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动运输(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被动运输(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资源简介

4.1被动运输——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将人体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3.如图是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时间内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c点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B.图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壁的限制
C.图丙中A~B时间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丁可表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过程,c点后水分子开始进入细胞
4.蓖麻种子是良好的油料植物种子,其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约占种子总质量的7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蓖麻种子的成熟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B.蓖麻种子脂肪含量较高,种植时应埋藏较深
C.蓖麻种子干重在萌发早期逐渐增加,原因可能是脂肪转化成某些糖类
D.蓖麻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基本不变
5.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浓度为1.9%的尿素溶液也是等渗溶液,但将红细胞置于其中后,红细胞会吸水破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0.9%NaCl溶液是等张溶液,1.9%尿素溶液却不是等张溶液
C.等渗溶液是否为等张溶液与溶质能否自由通过细胞膜无关
D.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静脉输液需用严格的等张溶液
6.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钴、锌等矿物质,具有补胃、健脾等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已知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南瓜种子中的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
B.南瓜中含有钴、锌等大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南瓜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C.南瓜蒸煮时其蛋白质中的肽键被破坏,有利于人体进行消化、吸收
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
7.将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紫色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对应时刻,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下降
B.a点到b点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如果该种溶液是KNO3溶液,那么从b点开始,细胞主动吸收KNO3
D.如果该种溶液是0.3g/mL的蔗糖溶液,也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类似曲线
8.下图为某兴趣小组使用透析袋设计的装置,已知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则无法通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A是葡萄糖溶液,C是淀粉溶液,B和D是蒸馏水,向D中加入适量碘液。
A.该实验并不能证明透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一定时间内,C处颜色变化表现为蓝色越来越深
C.烧杯1中,葡萄糖分子只能从A处到达B处
D.烧杯2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依然可以进出透析袋
9.植物细胞发生的质壁分离有凹型质壁分离和凸型质壁分离,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有些新鲜的实验材料会出现凹型质壁分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细胞此时正在复原,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B.凹型质壁分离与凸型质壁分离的细胞膜蛋白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C.将甲、乙放置于清水中完全复原后,细胞内外的液体将达到相同浓度
D.N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10.如图是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时拍摄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指暗线是细胞壁,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会有较大的差异
B.②所指亮区是细胞溶胶,观察不到细胞器是因为它们都是半透明的
C.③所指暗区是细胞液,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子出液泡
D.④所指亮区是细胞膜,该实验证明了它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壁不同
11.反渗透技术通过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使溶剂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从半透膜一侧向另一侧作反向渗透。下列关于利用反渗透技术实现海水淡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
B.半透膜通过孔径大小阻止离子、无机盐等通过
C.海水淡化过程中,高压泵应该安装在淡水侧
D.海水淡化过程中,更多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移动
12.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
B.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破裂
C.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
D.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说明细胞内NaCl浓度也一定为0.9%
13.取自两个新鲜萝卜A和B的萝卜条各3段,形状、大小、长度均相同,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所有萝卜条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萝卜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初始时,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B.初始时,萝卜条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
C.浸泡在乙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B可能有部分细胞死亡
D.丙蔗糖溶液分别浸泡萝卜条A和B后,该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程度不同
14.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15.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二、多选题
16.将若干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植物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点前,不存在KNO3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AF段,有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
C.AE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D.EG段,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
17.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b浓度的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
B.萝卜细胞液浓度将会降低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
D.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会减弱
三、读图填空题
18.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几个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③______________。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___________。
(3)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
(4)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
(5)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说明______________。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填标号)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______________。
19.盐胁迫是指生长在高盐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受到外界高渗透压溶液的影响而使生长受阻的现象,NaCl是引起该现象的主要物质。盐胁迫环境下,“齐黄34”大豆细胞质中积累的Na+会抑制胞质酶的活性,大豆根部细胞通过多种“策略”降低细胞质中Na+浓度,从而降低盐胁迫的损害,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根部细胞受到盐胁迫后,可能发生质壁分离,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载体蛋白A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盐胁迫条件下,大豆根部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3)大豆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NaCl,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
20.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写出图中编号与名称)和[]_________________(写出图中编号与名称)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此时的外界溶液如果是含有少量蓝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则图中⑥、⑦处的颜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
(3)如图b是用_________________(“高倍”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照片,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红细胞不溶于水,A错误;红细胞没有液泡,B错误;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由于细胞内渗透压大于蒸馏水渗透压,蒸馏水不断进入红细胞内,直至涨破,C正确;低温时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B、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错误;C、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D、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B。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A、蓖麻种子的成熟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新陈代谢速率逐渐下降,A错误;B、蓖麻种子脂肪含量较高,种植时应埋藏较浅,有利于呼吸作用,B错误;C、蓖麻种子干重在萌发早期逐渐增加,原因可能是脂肪转化成某些糖类,脂肪含碳氢比例高,含氧少,而糖类相比脂肪含氧高,细胞呼吸为脂肪转化为糖类提供了含氧较多的中间产物,C正确;D、蓖麻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是不同的,是动态变化的,成熟时赤霉素减少,脱落酸(抑制萌发)增多,萌发时赤霉素增多,脱落酸减少(解除对萌发的抑制),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A正确;B、分析题意,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由于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而浓度为1.9%的尿素溶液也是等渗溶液,红细胞会吸水破裂,故0.9%NaCl溶液是等张溶液,1.9%尿素溶液却不是等张溶液B正确;C、0.9%NaCl和1.9%尿素都是等渗溶液,但1.9%尿素溶液却不是等张溶液,可能与溶质能否自由通过细胞膜有关,C错误;D、为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大小,故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静脉输液需用严格的等张溶液,D正确。
6.答案:D
解析:A、结合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水,南瓜种子中的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A错误;B、钴、锌都不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B错误;C、南瓜蒸煮时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变得松散,有利于人体进行消化、吸收,但肽键并未被破坏,C错误;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组成,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AB、据图可知,从a点到b点对应时刻,紫色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细胞液的浓度不断上升,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A错误,B正确;C、如果放入的是KNO3溶液,细胞一开始就在吸收K+、,从b点开始,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错误;D、如果放入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不会出现上图类似曲线,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该实验只能证明透析膜具有半透性,并不能证明透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碘液可以通过透析膜,从D进入C,而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深,B正确;C、烧杯1中,葡萄糖分子既能从A处到达B处,也能从B处到达A处,是双向的,C错误;D、渗透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水分子进出大致相等,D正确。故选C。
9.答案:C
解析:A、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正确;
B、甲细胞会出现凹型质壁分离,因此甲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可能具有一定的黏连性的蛋白质,所以凹型质壁分离与凸型质壁分离的细胞膜蛋白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B正确;
C、将甲、乙放置于清水中完全复原后,细胞内的液体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C错误;
D、N是液泡,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①所指暗线是细胞壁,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差异不大,A错误;B、②所指亮区是细胞外液体,观察不到细胞器是因为它们不属于细胞的结构,B错误;C、③所指暗区是细胞液,细胞液是液泡中的液体,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子出液泡,C正确;D、④所指亮区是原生质层,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二者缺一不可,A正确;
B、海水淡化过程中采用反渗透技术,只允许水通过,半透膜阻止其他离子、无机盐等通过,B正确;
C、海水淡化过程中,高压泵应该安装在海水侧,C错误;
D、反渗透技术通过对半透膜一侧的海水施加压力,让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故淡化海水时,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移向低浓度溶液,D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A正确; B、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如果浓度差过大,甚至有的吸水过多导致破裂,B正确; C、0.9%NaCl溶液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在该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红细胞形态维持不变,C正确; D、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说明细胞内溶液的渗透压与0.9%NaCl溶液相当,细胞内除了NaCl,还有其他物质影响细胞内液的渗透压,NaCl浓度也一定不是0.9%,D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萝卜条A在甲蔗糖溶液中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甲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萝卜条A在乙蔗糖溶液中失水,则乙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萝卜条A在丙蔗糖溶液中吸水,则丙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因此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A错误;B、观察甲溶液的实验结果,由于萝卜条A的体积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而萝卜条B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萝卜条A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B正确;C、浸泡在乙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B失水较多,可能已经死亡,C正确;D、丙蔗糖溶液分别浸泡萝卜条A和B后,进入萝卜条A中的水分较多,进入萝卜条B中的水分较少,因此丙蔗糖溶液的升高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A。
14.答案:C
解析: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失水过程中,主要失去了细胞液中的水,细胞液浓度增大,A正确。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溶质微粒数减少,渗透压降低。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渗透压降低速率比外层快,细胞液浓度比外层细胞低 B错误。由题意知,与外层细胞相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容易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渗透压降低更明显,更容易通过渗透作用将水分渗透到外层细胞,有利于外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16.答案:AD
解析:A、曲线晔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后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外界溶液溶质可以进入细胞,即曲线:表示KNO3溶液,E点前,存在KNO3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A错误;
B、AF段,细胞失水大于吸水,此时有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B正确;
C、AE段,细胞原生质体减小,证明细胞失水,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C正确;
D、EG段,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故细胞吸水,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17.答案:B
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A错误; B、由于萝卜细胞吸收了水分,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B正确;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只是进出达到了动态平衡,C错误; 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分进入了萝卜细胞,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B。
18.答案:(1)细胞壁;原生质层;液泡
(2)b
(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4)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5)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6)②;渗透吸水和失水
解析:图a是正常的成熟植物细胞;图b表示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缩小的液泡周围是原生质层;图c将细胞核画入液泡内;图d将细胞核画在原生质层外,故图c和图d都是错误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19.答案:(1)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该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通过载体蛋白A将Na+从胞质运输到胞外;通过载体蛋白B和囊泡将细胞质中的Na+运输到液泡中储存;将细胞质中的Nat储存在囊泡中;
(3)实验思路: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置于植物培养液中,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添加适量NaCl,丙组添加等量NaCl和一定量的原硅酸,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细胞内Na+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解析:
20.答案:(1)原生质层;②细胞膜;④液泡膜;蓝色;紫色
(2)自由扩散
(3)低倍;D
解析:(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②细胞膜、④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⑤细胞质,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原生质层可以看做是一层半透膜。此时的外界溶液如果是含有少量蓝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则图中⑥处的液体为外界溶液,因而是蓝色、⑦处为细胞液,其颜色为紫色。
(2)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3)如图b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照片,由于不清楚该细胞下一步的状态,因此,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是大于(此时细胞将继续失水)、小于(此后细胞将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或等于(此时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中),即D正确。
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