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科目名称:语文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课 时:80课时课程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七年级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小学语文的相关字词和语文知识,承启中学语文的相关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材设置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所选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思维或想象。本册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如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赏析课文的整体感知。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侧重继续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拓展链接开阔学生视野,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及文学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能力。本套教材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立足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育人功能。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教材以阅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等部分组成,编排共有课文22 篇,其中教读16 课, 自读 6课。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与专题组合,同时也兼顾文体。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亲近自然、感受亲情、学习生活、人生意义、关注生命、想象世界,其中每个单元4篇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并加大了课型的区分度。第一单元是关于自然景物(四季美景)的作品;第二单元是关于(感受)亲情的作品;第三单元是关于学习生活的作品;第四单元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活思考)的作品;第五单元是关于人与动物相处的作品;第六单元是发挥想象与联想的作品。第一、二、三、五单元以散文为主,兼有诗歌,文言文。第四单元以议论文为主,兼有小说,文言文。第六单元童话神话故事,兼有诗歌,文言文。每单元后面都安排写作,写作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四、六单元后面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第三、六单元后面安排了两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共8首。名著导读:必读2部,增加自主阅读推荐。必读书为《朝花夕拾》《西游记》,自主阅读推荐《城南旧事》(林海音)、《湘行散记》(沈从文)、《猎人笔记》(屠格涅夫)、《镜花缘》(李汝珍)。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散文,会写人记事。另外,因初学文言文,文言文遍布各个单元。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二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语文能力。为丰富教学内容安排了语言文化知识,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课程目标(课标与学段目标)】课程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依主义,社会主人。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3.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两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4.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极、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6.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7.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8.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9.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七年级学段目标【识字与写字】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读写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2.能结合语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幕、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阅读与鉴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篇(首)。6.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圈点批注和快速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阅读完成两部主推荐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自主阅读名著等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7.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表达与交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3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人物,要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在写作中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细节进行细微的刻画,学会选材,做到详略得当。文从字顺的写作,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本学期不少于7次,其他练笔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能在综合性学习中,通过训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专题重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爱国”的故事、诗词、名句等,了解“天下国家的丰富内涵;通过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名言展示会,积累知识,激发心志、陶冶情操;通过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重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培养心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重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同时积累一些有关亲情的古诗或名句,提升收集资料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内容和实施】第一单元(11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一 单 元 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1. 春 2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通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1.富于诗意和情感的语言 2.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3.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有感情的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字词和写景名句 3.找出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春》原文 2.《春》 朗读视频3.朱自清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绿》 1.积累字词: 宽敞 洗涤 发酵 嘹亮 淅沥 吝啬 喉咙 嗡嗡 镶嵌 酝酿 地毯 草垛凄冷 屋檐 睫毛 娇媚 干涩 烘托风筝 宛转 衣裳 咄咄逼人 彩棱镜 绿茵 2.理解成语 呼朋引伴 花技招展 浓妆艳抹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3.作家作品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春》选自《朱自清全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济南的冬天》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观沧海》曹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掌握四首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律诗、绝句、乐府古体、元曲 4.掌握比喻、拟人、反复、排比修辞手法。 5.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春》语言清新,善用口语。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与画意结合,和谐的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课文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情景理三者有机统一。 《济南的冬天》直接写景,有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课文在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巜雨的四季》善用联想和想象。《古诗四首》借景抒情,抒发了思乡之情。 6.写作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2021 滨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酝酿(niàng)狭隘(ài) 迥乎不同(ji ng) B.愧怍(zuò)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 ) C.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zhàng) 冠状病毒(guān) D.桑梓(z ) 伫立(zhù) 呜咽(yè) 鸿鹄之志(hú) 2.(2022 长沙)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2.(2019 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2.济南的冬天 2 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通过找出文中的描写的景物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1.精妙词语的妙用 2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情景交融的手法 4.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字词 3.学习作批注,记下自己点滴体会 1.《济南的冬天》原文 2.朗读音频3.雨的四季 2 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1规范优美的语言 2细致地观察景物 3.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的运用 1.勾画优美的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1.《雨的四季》原文 2.四季雨的图片4 .古代诗歌四首 2 1.通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的方法。 1.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四言 2.宏大景物的选取 3.各首情感不同的特点 4.关键词语的运用 1.诵读诗歌 2.体会诗歌情感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四首诗的音频朗读写作: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2 1.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能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1.熟悉对象的选取 2.精彩瞬间的摄取 3.聚精会神的观察 1.审题拟题训练 2.选择写作材料 3.在老师指导下写作 4.修改作文 优秀例文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第二单元(12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二单 元 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5.秋天的怀念2 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继续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1.细节描写的运用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在散文中了小说笔法的运用 4.对称句的使用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秋天的怀念》原文 朗读视频 1.积累字词: 蒂、梗、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 2.理解成语: 喜出望外、翻来覆去、各得其所 3.作家作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莫怀戚,《散步》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 冰心《荷叶 母亲》 刘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4.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句式语法 《散步》中多采用回环句式 6.阅读能力的培养: 《秋天的怀念》运用插叙,寓情于景,细节感人,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感情波澜曲折,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采用各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散步》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新颖。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如把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小路,小路有意思。说成是分歧,面对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散文诗两首》想象丰富,富有童趣;象征手法,托物言情。 《世说新语两则》情节裁剪,详略得当。 7.写作 学会记事: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1.(2018 赤峰)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2016 东营)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3.(2018 西宁)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2018 西宁)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6.散步 2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1.以小见大的手法 2.大词小用的特点 3.象征手法的运用 1.朗读课文 2.把握作者情感 3.做好批注 《散步》原文 朗读音频7.散文诗两首 2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1.丰富的想象 2.托物言情的手法 3.象征手法的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作品中的语言 《散文诗两首 》原文8.《世说新语》两则 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了解“谦辞”“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1简约的叙述 2.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详略得当的手法 1.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 朗读音频写作训练:学会记事 2 结合阅读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1条理清楚的叙述 2.清晰的思路 3.最有感触事情的选取 抓住细节训练写作 2.展示优秀范文 写作例文综合性学习 1 1.认识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1..与交友相关的名言、警句 2.交友相关故事、诗词、成语的选取 积累与交友相关的名言、古诗、诗句等 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第三单元(12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三单 元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 3 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通过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写景状物方法的运用 4.插叙手法的运用 1.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圈点勾画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体 会其作用 3.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进行品析 1.收集鲁迅童年 生活的相关故事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1.积累字词: 窜、觅、跪、拗、捡、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 2.理解成语: 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作家作品: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海伦 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4.掌握比喻、拟人、顶真等修辞手法。 5.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再塑生命的人》主要运用记叙表达方式,中间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直接抒情。 6.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重点训练默读,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手法和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本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 《再塑生命的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心理描写,突出主题。 《论语》十二章 语言简洁是,生动传神。 7.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1.(2020 海南)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2019 赤峰)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2018 广元)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4.(2018 广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5.(2018 广元)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6(2020 枣庄).“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7.(2020 枣庄)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再塑生命的人 1 通过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勾画关键句,感悟莎莉文形象。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典型事例的选取 2.心理描写的运用 3.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 1.默读课文,概括事件 2.抓关键语句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人物形象 收集海伦和莎莉文 老师之间的故事《论语》十二章 2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1.富有哲理的名言 3.写景状物方法的运用 4. 积累成语 1了解语录体和各类文言现象。 2.反复诵读、翻译、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精彩的内涵。 1.朗读音频 2.收集孔子和 《论语》的相关 资料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 2 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多种方法的运用 选材典型事例的运用 3.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个性。 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进行写作训练 人物描写片段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1 1.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的了解。 2.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指导学生阅读《五猖会》 1.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双重视角的运用 1.整理鲁迅先 生的生平经历 2.《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 《朝花夕拾》原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点评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3.体会“菊花”“明月”“落花”等意象的含义。 4.通过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2.朗读诗歌的方法:平声、仄声、韵脚。 赏析、诵读 1.诗歌朗诵的音频 2.收集包含“菊花”“明月”两个意象的诗歌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第四单元(15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四单 元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 3.学会在默读中理清作者的思路 12.纪念白求恩 2 1.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1.对比说理的运用 2.鲜明有力的语言 3.叙议结合的手法 1.圈点勾画每段中心句 2.研读课文,厘清作者思路 1.《纪念白求恩》原文 2.白求恩的相关事迹 1.积累字词: 冀、栋、拣、戳、灼、扒、趴、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冷清、纯粹、佩服、高明、鄙薄、出路、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 2.理解成语: 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 3.作家作品: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让 乔诺,法国作家,《植树的牧羊人》 莫顿 亨特,美国作家,《走一步,再走一步》 诸葛亮,《诫子书》 4.掌握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5.句式、语法: 《纪念白求恩》句子铿锵有力,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文中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运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结尾运用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 6.阅读能力的培养: 《纪念白求恩》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自求恩共产主义精神,运用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植树的牧羊人》采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使用第一人称,更加真实信。运用对比,凸显主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诫子书》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 7.写作:思路要清晰。 1.(2020 凉山州)翻译下列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2020 孝感)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3.(2018 邵阳)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4.(2020 孝感)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2019 宁波)【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13.植树的牧羊人 2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精度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1..第一称视角的运用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的运用 3.以小说文体角度解读 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勾画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植树的牧羊人》原文 2.关于环保图片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批注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书写习作探讨人生经验。 1.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 2.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 3.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1.熟读课文,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2.勾画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品析 1.《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 2.关于人生哲理的名言15.诫子书 1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1.富含哲理的语言 2.以议论为主的论述 1.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课文,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3.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1.音频朗读 2.《诫子书》原文写作训练:思路要清晰 2 1.提供示例,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1.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2.分析透彻,指导到位。 1.掌握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2.写作前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3.进行写作训练 例文展示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1 1.完成调查问卷。 2.同学间找差距。 3.共同研讨促阅读。 1.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2.填写调查问卷。 1.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对照自己的读书进行实践。 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期中复习考试及分析 5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值120分,考查范围为教材前三单元第五单元(8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五单 元 .1.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2.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 3.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16.猫 2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巧妙的结构,伏笔的运用 2.生动逼真的描写 3.真挚细腻的心理描写 1学习默读,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做摘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1.《猫》原文 2.搜集动物照片,分享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1.积累字词: 逗、缕、倚、妄、敛、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羞怯、写照、哺乳、匍匐、禁锢、原委、鹦鹉、温驯、滑翔、余晖、俯冲、柠檬、 2.理解成语: 畏罪潜逃、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 3.作家作品: 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猫》 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狼》选自《聊斋志异》 4.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句式语法: 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6.阅读能力的培养: 《猫》情节曲折,描写生动,能够抓住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结构上首尾照应,设置了伏笔。 《动物笑谈》视角独特,情趣十足;详描写手法略得当,描写手法多样。掌握侧面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结构,提高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狼》构思独特精巧,语言生动形象。 7.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1.(2014 德阳)文中第三只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2.(2014 德阳)你认为文中的“三妹”是否是一个真正爱猫的人?请说明理由 3.(2021 天津)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4.(2021 天津).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5.(2016 东营)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2014 德阳)联系上下文,赏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句。 7.(2021 天津)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17.动物笑谈 1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1.诙谐幽默的语言 2.生动传神的细节 3.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 1.自读课文,做好摘录,概括文章内容 2.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2.探究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的作用 1搜集动物照片和有关描写动物的谜语 2.《动物笑谈》原文18.狼 2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3.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1.独特精巧的构思 2.简洁生动的语言 3.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 1.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翻译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1.《狼》原文 2.搜集和狼相关的视频资料写作训练:如何突出中心 2 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1.围绕中心立意设计线索、组织材料、安排详略。 2.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1.从读到写,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 2.进行写作训练 例文展示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第六单元(22课时)单元 单元目标 教材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文本特质)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单元评价要点 中考链接第 六 单 元 想 象 之 翼 .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皇帝的新装 2 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1.丰富奇特的想象 2.大胆的夸张 3.荒诞离奇的情节 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2.勾画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1.《皇帝的新装》原文 2.安徒生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1.积累字词: 笨、赐、聘、揉、炫耀、称职、现款、愚蠢、妥当、理智、呈报、钦差、滑稽、陛下、圈定、狡猾、陛下、爵士、头衔、勋章、袍子、缥缈、定然、陈列、闲游、荒凉、寂寞、莽莽、蓬勃、澄澈、掺和非凡、气概、灵敏、泥潭、绵延、雕像、庇护、爱慕、虚荣、较量、凯歌 理解成语: 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杞人忧天 3.作家作品: 安徒生,丹麦作家,《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郭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天上的街市》; 袁珂,神话学家,《女娲造人》; 伊索,古希腊作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吕不韦,战国末秦相,《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人物,《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4.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句式语法: 句式整齐、灵活,偶数句尾用韵,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6..阅读能力的培养: 《皇帝的新装》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天上的街市》联想自然,想象丰富;化用民间传说,寄托向往。 《女娲造人》语言清新质朴,想象丰富奇特。理解女娲的身上所寄遇的优秀品质激发想象力和探知欲。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讽刺绝妙;《蚊子和狮子》形象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穿井得一人》以小见大的手法;《杞人忧天》精彩的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7.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1.(2020 厦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B.诗的前两句先弃“ 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2.(2020 厦门)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天上的街市 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思。 1.丰富新奇的想象 2.灵活、整齐的句式 背诵课文,学习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2.理解并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1.音频朗读 2.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娲补天 1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想象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1.详略得当的手法 2.大胆新奇的想象 3.浅显易懂的语言 1.朗读课文,感受想象的作用 2.合作探究,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1.《女娲补天》原文 2.《中国古代神话》介绍寓言四则 2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1.精巧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2.起伏有致的情节 3.深刻的寓意 4.对话描写的运用 1.自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寓意 2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1.《寓言四则 》原文 2.搜集《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写作训练:发挥联想和想象 2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延伸阅读,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2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丰富,表达更生动。 1.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2.自由运用联想和想象。 1.明确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 2.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例文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1 1.筹建文学团体。 2.开展文学活动。 涉及听说读写、人际交往等能力训练。 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名著导读: 《西游记》 2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的了解。 2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指导学生阅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1.《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2.指导阅读。 1了解四大名著 2《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 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3通过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1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古诗。 2朗读诗歌的方法:平声、仄声、韵脚。 1.诗歌朗诵的音频 2.收集边塞诗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单元复习 1 参见单元评价要点期末复习考试及分析 8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值120分,考查范围为整册教材课程评价一、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评价应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只是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要对学生的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表现全面评价, 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家庭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以及单元、期中和期末的纸笔形式的结果测试。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一)评价方式1.过程评价(30分)(1)课堂学习状态(10分)。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张贴于班级教室内。(2)作业完成情况(10分)。根据上交是否及时、书写是否认真、正确率是否高(表现性作业是否质量高、有创意)、有无抄袭现象分四个等级,评价主体为小组长、课代表、教师。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3)单元检测及期中测试(10分)。评价主体为教师,折算方案由师生共同商定。2.期末考试(70分)计分方法为原始得分÷120×100×70%,换算之后的的分计入本学科学期量化分。3.学期语文学业总评(100分)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二)评价结果处理总评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达标,55-64为准达标,54分以下为未达标。未达标者在新学期开学补考。根据学生学期语文学业总评结果,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价,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学业成长情况。【课堂评价量表样例】评价方式应根据单元课型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比如互评、自评等。课堂评价的评价量表目标 评价方式 目标适配度 评价标准 达标程度目标1目标2目标3……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听 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紧跟老师思路走。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听课不认真,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说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读 运用普通话,内容熟练,声音洪亮,情感表达丰富。 运用普通话稍差,内容稍熟,声音洪亮,情感表达不是很丰富。 不用普通话,内容不熟,声音不洪亮,情感表达不很丰富。写 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 不能完成作业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小组目标学习评价量表等级内容 5分 4分 2分 小组合作探究 分工情况 组内分工明确,任务分配合理。 组内分工不够明确,只有基本的任务分配。 组内分工不明确。参与情况 服从安排,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 大部分成员服从安排,能参与小组活动尽自己所能。 只有个别成员服从安排,参与小组活动。合作情况 每个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大部分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有个别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资料共享 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 大部分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 只有个别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任务完成 任务总是能按时完成,自己有所收获。 任务大部分能按时完成,比较有收获。 只有个别任务能按时完成,收获不大。研讨价值 合作效果好,问题有实质性的进展或有有价值的成果出现。 合作效果较好,问题有一些进展或有一些成果。 合作效果一般,问题几乎没有进展或没有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