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理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
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下列不属于对立阶级是
A. 氏族成员和氏族长 B. 奴隶主和奴隶 C. 地主和农民 D. 资本家和工人
2.关于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A.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C. 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3.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A. 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 B. 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工具的更替
C. 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D. 生产关系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4.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这种调整
A. 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B. 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 D. 使资本主义社会得到永世长存
5.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④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⑤—④ D. ②—③—⑤
6.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井田制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字意为: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下列对井田制所处的历史时期生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②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④被奴役的劳动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2年10月16日,巴黎大批民众上街示威,抗议高通胀。示威者不满物价不断飙升,要求提高工资水平。多个城市的劳动者罢工以响应巴黎民众示威。媒体认为,这可能导致一连串的社会停摆。下列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高通胀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罢工、示威的根本原因
③罢工、示威会导致整个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④罢工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回首过去,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发现
①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③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④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2022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关于《共产党宣言》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目标 B.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C. 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D. 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资产阶级占有剩余价值 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
②十月革命使阶级对立消失,人类从此进入了共产主义
③十月革命使生产力提高到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水平
④十月革命使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重大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2023年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
①实践的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②科学的理论,立足实践创造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④开放的理论,站在时代前沿并探索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②→③
17.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的复兴之路不包括
A. 模仿欧美,走资本主义道路 B. 排除外患,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C. 学习他国,走君主立宪道路 D. 依靠自己,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8.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④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 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对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开创者
②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
③他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④他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辛探索,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某中学高一(2)班学生对中国革命进行总结,合理的是
①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④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2022年5月4日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103周年,铭记历史,曾经的五四运动燃起的星星之火依旧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下列关于过渡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D. 个体农业经济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
23.根据下图,下列有关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和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合我国的国情,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④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由于公私合营后企业生产迅速发展,私股分得的红利大都比私营时期的利润多,促使更多的资本家要求公私合营,积极性很高。有些小企业主提出,人民政府不能只吃苹果,不能只跟大企业合并合营,还要吃葡萄,还要跟中小企业合营。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有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完成了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5.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A. ④-①-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26.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①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意味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结合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落后农业国的状况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④“一五”时期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请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的真理性。大理州民族中学2027届高一9月月考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A 2. D 3. D 4. B 5. D 6. C 7.C 8. A 9. D 10. A 11. D 12. B 13. A 14.、B 15.D
16 A 17. B 18. C 19. D 20. D 21.C 22. A 23.A 24.B 25.A 26.A 27.B 28. C 29 D 30 A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答案】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证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2.(12分)
【答案】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3.(16分)
【答案】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