行观察(2)他们选择的B地点最有可能是( )。A.池塘 B.篮球场 C.花坛(3)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凤仙花、狗尾草、水藻分为一类,将冬青树、香樟树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A.生长环境 B.茎的特点 C.叶的特点(4)观察下列生物身体结构,不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 B.蜘蛛 C.蝴蝶(5)他们根据动物身体中是否有脊椎的特征,把蚂蚁、蜘蛛、蝴蝶归为一类,是 ,把麻雀、金鱼归为一类,是 。(6)调查小组在观察凤仙花的时候,发现同一株凤仙花的花朵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属于生物的 现象。22.(2024六下·中原期末) 惊雷一声平地起,“巨龙”腾飞逐天宫。2024年4月 25 日晚,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1)我们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3年 10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B.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的智能快速采样工作C.中国空间站目前还未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2)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在最佳条件下,我们凭肉眼能同时看到3000颗左右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都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3)在观星时,我们经常使用“光年”来计量( )。A.距离 B.速度 C.时间(4)天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日食,下面是模拟日食发生的实验。请在方格内填写相应天体的名称。当观测到黄色卡纸外围有红色圆圈,此时日食类型是 ,若继续将黄色卡纸靠近蓝色卡纸,我们可以观测到 。(以上两空均选填“日全食” “日环食” “日偏食”)(5)比较日食和金星凌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形成原理相似,都是由于行星运动到了太阳和地球之间B.日食和金星凌日现象说明月球的实际大小远大于金星C.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看起来比月球小是因为金星距地球太远23.(2024六下·中原期末)根据“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完成下列各题。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玻璃片、白醋、小苏打、勺子、细木条、火柴。实验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3勺白醋,然后小心地放入1勺小苏打(或者先放入1勺小苏打,再倒入3勺白醋),马上将玻璃片盖在玻璃杯的杯口。②不摇晃玻璃杯,安静地观察玻璃杯内发生的变化。(1)如图1和图2,通过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观察到,玻璃杯内反应剧烈,看到产生大量气泡,并听到“吡呲”的声音。有气泡冒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 )。A.发生了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没有发生变化(2)如图 2,在杯口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些,通过这种现象可以分析,以上物质变化时 (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无法判断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3)如图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立即被熄灭,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 ( )。A.比空气重 B.不支持燃烧 C.支持燃烧(4)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5)如图4,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了这种气体比空气____。蜡烛燃烧时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蜡烛上方罩上玻璃杯,杯内出现水滴B.蜡焰上方加热玻璃片,玻璃片变黑C.蜡烛燃烧时,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摊蜡液(6)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有什么作用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防灭火需要它B.动物生长发育需要它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它(7)通过观察发现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 )的特点。A.无色酸味 B.无色无味 C.白色无味(8)该小组又找来了其他物质与白醋进行混合实验,结果发现白醋与( )的混合没有类似的气体产生。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24.(2024六下·中原期末)2024年2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秦岭站建设。历经10多年艰苦努力,秦岭站完成选址、设计、论证、建造,巍然屹立于南极罗斯海。为让秦岭站“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设计团队要赋予秦岭站抵抗17级大风的能力。在选址与设计之初,秦岭站设计团队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减弱强风侵袭。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在秦岭站设计建设方案确定之后,设计团队立即进行实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作等比例缩小的秦岭站模型,模拟南极环境的风洞试验和吹雪试验。从下往上看,秦岭站的主楼被数十根立柱稳稳托举,伫立在临海岩壁之上。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正是一种典型的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的建筑方式。借助试验得出的重要数据,设计师更好地调整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让秦岭站在遭遇同等风况下安然无恙。秦岭站主楼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用钢量超过了每平方米300公斤,是同类建筑的2到3倍。在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实现快速施工。在国内就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 “骨骼”和模块建设完毕后,就是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秦岭站的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巧借地形优势,建设人员运用适应极地气候的建造技术,使得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秦岭站”这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际步骤是( )。①论证 ②设计 ③建造 ④选址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2)秦岭站在设计方案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A.墙体保温 B.室内通风 C.防积雪掩埋(3)制定秦岭站初步设计方案后,团队立即开展了行动,下列应该优先进行的是 ( )。A.制作等比例缩小的秦岭站模型进行模拟测试B.马上按照方案进行施工C.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增强抗风能力(4)建设秦岭站曾面临着众多限制与挑战,其中“需要抵抗17级大风”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将解决办法梳理在表格中。限制和挑战 解决办法需要抵抗17级大风 (5)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便于长途运输 B.能够实现快速施工 C.节省运输成本(6)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时,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除了坚固、美观,最主要还要考虑 ( )。A.保暖 B.省时 C.省力(7)秦岭站的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 “南十字”星可以确定的方位是正南方,它属于“南十字座”。夜晚,我们可以借助 来辨别北方,我们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找到这颗星,请在右图中用“☆”画出这颗星的位置,并体现出找到这颗星的具体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框架结构【解析】【分析】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结构中加斜杆形成了三角形,可以加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框架结构中加斜杆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A符合题意;BC不属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加斜杆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性小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结构加斜杆形成的三角形。故选A。2.【答案】C【知识点】塔台【解析】【分析】使排球裁判椅承受更大风力就需要增强椅子的稳定性。A.增加底部重量可以增强稳定性,故A不符合题意;B.在裁判椅模型底座的每个角各挂一个钩码可以增加底部拉力,增加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C.增加塑料纸不能增加稳定性,故C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知识点】认识工程【解析】【分析】排球裁判椅制作资格通过竞标来确定,各方制作竞标书来阐明己方方案的优点。故选B。4.【答案】A【知识点】承重能力【解析】【分析】裁判椅结构类似塔台结构,在搭建除了要考虑自身是否运用三角形外,还要考虑上轻下重、上窄下宽、重心下移的问题。增加底部重量可以使得塔台重心下移,能够增加稳定性。A.一圈立柱高度不同,不能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B.在塔台内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塔台的称重能力,故B符合题意;C.在底端增加重量,使底部更稳重,故C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知识点】认识工程【解析】【分析】A.侧面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B.增加顶端的牢固程度,有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B不符合题意;C.减小底端面积,塔台的稳定性变差,容易晃动,不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A【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尽管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经济价值。7.【答案】B【知识点】变异;遗传【解析】【分析】每种性状有两种表现,一共有2×2×2=8种组合。8.【答案】A【知识点】变异;遗传;外貌特征【解析】【分析】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不同的人的同一相貌特征也可能是不同的。分析选项可知,父母遗传、生活环境和心境阅历会影响我们的相貌特征,穿着打扮不会影响我们的相貌特征。故选:A。9.【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A.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A说法正确。B.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B说法正确。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信息,可以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方式、生活环境等信息的,C说法错误。故C说法符合题意。10.【答案】B【知识点】变异;遗传【解析】【分析】人类通过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成功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其中,杂交水稻的培育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技术获得的水稻新品种,这种技术利用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特性的水稻品种。这种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增强了水稻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粮食安全状况,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A.宇宙中的各天体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A说法正确;B.在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太阳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太阳转,B的说法正确;C.星座,只是某一类人性格各方面的归纳,只是具有一些普遍性,可以参考娱乐,但是不能决定命运,C的说法错误;故选C。12.【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A.要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我们首先要处理好各行星与太阳远近的数据,然后再进行等比例的缩放,该说法正确。B.由于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如果再按这个比例缩小行星直径,个别行星会小到无法制作,所以建立的模型并不能精准地表示八大行星大小的实际比例关系,该说法正确。C.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其中赤道直径最长的是木星。因此,在模型中,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故说法错误。故选C。13.【答案】B【知识点】星座【解析】【分析】使用活动星图时,要先转动上盘的覆盖物使匹配的时间和日期能对应,在设置时间时要移除任何日光节约时间造成的改变,则在当晚所选定的时间能够看见的恒星就会出现在覆盖物所露出的窗口内。覆盖物上也会有北方的显示,但使用指南针可以更好的显示所有的方位。有许多使用者发现将活动星图举在头上,让活动星图的南北对正着的南北方式有用的方法。在这样的位置,可以将星星投射至在夜空上的位置,这也可以快速的辨认眼前可以看见的星星,故选B。14.【答案】C【知识点】星座【解析】【分析】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象。A.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故A错误;B.同一星座中的恒星大小不同,故B错误;C.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远近不同、没有联系,只是人为赋予意义,故C正确;故选C。15.【答案】A【知识点】银河系;太阳系【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2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建立银河系模型时,在纸片上画出“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故选A。16.【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人长高、长胖是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能量的释放伴随着很多化学变化的发生。B.头发剪短了,只是头发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7.【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食物在体内消化营养物质时,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由大分子物质最终转化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8.【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A.把干燥的土壤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并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开水沸腾时,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大量气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C。19.【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对白糖加热的认识,白糖加热过程中,伴随着气味的变化,一开始加热有香味,随着加热的继续,香味消失,继续加热,白糖变为黑色,有焦味冒出。A.白糖的颜色从白色变成透明的,然后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描述正确;B.加热过程中白糖的气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香味慢慢变为焦味,加热到最后白糖变成焦炭状,描述正确;C.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描述错误,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又变为固态;故选: C。20.【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解析】【分析】A.空气中水分不多,铁生锈较慢,故A不符合题意;B.液面下面无氧气,铁不容易生锈,故B不符合题意;C.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水和空气都比较充分,易生锈,故C符合题意;故选C。21.【答案】(1)C(2)C(3)B(4)B(5)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6)变异【知识点】昆虫;变异;遗传;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调查校园生物【解析】【分析】观察动植物时,我们要做到:爱护动植物,不伤害破坏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对于不认识的动植物不能要用手直接接触。(1)A.在观察蚂蚁时,要做到不打扰它们的生活是正确的做法;B.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记录下来做法正确;C.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看见不认识的动植物要画下来或拍照片;故选C。(2)校园中,花坛里的生物种类比较多,这是因为花坛中生存着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与栖息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B地点中有动物有植物,最有可能的地点是花坛,故选C。(3)一般利用二歧分类法给生物进行分类,将凤仙花、狗尾草、水藻分为一类,将冬青树、香樟树分为另一类的分类标准是茎的特点,故选B。(4)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和蜜蜂都属于昆虫,蜘蛛不属于昆虫,故选B。(5)蚂蚁、蜘蛛、蝴蝶是无脊椎动物,麻雀、金鱼是脊椎动物。(6)同一株凤仙花的花朵表现不同颜色属于变异现象。22.【答案】(1)C(2)A(3)A(4)日环食;日全食(5)C【知识点】日食;星座;探索宇宙;光年【解析】【分析】(1)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1月30日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首次迎来两组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也意味着我国空间站正式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故C说法不正确。(2)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亮的星球,在最佳观测条件下,肉眼可见的3000颗左右的星星中,绝大多数是恒星。这些恒星大多数分布在地球周围几千光年的范围内,其中约有90%位于距离地球1000光年的范围之内。(3)光年是天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距离单位,它定义为光在一年内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4)日食是由于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遮挡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落到地球上而发生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当黄色卡纸(模拟月球)接近蓝色卡纸(模拟地球)并遮挡住后方的光源(模拟太阳)时,如果观测到黄色卡纸外围有红色圆圈,这表示模拟月球只遮挡了部分光线,形成的是日环食。红色圆圈是光在通过黄色卡纸边缘时的折射造成的,此时中心的光线被完全遮挡,外围留下一个亮环。如果继续移动黄色卡纸使其更靠近蓝色卡纸,将会观测到连外围的亮环也消失,整个视野中的光线被黄色卡纸完全遮挡,这时发生的是日全食。(5)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运动,遮挡住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这种遮挡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无法看到太阳或只能看到一部分或环形的太阳。而金星凌日则发生在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使得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像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金星实际比月球大很多,看起来比月球小是因为金星距地球太远。因此C符合题意。23.【答案】(1)B(2)A(3)B(4)B(5)C(6)B(7)B(8)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之外,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1)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故选B。(2)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反应会吸热,所以我们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到凉,故选A。(3)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立即被熄灭说明此气体不支持燃烧,故选B。(4)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可得知,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B。(5)蜡烛火焰熄灭可以说明该气体比空气要重,向下流动;A.在蜡烛上方罩上玻璃杯,杯内出现水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B.蜡焰上方加热玻璃片,玻璃片变黑,有新物质生产,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时,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摊蜡液,没有新物质生产,物理变化;故选C。(6)二氧化碳用作植物光合作用、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动物生长发育不需要二氧化碳,故选B。(7)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故选B。(8)白醋与鸡蛋壳和贝壳都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与食盐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故选C。24.【答案】(1)C(2)B(3)A(4)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5)B(6)A(7)【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星座;认识工程【解析】【分析】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经历选址、设计、论证、建造等步骤。(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秦岭站”这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际步骤是选址、设计、论证、建造,故选C。(2)秦岭站在设计方案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在极寒情况下的墙体保温和防积雪掩埋,没有提到室内通风,故选B。(3)制定初步设计方案后要进行模拟测试,不能直接施工,故选A。(4)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得出①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②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③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5)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实现快速施工,故选B。(6)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秦岭站的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故选A。(7)北极星在北斗七星勺口开口方向两颗星连线距离的5倍处,可以指引方向。1 / 1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6月期末试卷1.(2024六下·中原期末)学校计划在九月份举办一场中小学秋季排球联赛,需要一批裁判椅,现向同学们征集设计方案及作品模型,在设计裁判椅的时候,考虑牢固性,应该多使用下列框架中的( )。A. B. C.【答案】A【知识点】框架结构【解析】【分析】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结构中加斜杆形成了三角形,可以加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框架结构中加斜杆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A符合题意;BC不属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加斜杆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性小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框架结构加斜杆形成的三角形。故选A。2.(2024六下·中原期末)为使排球裁判椅承受更大风力,下列方法最不可行的是 ( )。A.调整裁判椅的结构设计,让裁判椅的底座变得更重B.在裁判椅模型底座的每个角各挂一个钩码C.对裁判椅模型侧面进行修改,用透明塑料纸粘在表面【答案】C【知识点】塔台【解析】【分析】使排球裁判椅承受更大风力就需要增强椅子的稳定性。A.增加底部重量可以增强稳定性,故A不符合题意;B.在裁判椅模型底座的每个角各挂一个钩码可以增加底部拉力,增加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C.增加塑料纸不能增加稳定性,故C符合题意;故选C。3.(2024六下·中原期末)排球裁判椅制作资格的确定方式应该是通过 ( )确定。A.抽签 B.竞标 C.组委会指定【答案】B【知识点】认识工程【解析】【分析】排球裁判椅制作资格通过竞标来确定,各方制作竞标书来阐明己方方案的优点。故选B。4.(2024六下·中原期末)顶端承重测试时,大家发现裁判椅模型容易倾斜,可能是因为( )。A.一圈立柱高度不同B.使用的三角形结构太多C.底端太大太重【答案】A【知识点】承重能力【解析】【分析】裁判椅结构类似塔台结构,在搭建除了要考虑自身是否运用三角形外,还要考虑上轻下重、上窄下宽、重心下移的问题。增加底部重量可以使得塔台重心下移,能够增加稳定性。A.一圈立柱高度不同,不能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B.在塔台内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塔台的称重能力,故B符合题意;C.在底端增加重量,使底部更稳重,故C符合题意;故选A。5.(2024六下·中原期末)测试时,同学们还发现制作的裁判椅模型顶端承重能力不够,需要改进,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侧面多使用三角形结构B.加固顶端连接处C.减小底端面积【答案】C【知识点】认识工程【解析】【分析】A.侧面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塔台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B.增加顶端的牢固程度,有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B不符合题意;C.减小底端面积,塔台的稳定性变差,容易晃动,不利于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故C符合题意;故选C。6.(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经济价值B.许多动植物可以作为药材入药C.缺少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答案】A【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尽管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经济价值。7.(2024六下·中原期末)根据“单、双眼皮” “平、V发际” “大拇指能否向外弯曲”三个性状,可以有 ( )种不同的组合。A.4 B.8 C.16【答案】B【知识点】变异;遗传【解析】【分析】每种性状有两种表现,一共有2×2×2=8种组合。8.(2024六下·中原期末)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人的相貌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因为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我们相貌特征的是 ( )。A.穿着打扮 B.父母遗传 C.生活环境【答案】A【知识点】变异;遗传;外貌特征【解析】【分析】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不同的人的同一相貌特征也可能是不同的。分析选项可知,父母遗传、生活环境和心境阅历会影响我们的相貌特征,穿着打扮不会影响我们的相貌特征。故选:A。9.(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物或者生活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B.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从化石中无法推断古代动、植物生活情况与环境【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A.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A说法正确。B.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B说法正确。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信息,可以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方式、生活环境等信息的,C说法错误。故C说法符合题意。10.(2024六下·中原期末)人类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改善生活的是 ( )。A.自动化灌溉 B.杂交水稻 C.无土栽培【答案】B【知识点】变异;遗传【解析】【分析】人类通过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成功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其中,杂交水稻的培育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技术获得的水稻新品种,这种技术利用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特性的水稻品种。这种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增强了水稻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粮食安全状况,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2024六下·中原期末)关于宇宙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中的各天体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B.在宇宙中,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太阳转C.人出生时属于不同的星座,就有不同的命运【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A.宇宙中的各天体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A说法正确;B.在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太阳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太阳转,B的说法正确;C.星座,只是某一类人性格各方面的归纳,只是具有一些普遍性,可以参考娱乐,但是不能决定命运,C的说法错误;故选C。12.(2024六下·中原期末)关于建立的太阳系行星位置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在处理数据时采用了等比例缩小的方法B.建立的模型并不能精准地表示八大行星大小的实际比例关系C.在模型中,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A.要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我们首先要处理好各行星与太阳远近的数据,然后再进行等比例的缩放,该说法正确。B.由于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如果再按这个比例缩小行星直径,个别行星会小到无法制作,所以建立的模型并不能精准地表示八大行星大小的实际比例关系,该说法正确。C.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其中赤道直径最长的是木星。因此,在模型中,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故说法错误。故选C。13.(2024六下·中原期末)使用活动观星盘在夜晚观察星星时,活动观星盘 ( )。A.向南竖直放置 B.举过头顶 C.水平放置于地面【答案】B【知识点】星座【解析】【分析】使用活动星图时,要先转动上盘的覆盖物使匹配的时间和日期能对应,在设置时间时要移除任何日光节约时间造成的改变,则在当晚所选定的时间能够看见的恒星就会出现在覆盖物所露出的窗口内。覆盖物上也会有北方的显示,但使用指南针可以更好的显示所有的方位。有许多使用者发现将活动星图举在头上,让活动星图的南北对正着的南北方式有用的方法。在这样的位置,可以将星星投射至在夜空上的位置,这也可以快速的辨认眼前可以看见的星星,故选B。14.(2024六下·中原期末)通过“北斗七星模型”研究,我们知道在实际天空中 ( )。A.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基本相同B.同一星座中的恒星大小相差不多C.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答案】C【知识点】星座【解析】【分析】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象。A.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故A错误;B.同一星座中的恒星大小不同,故B错误;C.同一星座中的恒星远近不同、没有联系,只是人为赋予意义,故C正确;故选C。15.(2024六下·中原期末)科科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了一个银河系模型,模型中米粒的作用是( )。A.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B.模拟银河系的行星 C.模拟太阳系的行星【答案】A【知识点】银河系;太阳系【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2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建立银河系模型时,在纸片上画出“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故选A。16.(2024六下·中原期末)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长高、长胖是化学变化的结果B.剪短了头发是化学变化的结果C.指甲变长、皱纹加深是化学变化的结果【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人长高、长胖是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能量的释放伴随着很多化学变化的发生。B.头发剪短了,只是头发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7.(2024六下·中原期末)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时发生了 ( )。A.简单的物理变化 B.复杂的化学变化 C.没发生什么变化【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食物在体内消化营养物质时,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由大分子物质最终转化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8.(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操作均有气泡产生现象,与其他两项本质不同的是( )。A.把干燥的土壤块放到水中B.开水沸腾时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A.把干燥的土壤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并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开水沸腾时,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大量气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C。19.(2024六下·中原期末)下列关于白糖加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糖的颜色会变黄,然后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成黑色B.加热到最后白糖变成焦炭状C.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对白糖加热的认识,白糖加热过程中,伴随着气味的变化,一开始加热有香味,随着加热的继续,香味消失,继续加热,白糖变为黑色,有焦味冒出。A.白糖的颜色从白色变成透明的,然后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描述正确;B.加热过程中白糖的气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香味慢慢变为焦味,加热到最后白糖变成焦炭状,描述正确;C.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描述错误,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又变为固态;故选: C。20.(2024六下·中原期末)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根铁钉,使其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A.空气中的部分B.水面下的部分C.水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解析】【分析】A.空气中水分不多,铁生锈较慢,故A不符合题意;B.液面下面无氧气,铁不容易生锈,故B不符合题意;C.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水和空气都比较充分,易生锈,故C符合题意;故选C。21.(2024六下·中原期末)科学调查小组在校园中选择了三个地点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下表是他们的“校园生物调查”表。A 地点 蚂蚁B地点 蚂蚁、蜘蛛、蝴蝶、香樟树、冬青树、狗尾草、凤仙花C 地点 金鱼、水藻(1)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观察蚂蚁时,要做到不打扰它们的活动B.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或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C.看见不认识的动植物要带回家进行观察(2)他们选择的B地点最有可能是( )。A.池塘 B.篮球场 C.花坛(3)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凤仙花、狗尾草、水藻分为一类,将冬青树、香樟树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A.生长环境 B.茎的特点 C.叶的特点(4)观察下列生物身体结构,不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 B.蜘蛛 C.蝴蝶(5)他们根据动物身体中是否有脊椎的特征,把蚂蚁、蜘蛛、蝴蝶归为一类,是 ,把麻雀、金鱼归为一类,是 。(6)调查小组在观察凤仙花的时候,发现同一株凤仙花的花朵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属于生物的 现象。【答案】(1)C(2)C(3)B(4)B(5)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6)变异【知识点】昆虫;变异;遗传;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调查校园生物【解析】【分析】观察动植物时,我们要做到:爱护动植物,不伤害破坏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对于不认识的动植物不能要用手直接接触。(1)A.在观察蚂蚁时,要做到不打扰它们的生活是正确的做法;B.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记录下来做法正确;C.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看见不认识的动植物要画下来或拍照片;故选C。(2)校园中,花坛里的生物种类比较多,这是因为花坛中生存着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与栖息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B地点中有动物有植物,最有可能的地点是花坛,故选C。(3)一般利用二歧分类法给生物进行分类,将凤仙花、狗尾草、水藻分为一类,将冬青树、香樟树分为另一类的分类标准是茎的特点,故选B。(4)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和蜜蜂都属于昆虫,蜘蛛不属于昆虫,故选B。(5)蚂蚁、蜘蛛、蝴蝶是无脊椎动物,麻雀、金鱼是脊椎动物。(6)同一株凤仙花的花朵表现不同颜色属于变异现象。22.(2024六下·中原期末) 惊雷一声平地起,“巨龙”腾飞逐天宫。2024年4月 25 日晚,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1)我们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3年 10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B.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的智能快速采样工作C.中国空间站目前还未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2)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在最佳条件下,我们凭肉眼能同时看到3000颗左右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都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3)在观星时,我们经常使用“光年”来计量( )。A.距离 B.速度 C.时间(4)天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日食,下面是模拟日食发生的实验。请在方格内填写相应天体的名称。当观测到黄色卡纸外围有红色圆圈,此时日食类型是 ,若继续将黄色卡纸靠近蓝色卡纸,我们可以观测到 。(以上两空均选填“日全食” “日环食” “日偏食”)(5)比较日食和金星凌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形成原理相似,都是由于行星运动到了太阳和地球之间B.日食和金星凌日现象说明月球的实际大小远大于金星C.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看起来比月球小是因为金星距地球太远【答案】(1)C(2)A(3)A(4)日环食;日全食(5)C【知识点】日食;星座;探索宇宙;光年【解析】【分析】(1)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1月30日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首次迎来两组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也意味着我国空间站正式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故C说法不正确。(2)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亮的星球,在最佳观测条件下,肉眼可见的3000颗左右的星星中,绝大多数是恒星。这些恒星大多数分布在地球周围几千光年的范围内,其中约有90%位于距离地球1000光年的范围之内。(3)光年是天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距离单位,它定义为光在一年内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4)日食是由于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遮挡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落到地球上而发生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当黄色卡纸(模拟月球)接近蓝色卡纸(模拟地球)并遮挡住后方的光源(模拟太阳)时,如果观测到黄色卡纸外围有红色圆圈,这表示模拟月球只遮挡了部分光线,形成的是日环食。红色圆圈是光在通过黄色卡纸边缘时的折射造成的,此时中心的光线被完全遮挡,外围留下一个亮环。如果继续移动黄色卡纸使其更靠近蓝色卡纸,将会观测到连外围的亮环也消失,整个视野中的光线被黄色卡纸完全遮挡,这时发生的是日全食。(5)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运动,遮挡住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这种遮挡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无法看到太阳或只能看到一部分或环形的太阳。而金星凌日则发生在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使得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像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金星实际比月球大很多,看起来比月球小是因为金星距地球太远。因此C符合题意。23.(2024六下·中原期末)根据“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完成下列各题。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玻璃片、白醋、小苏打、勺子、细木条、火柴。实验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3勺白醋,然后小心地放入1勺小苏打(或者先放入1勺小苏打,再倒入3勺白醋),马上将玻璃片盖在玻璃杯的杯口。②不摇晃玻璃杯,安静地观察玻璃杯内发生的变化。(1)如图1和图2,通过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观察到,玻璃杯内反应剧烈,看到产生大量气泡,并听到“吡呲”的声音。有气泡冒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 )。A.发生了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没有发生变化(2)如图 2,在杯口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些,通过这种现象可以分析,以上物质变化时 (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无法判断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3)如图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立即被熄灭,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 ( )。A.比空气重 B.不支持燃烧 C.支持燃烧(4)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5)如图4,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了这种气体比空气____。蜡烛燃烧时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蜡烛上方罩上玻璃杯,杯内出现水滴B.蜡焰上方加热玻璃片,玻璃片变黑C.蜡烛燃烧时,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摊蜡液(6)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有什么作用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防灭火需要它B.动物生长发育需要它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它(7)通过观察发现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 )的特点。A.无色酸味 B.无色无味 C.白色无味(8)该小组又找来了其他物质与白醋进行混合实验,结果发现白醋与( )的混合没有类似的气体产生。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答案】(1)B(2)A(3)B(4)B(5)C(6)B(7)B(8)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之外,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1)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故选B。(2)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反应会吸热,所以我们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到凉,故选A。(3)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立即被熄灭说明此气体不支持燃烧,故选B。(4)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可得知,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B。(5)蜡烛火焰熄灭可以说明该气体比空气要重,向下流动;A.在蜡烛上方罩上玻璃杯,杯内出现水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B.蜡焰上方加热玻璃片,玻璃片变黑,有新物质生产,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时,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摊蜡液,没有新物质生产,物理变化;故选C。(6)二氧化碳用作植物光合作用、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动物生长发育不需要二氧化碳,故选B。(7)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故选B。(8)白醋与鸡蛋壳和贝壳都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与食盐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故选C。24.(2024六下·中原期末)2024年2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秦岭站建设。历经10多年艰苦努力,秦岭站完成选址、设计、论证、建造,巍然屹立于南极罗斯海。为让秦岭站“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设计团队要赋予秦岭站抵抗17级大风的能力。在选址与设计之初,秦岭站设计团队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减弱强风侵袭。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在秦岭站设计建设方案确定之后,设计团队立即进行实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作等比例缩小的秦岭站模型,模拟南极环境的风洞试验和吹雪试验。从下往上看,秦岭站的主楼被数十根立柱稳稳托举,伫立在临海岩壁之上。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正是一种典型的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的建筑方式。借助试验得出的重要数据,设计师更好地调整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让秦岭站在遭遇同等风况下安然无恙。秦岭站主楼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用钢量超过了每平方米300公斤,是同类建筑的2到3倍。在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实现快速施工。在国内就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 “骨骼”和模块建设完毕后,就是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秦岭站的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巧借地形优势,建设人员运用适应极地气候的建造技术,使得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秦岭站”这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际步骤是( )。①论证 ②设计 ③建造 ④选址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2)秦岭站在设计方案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A.墙体保温 B.室内通风 C.防积雪掩埋(3)制定秦岭站初步设计方案后,团队立即开展了行动,下列应该优先进行的是 ( )。A.制作等比例缩小的秦岭站模型进行模拟测试B.马上按照方案进行施工C.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增强抗风能力(4)建设秦岭站曾面临着众多限制与挑战,其中“需要抵抗17级大风”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将解决办法梳理在表格中。限制和挑战 解决办法需要抵抗17级大风 (5)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便于长途运输 B.能够实现快速施工 C.节省运输成本(6)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时,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除了坚固、美观,最主要还要考虑 ( )。A.保暖 B.省时 C.省力(7)秦岭站的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 “南十字”星可以确定的方位是正南方,它属于“南十字座”。夜晚,我们可以借助 来辨别北方,我们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找到这颗星,请在右图中用“☆”画出这颗星的位置,并体现出找到这颗星的具体过程。【答案】(1)C(2)B(3)A(4)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5)B(6)A(7)【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星座;认识工程【解析】【分析】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经历选址、设计、论证、建造等步骤。(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秦岭站”这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际步骤是选址、设计、论证、建造,故选C。(2)秦岭站在设计方案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在极寒情况下的墙体保温和防积雪掩埋,没有提到室内通风,故选B。(3)制定初步设计方案后要进行模拟测试,不能直接施工,故选A。(4)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得出①在秦岭站西侧上风向矗立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成为秦岭站主体建筑避风的一道屏障②将主体建筑底层架空,兼具防风与抗雪埋功能③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5)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实现快速施工,故选B。(6)给秦岭站“穿衣服”安装幕墙板。秦岭站的幕墙板外面是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有聚氨酯泡沫板,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故选A。(7)北极星在北斗七星勺口开口方向两颗星连线距离的5倍处,可以指引方向。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6月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6月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