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通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规范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氧气可以助燃,那么氧气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资料】课件展示“氧气的用途”图片。 氧气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能说出以下任意例子即可: 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潜水等。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环节二: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确定 【提问】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提问】 这些方法哪些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呢?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投影】 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已知的可以得到氧气的方法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利用含氧物质; 2.比较简单的实验条件就能较快得到氧气; 3.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便于收集。 【展示】展示高锰酸钾固体,让学生观察其色态。 【讲述】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按照我们刚才的分析,高锰酸钾满足上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常用来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提问】 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后,我们需要什么装置来完成实验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光合作用、氧化汞受热分解、从空气中分离。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光合作用难以收集,实验室没有光,也不够纯净。2.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的汞有毒。3.空气是混合物,得到氧气需要加压降温到很低,条件苛刻,都不适合在实验室使用。 回答: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了解高锰酸钾的作用和反应原理。 思考实验装置需要的仪器。 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能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含氧才能制取出氧气。 培养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要求进行有效分析。奠定了实验室气体制取原理的认识模型。 认识高锰酸钾这种物质的性质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环节三: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的确定 【讲述】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含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提问】之前学过的仪器哪些可以用来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展示】 反应容器:试管;加热装置:酒精灯;夹持装置:铁架台。组装之后的发生装置。 【讲述】 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避免试管炸裂。 【展示】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提出问题】氧气收集可以采取哪些收集方法呢? 【板书并归纳】 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投影】展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在一起的完整装置及注意事项。 【演示】观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注意操作步骤。 讨论:试管、酒精灯,烧杯不适合做反应容器,因为无法封口密闭。 观看发生装置,理解装置组装的要点,并归纳相关细节。 【归纳】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观看演示实验归纳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管不能伸入太长;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建立实验室气体制取装置的认识模型。 培养学生应用已知仪器的认识,根据反应条件和状态选择仪器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气体收集装置的认识模型。 培养学生能够依据氧气的性质合理选择氧气收集方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注意装置的细节,严谨的思维品质。 认识完整的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环节四:确定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做的演示实验,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讲述】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因为气压突然减小,水会倒流,遇到热的试管,试管会炸裂。因此需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如何知道集气瓶收集满了氧气? 【归纳】 1.排水法:瓶口有气泡冒出。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总结并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反应原理——选择装置——确定实验步骤 分组交流讨论归纳: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试剂;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6.将导管撤离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思考讨论: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培养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关注实验细节,培养安全意识。
环节五:工业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只能应用在实验室中,大量的廉价的氧气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展示氧气的工业制法的原理。 讨论: 从空气中来。 通过对工业制取氧气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认识氧气的工业制法。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 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巩固知识。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