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六下·陆丰期末)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模仿牛蒡与织物的搭接原理,设计发明了(  )。
A.飞机 B.尼龙搭扣 C.回形针
【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瑞士工程师乔治 德 梅斯特拉尔受到牛蒡果实的启发,模仿牛蒡与织物的搭接原理,设计并发明了尼龙搭扣。
2.(2024六下·陆丰期末)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会根据消费者的(  )而设计的。
A.需求 B.资金 C.身份
【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的设计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
3.(2024六下·陆丰期末)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利用了(  )原理。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体现了杠杆原理的应用。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当力作用于杠杆的长臂上时, 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撬动较大的重量。
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图片中,不属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火力发电是用煤炭进行发电的,不属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5.(2024六下·陆丰期末)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生物具有(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6.(2024六下·陆丰期末)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右图)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为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样品采集任务提供公共中继星平台
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  )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A.化学能 B.核能 C.电能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早期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为液氧和汽油发射过程中推进剂的燃烧是汽油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所以火箭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7.(2024六下·陆丰期末)鹊桥二号中继星上像翅膀一样的设备,它们的用途是(  )。
A.像飞机的机翼一样用于飞行
B.看起来更美观
C.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太阳能
【解析】【分析】鹊桥二号运转时所需要的是电能,就是通过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能够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8.(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通过电视观看了卫星的发射直播,他知道电视机是将电能转换成(  )的装置。
A.光能 B.声能 C.光能+声能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视机通过其内部的工作原理, 将输入的电能主要转换为光能和声能。 这种转换是通过电视机的显像管和扬声器实现的, 显像管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而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产生声音。
9.(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还知道,古人常用钻木的方式获取火种,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
A.动能 →化学能 B.动能 →热能 C.化学能 →动能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钻木取火的过程中, 钻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 这种能量转换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即机械能减少, 内能增加。 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 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10.(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材料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A.棉花 B.塑料 C.铁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铁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材、塑料、棉花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
11.(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设备中,不是人类模仿生物设计的产品(  )。
A.火箭 B.飞机 C.潜艇
【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例如,直升飞机就是人类仿蜻蜓发明的工具。
12.(2024六下·陆丰期末)“劳燕分飞”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动物因环境变化时,发生的相应的哪一种行为变化(  )。
A.冬眠 B.迁徙 C.换羽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劳燕分飞”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动物因环境变化时,迁徙的行为。
13.(2024六下·陆丰期末)某个物体的保温性能越好,导热性能(  )。
A.越好 B.一样 C.越差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保温性能和导热性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具体来说, 一个物体的保温性能好, 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 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相反,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则能够迅速地将热量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 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与之接触的物体。
1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  )不属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
A.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B.雷鸟变换羽毛颜色
C.绵羊长有坚硬的角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适应北极严寒的气候环境;雷鸟变换羽毛颜色,夏季和冬季羽毛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一样,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攻击;而绵羊长有坚硬的角是为了抵御天敌的攻击,不属于适应环境的本领。
15.(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
A.渔业资源 B.农业资源 C.矿业资源
【答案】C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 植物、 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这些资源具有再生性、 可解体性、 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包括基因、 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等。 渔业资源和农业资源属于生物资源。
16.(2024六下·陆丰期末)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  )造成的。
A.水生动植物的腐烂 B.自然灾害 C.人类的活动
【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根据水污染的污染源来看,有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可知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7.(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行为不属于保护蓝天的是(  )。
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绿色出行
【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植树造林、风力发电、绿色出行都可以让空气更加清新;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
18.(2024六下·陆丰期末)绿色生活是一种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生活方式的是(  )。
A.节约水电 B.使用一次性物品 C.多步行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选用一次性餐具,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节约水电,节约了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保护了环境;多步行,减少碳排放,保护了环境。
19.(2024六下·陆丰期末)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是(  )。
A.填埋 B.直接焚烧 C.减少废弃物
【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填埋和焚烧都是针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法, 而不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填埋和焚烧虽然可以处理现有的垃圾, 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 填埋方法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如污染空气、 滋生蚊蝇、 引发疾病等。 而焚烧方法虽然能处理垃圾, 但消耗大量电能, 且留下残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0.(2024六下·陆丰期末)每年的5月1日 12时至8月 16 日12时是我国南海海域的休渔期,这段时间刚好是(  )。
A.台风季节 B.鱼类繁殖季节 C.渔民休假季节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休渔期是1996年公布的航海科学技术名词。2024年4月25日,海南省从2024年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共3个半月。休渔海域为北纬26度30分至北纬12度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
21.(2024六下·陆丰期末)人们为了方便,希望一个物品能满足多种需求。所以多功能物品功能越多越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一个物品可以多种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需求,设计师常会在原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结构,实现新的功能。有时人们为了方便,希望一个物品能满足多种需求。例如,在使用铅笔时,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写字,又要方便修改。于是,设计师通过在铅笔的末端添加橡皮来实现这个功能。
22.(2024六下·陆丰期末)发明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发明是指从没有到有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23.(2024六下·陆丰期末)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种说法正确。
2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为了保护自己,许多生物的身体颜色与它们所处环境的颜色近似。(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这种现象被称为保护色, 是动植物通过改变体表颜色以与环境相似的方式, 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的一种生存策略。 许多动物, 如蜥蜴和海洋生物, 进化出了与环境相似的皮毛颜色, 以此来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 这种颜色变化多样, 尤其是在海洋生物中更为明显。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有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这一现象, 即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 那些体色与环境相似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 而不相似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25.(2024六下·陆丰期末)一个池塘、一片树林、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一个池塘、 一片树林、 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这句话是正确的。 这些自然环境, 无论是池塘、 树林还是草原, 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即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部分, 如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还包括非生物部分, 如空气、 水、 土壤等。
26.(2024六下·陆丰期末)磁铁有南北两极,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同样不能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电磁铁和磁铁的认识,电磁铁与磁铁比较起来各有特性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具有磁性,都能吸引其铁质物体,但是电磁铁需要通电后才具有磁性,电磁铁和磁铁也都有南北极,但电磁铁的南北极会改变,而普通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的。故题干说法错误。
27.(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是造成农村地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按照受污染的水体划分,有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及降水污染,地表水污染主要由污水排放引起,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是污染水体主要原因。
28.(2024六下·陆丰期末)中草药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我们可以无限制地采摘用于防病治病。(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中草药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是中草药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不可以无限制地采摘用于防病治病。
29.(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物种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就会消失。
【分析】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
30.(2024六下·陆丰期末)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用之不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 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的能源。 这意味着这些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用一点就少一点, 人类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31.(2024六下·陆丰期末)自古以来,   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答案】自然界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32.(2024六下·陆丰期末)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通过巧妙的   而发明的。
【答案】设计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许多日常用品,和回形针一样,都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发明的。
33.(2024六下·陆丰期末)世间万物的运作都需要   ,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   。
【答案】能量;动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动能是物体运动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不具动能。静止的物体运动了,是因物体受其他外力作用而运动,也就是其他物体的能量转化或转移到了这个物体上而使其运动的。
34.(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活中,人们采用   、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答案】沉淀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 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净水器中常使用沙、棉、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戒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5.(2024六下·陆丰期末)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称为   。
【答案】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36.(2024六下·陆丰期末)观察下图,请你写出三条食物链。 (如有错别字的酌情扣分。)
1、   
2、   
3、   
【答案】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路径。 根据提供的生态系统示意图, 可以识别出以下三条食物链:草→兔→鹰; 草→鼠→鹰;草→鼠→蛇→鹰。
37.(2024六下·陆丰期末)连线题,请将下列设施设备与它们的能量转换关系连接起来
风力发电站 电能→化学能
核电站 核能→电能
充电电池充电 风能→电能
植物生长 太阳能→化学能
磁悬浮列车 电能→光能+热能
电灯发光 电能→磁能
【答案】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8.(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同学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请仔细阅读题目解答下列问题。 (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型号、导线、铁芯都相同)
(1)如果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小林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甲与乙”或“甲与丙”或“乙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电池的数量越多”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该实验中,变量是   (选填“电池的数量”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小林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下端是   (选填“S”或“N”)极。要改变装置中的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用的方法有   或   。(选填“电池“+、-”极连接方向”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   的大小,小林同学用甲、乙、丙三个装置吸引大头针,发现   (选填“甲”或“乙”或“丙”)装置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答案】(1)甲与乙;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S;电池正负极;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磁性;丙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1)如果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只改变线圈匝数,小林应选择图中的甲与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该实验中,变量是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小林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下端是S极,上端是N或者北极,要改变甲装置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池的接法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小林同学用甲、乙、丙三个装置吸引大头针,发现丙装置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39.(2024六下·陆丰期末)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小林将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和金鱼藻等水草以及水、泥沙放入一个废弃的广口玻璃瓶中并密封起来,留一些空间容纳空气,制成了一个生态瓶。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的实验是模拟一个小型的   (选填“池塘生态系统”或“鱼缸生态系统”或“草原生态系统”)。
(2)生态瓶中,泥沙、水、空气、阳光等属于   (选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小动物、水草等属于   (选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3)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小林怎样做才能让瓶中的各种生物生存得更好
答:   。
【答案】(1)鱼缸生态系统
(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3)生物种类和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 根据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态瓶作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其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体以外的组成部分, 它们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态瓶中, 泥沙、 水、 空气和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它们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3)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土壤、石子、装水,先向里面放水草等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虾、鱼、螺蛳等小动物,要考虑放入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1 / 1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六下·陆丰期末)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模仿牛蒡与织物的搭接原理,设计发明了(  )。
A.飞机 B.尼龙搭扣 C.回形针
2.(2024六下·陆丰期末)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会根据消费者的(  )而设计的。
A.需求 B.资金 C.身份
3.(2024六下·陆丰期末)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利用了(  )原理。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图片中,不属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是(  )。
A.
B.
C.
5.(2024六下·陆丰期末)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生物具有(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6.(2024六下·陆丰期末)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右图)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为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样品采集任务提供公共中继星平台
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  )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A.化学能 B.核能 C.电能
7.(2024六下·陆丰期末)鹊桥二号中继星上像翅膀一样的设备,它们的用途是(  )。
A.像飞机的机翼一样用于飞行
B.看起来更美观
C.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8.(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通过电视观看了卫星的发射直播,他知道电视机是将电能转换成(  )的装置。
A.光能 B.声能 C.光能+声能
9.(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还知道,古人常用钻木的方式获取火种,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
A.动能 →化学能 B.动能 →热能 C.化学能 →动能
10.(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材料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A.棉花 B.塑料 C.铁
11.(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设备中,不是人类模仿生物设计的产品(  )。
A.火箭 B.飞机 C.潜艇
12.(2024六下·陆丰期末)“劳燕分飞”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动物因环境变化时,发生的相应的哪一种行为变化(  )。
A.冬眠 B.迁徙 C.换羽
13.(2024六下·陆丰期末)某个物体的保温性能越好,导热性能(  )。
A.越好 B.一样 C.越差
1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  )不属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
A.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B.雷鸟变换羽毛颜色
C.绵羊长有坚硬的角
15.(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
A.渔业资源 B.农业资源 C.矿业资源
16.(2024六下·陆丰期末)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  )造成的。
A.水生动植物的腐烂 B.自然灾害 C.人类的活动
17.(2024六下·陆丰期末)下列行为不属于保护蓝天的是(  )。
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绿色出行
18.(2024六下·陆丰期末)绿色生活是一种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生活方式的是(  )。
A.节约水电 B.使用一次性物品 C.多步行
19.(2024六下·陆丰期末)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是(  )。
A.填埋 B.直接焚烧 C.减少废弃物
20.(2024六下·陆丰期末)每年的5月1日 12时至8月 16 日12时是我国南海海域的休渔期,这段时间刚好是(  )。
A.台风季节 B.鱼类繁殖季节 C.渔民休假季节
21.(2024六下·陆丰期末)人们为了方便,希望一个物品能满足多种需求。所以多功能物品功能越多越好。(  )
22.(2024六下·陆丰期末)发明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
23.(2024六下·陆丰期末)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  )
24.(2024六下·陆丰期末)为了保护自己,许多生物的身体颜色与它们所处环境的颜色近似。(  )
25.(2024六下·陆丰期末)一个池塘、一片树林、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
26.(2024六下·陆丰期末)磁铁有南北两极,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同样不能改变。(  )
27.(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是造成农村地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
28.(2024六下·陆丰期末)中草药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我们可以无限制地采摘用于防病治病。(  )
29.(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
30.(2024六下·陆丰期末)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用之不竭。(  )
31.(2024六下·陆丰期末)自古以来,   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32.(2024六下·陆丰期末)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通过巧妙的   而发明的。
33.(2024六下·陆丰期末)世间万物的运作都需要   ,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   。
34.(2024六下·陆丰期末)生活中,人们采用   、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35.(2024六下·陆丰期末)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称为   。
36.(2024六下·陆丰期末)观察下图,请你写出三条食物链。 (如有错别字的酌情扣分。)
1、   
2、   
3、   
37.(2024六下·陆丰期末)连线题,请将下列设施设备与它们的能量转换关系连接起来
风力发电站 电能→化学能
核电站 核能→电能
充电电池充电 风能→电能
植物生长 太阳能→化学能
磁悬浮列车 电能→光能+热能
电灯发光 电能→磁能
38.(2024六下·陆丰期末)小林同学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请仔细阅读题目解答下列问题。 (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型号、导线、铁芯都相同)
(1)如果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小林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甲与乙”或“甲与丙”或“乙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电池的数量越多”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该实验中,变量是   (选填“电池的数量”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小林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下端是   (选填“S”或“N”)极。要改变装置中的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用的方法有   或   。(选填“电池“+、-”极连接方向”或“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   的大小,小林同学用甲、乙、丙三个装置吸引大头针,发现   (选填“甲”或“乙”或“丙”)装置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39.(2024六下·陆丰期末)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小林将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和金鱼藻等水草以及水、泥沙放入一个废弃的广口玻璃瓶中并密封起来,留一些空间容纳空气,制成了一个生态瓶。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的实验是模拟一个小型的   (选填“池塘生态系统”或“鱼缸生态系统”或“草原生态系统”)。
(2)生态瓶中,泥沙、水、空气、阳光等属于   (选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小动物、水草等属于   (选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3)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小林怎样做才能让瓶中的各种生物生存得更好
答: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瑞士工程师乔治 德 梅斯特拉尔受到牛蒡果实的启发,模仿牛蒡与织物的搭接原理,设计并发明了尼龙搭扣。
2.【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的设计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
3.【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体现了杠杆原理的应用。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当力作用于杠杆的长臂上时, 可以通过较小的力撬动较大的重量。
4.【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火力发电是用煤炭进行发电的,不属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5.【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6.【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早期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为液氧和汽油发射过程中推进剂的燃烧是汽油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所以火箭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7.【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太阳能
【解析】【分析】鹊桥二号运转时所需要的是电能,就是通过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能够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8.【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视机通过其内部的工作原理, 将输入的电能主要转换为光能和声能。 这种转换是通过电视机的显像管和扬声器实现的, 显像管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而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产生声音。
9.【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钻木取火的过程中, 钻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 这种能量转换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即机械能减少, 内能增加。 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 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10.【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铁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材、塑料、棉花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
11.【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例如,直升飞机就是人类仿蜻蜓发明的工具。
12.【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劳燕分飞”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动物因环境变化时,迁徙的行为。
13.【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保温性能和导热性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具体来说, 一个物体的保温性能好, 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 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相反,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则能够迅速地将热量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 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与之接触的物体。
1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适应北极严寒的气候环境;雷鸟变换羽毛颜色,夏季和冬季羽毛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一样,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攻击;而绵羊长有坚硬的角是为了抵御天敌的攻击,不属于适应环境的本领。
15.【答案】C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 植物、 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这些资源具有再生性、 可解体性、 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包括基因、 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等。 渔业资源和农业资源属于生物资源。
16.【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根据水污染的污染源来看,有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可知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7.【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植树造林、风力发电、绿色出行都可以让空气更加清新;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
18.【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选用一次性餐具,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节约水电,节约了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保护了环境;多步行,减少碳排放,保护了环境。
19.【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填埋和焚烧都是针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法, 而不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填埋和焚烧虽然可以处理现有的垃圾, 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 填埋方法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如污染空气、 滋生蚊蝇、 引发疾病等。 而焚烧方法虽然能处理垃圾, 但消耗大量电能, 且留下残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0.【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休渔期是1996年公布的航海科学技术名词。2024年4月25日,海南省从2024年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共3个半月。休渔海域为北纬26度30分至北纬12度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一个物品可以多种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需求,设计师常会在原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结构,实现新的功能。有时人们为了方便,希望一个物品能满足多种需求。例如,在使用铅笔时,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写字,又要方便修改。于是,设计师通过在铅笔的末端添加橡皮来实现这个功能。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发明是指从没有到有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种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这种现象被称为保护色, 是动植物通过改变体表颜色以与环境相似的方式, 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的一种生存策略。 许多动物, 如蜥蜴和海洋生物, 进化出了与环境相似的皮毛颜色, 以此来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 这种颜色变化多样, 尤其是在海洋生物中更为明显。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 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有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这一现象, 即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 那些体色与环境相似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 而不相似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一个池塘、 一片树林、 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这句话是正确的。 这些自然环境, 无论是池塘、 树林还是草原, 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即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部分, 如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还包括非生物部分, 如空气、 水、 土壤等。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电磁铁和磁铁的认识,电磁铁与磁铁比较起来各有特性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具有磁性,都能吸引其铁质物体,但是电磁铁需要通电后才具有磁性,电磁铁和磁铁也都有南北极,但电磁铁的南北极会改变,而普通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的。故题干说法错误。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按照受污染的水体划分,有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及降水污染,地表水污染主要由污水排放引起,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是污染水体主要原因。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中草药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是中草药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不可以无限制地采摘用于防病治病。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物种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就会消失。
【分析】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
30.【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 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的能源。 这意味着这些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用一点就少一点, 人类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31.【答案】自然界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32.【答案】设计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许多日常用品,和回形针一样,都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发明的。
33.【答案】能量;动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动能是物体运动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不具动能。静止的物体运动了,是因物体受其他外力作用而运动,也就是其他物体的能量转化或转移到了这个物体上而使其运动的。
34.【答案】沉淀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 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净水器中常使用沙、棉、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戒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5.【答案】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36.【答案】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路径。 根据提供的生态系统示意图, 可以识别出以下三条食物链:草→兔→鹰; 草→鼠→鹰;草→鼠→蛇→鹰。
37.【答案】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8.【答案】(1)甲与乙;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S;电池正负极;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磁性;丙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1)如果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只改变线圈匝数,小林应选择图中的甲与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该实验中,变量是缠绕在铁芯的线圈圈数。
(2)小林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下端是S极,上端是N或者北极,要改变甲装置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池的接法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小林同学用甲、乙、丙三个装置吸引大头针,发现丙装置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39.【答案】(1)鱼缸生态系统
(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3)生物种类和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 根据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态瓶作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其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体以外的组成部分, 它们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态瓶中, 泥沙、 水、 空气和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它们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3)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土壤、石子、装水,先向里面放水草等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虾、鱼、螺蛳等小动物,要考虑放入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