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某兴趣小组前往动物园参观,①老虎、②蛇、③金鱼、④鹦鹉这四种动物在他们的参观路线(如图)中,它们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2.河虾是宁波地区的美食,下列有关河虾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不分节C.能够后跃 D.锯齿有防御功能3.近日,我省科研人员发现了新物种无斑缨口鳅。它终生生活在水中,头身扁平,嘴上长有一圈胡须,用鳃呼吸,卵生。据此推测,无斑缨口鳅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4.近日,甘肃省酒泉市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了三峰野骆驼带着一只幼崽在水池边悠闲喝水的画面。据了解,野骆驼是世界上极其濒危的物种,数量十分稀少。下列有关野骆驼的主要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哺乳动物 B.属于恒温动物C.体内有脊柱 D.在陆地上产卵5.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莲峰角蟾”,经系统的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据此判断莲峰角蟾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6.“寒号鸟”的学名为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物种,它全身被毛,可滑翔飞行,每年繁殖1次,每胎通常产1~2仔,它不属于鸟类的原因是(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滑翔飞行 D.胎生哺乳7.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不一定是鱼类,比如甲鱼、鲸鱼、娃娃鱼(大鲲)。小金用如图表示这三者的特征关系,并写出Ⅰ区、Ⅱ区和Ⅲ区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Ⅰ区:用肺呼吸B.Ⅱ区:体表有鳞C.Ⅲ区: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D.Ⅳ区:卵生8.伊犁鼠兔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如图甲),生活在高寒地区,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它与雪兔、塔里木兔都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根据照片和资料可以推断伊犁鼠兔属于(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9.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①鲸 ②青蛙 ③丹顶鹤 ④蝙蝠 ⑤大鲵 ⑥扬子鳄 ⑦鲫鱼.A.①③ B.②⑤⑥ C.⑤⑥⑦ D.①③④10.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R类动物的是( )A. B.C. D.1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脊椎动物:大白鹅、鲸鱼、鳄鱼、娃娃鱼。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受精方式 生殖方式 体温体内受精 体外受精 卵生 胎生 变温 恒温甲 √ √ √乙 √ √ √丙 √ √ √丁 √ √ √A.甲为鲸鱼 B.乙为大白鹅C.丙为娃娃鱼 D.丁为鳄鱼12.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A.卵生 B.用肺呼吸C.体温恒定 D.具有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13.找出下列归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A.鲫鱼、黄鱼、海豚、鲸均属于鱼类B.青蛙、娃娃鱼、蝾螈均属于两栖类C.鹦鹉、孔雀、蝙蝠均属于鸟D.蛇、蟹、蜗牛均属于爬行类14.草履虫、涡虫、水蛭、乌贼、蜈蚣都属于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分别是( )A.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C.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D.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15.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二歧式分类检索表后,小科回家也制作一张简易检索表,将:蛇、蝗虫、白鳍豚、蛔虫、草鱼进行分类,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戊与这五种动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a 无脊椎骨………………………………2 1b 有脊椎骨………………………………3 2a 身体分节,有外骨骼……………………甲 2b 身体不分节……………………乙 3a 卵生,体温不恒定……………………4 3b 卵生,体温恒定……………………丙 4a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丁 4b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戊A.甲,蛔虫 B.乙,蝗虫 C.丙,蛇 D.丁,草鱼二.填空题(共8小题)16.镇海棘螈(如图)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一般栖息于沿海丘陵地区山脚旁以及阴暗潮湿土质松软的泥土或石隙中。镇海棘螈分布区狭窄,文献记载50年间共计发现50尾。其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请回答:蝾螈和青蛙一样都属于 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而成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兼用皮肤呼吸。17.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是根据他们 来进行分类的。18.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A类动物是以 (选填“终生用鳃呼吸”或“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动物;图中C类动物是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 类动物。19.小温在研究大鲵、扬子鳄、海豚、鸵鸟生活习性时,查阅相关资料记录并绘制了其中两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体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但是粗心大意忘记标注动物名称。请你帮忙分析下乙动物可能是以上哪种动物?并解释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0.下列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①金蝉脱壳, ②螳臂挡车, ③井底之蛙,④瓮中捉鳖, ⑤虾兵蟹将, ⑥鱼目混珠,⑦蜂拥而至,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 。21.小柯同学在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时候,觉得放大倍数不够大,他应该将放大镜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蜗牛、后来他在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到蜗牛没有反应,说明蜗牛没有 (填某一感觉名称)。22.如图是对蜗牛、丹顶鹤、大熊猫、蚯蚓、鲤鱼、水母这六种动物的分类图解,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l)a处特征应该是 ;(2)⑤代表的是上述的哪种动物?(3)若将乌龟也放入此图,它与 动物在同一位置。(填数字)。23.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或翅退化。(1)蚜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类。(2)蚜虫腹部有管状突起,遇到敌害时可排出能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蚜虫的这种行为主要体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3)如图甲,蚜虫正在吸食植物汁液,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所示细胞中的 (填序号和名称)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4.某班在实验室做“观察蜗牛”的实验,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B.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C.③是设计方案,④是得出结论D.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2)请指出实验方案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原因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假设一致25.小思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舍内安装的灯泡(光照强度) 饲料条件 光照时间 产蛋率A 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 10个3W,光线均匀 18小时/天 85%B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时/天 91%C 10个4W,光线均匀 12小时/天 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条件中 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 等有关。(3)小思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 。26.根据“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的实验,结合所提供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河虾身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A.河虾的身体呈褐色,体外有壳B.河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C.河虾有两对触角D.河虾有三对步行足和五对游泳足(2)河虾是一种甲壳类节肢动物,那么,它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3)河虾的哪些形态结构适应它的生活环境?请选出下列正确的选项: 。(多选,填字母代号)A.片状的泳足和扇状的尾适于游泳B.前两对步行足有钳子利于摄食C.羽毛状的鳃利于呼吸D.两对长长的触角利于感知27.某校学生在了解学校的生态系统构建时,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A蚯蚓 B蝗虫 C青蛙 D兔子(1)在实验过程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么做的目的是 。(2)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可以使用的工具有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A.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B.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题中①老虎属于哺乳动物、②蛇属于爬行动物、③金鱼属于鱼类、④鹦鹉属于鸟类,兴趣小组的参观路线如图中的“出场”顺序依次是鱼类③金鱼;爬行类②蛇;鸟类④鹦鹉;哺乳类①老虎,即③→②→④→①。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解:AB、河虾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正确、B错误;C、河虾具有强壮的附肢,能够后跃,C正确;D、河虾的锯齿坚硬,有防御功能,D正确。故选:B。3.解:无斑缨口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卵生,具有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故选:A。4.解:A、野骆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B、野骆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正确。C、野骆驼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C正确。D、野骆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不是卵生,D错误。故选:D。5.解:根据题干可知,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故选:B。6.解:寒号鸟”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寒号鸟”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寒号鸟”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故选:D。7.解:A、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甲鱼和鲸鱼都用肺呼吸,A正确。B、甲鱼、鲸鱼、娃娃鱼,只有甲鱼体表有甲,娃娃鱼体表裸露,B错误。C、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鲸鱼都用肺呼吸,C错误。D、鲸鱼胎生,哺乳,甲鱼和娃娃鱼卵生,D错误。故选:A。8.解:伊犁鼠兔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符合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故选:D。9.解:①鲸是哺乳类、③丹顶鹤是鸟类、④蝙蝠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②青蛙是两栖类、⑤大鲵是两栖类、⑥扬子鳄是爬行类、⑦鲫鱼是鱼类,都属于变温动物。因此体温恒定的动物是①③④。故选:D。10.解:A、鸭子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B不符合题意;C、蛇体表有细鳞,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D、金鱼用鳃呼吸,水中产卵,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解:大白鹅体内受精,卵生,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于鸟类,可见丙是大白鹅。鲸鱼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于哺乳动物,可见乙是鲸鱼;鳄鱼体内受精,卵生,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爬行动物,可见丁是鳄鱼;娃娃鱼,又叫大鲵,体外受精,卵生,幼体用鳃呼吸,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两栖动物,可见甲是娃娃鱼。故选:D。12.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题中涉及的青蛙、熊猫、蛇、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青蛙、鲫鱼、蛇是卵生,体温不恒定,熊猫是胎生哺乳,恒温动物;熊猫、蛇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可见D正确。故选:D。13.解:A 鲫鱼、黄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鱼类,而海豚和鲸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活方式是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B青蛙、娃娃鱼、蝾螈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类。符合题意。C 鹦鹉、孔雀是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卵生。而蝙蝠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D 蛇是爬行动物,而蟹属于节肢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14.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原生动物。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水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乌贼的身体柔软,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蜈蚣身体分部,足和触角都分节,是节肢动物。故选:A。15.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有外骨骼,即甲是蝗虫,A错误。B、蛔虫是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即乙是蛔虫,B错误。C、丙卵生,体温恒定是鸟类,蛇是爬行动物,卵生,体温不恒定,C错误。D、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是鱼类,即丁是草鱼,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解:镇海棘螈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成体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是爬行动物的特征。因此C错误。故答案为:两栖;鳃;肺。17.解: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故答案为:体内是否有脊柱。18.解: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卵生;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法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图中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马、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故答案为:卵生;哺乳。19.解: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海豚属于哺乳动物,鸵鸟属于鸟类。大鲵、扬子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海豚、鸵鸟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图中乙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乙动物可能是大鲵或扬子鳄。故答案为:大鲵或扬子鳄;大鲵、扬子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20.解:①金蝉脱壳,蝉是无脊椎动物; ②螳臂挡车,螳螂是无脊椎动物; ③井底之蛙,蛙是脊椎动物; ④瓮中捉鳖,鳖是甲鱼,是脊椎动物; ⑤虾兵蟹将,虾和蟹都是无脊椎动物; ⑥鱼目混珠,鱼是脊椎动物; ⑦蜂拥而至,蜂是无脊椎动物。所以,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①②⑤⑦。故答案为:①②⑤⑦21.解:放大镜的两种使用方法,有些情况不能移动观察对象的时候,只能调整放大镜的位置;有的可以调整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小柯同学在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时候,因为蜗牛不能移动,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大倍数越大,所以他觉得放大倍数不够大,他应该将放大镜适当远离蜗牛。因为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没有听觉,所以他在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到蜗牛没有反应。故答案为:远离;听觉。22.(1)脊椎动物分为胎生和卵生两种,故a处填胎生;(2)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没有硬壳,身体分节,故⑤是指蚯蚓;(3)乌龟属于脊椎动物,是卵生,故填③。故答案为:(1)胎生;(2)蚯蚓;(3)③。23.解:(1)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或翅退化,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类动物。(2)蚜虫腹部有管状突起,遇到敌害时可排出能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蚜虫的这种行为主要体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如图甲,蚜虫正在吸食植物汁液,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图乙所示细胞中的④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故答案为:(1)昆虫(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④叶绿体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4.解:(1)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属于提出问题;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属于作出假设;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属于设计实验方案;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是实验现象;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属于得出结论,可见D正确。故选:D。(2)在安静的环境中,拍蜗牛爬行的桌子,观察的不是对声音的反应,而是对震动的反应,可见实验中的③是错误的。要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首先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要针对蜗牛对声波的反应,要距离蜗牛50厘米处击掌,观察蜗牛的反应。(3)科学探究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因此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应采取的措施是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重新做实验。故选:B。故答案为:(1)D;(2)在安静的环境中,拍蜗牛爬行的桌子,观察的不是对声音的反应,而是对震动的反应,要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首先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要针对蜗牛对声波的反应,要距离蜗牛50厘米处击掌,观察蜗牛的反应;(3)B。25.解:(1)A、B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强度;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时间。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私饲料的用量等有关。因此除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外,其他条件如温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应相同。(2)A、B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强度,A组产蛋率是85%,B组产蛋率是91%;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时间,B组产蛋率是91%,C组产蛋率是81%。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所以,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爬行动物。故答案为:(1)温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2)光照强度、光照时间(3)爬行动物26.解:(1)河虾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河虾的体色呈青绿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它的体表被有坚韧的外壳(外骨骼),起保护作用;河虾的头胸部有5对细长的步行足,腹部有5对片状的游泳足,触角2对。河虾的形态各不相同,虾在水中平衡和沉浮时,身体的游泳足跟尾肢在起作用,AD错误。河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有触角2对。(2)河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身体分节,头胸部上披坚硬的头胸甲(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3)ACD、片状的泳足和扇状的尾适于游泳、羽毛状的鳃利于呼吸、两对长长的触角利于感知水流,适于水中生活。B、前两对步行足有钳子利于摄食,与水中生活无关。故答案为:(1)AD。(2)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身体和足都分节。(3)ACD。27.解:(1)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它们是刚毛。(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尤其在做假设时最好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做正面的假设,这样才能和实验的结果保持一致。如果做反面假设,如本题的假设,就会与实验的结果相反,这时我们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正面的假设,故选A。故答案为:(1)湿润的体表有利于蚯蚓呼吸;(2)放大镜;(3)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培优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培优卷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