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结构(第3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结构(第3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标准。 2.了解我国科学家为化学做出的贡献。 3.形成对原子结构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标准。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展示】习题。 【提问】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属于离子的是? 【追问】原子变成离子后,质量有变化吗? 【展示】常见的几种原子的质量,质量都非常小,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类比】与天文学中光年的引进类似,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计量微观粒子的质量。 根据示意图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是否相等进行判断。 回答: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只是核外电子数在变,原子核不变,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不变。 温故而知新,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类比学生已经熟悉的光年概念,学生更易达成教学目标1“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
环节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讲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例题讲解】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强调】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小结】我们计算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观察对应的实际质量,发现实际质量越大的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比较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示范】从教材的附录和表中获得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计算,先算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约等于1.66×10-27kg,然后用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除以1.66×10-27 kg,约等于16。 观察、计算、比较。 学习从教材表3-3中查出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实际计算,促使学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标准”。
环节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布置任务一】查相对原子质量,回答问题:1.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哪种金属所含原子最多,哪种最少,为什么?2.观察表中数据,结合查找的相对原子质量,思考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哪些构成粒子有关? 【展示】质子、中子、电子、碳原子的质量。 【解释说明】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回答问题:1.相同质量的金属,原子质量越小,所含原子越多,反之越少。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判断三种原子中钠原子的质量最小,铝原子的质量最大,所以,钠所含原子最多,铝所含原子最少。2.与质子数、中子数有关。 计算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 巩固教学目标1。
环节四:原子结构的整体认识 【展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的照片和名言。 【过渡】我们这三节课所学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正是人类不断地努力,敢于向新的领域进取,进取了并收获所得。 【提问】通过对课题2原子结构的学习,我们对原子及其结构有什么认识呢? 【展现】知识框架图 跟着知识框架图梳理所学:1.原子可分,原子分为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原子、分子,还有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4.微观粒子可以用相对质量计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就可以得到相对原子质量。 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达成教学目标2“了解我国科学家为化学做的贡献”。 通过梳理巩固,让学生“形成对原子结构的整体认识”,达成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框架外显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环节五:练习巩固 【布置任务二】回忆课题2所学知识,完成第3~7题。 【讲解】第3~7题。 【布置任务三】用知识框架的形式梳理出你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的认识。 完成任务二。 看老师的示范,回忆物质的微观构成。 巩固教学目标3。 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知识框架外显知识间内在联系。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