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2.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根细胞的细胞质无色透明,难于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这时需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用弱光线 B.开大光圈,用强光线C.缩小光圈,用强光线 D.开大光圈,用弱光线3.下图所示是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4.生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千奇百怪。但是生物界的细胞却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下列对其表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一样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有线状DNA存在的区域——拟核B.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核膜,原核细胞一定没有核膜C.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D.真、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性5.如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装片的距离更近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6.下图为四种不同生物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的细胞壁都可被纤维素酶水解B.甲乙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丁与支原体相比,结构上的不同点主要是有成形的细胞核D.丙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遗传信息的流动遵从中心法则7.下图为血球在显微镜下以4倍物镜所观察到的影像。若在同一视野下。换成10倍的物镜观察。则最有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哪种影像 ( )A. B. C. D.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9.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2020年在浙江丽水发现新物种百山祖角蟾,2022年在西藏墨脱发现新物种草本植物墨脱报春,更新了我国生物物种“家底”。下列与两个新物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新物种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B.墨脱报春的代谢类型和蓝细菌相同C.两个新物种在元素组成和含量上具有相似性D.两个新物种的遗传物质都是DNA10.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为②③⑥B.观察装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光圈C.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体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11.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HEC为原核细胞,有细胞壁B.EHEC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EHEC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D.EHEC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12.发菜是一种念珠蓝细菌,因干后呈棕黑色且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发菜的营养细胞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异形细胞具有固氮能力。如图所示念珠蓝细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菜也具有细胞壁B.发菜能利用无机碳和氮,是开发荒漠的先锋C.发菜营养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营养细胞和异形细胞中的DNA都无核膜包被13.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没有线粒体 B.有细胞膜 C.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没有细胞壁14.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下观察的,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15.夏季是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这两种疾病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病毒属于个体层次B.病毒与支原体的共同点是都有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等C.病毒合成蛋白质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D.多种多样的病毒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二、多选题16.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C.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C.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三、读图填空题18.以下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几种生物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大肠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与题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________。(2)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生物,蓝细菌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酵母菌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两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20.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2.答案:A解析:观察颜色较浅的物体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必须调暗视野以增大明暗反差。根据观察颜色较浅的物体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必须调暗视野以增大明暗反差。用小光圈可调暗视野,因此选A。3.答案:C解析:A、甲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乙为原核生物,它们均具有细胞壁结构,A错误;B、丙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丁是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细胞结构,B错误;C、甲是原核生物,含有细胞结构,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C正确;D、乙是原核生物,丁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乙没有核膜,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环状DNA分子,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的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但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膜,原核生物一定没有核膜,B正确;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正确。5.答案:B解析: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放大倍数增加,视野的亮度会变暗,A错误; 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是由高倍镜转换为低倍镜,低倍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细胞变小,B正确; 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故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C错误; 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A、乙(蓝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A错误;B、乙(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丁(变形虫)是真核生物,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D、丙(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不是主要是DNA,D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8.答案:C解析:A 选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A正确B 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B正确C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C错误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40=200,D正确9.答案:C解析: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两个新物种的新鲜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A正确;B、墨脱报春和蓝细菌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两者代谢类型都是自养需氧型,B正确;C、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又往往有一定差异,这既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又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C错误;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A.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大的组合,根据分析可知,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为②③⑤,A错误;B.观察装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这说明光照不均匀,需要调节反光镜,B错误;C.显微镜下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虚像,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C正确;D.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而不是面积,D错误。11.答案:A解析:A、大肠杆菌(EHEC)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有细胞壁,A正确; B、EHEC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D、EHEC是原核生物,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不含染色体,CD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A、图示发菜属于蓝细菌,因此具有细胞壁,A正确;B、发菜属于自养生物,细胞内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所以发菜能利用无机碳和氮,是开发荒漠的先锋,B正确;C、发菜属于原核细胞,它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叶绿体,C错误;D、营养细胞和异形细胞都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D正确。故选:C。13.答案:C解析:A、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A错误;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正确;D、部分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壁,因此根据其有细胞壁不能确定其为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C。14.答案:D解析:A、由图1观察可知,a、b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则b的放大倍数大于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B、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需要先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增加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B错误;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相同,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42=4个,D正确。故选D。15.答案:C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B错误; C病毒合成蛋白质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故C正确; D.多种多样的病毒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故D错误。16.答案:BD17.答案:AC解析: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C、颤蓝细菌和发菜都是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AC。18.答案:(1)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统一性;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2)自养;拟核;细胞核(染色体)解析:(1)以上生物可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他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新型冠状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DNA主要存在于拟核。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是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19.答案:(1)C;没有细胞结构(2)A、B;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3)B;蓝藻;叶绿素和藻蓝素解析:(1)①题图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中,C无细胞结构而A、B具有,故C最有可能属于病毒。②题图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中,A、B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③题图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中,B蓝藻细胞内虽不具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0.答案:(1)物;甲(2)b、c、A;600;6;d;B解析:(1)图1中的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物镜的放大倍数大于乙物镜。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甲镜)观察。(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