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二 纸板凳的设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任务二 纸板凳的设计》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劳动技术与创意设计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前面任务的基础上,本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纸质材料的利用能力和设计水平。纸板凳的设计涉及到结构力学、美学、材料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设计制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教材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纸板凳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纸板凳的功能、类型等。然后详细阐述了纸板凳设计的要素,如结构设计(如何保证纸板凳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外观设计(形状、色彩、装饰等方面的考量)。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纸板凳制作的基本步骤示例,包括材料的选择(不同类型纸张的特性及适用情况)、工具的使用(如剪刀、胶水、刻刀等)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精确测量等),并展示了一些纸板凳的设计实例,为学生的设计制作提供参考。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纸质材料的特性和简单加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在《任务一 废旧纸箱设计多》中已经掌握了纸张的裁剪、粘贴等基本操作技能。然而,对于纸板凳这种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要求的设计制作任务,他们缺乏系统的结构力学知识和深入的设计思维,例如对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保证纸板凳的稳定性缺乏认识。2. 认知能力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理解简单的逻辑关系,但对于复杂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分析还存在一定困难。在纸板凳设计中,理解结构与承重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力学原理进行优化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3. 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板凳,对板凳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场景比较熟悉,但对于用纸张制作板凳这种创新的方式缺乏实践经验。不过,他们对生活中板凳的舒适性、美观性等方面有一定的感受,这些生活经验可以为纸板凳的设计提供灵感,如参考常见板凳的形状、高度等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纸板凳。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纸板凳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与承重、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纸板凳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设计草图的绘制、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制作步骤的规划等。(3)熟练使用制作纸板凳的基本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等,并能正确进行裁剪、粘贴、测量等操作。(4)能够制作出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纸板凳。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纸板凳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纸板凳,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纸板凳设计中大胆尝试新的结构和外观设计。(2)让学生体会到创意设计与实际制作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和设计制作的兴趣。(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纸张这种可回收材料在创意制作中的价值。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纸板凳设计原理的理解,特别是结构与承重的关系。这是设计出合格纸板凳的关键,只有理解了结构如何影响承重和稳定性,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2)纸板凳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的掌握。包括从设计构思到材料准备、制作步骤的完整过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制作出纸板凳。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力学原理设计出既美观又具有足够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纸板凳结构。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在制作过程中,如何确保纸板凳各个部件的连接牢固,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由于纸张的材质相对脆弱,要保证连接牢固和整体稳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细致的操作。五、教学法分析 1. 讲授法用于讲解纸板凳设计制作的理论知识,如结构力学原理、设计流程、工具使用方法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纸板凳的设计制作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2. 演示法教师亲自演示纸板凳制作的关键步骤,如特殊的裁剪技巧、部件的连接方法等。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便于学生模仿学习,降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纸板凳的设计制作任务。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相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同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安全操作。4. 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 设计制作一个纸板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六、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把普通的木质板凳和一个纸板凳(教师提前制作好的精美纸板凳),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两把板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想象这个纸板凳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2)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木质板凳和纸板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纸板凳的独特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纸板凳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 知识讲解(10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开始讲解纸板凳设计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结构与承重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的结构(如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对承重能力的影响。然后讲解纸板凳设计的要素,包括功能需求(要能承受一定重量、适合人体坐立)、外观设计(形状、色彩搭配、装饰元素等)、材料选择(不同纸张的厚度、强度、韧性等对纸板凳的影响)。接着,讲解纸板凳制作的基本流程,如先进行设计构思(绘制草图),再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进行制作(包括裁剪、粘贴、组装等步骤)。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如 “为什么三角形结构在纸板凳设计中很重要?”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2)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纸板凳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设计制作实践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提问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 实例分析(10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多个不同设计风格和结构的纸板凳实例图片或实物。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内容包括:这个纸板凳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是如何保证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外观设计有哪些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分析结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学生遗漏的要点。(2)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纸板凳的设计技巧和结构优化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 小组讨论与设计构思(12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自己设计纸板凳了,你们打算怎么设计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结构、外观、功能等方面进行构思。例如,当小组在讨论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几何形状组合来增强稳定性;当讨论外观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2)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创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5. 制作实践(15 分钟)(1)师生互动各小组根据讨论的设计构思,开始制作纸板凳。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和材料(纸张)。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例如,当发现学生在裁剪纸张时尺寸不准确,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重新测量;当看到学生粘贴部件不牢固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2)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制作,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的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保证制作的顺利进行。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1)师生互动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制作的纸板凳,并介绍作品的名称、设计思路(包括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的考虑)、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例如,对于一个外观设计精美但稳定性欠佳的纸板凳,教师可以建议在结构上增加一些加固措施。(2)设计意图作品展示与评价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作品提供参考。7. 知识拓展(5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介绍一些纸板凳设计制作的高级技巧和创新应用,如使用特殊的纸张(如瓦楞纸)增加强度、运用立体造型增加美观性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未来的设计中。(2)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纸板凳设计的更多可能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8. 课堂总结(3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纸板凳设计的原理、制作流程、实例分析、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纸板凳设计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9. 布置作业(2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重新设计并制作一个纸板凳,要求在结构或外观上有新的创意,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纸张特性来提高纸板凳的性能。(2)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纸板凳设计制作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七、板书设计 纸板凳的设计一、设计原理1. 结构与承重2. 稳定性二、设计要素1. 功能需求2. 外观设计3. 材料选择三、制作流程1. 设计构思2. 材料准备3. 制作步骤四、作品展示小组作品与评价要点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1)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较好。讲授法使学生对纸板凳设计制作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制作的关键步骤,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设计制作任务中。(2)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板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3)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分析实例和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纸板凳的设计,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创意。2. 不足之处(1)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部分学生对结构与承重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结构力学原理相对抽象,讲解方式还不够生动形象,未能充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在制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及时和全面。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巡视指导时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了作品的质量和制作进度。(3)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小组展示和评价过程过长,导致最后有些小组的评价未能充分展开,影响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效果。3. 改进措施(1)对于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例如,制作一些简单的结构模型,直观地展示不同结构在承重时的变化,或者利用动画演示纸张受力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与承重的关系。(2)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助手,协助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操作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3)更加精准地把控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的时间。在展示前明确告知学生展示的时间限制和重点内容,如设计思路、制作亮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作品并得到充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