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考点一 水体的分布1.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等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答案】B【解答】解: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故选:B。2.地球上最庞大的淡水水体是(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答案】B【解答】解: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地球上最庞大的淡水水体是冰川水。故选:B。3.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答案】D【解答】解: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D。4.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答案】B【解答】解: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故选:B。5.如图中,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A. B. C. D.【答案】C【解答】解:地球上的水有96.5%分布在海洋,地球上其余的水体储量很少,C图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故选:C。考点二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6.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答案】B【解答】解: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答案】C【解答】解:海陆间水循环由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地表径流完成,降水和蒸发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蒸发易把某些污染物通过水循环带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8.乌溪江引水工程(如图)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引水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衢州南部地区55万亩农田严重干旱缺水的问题,它主要改变了图中水循环的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降水,②是蒸发和蒸腾,③是水汽输送,④是地表径流。乌溪江引水工程是将乌溪江的部分水资源通过管道或者输水工程输送到衢州南部地区,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④,和其余选项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这种设计对水循环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②改变水汽输送③增加降水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答】解:①根据题干可知,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说明增加了地面下渗,故正确。②该系统没有改变水汽输送,故错误。③该系统和降水关系不大,故错误。④该系统增加了下渗,相对减少了地表径流,故正确。故选:B。10.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答案】C【解答】解:透水砖主要通过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地表积水,相较常规的硬化路面,透水砖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积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三 水资源的分布11.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答案】C【解答】解:读图及表格资料可知:图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也有咸水湖,A错误;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B错误;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C正确;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错误。故选:C。1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答案】D【解答】解:A、图示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不符合题意。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差异大,不符合题意。C、水虽然是循环的,但是水循环具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间,当水资源的需求超过水资源的供给数量和速度时,会出现水资源缺乏,所以需要担心水资源不足,不符合题意。D、图示亚洲淡水资源量和人口数量的差异最大,所以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故符合题意。故选:D。13.关于地球上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陆地淡水中比例最大的是地下淡水【答案】B【解答】解:海洋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A错误;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B正确;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湖淡水,C错误;陆地淡水中比例最大的是冰川,D错误。故选:B。1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答案】D【解答】解:读图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了。故选:D。15.海岛玉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典型的宜居城市。小汝同学说:“我们玉环的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她说的水资源是指( )A.玉环的海洋水B.玉环的地下水与冰川水C.玉环的大气水D.玉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答案】D【解答】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因此,小汝同学说的水资源是指玉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选:D。考点四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6.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④推广节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答】解: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等,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造成地面塌陷,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地。根据题意。故选:B。17.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答案】D【解答】解: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D、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18.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关于水循环及利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B.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的部分地表径流C.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D.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答案】A【解答】解: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故A错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故B正确;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故C正确;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故D正确。故选:A。19.符合“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的是( )A.围湖造田以增加农田面积B.及时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C.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D.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养鱼【答案】B【解答】解: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系统,A错误;及时拧紧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B正确;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C错误;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20.2023年12月1日,新昌县水务集团发布了“长诏水库水量蓝色预警的通告”,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自觉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符合节水要求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B.刷牙不关水龙头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答案】B【解答】解:用淘米水浇花、用低流量淋浴喷头、收集雨水用于拖地可以节约用水,刷牙不关水龙头会造成水的浪费。故选:B。考点五 电解水实验和水的组成21.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答案】B【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氢气)体积约是右边(氧气)的2倍,该选项说法正确;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这样便于对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答案】C【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故选项正确。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8,故选项不正确。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故选项正确。故选:C。2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水由氢和氧组成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答案】D【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气体较大,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选项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8,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24.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完成水的电解实验。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右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左管内和右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答案】A【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右管内气体的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右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不是质量比)约为1:2,故B说法错误;C、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说法错误;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D说法错误。故选:A。25.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答案】A【解答】解: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正确,因为正氧负氢;故选项正确;B、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错误,因为水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错误,是体积比,不是质量比;故选项错误;故选:A。1.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答案】B【解答】解: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体形式存在,故A错误。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输送淡水,从而使水成为了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季风区水资源夏季多、冬季少,故C错误。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D错误。故选:B。2.“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放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其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答案】B【解答】解:放洪水和排涝水是把水在地表排走,故改变水循环地表径流的环节。故选:B。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修红旗渠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答案】D【解答】解:根据图中的箭头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红旗渠是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即把流入漳河的水引流到林州市,所以其改变的是地表径流④环节,和其余选项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C.使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和农药【答案】C【解答】解: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可能还会导致地面塌陷,故A做法错误;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里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做法错误;C、使用低流量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故C做法正确;D、为防止水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一切化肥和农药,故D做法错误。故选:C。5.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水分子构成不同B.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可被人直接饮用C.分布在陆地上的水不参与水循环D.海洋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大气水【答案】D【解答】解: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水分子构成相同;地球上的淡水可被人直接饮用;分布在陆地上的水参与水循环;海洋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大气水。故选:D。6.如图所示是位于西湖区龙坞茶镇的光明寺水库。修建水库可蓄水抗旱,主要影响水循环的( )A.地下径流 B.植物蒸腾 C.地表径流 D.下渗【答案】C【解答】解:修建水库可蓄水抗旱,其意思是在干旱的时候降水里面的部分水资源放出来,流到田地里,所以其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2023年世界水日号召人们“欲变世界,先变自身”。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应该采取行动。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答案】C【解答】解:使用节水型马桶、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工业废水引入地下会污染水资源。故选:C。8.下列有关地球上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B.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C.冰川只分布在南北极地区D.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答案】C【解答】解: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A正确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B正确;冰川大部分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分布有冰川,C错误;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D正确。故选:C。9.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图中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掉喷头B.洗衣后的水用来擦墙C.水龙头花了立即进行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的冲洗汽车【答案】D【解答】解: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掉喷头,洗衣后的水用来擦墙,水龙头花了立即进行修理是节约用水的做法,而用水管不间断的冲洗汽车是浪费水的做法。故选:D。10.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淘米的水用来浇花B.大量开采地下水C.采用喷灌技术浇灌D.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答案】B【解答】解:A、用淘米水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B、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C、采用喷灌技术浇灌,可以节约水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D、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节约水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1.2023年5月14日至5月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下列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我国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量大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答案】D【解答】解: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量大;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淡水是宝贵的资源,需要节约用水和保护好水资源。故选:D。12.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如今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将为中国的发展再提升一个新高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北方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做出了巨大贡献。“南水北调”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答案】D【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部分水资源题干京杭运河等输送到北方地区,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④环节,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水循环不同环节的名称是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①为蒸发,A正确。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较少,需要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淡水资源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冰川中,C错误。水循环中,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A。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收集到图示体积的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试管集满水B.a接电源正极C.检验乙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D.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加产生气体的速度【答案】B【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试管集满水,能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a接电源负极,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检验乙中的气体(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增加产生气体的速度,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5.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答案】D【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说法错误;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答案】A【解答】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7.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M、N的质量比为2:1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答案】D【解答】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M,故选项说法错误。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不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故选项说法错误。C、气体M、N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D、检验M、N气体,确定分别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8.下列图象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A. B.C. D.【答案】B【解答】解: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故选:B。19.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水汽输送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⑤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答案】(1)水汽输送(2)⑤【解答】解:(1)图中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2)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其中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⑤地表径流。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20.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使水资源不断更新。请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进行,实质上是通过水的 状态(物态) 变化和输送,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循环。(2)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海陆间 循环。【答案】(1)状态(物态)(2)海陆间【解答】解: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由此可以得出水循环的实质是水体通过物态变化和输送连续运动的过程。(2)只有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才能把海洋水和陆地水有机联系起来,因而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故答案为:(1)状态(物态)(2)海陆间21.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C端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A端是电源的 负 极。(2)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水氢气+氧气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ABC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C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负电极相连;(2)D端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3)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4)A、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B、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C、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故选:ABC。故答案为:(1)氢气;负;(2)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3)水氢气+氧气;(4)ABC。2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2)通过对图甲实验产物的检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CDB 。【答案】(1)氧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ACDB。【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试管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CDB。故答案为:(1)氧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ACDB。2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预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合理即可)。【解答】解:(1)纯水几乎不导电,实验前预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B气体是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理论上两试管内气体体积比为2:1,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或氧气与电极反应等。故答案为:(1)增强水的导电性;(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合理即可)。24.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木条复燃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H2OH2+O2)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反应时间 电压6V 9V 12V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反应速率太慢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小于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 (写一条即可)。【答案】(1)1:2;木条复燃;(2)水氢气+氧气(H2OH2+O2);(3)反应速率太慢;小于;(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A管生成氧气、B管氢气两者的体积比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H2OH2+O2)。(3)由表中数据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4)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故填: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故答案为:(1)1:2;木条复燃;(2)水氢气+氧气(H2OH2+O2);(3)反应速率太慢;小于;(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25.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阴极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增大压强(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答案】(1)阴极;(2)增大压强(合理即可)。【解答】解:(1)电解水,与正极连接的一端(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阴极)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所以“富氢水杯”产生氢气的电极是阴极,故答案为:阴极;(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增大压强,故答案为:增大压强(合理即可)。26.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的因素,科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数据记录表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s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1① 15 60 2% 22.2② 15 60 5% 33.1③ 30 60 2% 26.0④ 30 60 5% V(1)本实验通过比较 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 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则V的值可能是 D 。A.20.1B.25.3C.28.2D.36.9(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说出你的理由。 加快;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 。(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而小科极力反对,请说出他反对测氧气体积的一条理由 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 。【答案】(1)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2)D;(3)加快;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本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越大,因而第4次产生氢气的体积应该比第2次大,则V的值可能是D;(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而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但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2)D;(3)加快;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27.水中通直流电是对水的组成进行研究的实验,但往往容易出现产生气体慢和产生体积比误差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某兴趣小组用电解水装置对电解水速率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资料】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用TDS表示,表明1L水中由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实际生活中自来水TDS值为100﹣300mg/L。【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电压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电解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方案设计与实施】(1)电解水装置两试管分别装满适宜电解液,连接电源(2)分别调节到适宜电压,电解3分钟。(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组别 电源电压/v 质量分数/% 氢气生成量/mL 氧气生成量/mL1 9 10 5.0 2.12 9 12 4.5 1.93 9 14 7.5 3.74 9 16 8.2 4.35 9 18 9.3 5.26 9 20 8.8 5.1根据研究回答如下问题:(1)根据表格中数据,该小组研究的猜想 二 。(2)有同学提出电解液配制过程中,应使用蒸馏水而不是自来水,请结合资料分析是否有必要?并阐述原因 有必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溶解性固体,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小组同学整理数据时发现第2组异常,追溯原因是电源电压当时误调为6V进行实验,该组数据应舍去。但小玉提出这组数据可以说明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她的依据是 对比1、3、4、5可知,电压相同时,随着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对比1、2可知,虽然2中质量分数大于1,但是2分解速率比1低,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电压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4)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是: 一定范围内,电压相同时,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 。【答案】(1)二。(2)有必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溶解性固体,可能影响实验结果。(3)对比1、3、4、5可知,电压相同时,随着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对比1、2可知,虽然2中质量分数大于1,但是2分解速率比1低,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电压越小,反应速率越慢。(4)一定范围内,电压相同时,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该小组研究的猜想二。故答案为:二。(2)有必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溶解性固体,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有必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溶解性固体,可能影响实验结果。(3)这组数据可以说明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她的依据是对比1、3、4、5可知,电压相同时,随着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对比1、2可知,虽然2中质量分数大于1,但是2分解速率比1低,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电压越小,反应速率越慢。故答案为:对比1、3、4、5可知,电压相同时,随着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对比1、2可知,虽然2中质量分数大于1,但是2分解速率比1低,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电压越小,反应速率越慢。(4)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电压相同时,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故答案为:一定范围内,电压相同时,电解液质量分数增大,水的分解速率加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考点一 水体的分布1.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等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2.地球上最庞大的淡水水体是(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3.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4.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5.如图中,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A. B. C. D.考点二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6.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7.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8.乌溪江引水工程(如图)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引水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衢州南部地区55万亩农田严重干旱缺水的问题,它主要改变了图中水循环的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9.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这种设计对水循环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②改变水汽输送③增加降水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考点三 水资源的分布11.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1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13.关于地球上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陆地淡水中比例最大的是地下淡水1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15.海岛玉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典型的宜居城市。小汝同学说:“我们玉环的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她说的水资源是指( )A.玉环的海洋水B.玉环的地下水与冰川水C.玉环的大气水D.玉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考点四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6.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④推广节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7.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18.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关于水循环及利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B.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的部分地表径流C.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D.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19.符合“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的是( )A.围湖造田以增加农田面积B.及时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C.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D.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养鱼20.2023年12月1日,新昌县水务集团发布了“长诏水库水量蓝色预警的通告”,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自觉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符合节水要求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B.刷牙不关水龙头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考点五 电解水实验和水的组成21.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2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2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水由氢和氧组成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24.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完成水的电解实验。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右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左管内和右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25.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1.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2.“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放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其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修红旗渠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4.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C.使用低流量淋浴喷头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和农药5.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水分子构成不同B.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可被人直接饮用C.分布在陆地上的水不参与水循环D.海洋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大气水6.如图所示是位于西湖区龙坞茶镇的光明寺水库。修建水库可蓄水抗旱,主要影响水循环的( )A.地下径流 B.植物蒸腾 C.地表径流 D.下渗7.2023年世界水日号召人们“欲变世界,先变自身”。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应该采取行动。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8.下列有关地球上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B.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C.冰川只分布在南北极地区D.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9.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图中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掉喷头B.洗衣后的水用来擦墙C.水龙头花了立即进行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的冲洗汽车10.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淘米的水用来浇花B.大量开采地下水C.采用喷灌技术浇灌D.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11.2023年5月14日至5月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下列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我国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量大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12.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如今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将为中国的发展再提升一个新高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北方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做出了巨大贡献。“南水北调”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1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收集到图示体积的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试管集满水B.a接电源正极C.检验乙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D.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加产生气体的速度15.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1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7.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M、N的质量比为2:1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18.下列图象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A. B.C. D.19.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20.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使水资源不断更新。请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进行,实质上是通过水的 变化和输送,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循环。(2)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21.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C端产生的气体是 ;A端是电源的 极。(2)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 。(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2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2)通过对图甲实验产物的检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2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预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24.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反应时间 电压6V 9V 12V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25.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26.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的因素,科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数据记录表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s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1① 15 60 2% 22.2② 15 60 5% 33.1③ 30 60 2% 26.0④ 30 60 5% V(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则V的值可能是 。A.20.1B.25.3C.28.2D.36.9(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说出你的理由。 。(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而小科极力反对,请说出他反对测氧气体积的一条理由 。27.水中通直流电是对水的组成进行研究的实验,但往往容易出现产生气体慢和产生体积比误差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某兴趣小组用电解水装置对电解水速率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资料】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用TDS表示,表明1L水中由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实际生活中自来水TDS值为100﹣300mg/L。【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电压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电解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方案设计与实施】(1)电解水装置两试管分别装满适宜电解液,连接电源(2)分别调节到适宜电压,电解3分钟。(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组别 电源电压/v 质量分数/% 氢气生成量/mL 氧气生成量/mL1 9 10 5.0 2.12 9 12 4.5 1.93 9 14 7.5 3.74 9 16 8.2 4.35 9 18 9.3 5.26 9 20 8.8 5.1根据研究回答如下问题:(1)根据表格中数据,该小组研究的猜想 。(2)有同学提出电解液配制过程中,应使用蒸馏水而不是自来水,请结合资料分析是否有必要?并阐述原因 。(3)小组同学整理数据时发现第2组异常,追溯原因是电源电压当时误调为6V进行实验,该组数据应舍去。但小玉提出这组数据可以说明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她的依据是 。(4)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期中复习专题01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浙教版2024)(原卷版).doc 八上期中复习专题01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组成(浙教版2024)(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