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 (表格版)人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 (表格版)人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简介

内容名称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课题 人口分布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 40min
选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本节课标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 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本节教材需要重点落实的是人口数量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把 握地理学的“空间尺度思想”,以落实“区域认知”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从不同区域尺 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学生进一步影响人口分布 的因素埋下伏笔。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分析:“人口分布”分为“一、世界人口分布”和“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两部分,本节教材共有八段 课文、一个探究、两个阅读、三个活动和七幅图组成,教材中“图、文、表、探究、活动、阅读”互相补充,显示出教材 兼顾直观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 教材内容分析:地理必修主要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学习人口、聚落、产业、交通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人 口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学生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的起点,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中,人口是 关键因素。内容逻辑是:先要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在哪里”和“怎样分布”,再学习“为什么这样分布”。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从全球尺度出发学习过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八年 级上册学习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但都未系统的讲解原因,前面从两个不同的尺度学习人口的分布为本节 内容中人口分布的特点打下基础,地理必修第一册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出发,又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打 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水平适中。 认知困难:学生对人口分布特征描述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 分布资料,教会学生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时空化,学 生能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预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体验学习和深度学习。
四、教学理念
采用图片对比导入法,观察世界部分地区夜间灯光遥感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人地之间 的联系。人口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导学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运 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建立空间思维。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
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 究过程与实践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和维持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 习动机和态度。
五、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从不同区域尺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明确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区域认知) 2.结合贵州实例,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某区域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理解人类正在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合理布局人口。(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图表资料,从不同区域尺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难点: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七、教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
八、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材料一:世界夜间灯光遥感图 材料二:北京;上海;悉尼和纽约夜间灯光遥感图 教师引 导,带着问题看 材料,通过自主 阅读课本探究 活动,通过材料 和图片切入本 材料及其 图片导入,直 观清晰, 一能 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二是能增强师
节课的主题,认 真思考问题。 生互动。将身 边的事情与课 堂产生联系。
通过观察上面两个材料中的照片,让同学们思考,夜间灯光遥感 图像能够反映出人口分布的什么特点呢 影响人口分布又有哪 些因素呢 通过两个材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人口分布 【板书】人口分布
引出课标要 求和学习目 标 【讲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大屏幕上显示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学生】课标要求: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 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从不同区域尺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明 确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区域认知) 2.结合贵州实例,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某区域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 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理解人类正在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提高对自 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人口。 (人地协调观) 齐声朗读 本节课的课标 要求和学习目 标。 目标的明确能 够使学生学习 更加具有针对 性,条理性。
承转过渡 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本P2-6页相关内 容,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人口分布 【情境1】通过阅读世界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思考两者的关联,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人口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得出以下结论: 紧跟教师 思路,思考问题 并回答,深入了 解太阳相关知 识,做好相应重 点的笔记和勾 画。 通过学生 独立思考并回 答教师问题, 师生互动增强 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
人口数量、质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识字率、职业 等)在不同尺度(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等)区域的分布状况。就 是人口分布。 【问题2】人口分布在全球范围看,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材料1:从纬度位置看人口分布规律 图1 - 1 - 2 6年 材料2:从海陆位置看人口分布规律,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大 材料3:从海拔看人口分布规律,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大。 通过直观 的图片能够让 学生看到人口 分布的规律。 提高学生 的观察地理事 物的能力。
(
Historical Population Density -1
994
)
材料4: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 图13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比例(2017年 地广人稀的荒漠地区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得出以下结论:
材料1:世界人口就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 带。 材料二:世界人口就海陆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距海较近地带。 材料三:世界人口就海拔高低来看: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 材料四:世界人口分布极其不均衡。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 有的地区人口稀少。总的来说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 海平原地区。
承转过度 知道了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后,接下来我们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 面一起来探究一下影响人口分布都会有哪些因素呢
影响人口分 布的因素 【情境2】通过对比自然条件的差异,探究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 素。 【问题3】地形与人口分布 材料1:下图两个图片都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左图是大兴安 岭山区,右图为东北平原地区,通过对比两张图片,如果让我们 选择一个地区生活,我们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及其结合生活实例得出以下结论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问题4】材料2:那是不是说只要地势低平的地方人口都比较 多呢 我们来看一下南美洲人口分布图中的亚马孙雨林地区的 人口分布状况: 小组合作探 究:影响因素可 分为自然因素 (水文、气候、 地形、土壤、植 被等)和人文因 素(科技、文化 经济、历史、政 治等)。 地理实践:通 过灯光分布 图——联系人 口分布——找 出区域差 异——进行界 限划分——区 域对比——分 析地理意义, 通过层层递进 的问题链,让 学生主动思考 (综合思维), 同时让学生动 手操作,引出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亚马孙雨林人口稀少,而巴西高原高原,海拔1000-1200 米的地区则人口稠密,为什么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 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查阅世界气候分布图得出以下结论: 1.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不宜居住 2.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 【问题5】气候与人口分布 材料1:下图第一个图片为扬州,第二张图片为东北林海雪 原,第三张图片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地区生 活,我们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大多数人都选择第一张图片。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问题5】水源与人口分布 材料1:美国五大湖地区和美国人口分布图。五大湖是世界 最大的淡水湖水系,面积94250平方英里,所蓄淡水占世界地表 淡水总量的1/5,这些淡水资源养育着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和加拿 大人,并形成了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 析人口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将影 响因素与人口 分布进行结 合,从图片对比 进行综合分析 与拓展——最 后放眼整个世 界,用同样的方 法学习分析影 响人口分布因 素。 紧扣教材,对 已有的图片进 行信息归纳和 总结,培养学 生的读图分析 能力。并设计 环环相扣的问 题链,培养学 生探究问题的 能力,最后做 出内容总结。
关注学情:尊重 个体差异的同 时,引领学生学 会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探索 主动能力,并给 学生展示的机 会;分层评价, 激励当先;多向 评价,共同参与 将“立德树人” 落到实处。
【学生合作探究】水是生命之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水源。 材料2:
(
库4
目末







)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 1.分布于山麓地带,呈片状分布 2.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和河流等靠近水源的地方 【问题6】土壤与人口分布 材料1:左图为东北黑土地,右图为盐碱地,东北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盐碱地却寸草不生,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地 区生活,我们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及其结合生活实例,总结出不同 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例如黑土分布 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问题6】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 材料1:截至2022年末,克拉玛依总面积7733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8.7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8亿元,较 上年增长4.7%。克拉玛依是一座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地貌多 以戈壁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克拉玛依自然资 源极为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油砂矿、煤层气、油页岩、盐、煤 炭等自然资源。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3.76亿吨、天然气847.6 亿立方米。克拉玛依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 荣誉。
图文分析:探究 我国人口分布 的主要特点。 区域对比:对比 我国的西北与 东南,联系地理 环境进行分 析,引出第二个 部分内容—— 影响人口分布 的因素。 关注学情:尊重 个体差异的同
1. 自然资源的分布如何影响人口分布呢 【学生合作探究】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资源开 采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众多人口迁入,形成许多矿业城市。 【情境3】人文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问题7】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 材料1: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 龙江省瑗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 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以该界线为界,约4%的人口分布在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地区,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
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地区。
材料2: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口多。欧 洲西部,美国东北,中国东部地区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 以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材料3: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学生合作探究】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 亚的人口稠密区。 材料4:中国高速铁路网 时,引领学生学 会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探索 主动能力,并给 学生展示的机 会;分层评价, 激励当先;多向 评价,共同参与 将“立德树人 ” 落到实处。
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规划 中
【学生合作探究】交通和通信为人口分布的变化提供了纽带
材料5:
截至2月中旬,在外国人登记处登记的乌克兰难民人数略低 于114.3万人,比一年前减少了约8万人。其中,女性约为68.2 万人,男性约45.8万人。大约一半的难民居住在北威州、巴伐 利亚州或巴符州。而在所有难民中,未成年难民有近35万人。 据教育部长会议称,目前有约21.9万名来自乌克兰的儿童和青 少年在德国的学校上学。 【学生合作探究】政治和军事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活动探究】
成因分析:更加 全面的理解人 口分布影响因 素
图1.8芬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本地图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审图号:GS(2019)1870号 1.阅读图片信息,描述芬兰的人口分布特点。 2.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3.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4.探讨芬兰超1/4人口分布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 素。 【习题】如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
北冰洋
66.5'N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5
5-25
5
) 1.图中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 东北部B . 西北部 C.东部 D.西南部及南部 2.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 . 地形 D . 水源 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4.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 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承转过度 咱们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到这里,本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有体 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在自己的头脑中梳理知识点。 最后,希望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明白,人与自然只有和谐 共生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课堂小结 从全球看 从距离海 洋远近看 从地形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 稠密区 人口的分布 自然因素 影响人口分 布的因素 人文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其他 生产力 经济 历史 其他 同学在头脑中 回忆和梳理本 节课知识,形成 结构框架,同时 梳理人地协调 观。 引导学生关注 自然环境与人 类社会的密切 关系和发展联 系,培养地理 核心素养,落 实人地发展观
板书设计 从全球看 从距离海 洋远近看 从地形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 稠密区 人口的分布 自然因素 影响人口分 布的因素 人文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其他 生产力 经济 历史 其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