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释: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认识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空观念:对比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分析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史料实证:阅读《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家国情怀:从林则徐英勇抗英事迹中感知他的崇高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设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背景、目的和危害是什么?林则徐禁烟的概况和意义是?
1.鸦片走私的背景和目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________地位,英国处于_______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___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_________________。
3.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___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被当众销毁。
4.虎门销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设问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时间、经过、结果如何?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中国进行了哪些抗争?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借口)是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年6月至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_______________→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4.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
5.战败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 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外交 _______________ 对外侵略扩张
军事 _______________ 装备陈旧,国防废弛
6.中国的抗争:广州______________抗英;将领______________、陈化成等战死
活动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设问3:《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内容分别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时间:____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______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 危害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侵略势力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便于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割地 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先河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特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__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参考答案】
活动一:出超(顺差) 入超(逆差) 走私鸦片 白银大量外流 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 1839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活动二: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1840 珠江口 《南京条约》 落后的封建主义 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 船坚炮利 三元里 关天培
活动三:1842 第一个 上海 香港岛 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代史
问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未期,危机四伏,后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较早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解析】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缺乏活力;经济上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对外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发展迅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它们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主要途径。
问题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典例】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直接刺激了茶叶种植区的扩大,如湖南平江县“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在台湾淡水、基隆等地也出现类似的情形。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加深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自强”和“求富”初显成效 D.与世界市场联系趋于密切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直接刺激了茶叶种植区的扩大”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茶叶大量出口,刺激了茶叶种植区的扩大,可以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趋于密切,故选D项;茶叶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但材料强调的是茶叶出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自强”和“求富”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口号,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知识点拨】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变式练1-1】《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原则,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但中美《望厦条约》提出,中国变更税例,须与美国商定。此即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C.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中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丧失关税自主权对中国造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外贸在内的全方位负面影响,这不仅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并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选D项;材料中丧失关税自主权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无直接关联,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列强经济侵略,排除A项;材料描述内容不是割地,故没有涉及到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丧失关税自主权与民主共和思潮兴起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
【变式练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提到“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反映出(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丧失了领土主权,使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遭到破坏,故选D项;《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如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军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他又拔刀与敌人搏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英军,故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D项。
2.“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这段话反映了清朝(  )
A.禁烟运动毫无效果 B.军队战斗力削弱
C.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D.政府的吏治腐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吸食鸦片的人员身份广泛,反映了吸食鸦片现象普遍,故选C项;材料强调吸食鸦片普遍,未提及禁烟运动,且毫无效果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清朝吸食鸦片现象普遍,并未提及军队的具体情况,无法体现其是否战斗力下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吸食鸦片的人多,清政府的吏治腐败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3.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于是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法战争爆发于1883年底,并不是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纱棉布的源源输入,这里的手工纺织业受到沉重的打击。“上海的开埠”始于(  )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A
【解析】答题关键词“上海开埠”,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上海的开埠”始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故选A项;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江宁( 南京)、镇江、营口、烟台、淡水、台湾(台南)、汕头、琼州十处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C项;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排除D项。
5.鸦片战争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时间排序是 (  )
①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英军强占香港岛 ④《南京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发生于1840年6月,②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6月,③英军强占香港岛发生于1841年,④《南京条约》签订发生于1842年,因此正确排序应为②①③④,选择B项符合题意。
6.下列城市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 B.广州 C.宁波 D.上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没有南京,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五口通商有广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宁波是《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上海也是《南京条约》中要求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素养提升】
1.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是磕头(马戛尔尼来华被要求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以下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的输入 B.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马嘎尔尼访华是想打开中国市场,与中国做生意,因此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故选C项;鸦片的输入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不是导致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借口,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游民被外商雇佣,同时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涉和翻译的买办阶层。这表明(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西方侵略势力不断扩大
C.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游民被外商雇佣”“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涉和翻译的买办阶层”可知,外商雇佣中国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无业游民,还出现了买办阶层,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动,故选D项;外商雇佣中国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游民并无法直接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也无法说明西方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排除A项、B项;洋务运动是近代化探索的开始,排除C项。
3.“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40年以来, 中国在对抗对华侵略的战争,是屡战屡败。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中处于劣势,故选D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属于客观因素,排除A项;清政府的软弱可欺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中国近代化是洋务运动,之后的战争中国仍然失败,排除C项。
4.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下图的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C.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D.《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和“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认为“世界”秩序是以中华为中心的贸易朝贡体系,直到1840年,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世界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故选D项;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是造成题干认知的原因,而不是打破认知的原因,排除A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硝烟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前,这一认知未打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和C项。
5.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论内容 出处
英国人说:“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材料》
中国人偏好土布,不喜欢洋布 姚资晴《外国史料》
1847年英国领事说:“关于英国商行贸易,目前看不出有希望的前途”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英国的洋纱洋布在中国市场狭小,中国受小农经济影响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对英国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D项;英国在鸦片战争后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与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的说法不符,排除A项;题目反映的是英国的商品在中国销售困难,不能说明中国社会思想落后,排除B项;题目不能说明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反而是体现了英人了解中国市场,排除C项。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条约”的名称,及其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名称: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2)中国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和纺织工业用品等。
(3)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这项条约”的名称是《南京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2)变化:根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归纳出中国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原因:根据“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可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和纺织工业用品等。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释: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认识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空观念:对比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分析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史料实证:阅读《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家国情怀:从林则徐英勇抗英事迹中感知他的崇高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设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背景、目的和危害是什么?林则徐禁烟的概况和意义是?
1.鸦片走私的背景和目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________地位,英国处于_______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___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_________________。
3.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___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被当众销毁。
4.虎门销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设问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时间、经过、结果如何?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中国进行了哪些抗争?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借口)是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年6月至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_______________→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4.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
5.战败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 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外交 _______________ 对外侵略扩张
军事 _______________ 装备陈旧,国防废弛
6.中国的抗争:广州______________抗英;将领______________、陈化成等战死
活动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设问3:《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内容分别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时间:____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______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 危害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侵略势力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便于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割地 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先河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特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__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问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未期,危机四伏,后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较早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问题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典例】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直接刺激了茶叶种植区的扩大,如湖南平江县“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在台湾淡水、基隆等地也出现类似的情形。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加深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自强”和“求富”初显成效 D.与世界市场联系趋于密切
【知识点拨】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变式练1-1】《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原则,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但中美《望厦条约》提出,中国变更税例,须与美国商定。此即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C.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变式练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提到“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反映出(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如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2.“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这段话反映了清朝(  )
A.禁烟运动毫无效果 B.军队战斗力削弱
C.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D.政府的吏治腐败
3.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纱棉布的源源输入,这里的手工纺织业受到沉重的打击。“上海的开埠”始于(  )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5.鸦片战争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时间排序是 (  )
①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英军强占香港岛 ④《南京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6.下列城市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 B.广州 C.宁波 D.上海
【素养提升】
1.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是磕头(马戛尔尼来华被要求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以下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的输入 B.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游民被外商雇佣,同时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涉和翻译的买办阶层。这表明(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西方侵略势力不断扩大
C.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动
3.“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4.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下图的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C.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D.《南京条约》的签订
5.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论内容 出处
英国人说:“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材料》
中国人偏好土布,不喜欢洋布 姚资晴《外国史料》
1847年英国领事说:“关于英国商行贸易,目前看不出有希望的前途”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条约”的名称,及其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