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1)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7.(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__________ (2)__________
19.(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40 分)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35 分)
24.(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1)____________________
(2)
2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答案+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N—14 Ca—40
Cl—35.5 Zn—6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下列举措符合这
一理念的是( )
A.厨余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B.可再生材料替代木材等装饰材料
C.全面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 D.实验后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2.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黄金…熔化成形之后,往世永无变更”,意思是“黄金一旦熔 化成形,
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体现了黄金的( )
A.延展性 B.稳定性 C.导热性 D.还原性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 D.取用液体试剂
4.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碱性最强 B.苹果汁酸性最弱
C.牛奶能使酚酞变红 D.牙膏能使石蕊变蓝
5. H2S有毒,能与碱作用,对H2S的尾气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下列装置处理H2S尾气
的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
6.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銻(Sb)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
属銻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高温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
渣和滤液有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该过程至少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8.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分类完全对应的是( )
A.水 水银 Hg 化合物 B.碳酸氢钠 苏打 NaHCO3 盐
C.过氧化氢 双氧水 H2O2 氧化物 D.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CO2 有机物
9. 某同学在实验室将水蒸气通过盛有铁粉的玻璃管,同时对铁粉持续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
管内有黑色固体,该同学对黑色固体的组成作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 ②Fe2O3③Fe3O4④Fe(OH)3.你认为该同学的上述猜测可能合理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0.某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钾或硝酸钡三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
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10克沉淀,对样品中的组成判断合理的是( )
A.肯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碳酸钠 B.肯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
C.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只含硝酸钾 D.不含硝酸钡和硝酸钾,只含碳酸钠
1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
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碘水鉴别淀粉和葡萄糖
C.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13.图甲装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快慢,压强传感器能够测出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大
小。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相关数据记录如图乙。已知在等温、等体积条件下( )
A.实验中还要控制金属的表面积相同
B.根据乙图可知实验中如果有金属剩余,一定是镁
C.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于探究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D.图丙表示,每次实验测得的实际值都比理论值大是因为反应放热
14.如图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
中的(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15.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中滴加 蒸馏水 B.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氧溶液分解 C.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14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上海世博会采用的l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汽车能源的更新历程如下:
(1)汽车用汽油、柴油作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 、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通常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处理尾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最近,我市有千余辆公交和出租车完成了油改气(汽油改天然气),使港城人出行越来越“低碳”,也为降低 效应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004年4月,化学家研究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C3H6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全降解塑料,环氧丙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不仅是体现“低碳”理念的义一举措,而且可以降低废弃塑料带来的 问题.
17.(6分)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
晶体,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
(1)金属C是 ,操作a的名称是 。
(2)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4分)小明想从混合镁、铁、铜的金属粉末中分离出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他设计的方案如
下:
(1)上述方案中,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
(2)据此方案,小明可分离获得的金属B是 。
19.(10分)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数字1、3、4、6、7、8、9分别是铜粉、木炭粉、
氧气、水、生石灰、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一种气体单质。(“-”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 ;
(2)数字1与4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数字7与8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4)小李同学认为图中解锁图形太简单,于是他在原数字所代表物质及线路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两种物质继续将“3-2-5”连接起来。若数字5代表的物质是一种碱溶液,则数字2代表的物质是 。
(5)上述所有反应都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0.(6分)纳米铁粉是指颗粒小到纳米级的铁粉,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许多重金属离子。例如:利用
纳米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去重金属铜离子。
(1)写出纳米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纳米铁粉比普通铁粉去除重金属离子速率快得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制备纳米铁粉的原理:FeCl +H 高温 2HCl+Fe 。下图为某次制备纳米铁粉过程中的部分物质质量情况,则 x=__________(用数据A.B.m和n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40 分)
21.(10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 A.B.C 三
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 D 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 烧杯 D 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 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 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 。判断一定含有 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 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 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静置。 有白色沉淀, 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 OH-、CO3 2-
(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 (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 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 D 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2.(9分)如图所示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工业炼铁及其相关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C的目的是 。
(2)装置 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 。
23.(21分)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
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_;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
(三)拓展交流
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2CO3+CO2+H2O=2NaHCO3
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四、综合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35 分)
24.(8分)酸、碱、盐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离子 b.水分子 c.氢氧根离子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请在图2虚线框内将b点溶液中的微粒补画完整___________.
25.(8分)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并
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 2 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 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 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 5 克铁粉和 2 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 2 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 5 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图 1 (第 题图)
实验曲线图甲 图 2 实验曲线图乙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
(2)图 2 甲、乙曲线图中,0-t1 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 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26.(6分)小金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7.(11分)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
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A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A C
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1)CO(或一氧化碳) N2
(2)温室 CH4(或甲烷) CH4+2O2 CO2+2H2O
(3)有机物 “白色污染” (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
17.(1) Ag 蒸发结晶 (2) Mn+H2SO4==MnSO4+H2↑
18.(1)过滤 (2)铜(Cu)
19.(1)氧气;
(2)放出;
(3)HCl+AgNO3=AgCl↓+HNO3;
(4)CO2;
(5)分解反应。
20.(1)Fe+CuSO4===FeSO4+Cu
(2)纳米铁粉颗粒更小,反应时的接触面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3)a+b-n-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40 分)
21.(1)Na +和 Cl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2)①NaCl 、NaOH ② NaCl、Na2CO3 ③ NaCl、NaOH、Na2CO3
(3)BaCl2(或 CaCl2 或 Ca(NO3)2或 Ba(NO3)2)
22.(1)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2)3CO+Fe2O3=2Fe+3CO2;
(3)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
23.(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4)B.A.C.B.a
(5)偏大
(6)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7)Na2CO3、NaHCO3
四、综合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35 分)
24.(1)a
(2)HCl+NaOH=NaCl+H2O
25.答案要点: (1)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
盐酸被 吸入瓶内)(2 分) (2)知识要点: ①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放热 ②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 ③升高温度使瓶内压强增大 ④增加或减少气体会使瓶内压强发生变化 答题要点: 0-t1段:①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 ②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 ④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 所以 0-t1段总体上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t2-t3段:①因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产生氢气,压强增大 ④温度升高和产生氢气都使压强增大 所以 t2-t3段总体上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第(2)小题的分层评分答案示例如下:
26.(1)不能
(2)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分)
106 100
10gx 2g (1分)
x=21.2% (1分)
27.(1)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
(2)变小
(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
CaCO3+2HAc=CaAc2+H2O+ CO2↑
100 44
xg 0.11g
列比例式解得x=025g
CaCO3%= ×100%=1.25%
(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牛奶pH=6.5 牙膏pH=8.6 鸡蛋清pH=7.5 苹果pH=3
注射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A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A C
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1)CO(或一氧化碳) N2
(2)温室 CH4(或甲烷) CH4+2O2 CO2+2H2O
(3)有机物 “白色污染” (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
17.(1) Ag 蒸发结晶 (2) Mn+H2SO4==MnSO4+H2↑
18.(1)过滤 (2)铜(Cu)
19.(1)氧气;
(2)放出;
(3)HCl+AgNO3=AgCl↓+HNO3;
(4)CO2;
(5)分解反应。
20.(1)Fe+CuSO4===FeSO4+Cu
(2)纳米铁粉颗粒更小,反应时的接触面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3)a+b-n-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40 分)
21.(1)Na +和 Cl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2)①NaCl 、NaOH ② NaCl、Na2CO3 ③ NaCl、NaOH、Na2CO3
(3)BaCl2(或 CaCl2 或 Ca(NO3)2或 Ba(NO3)2)
22.(1)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2)3CO+Fe2O3=2Fe+3CO2;
(3)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
23.(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4)B.A.C.B.a
(5)偏大
(6)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7)Na2CO3、NaHCO3
四、综合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35 分)
24.(1)a
(2)HCl+NaOH=NaCl+H2O
25.答案要点: (1)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
盐酸被 吸入瓶内)(2 分) (2)知识要点: ①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放热 ②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 ③升高温度使瓶内压强增大 ④增加或减少气体会使瓶内压强发生变化 答题要点: 0-t1段:①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 ②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 ④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 所以 0-t1段总体上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t2-t3段:①因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产生氢气,压强增大 ④温度升高和产生氢气都使压强增大 所以 t2-t3段总体上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第(2)小题的分层评分答案示例如下:
26.(1)不能
(2)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分)
106 100
10gx 2g (1分)
x=21.2% (1分)
27.(1)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
(2)变小
(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
CaCO3+2HAc=CaAc2+H2O+ CO2↑
100 44
xg 0.11g
列比例式解得x=025g
CaCO3%= ×100%=1.25%
(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