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社区服务我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三 社区服务我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

资源简介

《任务三 社区服务我设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
《任务三 社区服务我设计》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是社区劳动与服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任务建立在学生对社区劳动和社区服务已有一定认识与体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社区服务项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区需求,将自己的创意与社区发展相结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与社区的联系,使学生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2.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社区服务设计展开,包括介绍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可行性、创新性等。同时,会提及社区服务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例如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资源获取等。教材可能还会展示一些成功的社区服务设计案例,为学生提供设计思路和灵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区服务的创意设计。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经过前面两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社区劳动和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以及参与方式。他们在《任务二 社区服务我体验》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如何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社区服务项目,还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方法。
2. 认知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设计社区服务项目时,可能会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以及创新思维方面遇到挑战。例如,如何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现有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需要引导和锻炼的能力。
3. 生活经验
学生在社区中的生活经历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设计灵感来源,但由于他们对社区事务的全面了解有限,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社区需求或者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不过,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培养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有助于在社区服务设计过程中的小组协作。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理解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掌握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调研、方案制定、资源整合等。
(3)能够根据给定的社区情境或自主选择社区需求,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社区服务项目方案,包括服务目标、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在社区服务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学会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社区的关注和热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鼓励学生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创意和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这是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社区服务项目的基础,只有明确这些原则和要素,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社区需求并具有可操作性。
(2)学会根据社区需求制定详细的社区服务项目方案。包括准确确定服务目标、合理规划服务内容和实施步骤,以及预估可能的预期效果等,这是社区服务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使社区服务项目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设计需要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考虑到社区的特色和不同人群的需求,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能力,如社区资源的有限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等。这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思维方式,避免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
五、教学法分析 1. 讲授法
用于讲解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素和基本流程等理论知识。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使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设计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法
展示多个成功的社区服务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思路、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方法以及如何满足社区需求等。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进行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小组合作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问题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如 “如何确定社区的核心需求?”“如果资源有限,怎样调整服务内容?” 等。问题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体验过社区服务,了解了社区服务的很多内容。如果现在让你们来设计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你们会从哪里开始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展示一些社区存在的问题或需求的图片,如社区环境脏乱、老年人缺乏陪伴等,引起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的关注。
(2)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的初步思考,图片展示则直观地呈现社区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社区服务我设计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0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讲解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强调要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可行性(考虑社区现有的资源、人力、物力等条件,确保方案能够实施)、创新性(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独特、新颖的服务方式或内容)。接着介绍社区服务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服务对象(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服务内容(具体要做什么,如教育辅导、健康关怀等)、服务方式(如何开展服务,如上门服务、集中活动等)、资源获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来源)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鼓励学生提问。
(2)设计意图
系统地讲解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使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有一个全面的理论认识,为他们后续的设计活动提供知识框架。
3. 案例分析(10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展示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设计案例,如针对社区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项目、社区环保志愿者服务项目、关爱社区孤寡老人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讨论以下问题:这个案例的服务对象是谁?服务内容是什么?是如何根据社区需求和资源进行设计的?有哪些创新之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分析结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学生遗漏的要点。
(2)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社区服务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深入理解如何根据社区需求和资源进行设计,以及如何体现创新性。
4. 小组讨论与需求调研(12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开始设计自己的社区服务项目了,首先我们要确定社区的需求。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社区的需求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各种调研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观察社区公告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然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社区(可以是自己居住的社区或熟悉的社区),运用讨论出的调研方式,对社区需求进行初步调研。
(2)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学习需求调研的方法。通过实际的需求调研任务,让学生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真实需求,为后续的服务设计提供依据。
5. 方案设计(15 分钟)
(1)师生互动
各小组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开始设计社区服务项目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服务目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资源获取、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当小组在确定服务目标时过于宽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目标具体化;当小组在考虑资源获取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醒他们考虑社区内的志愿者资源、社区企业赞助等。
(2)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社区服务项目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6. 方案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1)师生互动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社区服务项目方案。代表要详细介绍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思路、创新点以及如何满足社区需求等。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从可行性、创新性、全面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例如,对于一个方案中服务内容过于复杂而资源获取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建议简化服务内容或寻找更多的资源渠道。
(2)设计意图
方案展示与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对方案进行优化。
7. 知识拓展(5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介绍一些现代社区服务设计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如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服务推广和志愿者招募、借助大数据分析社区需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新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到自己设计的社区服务项目中。
(2)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设计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服务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
8. 课堂总结(3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社区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素、设计流程、方案评价以及现代社区服务设计的新趋势等。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社区服务设计的理解。让学生分享收获和体会,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9. 布置作业(2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小组设计的社区服务项目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以书面形式详细阐述优化后的方案。
(2)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加深对社区服务设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社区服务我设计
一、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可行性、创新性
二、设计要素
服务对象、内容、方式、资源
三、设计流程
需求调研、方案制定、评价优化
四、案例展示
小组方案与评价要点
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较好。讲授法使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到设计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问题驱动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发了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服务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社区服务设计的要点,并且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不足之处
(1)在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社区服务设计的某些原则和要素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概念相对抽象,讲解方式还不够生动形象,未能充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在需求调研环节,由于时间和实际操作的限制,学生的调研可能不够深入和全面。虽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了调研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社区的真实需求。
(3)在方案展示与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在评价其他小组的方案时,只能提出表面的问题,不能从更深层次的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 改进措施
(1)对于较抽象的知识讲解,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对比分析。例如,在讲解可行性原则时,可以列举一些因不可行而失败的案例和成功实施的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内涵。
(2)在需求调研环节,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调研,或者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调研结果,教师进行更详细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区需求。
(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专门的评价训练活动,如提供一些社区服务设计方案的示例,让学生进行评价练习,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