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 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 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 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 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 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1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时, 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 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 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 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 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 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 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将数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蜡烛的像与蜡 烛大小的关系55相等2 1010相等3 1515相等0●●分析论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 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虚像 在图中,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 引起视觉。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 的反射光线的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2由于平面镜后面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 以把S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等大,等距。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 会聚形成的,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 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作法: 1.作对称点(作垂线;取等距离); 2.作虚像(虚像用虚线)。 (三)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在古代就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现代生活中 我们都离不开镜子。 平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就是平 面镜。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是平面镜组成的。 如果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 聚到同一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这就是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原理。 三、课堂小结3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 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 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 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成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改变光路.)成像 . 3.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发散(可扩大视野). 4.球面镜 凹面镜:会聚.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现象进行猜想,在此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使学生能 大胆猜想.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 尽量合理.但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既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现包办的 现象.所以,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 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 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