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对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认识。 2.通过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强化对性质和用途关系的认识。 3.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证据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汽水探秘 【提问】夏天喝一杯凉汽水可以解热祛暑。你们知道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吗? 【提问】如何检验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问】向汽水中直接加入澄清石灰水,还是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呢? 【实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汽水中的气体。 【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提问】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由此预测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小结】研究气体溶解性的方法。 【提问】这是某汽水厂制作碳酸饮料的流程图。汽水为什么被称为碳酸饮料? 【提问】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 【资料卡片】石蕊是一种色素,石蕊溶于水配制成的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成红色。 【实验】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提问】使紫色石蕊变红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提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实验Ⅰ、Ⅱ、Ⅲ 的现象,找寻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问】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哪些物质呢? 【提问】用吹风机烘干变红的紫色石蕊纸花,有什么现象呢?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用澄清石灰水。 思考,回答:汽水是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为了防止汽水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的干扰,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并记录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回答:能溶于水。 思考,回答,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能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 聆听。 观察并记录现象:溶液变红。结论: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性物质。 思考,回答:推测不是水,可能是二氧化碳。 讨论后确定,需要用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代替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Ⅰ、Ⅱ 纸花无明显变化,实验Ⅲ 纸花变红。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回答:纸花由红色又变回紫色。 结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研究气体的溶解性,可利用密闭体系,气体溶解前后产生的压强差,来进行设计。 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猜想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对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认识。 引导学生综合认识二氧化碳遇水发生的变化。
环节二:探秘二氧化碳灭火 【提问】揭秘了汽水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吗?由此可以推测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提问】如何验证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实验】倾倒二氧化碳。 思考,回答: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思考,回答。 观察并记录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结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由用途灭火引导学生猜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原因。
环节三: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介绍】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提问】当二氧化碳的状态由气态变为固态时,俗称干冰。干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介绍】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归纳总结】展示本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感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并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聆听。 聆听。 思考,回答:做制冷剂。 聆听。 聆听。 提炼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形成的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的性质角度认识其用途。同时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感受分类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环节四: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提问】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对生活和环境造成影响吗? 【任务】阅读教材第139~140页,了解温室效应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提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提问】如何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任务】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进行分类。 【介绍】我国关于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实例。 【倡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二氧化碳的减排作出贡献。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虽然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温室效应会加剧。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分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两个方面。 聆听。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感受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低碳行动。 倡议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
环节五:课堂反馈与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完成反馈练习。 【课后作业】请完成同步作业单中的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