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期中复习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期中复习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
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排除。
②④: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②④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清近代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故①表述错误。
②: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并不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故②表述错误。
③: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故③符合题意。
④: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全国人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外矛盾的变化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正确。
②: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但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错误。
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③错误。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答案】A
【详解】③: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故③排第一。
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第二。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故④排第三。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②排第四。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
故本题选A。
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历史,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
①为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②标志着中国彻底终结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③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新中国的诞生为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①③说法正确。
②:新中国的诞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②说法错误。
④:“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夸大了新中国诞生的影响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间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人们参观该展厅,对这段历史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③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间,这段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①③符合题意。
②: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②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且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属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复兴之路”展厅展示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如果你参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你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复兴之路”展厅里的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这让人回忆起中国百年追求民族独立的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①符合题意。
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也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是侵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帝制,对国家进步作出了实质性贡献,③错误。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某中学举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列符合本次演讲主题的是( )
A.五四运动:承民族之壮志,弘中国青年之气
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变,奠基未来
C.红船起航:践行初心使命,执政为国为民
D.新中国成立:东方巨龙腾飞,人民成主心骨
【答案】B
【详解】A:1919年五四运动的意义与演讲的主题联系不直接、不紧密,A排除。
B: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B符合题意。
C: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起航,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C排除。
D: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D排除。
故本题选B。
9.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设立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变革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变革,①错误。
②③: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一系列成就,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③正确。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0.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②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②:辛亥革命不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说法错误。
④: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说法错误。
①③:新中国成立之前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的艰辛探索都未能成功,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11.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启程“进京赶考”,接受人民的考验。7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之路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下列对优异答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①正确。
②: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正确。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不是改革开放,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不是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表明( )
①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不断的深化改革,这表明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②入选。
③: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不选。
④: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属于老教材的表述),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④说法正确。
②:1919 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②说法错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在郊区农民代表报告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喜讯之后,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报告了首都已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与题意不符。
②③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①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同时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②决定了近代中国存在多重矛盾且相互交织
③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①排除。
②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决定了近代中国存在多重矛盾且相互交织,②③正确。
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6.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促进了1956年以来国家一系列计划目标的完成。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②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我国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的历史,社会制度实现根本变革
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而材料未涉及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①不符合题意。
②: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促使国家一系列计划目标的完成,这表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正确。
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少数剥削者统治的历史;而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结束,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材料未涉及我国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的历史,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负问题已经解决,这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一项项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铸就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下列信息匹配完全一致的是( )
①党的不懈奋斗史: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②党的理论探索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党的为民造福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党的自身建设史: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完成确实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①正确。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确实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正确。
③: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为民造福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但这并不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完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奋斗,③排除。
④:虽然全面从严治党确实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说它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可能过于绝对。党的伟大事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8.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千篇一律”。他还深刻指出,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 )
①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自发行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
③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但不是自发行为,而是自觉行为,①错误。
②: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②正确。
③: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正确。
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和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9.毛泽东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社会主义在中国才真正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③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
④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中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观点强调了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观点强调了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因此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体现了材料主旨,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 )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③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
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农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毛泽东同志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①正确。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错误。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③正确。
④: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借鉴别国的经验
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启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正确。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能借鉴别国的经验,②错误。
④:中共八大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 ②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③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转变 ④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1952年毛泽东的这一讲话,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①②符合题意。
③:1949—1956年是我国的过渡时期。1952年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没有涉及当时我国需要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③不符合题意。
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4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3.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重工业开始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兴起。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曲应运而生,并在群众中迅速传唱开来,到1958年已经火遍全国。《社会主义好》不仅在当时迅速走红,全民皆唱,而且一直传唱不衰。由此可见( )
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回应了人民的所需所盼
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伟大的改革开放,创新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社会主义好》是在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全民皆唱,传唱不衰,这是基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增进了人民福祉,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不选。
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创新中国社会基本形态,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25.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②:改革开放是1978年才开始的,②错误。
③④: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
领导者 主张 方式 结果
农民阶级 农民 发起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失败
知识分子 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失败
同盟会 革命派 武装斗争 失败
中国共产党 工人和农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武装斗争和改革 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答案】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近代史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需要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原因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可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曹火星在北平(北京)创作的歌曲。2015年8月,该歌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该歌曲被中宣部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答案】(1)①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奋斗,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也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
(2)答案示例: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最终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析】背景素材: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要运用教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②: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联系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③: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④: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联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设问要求是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需要调用“中国共产党的近代探索”的有关知识,结合史实分析作答。可从民族觉醒谈中国共产党谈党的成立,到从28年奋战角度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言之有理即可。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向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中说: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答案】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可联系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②:荣毅仁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可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③: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可联系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向全人类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还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关键词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键词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可联系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
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全国人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外矛盾的变化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历史,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
①为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②标志着中国彻底终结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③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间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人们参观该展厅,对这段历史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③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复兴之路”展厅展示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如果你参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你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某中学举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列符合本次演讲主题的是( )
A.五四运动:承民族之壮志,弘中国青年之气
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变,奠基未来
C.红船起航:践行初心使命,执政为国为民
D.新中国成立:东方巨龙腾飞,人民成主心骨
9.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设立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变革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②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启程“进京赶考”,接受人民的考验。7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之路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下列对优异答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表明( )
①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在郊区农民代表报告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喜讯之后,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报告了首都已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①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同时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②决定了近代中国存在多重矛盾且相互交织
③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促进了1956年以来国家一系列计划目标的完成。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②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我国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的历史,社会制度实现根本变革
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一项项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铸就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下列信息匹配完全一致的是( )
①党的不懈奋斗史: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②党的理论探索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党的为民造福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党的自身建设史: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千篇一律”。他还深刻指出,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 )
①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自发行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
③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毛泽东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社会主义在中国才真正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③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
④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 )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③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
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农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借鉴别国的经验
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 ②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③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转变 ④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重工业开始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兴起。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曲应运而生,并在群众中迅速传唱开来,到1958年已经火遍全国。《社会主义好》不仅在当时迅速走红,全民皆唱,而且一直传唱不衰。由此可见( )
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回应了人民的所需所盼
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伟大的改革开放,创新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
领导者 主张 方式 结果
农民阶级 农民 发起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失败
知识分子 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失败
同盟会 革命派 武装斗争 失败
中国共产党 工人和农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武装斗争和改革 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曹火星在北平(北京)创作的歌曲。2015年8月,该歌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该歌曲被中宣部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向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中说: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向全人类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还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