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授课年级 高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主题】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 响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为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课 本安排了“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对气候的影响”和“气候与自然景观”四个标题。本节课注重地理的区域性特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论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 养。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影响气候的因素非常多,不只包括气压带和风带,因此 教材也在每个案例文字中加入了其他因素,如地形、洋流等,由单一因素过渡到 多因素分析,为后面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做了 铺垫。【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方 法,加之前面刚刚学过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不会太陌生。 但是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程度不高,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够,所以在学 习过程中可能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的区域以及分析问 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进而以区域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4.在学习中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兴趣点,触动读懂、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思路】 1.提前给学生发放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2.课前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的区域,加强区域认知。 3.以顾少强老师辞职环球旅行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4.以环球旅行为主线,带领学生学习新知、欣赏美景和分析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 展示河南顾少强老师的辞职申 请和她旅行的图片。(网友评 论:史上最牛的辞职信) 欣赏图片,体悟内涵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进入学习主题。过渡 同学们!顾老师自从递交了辞职申请后,就开始了她的旅行计划。同学们想不想 出去看看呢 (学生:想) 那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当一次免费的的导游,带你们进行环球旅行,走吧!教师板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 播放亚马孙雨林快闪的视频。 同学们视频中风景非常的美 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旅游的 第一站一南美洲亚马孙雨林。 资 料 :亚马孙雨林是目前世界 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生物种类多样枝繁叶茂树木高 大,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教师介绍同时展示原产地雨林 的一种藤本植物一绿萝,并让 同学们观察其叶片特点。 思考: 1.亚马孙雨林成为“动植物王 国”的气候原因。 2.亚马孙雨林成为世界最大雨 林的自然原因。 1.学生们认真观察绿萝 的叶片特点。 2.同学们认真阅读资料 进行思考。 3.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1—亚马孙雨林成为 “动植物王国”的气候 原因。(其他学生认真 听讲思考补充回答) 4.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2—亚马孙雨林成为世 界最大雨林的自然原 因。(其他同学认真听 讲思考补充回答) 1.通过播放亚马孙快闪 视频,触动学生欣赏和 热爱大自然,增强对生 活的向往。 2.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 让学生了解雨林大体 自然环境状况,为思考 问题提供线索。 3.通过具体实物一绿萝 展示,更能激发学生探 究兴趣,也更形象直 观,增加体验感。 4.学生主动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读图思考培养学 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 实践力。教师 点评 两位同学代表观察的非常仔细,读图能力也非常的棒。第一位同学能 够结合该地气候资料分析原因且有理有据,第二位同学思路开阔,能够结 合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原因且语言表述准确,思路清晰,值 得学生向他们学习。让我给以掌声鼓励一下!教 师 总 结 亚马孙雨林植物高大茂盛,得益于其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正是高温 多雨的气候特点才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热条件,植物的高大茂盛又 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优越的栖息环境,所以成为“动植物王国”。 结合资料我们又明确了该地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水热充足,雨林生长旺盛分布广泛,与此同时南侧北侧和西 侧地势较高,东侧较低且朝向大西洋有利水汽进入,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等, 进一步增加了亚马孙雨林的降水,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原始雨林。思路点拨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发现,植物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相应的气候特点而 存在的,一地的气候特点是是由其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决定的,而该地的气候类型 主要由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的。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其大体的分布范 围,即现象—→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气候成因—→分布位置,这是一种逆 向思维分析法,也可以按大自然的演绎规律来分析,即分布位置—>气候成因—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现象,我们在解题时可以综合运用。2过渡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一站的旅行欣赏了很多美丽的风景,旅途也非常的愉快, 通过旅行我们认识了世界最大的原始雨林一亚马孙雨林,了解了雨林的基本特 征,于此同时,我们通过问题的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接下来让我们 分组进行参观。分组活动 (拿出课前分发导学案)PPT第一队(非洲队)参观地点:非洲北部;学习项目: 热带沙漠气候。第二队(欧洲队)参观地点:欧洲西部;学习项目:温带海洋性 气候。第三队(地中海队)参观地点:地中海沿岸;学习项目:地中海气候; 具体要求:时间10分钟;小组讨论交流;代表汇报考察结果。教学过程 第一队:非洲队,热带沙漠气 候。 资 料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 部,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沙质荒 漠,动植物稀少,在相对湿润 的地方生长着骆驼的主要食 物--骆驼刺,其叶片较小甚至退 化为刺状,根系发达 探究问题: 1、分析骆驼刺叶片和根系特点 的气候原因。 2、分析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面 积最大沙漠的自然原因。 教师:呈现骆驼刺植物,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 1.认真观察骆驼刺的 叶片和根系特征。 2.小组结合资料和骆 驼刺讨论交流探究问 题 3.整体思路认真填写 导学案问题答案。 4.小组代表1汇报探 究问题一答案。 5.小组代表2汇报探 究问题二答案。 1.展示骆驼刺实物,增 强学生兴趣和热情,同 时增加学生直观体验。 2.学生主动交流讨论、 观察分析和组织答案, 培养学生分析探讨问 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3.通过读图强化学生的 区域认知。 4.通过分析表达和解决 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 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教 师 点评 两位代表积极踊跃,回答时声音清晰洪亮,语言组织能力很好。第一 位代表能够结合资料信息,用逆向思维进行推导分析,非常准确细致。第 二位同学综合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分析成因,语 言组织流畅,逻辑严谨。让我们给以掌声鼓励一下。教 师 总 结 1.结合骆驼刺的叶片和根系特点以及材料信息,我们可以得知,骆驼 刺叶片较小甚至退化为刺状,是为了适应当地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减少 蒸发;同时根系发达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地下水分,以维持自身生长。 2.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最大沙漠我们通过其所在的维度位置,读图我 们发现其所在纬度主要为北纬30°及其附近,结合大气环流可知,该地主 要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于此同时,东西延展的轮廓和单一的高原 地形,西侧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沙漠范围的扩大。过渡 同学们,刚刚非洲队两位代表回答的真的非常棒,我发现你们学习能力真的 很强,我们给非洲队打个分,同学们说说打多少分 (好的100分)下面我们一 起来看看欧洲队的考察结果吧!教学过程 第二队:欧洲队,温带海洋性气 候。 资料:欧洲西部分布有世界上面 积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其 影响欧洲西部盛产多汁牧草,该 牧草水分含量在75%以上,乳畜 业发达,乳制品远销国际。 问题探究: 1.小组结合资料讨论交 流探究问题 2.整体思路认真填写导 学案问题答案。 3小组代表1汇报探究 问题一答案。 小组代表2汇报探究问 1.展示奶粉实物,增 强学生兴趣和热情。 2.学生主动交流讨 论和组织答案,培养 学生分析探讨问题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3.通过读图强化学31、分析该地牧草水分含量高的气 候原因。 2、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面积大的自然原因 教师:呈现欧洲畅销奶粉实物。 题二答案。 生的区域认知。 4.通过分析表达和 解决问题探究培养 学生综合思维、地理 实践力和人地协调 观。教师 点 评 两位代表都很好的汇报了考察结果,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位同学的回答思 路更清晰了,语言也更精炼了,更为可贵的是结合了我们的一般方法和思 路,非常的好!让我们同样给以掌声鼓励一下。教 师 总 结 1.欧洲奶粉畅销原因有很多,从气候的角度来看,该地气候特点表现为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分配均匀,有利于水分含量高的多汁牧草生长, 从而促使了畜牧业的发展。 2.该地分布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通过位置分析该地主要 位于40°至60°的大陆西岸附近,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 润。于此同时,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更有利于西风向内陆地区扩展,大西洋 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又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该地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广。过渡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分析可知,气候对我们的生产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 此同时,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综合全面。 那同学们说说给欧洲队打多少分 (好,100分)。那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聆听地 中海队的考察汇报吧!教学过程 第三队:地中海队,地中海气候 资料:地中海沿岸分布有面积较 广的地中海气候,该地盛产油橄 榄,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较硬 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 一般夏季 生长缓慢甚至休眠冬季生长旺 盛。 问题探究: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油橄榄树特 点的形成原因。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地中海气 候的形成原因。 教师:呈现油橄榄树实物盆栽。 1.认真观察油橄榄的叶 片特征。 2.小组结合资料和油橄 榄实物讨论交流探究 问题。 3.整体思路认真填写导 学案问题答案。 4.小组代表1汇报探究 问题一答案。 小组代表2汇报探究问 题二答案。 1.展示油橄榄实物, 增强学生兴趣和热 情,同时增加学生直 观体验。 2.学生主动交流讨 论、观察分析和组织 答案,培养学生分析 探讨问题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读图强化学 生的区域认知。 4.通过分析表达和 解决问题探究培养 学生综合思维和地 理实践力。教 师 点 评 两位代表的回答真的让老师很高兴,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正确的思 路,条理也更加的清晰。我相信同学们在以后面对此类问题时一定不会陌 生,一定会解决起来游刃有余。好,同学们说说给地中海队打多少分 (好, 100分)。教 师 总 1、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正是 由于这样的气候特征,所以油橄榄叶片较硬且表面有厚厚的角质层,这都 是为了在夏季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甚至以休眠来适应自然环境。4结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30°至40°的大陆西岸附近,该位置主要的 大气环流有副热带高亚带和西风带。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北 移,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热;冬季西风 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温湿。所以地中海气候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副热带高 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课堂总结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和升华。(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合理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 自然景观影 人类活动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合理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本节课我们进行了一场愉快的环球旅行,通过旅行我们学习了热带雨林气候及其 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主要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及其全 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 全年温和湿润的特点,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及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 和多雨的特点,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不同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 自然景观,进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我们只有坚持合理的人类活动减少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习总书记常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希望同学们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 理念,热爱我们美丽的中国,保护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 祖国山清水秀。 同学们今天的环球旅行到此就结束了,下节课我们继续环球参观,下课,同 学们再见!课后思考 本节课在上一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学习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和主要形成原因。通过环球旅行认识、探究和分析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表 现的积极踊跃,兴趣比较浓厚,可见在课堂中插入相应的景观植物效果更好,也 能为后面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每一组只完成了相应的一 种气候类型的探究和思考,可能略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稍加改进。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