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资源简介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溶酶体是真核细胞内由单层膜包被的、具有囊状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的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可参与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可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
2.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3.真核生物的生物膜将细胞内分隔成不同的“区室”,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下列关于细胞内的不同“区室”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中
B.由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均既可产生ATP,也可消耗ATP
C.产生水的反应既可发生在双层膜包围的区域,也可发生在无膜包围的区域
D.蛋白质、糖类、脂质的合成均发生于单层膜围成的区域中
4.SREBP前体由S蛋白协助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醋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不溶于水,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SREBP前体常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
C.S蛋白可以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
D.白桦醋醇能抑制胆固醇合成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5.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了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微粒体中的膜是高尔基体膜结构的一部分
B.细胞中每个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抗体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
D.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无膜的细胞器都不含P
B.所有的细胞器中都存在有机物的合成
C.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中不需要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D.壳多糖的合成与叶绿体无直接关系
7.沉降系数(S)是离心时每单位重力的物质或结构的沉降速度。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沉降系数大约为80S,若降低溶液中Mg2+浓度,核糖体可解离为60S与40S的大、小亚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接将真核细胞裂解液高速离心后即可获得核糖体
B.80S的核糖体解离为60S、40S两个亚基与其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沉降系数均小于80S
D.降低Mg2+浓度后,核糖体蛋白质中肽键被破坏从而解离
8.酵母菌液泡中含有CPY 和API等多种水解酶。有些进入液泡的蛋白质要经内质网切除信号肽,高尔基体中添加糖链,进入液泡再切除部分肽段后才能成熟。为研究CPY和API是否经上述途径进入液泡,研究人员利用衣霉素和温度敏感型酵母菌突变体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液泡与溶酶体的作用类似
B.在衣霉素作用下 CPY 分子量相对减少
C.只有 API 需要经上述途径进入液泡
D.API和CPY 在成熟过程中均需切除部分肽段
9.将标记的氨基酸供给胰脏来合成一种酶,这种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细胞外面。标记氨基酸移动的最可能途径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
B.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
D.内质网→核糖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10.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信号肽序列(位于肽链的N端,其末端常称为碱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引起蛋白质合成暂停或减缓;待核糖体及其上的新生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时,蛋白质合成又重新恢复。随后,已合成的肽链在信号肽引导下,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继续加工,其中的信号肽序列将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游离的核糖体可转化为附着的核糖体
B.胰岛素和抗体的形成都需要经过该过程
C.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直接相连
D.由信号肽能引导肽链穿过内质网膜推测信号肽可能含有重要的疏水序列
11.如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
B.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
C.溶酶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e内的d提供
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2.膜接触位点(MCS)是内质网与细胞膜、线粒体、核膜等细胞结构某些区域高度重叠的部位,重叠部位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MCS能够接受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调控细胞内的代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CS既存在受体蛋白,又存在转运蛋白
B.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分子可通过MCS运输参与线粒体膜的构建
C.MCS的存在意味着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ATP
C.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
D.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14.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离子浓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通道,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通道活性随之消失。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够模拟痴呆、颅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
B.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通过CLAC通道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CLAC通道和载体蛋白进行物质转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D.内质网钙浓度过低是导致患者痴呆和颅面、胸畸形的主要原因
15.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下列有关胰岛B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具有单层膜结构的中心体与胰岛B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与其功能相适应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
二、多选题
16.研究发现,信号肽能够介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使新生肽链穿过内质网膜发生转移。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至约80个氨基酸后,N端的信号肽序列识别颗粒蛋白(SRP)并与之结合,经转运后进入内质网腔中。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糖体与SRP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与生物膜功能有关
B.SRP-核糖体复合体使肽链延伸暂停能够防止新生肽链损伤或折叠
C.SRP在内质网膜上与SRP受体分离可实现SRP的反复利用
D.进入内质网腔的多肽需经囊泡上的载体蛋白运输到高尔基体内进行再加工
17.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有一种储存Pi的全新细胞器—PXo小体(一种具多层膜的椭圆形结构)。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后,再将Pi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进行储存。当食物中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中的膜成分显著减少,最终PXo小体被降解,释放出磷酸盐供细胞使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Xo蛋白的合成起始于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B.可用差速离心法将PXo小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
C.PXo小体的膜结构上可能含有催化磷酸盐转化为磷脂的酶
D.当食物中磷酸盐不足时,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PXo小体的降解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三、读图填空题
18.下图甲、乙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结构②代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该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某细胞同时具有甲图和乙图中的各种细胞器,则该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细胞。
(4)若甲细胞为可分泌蛋白质的细胞,则其中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等。
(5)图乙中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9.图甲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⑩代表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三种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图甲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图甲中②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图乙中c的膜面积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图乙的细胞器功能时,将3H标记的亮氨酸(R基为—C4H3)作为培养液的成分之一培养胰腺腺泡细胞,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若原料中只有亮氨酸羧基部位的氢被3H标记时,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_____]”内填序号,“_______”填名称)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A图中动物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供给,该结构的功能是进行_____的主要场所。
(3)B图中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分裂结束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裂期中该物质发生螺旋化,从而形态改变,被称作______________。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植物细胞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生物膜系统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溶酶体的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溶酶体具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B正确;
C、溶菌酶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而非溶酶体合成,C错误;
D、溶酶体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3.答案:C
解析:A、植物细胞的色素除了分布在双层膜的叶绿体中,还分布在单层膜的液泡中,A错误;B、由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可以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其中细胞核只消耗ATP,不产生ATP,B错误;C、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产生水,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水,细胞核中合成DNA也产生水,核糖体无膜包围,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可形成多肽,C正确;D、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中,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C、由题干“SREBP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端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SREBP前体经酶切后的N端结构域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而不是S蛋白, C错误。
5.答案:D
解析: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如配子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等,B错误; 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不会进入内质网中,C错误; 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无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含有P元素,A错误;B、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B错误;C、纺锤体由纺锤丝组成,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在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中线粒体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提供ATP,C错误;D、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与叶绿体没有直接关系,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A、一个颗粒要沉降,它必须置换出位于它下方等体积的溶液,这只有当颗粒的质量大于被置换出的液体的质量时才能通过离心的手段达到,因此直接将真核细胞裂解液高速离心后不一定能获得核糖体,A错误;B、由题意可知:80S的核糖体解离为60S、40S两个亚基与其空间结构改变有关,B正确;C、物质的质量和密度越大,其沉降系数就越大,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质量均大于核糖体,它们的沉降系数均大于80S,C错误;D、降低Mg2+浓度后,核糖体可解离为60S与40S的大、小亚基,此时,核糖体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A、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酵母菌液泡也含多种水解酶,故酵母菌液泡与溶酶体的作用类似,A正确;
B、根据左图可知,在衣霉素作用下CPY分子量相对减少,API分子量不变,说明CPY的成熟过程中有糖基化,而API的成熟过程中无糖基化,B正确;
C、温度敏感型酵母菌突变体在高温下,内质网到高尔基体囊泡运输受阻,由图可知,温度对API的合成无影响,对CPY的合成受阻,说明CPY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API不是,结合B选项可知,CPY需要经上述途径进入液泡,而API不需要,C错误;
D、由题意可知,CPY和API进入液泡再切除部分肽段后才能成熟,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胰脏细胞合成的一种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细胞外面,因此可以确定该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首先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再经过高尔基体再加工,最终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并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因此蛋白质最可能的移动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核糖体分为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生物膜上的核糖体,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正确;B、胰岛素、抗体都是分泌蛋白,都需要经过如图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正确;C、高尔基体分别与内质网、细胞膜不直接相连,内质网膜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C错误;D、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信号肽能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膜进入内质网腔,是因为信号肽的主要功能区是一小段疏水序列,类似于脂溶性小分子的穿膜运输方式,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A正确;B、据图可知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B正确;C、e内的d是衰老的线粒体,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由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提供,C错误;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MCS能够接受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因此MCS既存在受体蛋白,又存在转运蛋白,A正确;
B、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存在膜接触位点(MCS),而MCS能够接受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所以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分子可通过MCS运输参与线粒体膜的构建,B正确;
C、MCS能够接受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MCS的存在意味着细胞结构的某些区域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但不能说明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
D、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D、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B、据题意过高的钙离子浓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通道,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到正常水平,钙离子通道活性随之消失,说明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而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使得钙离子浓度稳定一定范围,AB正确;C、CLAC通道和载体蛋白进行物质转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前者只允许与自己通道大小相匹配的物质通过,而后者是通过与被转运物体结合而实现的,C正确;D、结合题意“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够模拟痴界、顶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而“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离子浓度”,故推知内质网钙浓度过高是导致患者痴呆和颅面、胸畸形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中心体无膜结构,胰岛B细胞无分裂能力,A错误;B、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为呼吸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该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C、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加工完成后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在这个过程中有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D、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密切相关,所以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D正确。故选A。
16.答案:AD
解析:A、翻译的场所在很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所以核糖体与SRP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与生物膜的功能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SRP-核糖体复合体使肽链延伸暂停,能够防止新生肽N-端损伤及成熟前折叠装配,B正确;
C、由图可知,SRP在内质网膜上与SRP受体分离可实现SRP的反复利用,C正确;
D、进入内质网腔的多肽需经囊泡,通过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在高尔基体内进行再加工,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AD。
17.答案:BCD
解析:A、据题意可知,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属于膜蛋白,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A错误;
B、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因此可用差速离心法将PXo小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B正确;
C、由题意知,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当食物中磷酸盐过多时,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后,再将Pi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进行储存,因此PXo小体的膜结构上可能含有催化磷酸盐转化为磷脂的酶,C正确;
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当食物中磷酸盐不足时果蝇肠吸收细胞中PXo小体的降解可能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正确。
故选BCD。
18.答案:(1)2、3、8
(2)液泡;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3)低等植物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③⑧
解析:(1)磷脂是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图中细胞器2线粒体,3高尔基体,8内质网均含有生物膜,均含有磷脂。
(2)②是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3)若某细胞同时具有甲图和乙图中的各种细胞器,即含有中心体,也含有细胞壁,则某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
(4)若甲细胞为可分泌蛋白质的细胞,那么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7核糖体、8内质网、3高尔基体、2线粒体。图乙中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③线粒体,⑧叶绿体。
(5)图乙中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③线粒体(可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⑧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9.答案:(1)动物;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①④;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真核;先增大后减小,基本不变
(3)不能;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羧基中被标记的3H参与H2O的形成,而脱落下来,形成的蛋白质中没有3H,因此蛋白质中没有放射性
解析:(1)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则表示动物细胞。①线粒体和④核糖体都含有核酸。图甲中②所示结构为核仁,核仁的主要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参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法完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所以图乙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乙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
(3)亮氨酸羧基部位的氢被3H标记时,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羧基中被标记的3H参与H2O的形成,而脱落下来,形成的蛋白质中没有3H,因此蛋白质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
20.答案:(1)差速离心法
(2)②线粒体;有氧呼吸
(3)③叶绿体;⑨液泡
(4)染色质②.DNA和蛋白质③.染色体
(5)⑤中心体
(6)纤维素和果胶
解析:图示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动物细胞,B图为植物细胞。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图中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线粒体;结构③为高尔基体;结构④为染色体;结构⑤为中心体;结构⑥为核糖体;结构⑦为核膜;结构⑧为核仁;结构⑨为内质网。对于B图植物细胞,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线粒体,⑤是核膜,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内质网,⑨是液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