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承上启下。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 年 至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是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主要学习日本 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 这一节课也是局部抗战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的极好内容。2.教材内容特点及处理本节课分为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 安事变。三个子目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材内容比较简练,重点突出、辅助教材有文字、图 片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阅读教材,学生可轻松获得历史知识,但由于教材简练。 学生难于自觉地从教材中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及意义、需补充资料。启发思考,充分讨论。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一)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了解一二九运动。(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 力。2.历史解释:(1)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培养学生 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2)通过讨论分析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家国情怀:(1)通过学习九一八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 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向学 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李书记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依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西安事变后开始了国共合作抗战局面、这两者在本主题中都占有重要分量,因此我将它们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依据:西安事变后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如何处理西安事变、需要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 对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大困难、因此我将之作为本课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设计总体设计是以史料研读为主、问题探究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方法有研读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合作探究生成观点等。 如创设情景环节中,可引入《义勇军进行曲》、《西安事变》等大量音像、视频、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知历史、扩展学习广度。再进行问题探究,把两个子目的内容各自设计成几个 相互关联的问题,难度逐步加深。启动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合作、引导、组织、 鼓励学生与其它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挖掘学习深度。五、板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一篇章国之殇——九一八事变第二篇章国之怒———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第三篇章国之幸——西安事变第四篇章国之梦———祖国统一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 入 新课 同学们,刚刚的旋律是不是很熟悉 对,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 曲》,那你知道这一民族最强音是在什 么情况下发出的呢 好,今天我们来 学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的九一八 事变开始,坚持长达14年之久。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也是 中国人民从屈辱中奋进,从奋进中凝 聚,从凝聚中崛起的历史。让我们穿 越时空隧道,回到九一八事变到西安 事变的历史,深刻感受国家危难,感 悟爱国情怀。 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浏览教材, 理清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 通过熟悉的旋律激 趣导入,学生在聆 听的过程中,身临 其境,进入课堂。 学生浏览教材,了 解本课所要学习的 重大事件及之间的 关系 激发学生兴趣,凸 显本单元主题“中 华民族的抗日战 争”,理清本课线 索以及三个子目 间的因果关系一、国 之 殇 九 一 八 事 变 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解决本课的这一 重点。 环节一: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基本概况。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并梳理九一八 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内 容。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策划者 借日 本 柳条湖事件经过 ②取北大制相务湖申件: 结 果 东北三省沦陷 意 义 中 国 世界反法西斯 战 (揭)开争的序幕。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背景和原因:材 料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 服满蒙(东北),如欲征服世界,必先 征服支那......此乃明治大帝之遗 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 事 。 ”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 学生观看视频资 料,揭秘九一八事 变真相。 学生阅读材料,思 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直 观感受日寇侵华犯 下的滔天罪行。 学生看书思考并回 答问题。面对日本 的野蛮侵略,蒋介 石不抵抗,中国共 产党、东北人民及 东北军奋起抗战, 标志着中国人民开 始了局部抗战,揭 开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序幕。 通过视频解密历 史,落实基础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主 动性。锻炼学生筛 选历史信息的能 力,使学生认识九 一八事变是一场 日本精心策划、有 预 谋 的 侵 略 行 动。联系前面所学 知识,研读史料 使学生对九一八 事变发生的原因 以及东三省迅速 沦陷的原因有了 清晰的了解,培养 学生论从史出的 能力注重对学生 核心素养、家国情政策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 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 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 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三:“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 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 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 奏折》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 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 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以可乘之机。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环节二:研读史料,答疑解惑,通过 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日本为什么要发动918事变 问题二,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问题三,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 策 环节三:图片展示日本在东北犯下的 滔天罪行 环节四,局部抗战的开始。 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材料一: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 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 冲突。 ——《文史资料选辑》材料二:“攘外 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中国亡于 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 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 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教师出示问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 介石实行不抵抗。中国人民、中国共 产党、东北人民和没撤走的东北军是 如何应对的 总结 怀的培养,通过图 片渲染气氛,使学 生认识日本的侵 略野心,激发学生 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感凸显主线,揭 示918事变的影 响二、国 之 怒 华 北 危 急 与 一 二 九 运动 地图上动态展示日本扩大侵略,民族 危机加重,中国各阶层奋起抗击日本 侵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 生爱国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 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 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我是一定要抗日的,但内里不安, 叫我怎么来抗日 国内不统一,不消 灭共产党,能够抗日吗 ” ——1936年8月蒋介石接见刘斐时 的讲话 、 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援绥抗日的热潮 中,蒋介石却派大军前往陕甘加紧“剿 共”......近万名西安大、中、小学 生(1935年)12月9日举行游行.... 蒋介石却下令警察向游行队伍开枪。 ——李义彬《西安事变史略》。 1.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 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2.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会议: 确定了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 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 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 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 斗。——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 胞书》即“八一宣言” 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的政 治形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学生观察地图,了 解日本九一八事变 后进一步扩大侵 略,使学生明白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的时候,以激发学 生强烈的民族责任 感。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资料,完成一 二九运动备忘录。 围绕日本扩大侵 略,民族危机加重, 中国军民奋起抵 抗,这一主线。将 九一八事变的影 响和一二九运动 掀起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 历史串成线,层层 递进,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同 时为西安事变爆 发背景的学习做 好铺垫。三、国 之 幸 西 安 事变 采取分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分配每组 的任务,并下发任务单,同时要求各 族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质疑 1、播放视频简介西安事变经过。让学 生自主完成简表。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地点西安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 和平解决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 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 引起党内外的质疑呢 3、西安事变后,国际国内有哪些势力 关注 他们各有什么主张,假如你是 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主张怎么处理 蒋介石 杀蒋 还是放蒋 为什么 4、教师总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历 史意义。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 候,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 城。张学良、杨虎城对个人生死与不 顾,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中共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毅然抛弃前嫌,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 学生观看视频,收 集资料,并以前方 记者的身份播报西 安事变,包括时间、 地点、发动着简要 经过的内容根据史 料,探讨西安事变 爆发的性质、目的。 根据所收集的材 料,探讨亲日派、 亲英美派、日本以 及英美对如何解决 西安事变的态度。 探讨中国共产党主 张杀蒋还是放蒋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 置蒋介石 学生讨 论,各抒己见,认 识到中国共产党是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 伟大的党简要评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的历史意义。学生 结合本课所学,明 白以个人命运和国 家命运紧密结合, 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 夯实基础知识,了 解西安事变的概 况,引导学生能从 视频中捕捉到有 效的信息并叙述 出来。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及 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能力帮助学生 梳理历史世界间 的因果关系,通过 研读分析史料,要 求学生用精炼的 语言概括出事变 的目的。以培养学 生的分析概括能 力 使 学 生 认 识 到,西安事变的发 生是日本扩大侵 略,中华民族危急, 蒋介石长期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 反 动 政 策 的 结 果。而张、杨发动 事变只是为了逼 蒋抗日。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帮助学 生理解中共在解 决现试点中所起 的关键作用,培养 学生的合作探究 意识。通过分析讨 论,引导学生全方 位的了解西安事 变后的复杂形势 及中共以民族大 局为重,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以 凸显中共的高瞻 远瞩,激发学生对 党的热爱。爱国是 一 个 抽 象 的 概 念,所以就是进一 步拓展衍生,以凸显教学组织。使学 生明白,个人命运 始 终 和 国 家 命 运、民族命运紧密 相结合,国家、民 族 利 益 高 于 一 切,勿忘历史,振 兴中华。思维拓展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日本占领东北,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关头,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 的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思想感召:中共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思想上 感召了张、杨。 个人因素:张学良、杨虎城都是富有民族感和伟大爱国心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四、国 之 梦 祖 国 统一 在和平时代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实 现中国梦呢 结合本课所学,以个人 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民族利益 高于一切,以强国有我为主题课下撰 写小论文。 学生结合所学,及 材料中国共关系的 了解,明白今天国 共的关系是导致国 家分裂的主要原 因,并树立随着国 家综合国力的不断 增强,海峡两岸交 往日益密切,祖国 统一指日可待。 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使学生树立强 国有我的民族责 任感。《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的教学担负着爱国爱党的德育教学的任务,因此用视频渲染气氛非常的重 要。课堂教学中,视频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能生动的再现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也 能也能受到感染,特别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西安事变》并探究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 杀死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 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大敌当前,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赶跑侵略者;同时,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 解决,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 光荣的、正确的党。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九一八事变和 一二九运动的。指导学生制成简表掌握,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本课的不足:没有很 好的分配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应把学生的自主 独立思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此来内化基础知识,落实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 达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从而深化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化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灵活把握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调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