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水的三态示意图、生活经验和氨水使酚酞变色实验,论证和逐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认识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特征,物质的状态变化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隔发生了变化。 2.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实验及绘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微观示意图,提炼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性质角度认识分子的功能和价值,能从分子角度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探讨和论证构成物质的微粒与物质及其变化、类别和性质的过程,以及对科学家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过程及结果的学习,形成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形成证据意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分子与物质及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类别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形成微粒观,真正认可物质由微粒构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新课引入,感知物质由微粒构成 【提问】你对“物质可分”是怎样理解的? 【资料】墨子、德谟克利特等人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认识。 【追问】你认为物质的微观世界是怎样的,用图示画出水的三态以及二氧化碳、氧气的微观构成。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 (1)“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可以无限分割。 (2)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可再分,再分就不是该物质。 基于自身理解,绘制构成物质的微粒。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对物质构成微粒的思考。初步形成微粒观。 探查已有认识,促进思考,成为后续学习素材。
环节二:推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提问】大家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名称都比较熟悉,人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哪些宏观现象导致古人提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追问1】根据这些现象,怎么就能推论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呢?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追问2】能否用这种观点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请大家观看实验后回答。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讲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仪器观测到物质的微观世界,物质确实是由微粒构成的。 【图片】有机物、银、硅的微观照片。 【任务】用微粒的特征解释酒精的蒸发和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 【演示实验】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氨水使酚酞变红) 【小结】分析概括构成物质的微粒与物质的变化、性质的关系。 回答:因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所以人们能闻到花香,湿衣服可以晾干等。 讨论、思考后回答:鼻子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具有花香的物质接触到鼻腔,但是看不到这些物质运动过来,说明其非常微小,而且在不断运动。 水和品红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不断运动,而且有间隔,互相进入对方的间隔中,所以品红能扩散到水中。 观看图片、听讲。 观看实验后回答:因为酒精的微粒不断运动,运动到容器外,酒精逐渐减少;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与酚酞溶液接触后,使酚酞变红。 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小结:物质是由微粒(分子)构成的,这些微粒具有质量、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特点;物质发生物质三态的转化等物理变化时,微粒(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基于分析解释,真正认同物质是由具有一系列特点的微粒构成的。 在论证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应用所学进行解释,巩固已有认识。
环节三:提炼微粒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提问】如果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后分为两瓶,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倒入澄清石灰水。你能预测一下实验操作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吗? 【演示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实验。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任务】画出混合前后瓶内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追问】通过上述实验,你对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思考后回答: (1)燃着的木条可能会熄灭,因为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2)澄清石灰水可能会变浑浊,因为氧气不会影响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观看实验。 思考讨论后绘制混合后瓶内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讨论后回答:混合后还能支持燃烧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子没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炼分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环节四: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归纳分子与物质类别和性质的关系,推测其与物质的和变化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一个分子就可以保持其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 从分子角度认识纯净物、混合物,了解其与物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关系,推测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课后任务 【提问】你认为哪位同学绘制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示意图更科学准确?能否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构成不同物质分子的微粒种类及名称? 课后查阅资料,分析研究。 巩固基础,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