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语文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语文知识点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新闻
定义: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六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如何,何故
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一般只狼狈不堪,没有秩序的撤退。
督战:监督作战。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抵挡。
业已:已经。
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定义: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要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一般来说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着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资料,一般把它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电头也称消息头,正文第一部分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的重要作用,赞扬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3.重点字词
颁发:发布授予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作出决定,如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建树:建立功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
(1)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2)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3)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的报道新闻事实(4)集中笔力,主要展现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赞扬了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3.重点字词
凌空:高高的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翘首:指抬起头来眺望。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由衷:出于本心
悄然:忧愁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酷似:极其相似。
屏息敛声:暂时抑止呼吸和声音。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1)内容真实(2)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消息而言)(3)有明显的主题思想,注重能表现事物和人物特征,个性细节有真实生动的形象和事件(4)很少把重要的材料放在第1段,常常以最吸引人的情节议论引语开篇(5)融叙述,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现了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3.重点字词
凛冽:极为寒冷,严寒刺骨。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娴熟:熟练
浩瀚:水势,浩大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本文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形容原本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文学常识
新闻评论(阐明作者观点)
定义:迅速及时的评述最新事件,阐述事理,表明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新闻文体。
特点:(1)导向性强,持论严正(2)就事论理,叙述议论相结合(3)具有强烈的新闻性,时效性越强越好(4)有较强的针对性立场,观点鲜明,明辨是非(5)能切中读者心态,及时引导舆论(6)科学合理观点,经得住考验,论述过程合乎逻辑(7)精辟短简短,通俗生动,便于传播。
2.文章思想内容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实,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说明了国行公气的必要性和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号召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3.重点字词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的改动或曲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和罪行
妄图:狂妄的谋划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呓语:梦话
遁形:隐蔽形体
铭记:深深的记在心里
彰显:鲜明的显示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朵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麻木糊涂的人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指死难的军民。
如何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要准确的概括新闻的内容,拟写新闻标题时,可从导语中提炼重要信息标题一般不需要时间,但通常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标题要尽可能的突出重点,简洁醒目。
如何概括新闻内容(导语)
考察形式: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请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答题方法:
(1)摘取法,摘取导语或中心句,然后根据字数限制等要求对其进行压缩筛选,出主要要素进行概括。
(2)提要法:提取新闻的主体和事件,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突出事件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明确要素后,找出新闻中“首次”“第一”等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组织语言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要求。
从新闻的六要素出发,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简洁而言人物加事件)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1.文学常识
作者:《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1、散文: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2、回忆性散文: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特点:①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②内容真实:③事件典型;④注重细节。
3、回忆录
(1)定义: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它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2)特点: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作者的经历和思想;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某一时段的历史面目;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本文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 绯红 发髻 驿站 教诲 挟 樱花 匿名 呜呼 凄然 正人君子 烂漫 喝彩
宛如:正像,好像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本文指学校里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本文指考试不及格
诘责:责问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本文指头上抹油,梳的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
佃农 仪陇 溺 私塾 和蔼 妯娌 劳碌 豪绅 衙门 蛮横 慰勉 宽厚
仁慈 连夜
不辍:不停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代表作品有传记《三位大师》、小说《象棋的故事》。
传记:(1)定义: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2)特点:大量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信件)和日记中的话,补充历史细节,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专注的思想精神;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论,可以使文章对人物的记叙更加真实可信,也从侧面衬托了传主的品质。
夸张:故意言过其时对人或事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
扩大,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本事物本身;缩小,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超前,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
2.文章思想内容
这篇人物传记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塑造了托尔斯泰的形象,并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3.重点字词
胡髭 长髯 粗糙 鬈发 绺 滞留 禁锢 酒肆 侏儒 鞘 涟涟 盎然 颊 黝黑 崎岖 平庸 愚钝 缰绳 轩昂 胆怯 犀利 粲然 锃亮 广袤无垠 乡绅
器宇:气概,风度
蒙昧:没有文化,不懂事理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如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本文比喻皮肤粗糙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本文形容目光犀利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已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第8课《美丽的颜色》
1.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2.文章思想内容
这篇传记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3.重点字词
燥热 微妙 燥热 沥青 炽热 猝 炼制 窒息 骤雨
吹嘘 镭 钋 氯化镭 踱步 咽喉 熔化 残渣
荧光 轮廓
精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第三单元
篇目 文体 作者 内容精要 写作关键词
三峡 散文 郦道元 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书信 吴均 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
唐 诗 五 首 野望 律诗 王绩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
黄鹤楼 崔颢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王维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第10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
良多趣味(古义:甚,好;今义:好)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清荣峻茂(形容词作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两岸连山(省略主语,应为(三峡)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省略主语,应为(两岸)重岩叠嶂)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江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的季节,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泉的清波,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第11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寻张怀明(找)
寻病终(不久)
昔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如吾两人”作“闲人”的定语)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指清闲的人,但文中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翻译: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屋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和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各自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时间地啼叫不停。那些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3.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翻译:
《野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黄鹤楼》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草木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使至塞上》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我途中经过居延。感觉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的落日此时正圆。在萧关上遇到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说)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以外,去往楚地漫游。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渐渐消失,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的景象。但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游。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泥筑巢,纷繁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东边的景色,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碧绿的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课外古诗四首
1.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曹操,东汉末年。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
2.思想主旨
《庭中有奇树》全诗因人感悟,由物写人,表达主人公对远行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忧愁。
《龟虽寿》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赠从弟》这是一首咏物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松柏傲雪凝霜,生命力顽强,见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表达诗人坚守志向的品格和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梁甫行》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翻译
《庭中有奇树》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花开的繁盛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采摘树上的花朵,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襟怀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感到离别历时很久,想借着花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龟虽寿》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成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槽里,他的志向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节气有壮志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赠从弟》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迎着山谷间瑟瑟的狂风。风声是那么强大,松枝又是那么刚劲。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梁甫行》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屋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第四单元
第13课《背影》
1.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身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3.重点字词
交卸 狼藉 簌 赋闲 惟 游逛 妥帖 踌躇 拣 箸 差使 蹒跚 迂 倾 拭 晶莹 颓唐 琐屑 惦记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第14课《白杨礼赞》
1.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是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重点字词
开垦 主宰 倦怠 傲然 宛然 鄙视 无边无垠 恹恹欲睡 虬枝 婆娑 秀颀 倔强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的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
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第15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当代作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2.重点字词
兴味 洗涤 卑微 牛犊 臼齿 茸毛 蔓延 凋谢 消逝 繁殖 俯瞰 遏制 濒临 深渊 星辰
3.中心思想
《永久的生命》
这篇哲理散文从个体生命到生命史,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短暂意识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远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抒发了要感谢生命,赞美生命,以热情回报生命的思想感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以议论为主,概述了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自理行间洋溢着博爱精神。
第16课《昆明的雨》
1.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2.重点字词
乍 辟邪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苔痕 密匝匝 炽热 鲜腴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3.主题思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写了昆明的雨,雨中雨季中的景物,雨季中人的活动,突出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单元
《中国石拱桥》
1.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2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3.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重点字词
雄跨 记载 残损 古朴 桥墩 推崇 序幕 匀称 洨河 河堤混凝土 饮涧 交头接耳 独一无二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苏州园林》
1.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作者对苏州园林得赞美与喜爱之情。
3.重点字词
芭蕉 竿 映衬 依傍 蔓延 雕镂 斟酌 轩榭 池沼 丘壑 模样 相间 嶙峋 蔷薇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浙江定海人,记者
中心思想:这篇说明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面而具体的介绍热情播送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重点字词:
瞻仰 橘黄 上溯 销毁 挑衅 旌旗 峻峭 天堑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慷慨激昂 矗立 镏金 重幔 庑殿顶
《蝉》
1.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重点字词
轧 暴晒 隧道 折皱 纤维 防御 顾忌 车辙 黏土 欢愉 寻觅 懒洋洋 罅隙 喧嚣 蚋 鳍 涂墁 蜣 窠 跳蚤 钹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表现作者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梦回繁华》
1.文学常识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2.重点字词
绢 驮 檀 冗 翰林 题跋 擅长 城郭 考订 田畴 岔道 簇拥 踏青 宏敞 摄取 遒劲 汴梁 漕运 舳舻 握篙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3.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六单元
《孟子》三章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文章思想内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富贵不能淫》孟子通过对批驳景春的观点,从修身,人生际遇,处事原则三方面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仪,不失节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6个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至国灭亡的道理,说明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3.重点字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重点词语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2)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
(3)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4)得道者多助(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5)寡助之至(极点)
2.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3.古今异义
(1)委而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池,池塘)
4.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动词,到)
地利不如人和(形容词,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锐利)
5.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富贵不能淫》
1.重点词语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父命之(教导、训诲)
(4)戒之曰(告诫)
(5)与民由之(遵从)
2.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3.古今异义
(1)安居而天下熄(古义:停息,太平今义:熄灭)
(2)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古义:谨慎今义:警惕;戒除)
4.一词多义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住宅)
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5.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
(2)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
(3)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6.特殊句式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富贵不能淫(省略句。句末省略"之")
7.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重点词语解释
(1)舜发于吠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5)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
(6)人恒过(常常犯错误)
(7)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8)征于色(征验、表现)
(9)发于声(显露、流露)
(10)而后喻(了解、明白)
(11)人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外)(匹敌、相当)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3.古今异义
(1)征于色(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
(2)人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4)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4.一词多义
舜发于吠亩之中(从)
征于色(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生于忧患(在)
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5.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特殊句式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省略句。省略主语,句首省略"其")
(2)舜发于吠亩之中(倒装句。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畎亩之中舜发”)
翻译: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愚公移山》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中心思想:这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通过叙述愚公带领众人以上的壮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苦: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5、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6、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周亚夫军细柳》
1.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3.重点字词
字音
棘门(jí) 彀弓弩(gòu) 弩(nǔ ) 按辔(pèi)
胄(zhòu) 嗟(jiē) 曩者(nǎng) 被甲( pī)
车骑(jì) 作揖(yī)
重点词语解释
(1)匈奴大入边(侵入边境)
(2)上自劳军(慰劳)
(3)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4)毅弓弩(张开)
(5)天子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员)(6)居无何(经过)(不久)(7)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营垒)
(8)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9)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1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
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词类活用:
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
一词多义
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使者、使臣
使 使人称谢 动词,派遣
军 军细柳 动词,驻军、驻扎
军 上自劳军 名词,军队、守军
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名词,军营
诏 不闻天子之诏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诏 使使持节诏将军 动词,宣告、告诉
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动词,作为、封为
为 天子为动 介词,被
之 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往,到……去
之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之 称善者久之 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介词,把
以 以备胡 介词,用来、来
以 将以下骑送迎 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以 请以军礼见 动词,用、行
古今异义
将军亚夫持兵揖 兵(古)兵器 ;(今)士兵
将军约 约(古)规定;(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
军中闻将军令 闻(古)听从;(今)用鼻子嗅
使人称谢 谢(古)告知;(今)感谢
其将固可袭而虏 固(古)必定;(今)坚固,顽固
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就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导人员说: 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马车随从说: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就控制住马车,慢慢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 "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诗词五首》
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赏析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环境描写。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4.理解性默写
《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赤壁 (杜牧)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 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