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简介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有效接驳可以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范围。如图示意我国某超大城市郊区新建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接驳方式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公交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距离远近     B.出行人口数量
C.速度快慢 D.能源消耗多少
2.针对图示区域接驳方式的特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应规划建设(  )
A.超市 B.停车场
C.学校 D.公交售票点
(2024·天津二中开学考)“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2020年11月16日上午,天津港赤峰无水港授牌暨赤峰—天津港集装箱班列首发仪式在赤峰市元宝山区蒙东国际物流园举行。据此,完成3~4题。
3.“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B.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C.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4.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节约运输时间
C.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D.扩大港口经济腹地
(2024·新疆联考)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现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
A.梅岭古道 B.323国道
C.韶赣高速 D.都需要
6.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连接村庄,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2024·山东济宁模拟)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是将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与港口装卸业务相结合的新型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系统,可打通集装箱运输港、船舶、货运集散场间的“最后一公里”。前湾港(如图)是青岛港港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2021年6月,全球首个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前湾港建成投用。前湾港规划在距离港区40 km的胶州建设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并通过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实现与港区互连互通。据此,完成7~8题。
7.前湾港建设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的主要目的有(  )
①缓解用地紧张 ②扩大腹地范围 ③提高转运效率 ④增加货运种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将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连接到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对青岛市而言,可明显(  )
A.提高城市等级规模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024·江苏百校第三次联考)拉林铁路起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终至林芝市,穿行寺雪域高原,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截至2022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如图为拉林铁路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拉林铁路的终点站林芝站,建设在离市区20千米的郊外,其原因主要是(  )
A.远离市区,地价便宜
B.地形平坦,便于施工
C.城市规划,预留空间
D.减少绕道,节省成本
10.拉林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
A.缩短拉萨至林芝的距离
B.带动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C.促进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建设
D.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2024·浙江嘉兴测试)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地铁线路分布示意图,线路越粗代表客流量越大。完成11~12题。
11.影响河流两岸地铁线路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政治
C.河流 D.经济
12.最靠近城市CBD的站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
13.(2024·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岛(如图)是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国,国土面积略小于我国江苏省,人口约34万。岛内无铁路分布,货物运输和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路。其中1号公路是冰岛最主要的公路,全长1339公里,沿途经过众多海湾、亚北极沙漠和大西洋海岸,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环岛自驾。自驾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冬季较少。
(1)分析冰岛无铁路分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1号公路的分布特征。
(3)分析冰岛冬季不适宜环岛自驾游的主要原因。
(2)沿海岸线分布,沿等高线分布,连接多个城市。
(3)冬季风雪天气多,自驾游危险性很高;冰岛冬季日照短,游玩时间较短暂,自驾的优势远不如夏季明显。
14.(2024·湖南岳阳二模)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老铁路是一条北起我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的电气化铁路,沿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下表为工程建设及运营相关资料。
工程概况 全长(km) 桥隧总长(km) 桥隧比重(%) 高风险隧道(座) 最大高差(m) 穿过断层(条) 穿越褶皱(条) 高含盐路段(km)
1 035 736 71.1 37 2 900 218 66 1.7
开行方案 时速设计 全线时长 昆-磨时长 万-磨时长 运营方式 技术标准 采用设备
160—200 km/h 10 h 5 h 20 min 3 h 30 min 全程自动化 中国标准 中国设备
沿线生态 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环境敏感点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20处 3处 3处 83处 延长隧道 以桥代路 两侧绕避 端口设置防护栅栏
对老挝积极影响 提供就业(万人) 原料采购(亿元) 带动百亿级投资项目(个) 农产品出口(万吨/年) 贸易额(亿美元/年) 国民收入增长(年) 节约运费(%) 预期脱贫(万人)
15 51 22 300 40 21% 40-50 33
  材料二 中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架设项目中,存在交叉接口多、精度控制难、施工组织复杂等难点,工程部采用自动化施工技术,指挥作业车进行施工架设。
(1)从地质角度分析中老铁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2)简述中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架设项目采用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好处。
(3)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资料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中老铁路是生态和谐之路;
话题2:中老铁路是脱贫致富之路。
(2)作业车自动架设,加快施工进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
(3)话题1:中老铁路很多路段修建桥梁以桥代路,保护耕地资源,减少耕地占用;减少植被破坏,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铁路对村寨地表的破坏和江河的影响,进而保护村寨与江河。
话题2:中老铁路的通车改善了交通条件,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老挝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老挝的旅游业发展等。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有效接驳可以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范围。如图示意我国某超大城市郊区新建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接驳方式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公交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距离远近     B.出行人口数量
C.速度快慢 D.能源消耗多少
2.针对图示区域接驳方式的特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应规划建设(  )
A.超市 B.停车场
C.学校 D.公交售票点
解析: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下方和左上方居住用地面积大且集中,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辅,公交站点多,线路呈环状布局或由轨道交通站点向外呈放射状延伸,符合人口多、出行量大的需求;而图右上方居住用地分散,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公交站点少,线路单一,说明该区域人口少,轨道交通出行量小。B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轨道交通站点覆盖范围大,接驳的交通方式涉及公交、小汽车,停靠车辆多、时长差异大,因此应规划建设停车场,以避免引起道路堵塞,B正确。建设超市和学校会导致人流量增加,加剧道路堵塞,A、C错误;建设公交售票点会增加乘坐公交居民的停留时间,D错误。]
(2024·天津二中开学考)“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2020年11月16日上午,天津港赤峰无水港授牌暨赤峰—天津港集装箱班列首发仪式在赤峰市元宝山区蒙东国际物流园举行。据此,完成3~4题。
3.“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B.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C.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4.天津港在内陆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节约运输时间
C.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D.扩大港口经济腹地
解析:3.A 4.D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无水港”业务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铁路运输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A正确;海铁联运,不是河海联运,B错误;高铁运输主要指客运,C错误;受海运速度影响不大,D错误。第4题,据材料可知,“无水港”地处内陆地区,是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D正确;“无水港”业务使运输距离增大,提高了运输成本,运输时间更长,A、B错误;对港口转运几乎没有影响,无法起到减轻港口的转运负担的作用,C错误。]
(2024·新疆联考)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现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
A.梅岭古道 B.323国道
C.韶赣高速 D.都需要
6.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连接村庄,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解析:5.C 6.B [第5题,梅岭古道是在古代修建的,当时不具备开凿隧道的能力;韶赣高速与323国道相比,前者对路况要求高,路线较直,起伏较小,需要开凿更长的隧道。第6题,读图可知,当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323国道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沿等高线修建,地势起伏小,降低成本。]
(2024·山东济宁模拟)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是将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与港口装卸业务相结合的新型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系统,可打通集装箱运输港、船舶、货运集散场间的“最后一公里”。前湾港(如图)是青岛港港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2021年6月,全球首个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前湾港建成投用。前湾港规划在距离港区40 km的胶州建设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并通过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实现与港区互连互通。据此,完成7~8题。
7.前湾港建设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的主要目的有(  )
①缓解用地紧张 ②扩大腹地范围 ③提高转运效率 ④增加货运种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将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连接到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对青岛市而言,可明显(  )
A.提高城市等级规模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解析:7.A 8.B [第7题,据图文材料可知,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节约土地,选项①正确。该物流运输系统,可打通集装箱运输港、船舶、货运集散场间的“最后一公里”说明提高转运效率,选项③正确。此运输系统只服务于前湾港区40千米范围内,不会扩大腹地范围,②错误。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是铁路运输的一种,没有增加货运种类,④错误。故选A。第8题,据图文材料可知,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是在空中运行,节约土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选项B正确,对提高城市等级规模影响小,不明显,A错误。对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不明显,C错误。轨道在空中,占地小,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不明显。D错误。故选B。]
(2024·江苏百校第三次联考)拉林铁路起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终至林芝市,穿行寺雪域高原,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截至2022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如图为拉林铁路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拉林铁路的终点站林芝站,建设在离市区20千米的郊外,其原因主要是(  )
A.远离市区,地价便宜
B.地形平坦,便于施工
C.城市规划,预留空间
D.减少绕道,节省成本
10.拉林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
A.缩短拉萨至林芝的距离
B.带动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C.促进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建设
D.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解析:9.D 10.C [第9题,林芝市所在的西藏自治区地价差异较小,而且为了选择低地价而远离市区达20公里不符合常理,A错误;林芝在青藏高原,地形都不平坦,B错误;林芝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较慢,20公里的空间作为预留城市规划不合理,C错误;林芝市所在位置偏北,林芝站在林芝市以南20公里的位置,这里建设可以减少往北的绕行,降低成本,D正确。故选D。第10题,可以看到拉林铁路和原来的公路线基本并行,不能缩短拉萨至林芝的距离,A错误;西藏所在地区为生态脆弱地区,不能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B错误;拉林铁路能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促进乡村振兴建设,C正确;铁路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不是减轻压力,D错误。故选C。]
(2024·浙江嘉兴测试)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地铁线路分布示意图,线路越粗代表客流量越大。完成11~12题。
11.影响河流两岸地铁线路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政治
C.河流 D.经济
12.最靠近城市CBD的站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1.D 12.C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交通运输线路布局首先要考虑经济的发展,D正确;河流两岸地形并没有明显差异,地形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该图是我国某城市地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政治相关的因素,B错误;图中显示,有多条地铁线路横贯河流,说明河流不是影响该河流两岸地铁线路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中央商务区的分布特点。结合材料,交通运输布局明显围绕丙向外扩展,丙处交通线路最为密集,客流量也最大。城市中心一般为CBD所在地,故最靠近城市CBD的站点为丙,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4·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岛(如图)是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国,国土面积略小于我国江苏省,人口约34万。岛内无铁路分布,货物运输和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路。其中1号公路是冰岛最主要的公路,全长1339公里,沿途经过众多海湾、亚北极沙漠和大西洋海岸,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环岛自驾。自驾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冬季较少。
(1)分析冰岛无铁路分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1号公路的分布特征。
(3)分析冰岛冬季不适宜环岛自驾游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以冰岛地理状况为材料,考查交通区位选择、交通线路的分布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第(1)题,冰岛位于高纬度地区,地广人稀,铁路客货运输需求量小;地表起伏较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铁路对地形条件要求高,需修建大量桥梁、隧道,修建成本高,难度大。第(2)题,从图中线路和“大量游客环岛自驾”可知,1号公路沿海岸线分布,延伸方向等高线稀疏,说明公路沿等高线分布,冰岛城市多在沿海地区分布,环岛公路连接多个城市。第(3)题,冰岛纬度较高,冬季寒冷,风雪天气多,路面结冰,视线受阻,自驾游危险性很高;冰岛冬季昼短夜长,天黑较早,游玩时间短暂,旅游体验差,自驾的优势远不如夏季明显。
答案:(1)地广人稀,铁路运输需求量小;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修建成本高,难度大。
(2)沿海岸线分布,沿等高线分布,连接多个城市。
(3)冬季风雪天气多,自驾游危险性很高;冰岛冬季日照短,游玩时间较短暂,自驾的优势远不如夏季明显。
14.(2024·湖南岳阳二模)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老铁路是一条北起我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的电气化铁路,沿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下表为工程建设及运营相关资料。
工程概况 全长(km) 桥隧总长(km) 桥隧比重(%) 高风险隧道(座) 最大高差(m) 穿过断层(条) 穿越褶皱(条) 高含盐路段(km)
1 035 736 71.1 37 2 900 218 66 1.7
开行方案 时速设计 全线时长 昆-磨时长 万-磨时长 运营方式 技术标准 采用设备
160—200 km/h 10 h 5 h 20 min 3 h 30 min 全程自动化 中国标准 中国设备
沿线生态 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环境敏感点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20处 3处 3处 83处 延长隧道 以桥代路 两侧绕避 端口设置防护栅栏
对老挝积极影响 提供就业(万人) 原料采购(亿元) 带动百亿级投资项目(个) 农产品出口(万吨/年) 贸易额(亿美元/年) 国民收入增长(年) 节约运费(%) 预期脱贫(万人)
15 51 22 300 40 21% 40-50 33
  材料二 中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架设项目中,存在交叉接口多、精度控制难、施工组织复杂等难点,工程部采用自动化施工技术,指挥作业车进行施工架设。
(1)从地质角度分析中老铁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2)简述中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架设项目采用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好处。
(3)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资料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中老铁路是生态和谐之路;
话题2:中老铁路是脱贫致富之路。
解析:本题以中老铁路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第(1)题,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条件综合分析。地形条件:途经地区北部与我国滇西高原接壤,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落差大;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北部位于滇西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路基不稳定。第(2)题,自动化施工技术可以对线路建设起到保障作用。自动化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施工技术可减少工人高危作业,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自动化施工技术还可以长时间工作,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话题1:可以从以桥代路的角度分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生态意义在于减少对沿线地区的各种资源、植物、动物、村落、江河等各种要素的影响。以桥代路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护耕地资源;以桥代路可缩短线路距离,减少对周边植被破坏,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减少铁路对村寨地表的破坏和江河的影响,进而保护村寨与江河。话题2:可以从通车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中老铁路运营带动了老挝的旅游、商贸等经济发展;促进了老挝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善了老挝交通条件,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老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挝投资环境。中老铁路修建和运营增加了沿线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人地矛盾,保证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答案:(1)途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北部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路基不稳定。
(2)作业车自动架设,加快施工进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
(3)话题1:中老铁路很多路段修建桥梁以桥代路,保护耕地资源,减少耕地占用;减少植被破坏,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铁路对村寨地表的破坏和江河的影响,进而保护村寨与江河。
话题2:中老铁路的通车改善了交通条件,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老挝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老挝的旅游业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