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纸艺制作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前面的任务中,学生已经对纸板凳的设计原理、要素等有了理论性的学习,本任务将重点放在实际制作上,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设计与制作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2. 教材内容教材详细阐述了纸板凳制作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不同类型纸张的选择及其特性)、工具使用(如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等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制作流程(从基础部件的制作到整体组装的详细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精确测量、结构稳固性的保障等)。同时,教材还展示了一些纸板凳制作过程中的实例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并且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以确保制作出的纸板凳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经过前面关于纸板凳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纸板凳的结构原理、设计要素(如稳定性、承重能力、外观设计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纸张加工技能,如裁剪、粘贴等。但对于完整的纸板凳制作过程,他们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可能在一些复杂的制作步骤(如部件的精确裁剪与拼接、多层纸张的组合加固等)上遇到困难。2. 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操作步骤,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出现衔接不畅的情况。例如,在纸板凳制作中,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准确地进行各部件的制作和组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3. 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板凳的使用有一定的经验,知道板凳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舒适性等特点。然而,将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纸板凳制作中的实际考量因素(如根据人体工程学确定合适的高度和座面大小),并运用到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他们在之前的手工制作或生活中积累的使用工具的经验,也有助于纸板凳的制作,但对于制作纸板凳这种特定项目的工具使用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纸板凳所需的各种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等)的使用方法。(2)深刻理解纸板凳制作的详细流程,包括各个部件的制作顺序、尺寸测量、裁剪、粘贴和组装方法等。(3)能够独立制作出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承重能力且外观符合设计要求的纸板凳。(4)学会根据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纸板凳的结构或外观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纸板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纸板凳制作过程中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的重要性。(2)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学生成功制作出纸板凳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纸张这种可回收材料在创意制作中的多种可能性,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纸板凳制作流程的掌握。这是完成纸板凳制作的关键,只有清晰地了解每个制作步骤及其顺序,学生才能顺利地制作出纸板凳。(2)制作过程中各部件的精确制作和牢固连接。纸板凳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取决于各个部件的制作精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 教学难点(1)如何确保纸板凳的结构稳定和承重能力达标。这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综合考虑纸张的材质特性、结构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准确把握这些因素并将它们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2)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设计和制作方案。由于纸张的材质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纸张破损、结构不稳定等),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方案,这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五、教学法分析 1. 演示法教师通过亲自演示纸板凳制作的全过程,包括工具的正确使用、每个部件的制作步骤、组装过程中的技巧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制作的细节和要点。演示法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制作流程,降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制作步骤,演示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纸板凳的制作,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技能。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制作纸板凳。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制作任务。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 “如果发现纸张太软导致结构不稳定,应该怎么办?”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六、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之前学生设计的纸板凳草图或设计方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纸板凳的设计,大家都有了很棒的设计想法,那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设计变成现实,你们有没有信心呢?” 引导学生回答并激发他们的制作热情。(2)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的设计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制作相联系,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制作任务的期待,为学生积极投入到纸板凳制作中做好铺垫。2. 知识回顾与工具材料介绍(7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纸板凳设计的关键要素,如结构与承重、稳定性、外观设计等,并提问学生这些要素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体现。然后教师介绍制作纸板凳所需的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等),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剪刀,避免美工刀划伤等),并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如卡纸、瓦楞纸等),分析它们的特性(如厚度、强度、韧性等)以及在制作纸板凳时的适用性。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工具的使用和纸张的特性。(2)设计意图回顾设计要素有助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工具和材料的介绍为学生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让学生熟悉制作所需的资源,避免在制作过程中因工具使用不当或材料选择错误而出现问题。3.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10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开始演示纸板凳的制作过程。首先,根据设计草图确定纸板凳的尺寸,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并标记在纸张上,同时向学生讲解测量的准确性对最终作品的重要性。然后,按照标记裁剪纸张,在裁剪过程中展示正确的剪刀使用方法(如如何保持剪刀垂直于纸张以确保裁剪边缘整齐)。接下来,制作纸板凳的各个部件,如凳腿、凳面等,演示如何通过折叠、粘贴等操作来塑造部件的形状,并强调粘贴时胶水的用量控制(避免胶水过多导致外观不整洁或过少导致粘贴不牢固)。在组装部件时,展示如何确保各部件的连接牢固且结构稳定(如通过增加粘贴面积、使用多层纸张加固等方法)。在演示过程中,教师会不时提问学生,如 “这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背后的原理。(2)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制作范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制作步骤的操作细节和要点。通过提问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过程中,加深对制作原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操作。4. 小组制作实践(20 分钟)(1)师生互动学生分成小组开始制作纸板凳。每个小组根据自己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教师巡视各小组,在巡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操作正确的小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遇到问题的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例如,当小组发现纸张的承重能力不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如增加支撑结构)或更换纸张类型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保持制作环境的整洁。(2)设计意图小组制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纸板凳的制作过程,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的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保障制作的顺利进行。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1)师生互动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制作的纸板凳。代表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设计思路(如何体现稳定性、承重能力和美观性)、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从稳定性、承重能力、外观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上的缺陷、外观不够美观等)以及改进的方向(如如何进一步加固结构、优化外观设计等)。(2)设计意图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制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6. 知识拓展与总结(5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介绍一些纸板凳制作的高级技巧和创新应用,如使用特殊的纸张处理技术(如折纸艺术中的卷纸加固法)来增强纸张的强度,或者将现代科技元素(如 LED 灯)融入纸板凳的设计中,增加其功能性和美观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作流程、工具使用、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收获,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2)设计意图知识拓展环节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纸板凳制作的更多可能性。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纸板凳制作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布置作业(3 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的制作经验,重新设计并制作一个纸板凳,要求在结构或外观上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纸张的特性来提高纸板凳的整体性能。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或材料来丰富制作过程。(2)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纸板凳的制作,加深对制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七、板书设计 纸板凳的制作一、工具与材料1. 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2. 材料:卡纸、瓦楞纸等二、制作流程1. 尺寸测量2. 部件裁剪3. 部件制作4. 组装连接三、作品评价稳定性、承重能力、外观设计、制作工艺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1)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良好。演示法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纸板凳制作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直观的范例;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真正掌握了制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问题引导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制作兴趣。通过回顾之前的设计内容,将设计与制作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制作任务充满期待,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表现积极。他们能够认真地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制作技巧和设计思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2. 不足之处(1)在教师演示过程中,部分学生未能完全理解一些复杂的制作步骤。由于制作过程涉及较多细节,一些学生可能在初次观看时无法完全掌握,导致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影响了制作效率和作品质量。(2)在小组制作过程中,对个别小组的指导还不够深入。虽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小组提供了帮助,但由于小组数量较多,对于一些问题较为复杂的小组,未能进行深入的指导,使得这些小组的作品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3)时间把控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由于部分学生的介绍和评价比较详细,导致时间略显紧张,最后的知识拓展和总结环节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和交流。3. 改进措施(1)对于演示过程中的复杂步骤,可以采用分步演示、多次重复演示或制作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每个细节。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预测下一步操作,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度。(2)在小组制作过程中,更加关注个别小组的情况。可以安排一些小组负责人或助手,协助教师对小组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深入的解决。(3)更加精准地把控课堂时间。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展示和评价的时间限制,并对展示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重点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创新点和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在知识拓展和总结环节,可以采用更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确保重要内容能够被学生快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