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4·贵州六盘水适应性考试)2023年1月17日上午,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翔安大桥全长12.371千米,起于厦门本岛埭辽水库东侧,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在翔安半岛西南登陆,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资额最大、跨海段采用钢箱梁最长、下沉式隧道最长的桥隧综合跨海通道工程。如图示意翔安大桥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翔安大桥跨海段采用钢箱梁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干扰环境    B.节省建设成本
C.缩短施工时间 D.降低建设难度
2.与翔安隧道相比,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  )
A.养护和维修更方便 B.有利于海空航运
C.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D.减少污染物排放
3.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后的直接影响是(  )
A.丰富了厦门的交通运输类型
B.加强本岛与翔安半岛的联系
C.促进厦门的对外交流与联系
D.减少了本岛居民的出行频率
(2024·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如图),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据此,完成4~5题。
4.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增强南北联系
C.减少灾害影响 D.保护耕地资源
5.新成昆铁路的通车(  )
A.利于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重庆城市等级
C.扩大昆明服务范围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2024·江苏南通考前模拟)2022年6月16日起,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后,形成了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长达2 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在风沙区域修建了“过沙桥”,并应用了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植被成活率。如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和铁路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和若铁路开通前后,和田到内地的线路最佳选择正确的是(  )
A.开通前:和田——若羌——库尔勒——哈密——内地
B.开通后:和田——若羌——乌鲁木齐——内地
C.开通前:和田——若羌——乌鲁木齐——格尔木——内地
D.开通后:和田——若羌——格尔木——内地
7.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速铁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
B.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
C.沿线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技术要求高
D.沿线风沙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
(2023·高考广东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如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9.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2024·重庆第三次质量调研抽测)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本土和东部淡布隆区。淡布隆区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3月17日,淡布隆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文莱本土至淡布隆区的车程,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如图示意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
10.中国企业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固度
B.缩短桥梁的施工时间
C.防御暴雨破坏工程设施
D.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
11.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后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是因为(  )
A.接近赤道,纬度低
B.远离台风的发源地
C.海湾狭小且较封闭
D.森林防风效果显著
12.淡布隆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提升保护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B.增强首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C.改变淡布隆区居民的出行方式
D.加快淡布隆地区雨林资源开发
二、非选择题
13.(2023·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如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
(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
(2)建设成本较低;建设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利于城市综合发展。
(3)优化土地利用,充分开发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4)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线和供应链;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14.(2024·山东菏泽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1900年9月的飓风及海啸,摧毁了加尔维斯顿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发现石油,经过多方努力,在休斯敦与墨西哥湾之间开凿了深水运河,把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联系起来。随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长期困扰休斯敦的海运问题迎刃而解。图1示意休斯敦与墨西哥地理位置,图2示意休斯敦与加尔维斯顿地理位置。
(1)休斯敦已有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根据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解释修建港口的合理性。
(2)分析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墨西哥与美国共享3 000千米有余的陆上边界。休斯敦是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每天有3万辆卡车、42万辆汽车和100万人次穿越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
(3)简述墨西哥北部地区受休斯敦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2)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沿海港口城市,加强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联系,增加货物吞吐量,促进休斯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墨西哥北部地区距离休斯敦近,便于承接休斯敦的产业转移,加快墨西哥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休斯敦的技术、资金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墨西哥北部地区与休斯敦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4·贵州六盘水适应性考试)2023年1月17日上午,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翔安大桥全长12.371千米,起于厦门本岛埭辽水库东侧,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在翔安半岛西南登陆,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资额最大、跨海段采用钢箱梁最长、下沉式隧道最长的桥隧综合跨海通道工程。如图示意翔安大桥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翔安大桥跨海段采用钢箱梁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干扰环境    B.节省建设成本
C.缩短施工时间 D.降低建设难度
2.与翔安隧道相比,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  )
A.养护和维修更方便 B.有利于海空航运
C.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D.减少污染物排放
3.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后的直接影响是(  )
A.丰富了厦门的交通运输类型
B.加强本岛与翔安半岛的联系
C.促进厦门的对外交流与联系
D.减少了本岛居民的出行频率
解析:1.C 2.A 3.B [第1题,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也可减少对附近航道船只通航和机场飞机起飞降落的影响,但不能避免干扰环境,A错误,C正确;与现场施工相比,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可以缩短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但会增加大型装配式模块的运输成本,现场装配需要大量起降设备,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很难比较现场施工与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差异,B、D错误。故选C。第2题,相比位于海底隧道,桥梁位于海面上,便于养护和维修,A正确;桥梁位于海面上,对海空航运的影响较大,B错误;桥梁位于海面上,受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大,C错误;隧道形式和桥梁形式对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第3题,翔安大桥属于公路运输,没有增加厦门的交通运输类型,A错误;翔安大桥通车后,加强了本岛与翔安半岛的联系,本岛居民的出行频率增加,B正确,D错误;翔安大桥连接的是厦门半岛和厦门市的翔安半岛,属于市内交通,对于促进厦门的对外交流与联系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2024·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如图),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据此,完成4~5题。
4.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增强南北联系
C.减少灾害影响 D.保护耕地资源
5.新成昆铁路的通车(  )
A.利于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重庆城市等级
C.扩大昆明服务范围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解析:4.C 5.A [第4题,成昆铁路峨眉到西昌段主要位于横断山区,老成昆铁路沿河依山而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新成昆铁路则跨河穿山越岭,设计人员通过减灾选线,确定新成昆铁路线路的基本走向,大幅度裁弯取直,大量减少了设计、施工和运营中需整治的不良地质工点,减少了灾害的影响,C正确;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增加了工程投资,保护耕地资源不是其主要目的,A、D错误;南北联系不会因为裁弯取直得到加强,B错误。故选C。第5题,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路网结构,大大改善了西南的交通状况,为西部大开发激发巨大动能,增加发展后劲,将带动沿线资源开发,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A正确;不会提高重庆的城市等级,B错误;之前有老成昆铁路,新成昆铁路不会扩大昆明服务范围,C错误;会影响沿线的环境质量,D错误。故选A。]
(2024·江苏南通考前模拟)2022年6月16日起,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后,形成了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长达2 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在风沙区域修建了“过沙桥”,并应用了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植被成活率。如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和铁路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和若铁路开通前后,和田到内地的线路最佳选择正确的是(  )
A.开通前:和田——若羌——库尔勒——哈密——内地
B.开通后:和田——若羌——乌鲁木齐——内地
C.开通前:和田——若羌——乌鲁木齐——格尔木——内地
D.开通后:和田——若羌——格尔木——内地
7.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速铁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
B.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
C.沿线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技术要求高
D.沿线风沙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
解析:6.D 7.B [第6题,结合图示,和若铁路开通前,和田到若羌无铁路连通,因此A、C错误;开通后和田群众可通过若羌经青海省格尔木后直通内地城市,不必再绕道乌鲁木齐,D正确。第7题,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更有利于铁路沿线的人流、物流的流通,更好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铁路建设提高了开放程度,铁路与高铁相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A错误;虽然该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自然条件复杂,沿线风沙大,但是我国的技术、资金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因此C、D错误。故选B。]
(2023·高考广东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如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9.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解析:8.D 9.A [第8题,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故选D。第9题,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A。]
(2024·重庆第三次质量调研抽测)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本土和东部淡布隆区。淡布隆区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3月17日,淡布隆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文莱本土至淡布隆区的车程,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如图示意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
10.中国企业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固度
B.缩短桥梁的施工时间
C.防御暴雨破坏工程设施
D.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
11.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后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是因为(  )
A.接近赤道,纬度低
B.远离台风的发源地
C.海湾狭小且较封闭
D.森林防风效果显著
12.淡布隆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提升保护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B.增强首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C.改变淡布隆区居民的出行方式
D.加快淡布隆地区雨林资源开发
解析:10.D 11.A 12.B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措施的主要目的。“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全部作业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说明当地机械设备不便于着陆。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文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和沼泽密布,CC4标段所在的淡布隆区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钓鱼法”施工能够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可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D正确。“钓鱼法”施工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施工过程中没有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固度和防御暴雨破坏等工程设施,A、C错误;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不如在地面上作业便捷,施工时间也会延长,B错误。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形成条件。读图可知,淡布隆跨海大桥位于4.5°N—5°N,当地纬度低,接近赤道,地转偏向力小,气流不易形成漩涡,因而当地基本不受台风影响,A正确;台风一般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洋面上,当地距离台风发源地较近,B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天气形式,因而其与海湾狭小、较封闭无关,C错误;森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但作用有限,D错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淡布隆大桥的建成通车,缩短了首都至淡布隆区的时间,加强了首都和淡布隆区之间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强了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淡布隆大桥建成后,缩短了首都至淡布隆区的时间,前往淡布隆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的人员会大幅增加,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A错误;淡布隆大桥建成通车方便了人们在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区之间的出行,但对淡布隆区内部居民的出行方式影响不大,C错误;淡布隆区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当地雨林资源受保护,不会大规模开发,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23·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如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
(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与城市发展、工业区布局的优点。第(1)题,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络,库里蒂巴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公交系统的建设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第(2)题,与地铁建设相比,地面快速公交可以通过道路共享,利用现有道路设施,降低建设成本。地铁建设规划和施工时间长,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第(3)题,沿着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快速交通线两侧的高密度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功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高密度开发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第(4)题,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与居民区相分离,减少了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靠近快速交通线,便于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的建设。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可以减少工业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答案:(1)缓解交通拥堵情况;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便于居民出行,改善生活环境。
(2)建设成本较低;建设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利于城市综合发展。
(3)优化土地利用,充分开发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4)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线和供应链;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14.(2024·山东菏泽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1900年9月的飓风及海啸,摧毁了加尔维斯顿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发现石油,经过多方努力,在休斯敦与墨西哥湾之间开凿了深水运河,把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联系起来。随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长期困扰休斯敦的海运问题迎刃而解。图1示意休斯敦与墨西哥地理位置,图2示意休斯敦与加尔维斯顿地理位置。
(1)休斯敦已有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根据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解释修建港口的合理性。
(2)分析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墨西哥与美国共享3 000千米有余的陆上边界。休斯敦是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每天有3万辆卡车、42万辆汽车和100万人次穿越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
(3)简述墨西哥北部地区受休斯敦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随着休斯敦经济的发展,其运输需求也随之增加,修建港口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运输需求;修建港口促进海洋运输的发展,发展海洋运输可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不断完善其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发展利于区域间各要素的流动,从而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通过修建运河及港口使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沿海港口城市,加强了休斯敦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联系,提高了货物吞吐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休斯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北部地区靠近休斯敦,可以有效承接休斯敦的产业转移,并且不断加快墨西哥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墨西哥还可以充分依托休斯敦的技术、资金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墨西哥北部地区与休斯敦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等。
答案:(1)随着休斯敦经济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完善休斯敦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要素流动,平衡地区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沿海港口城市,加强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联系,增加货物吞吐量,促进休斯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墨西哥北部地区距离休斯敦近,便于承接休斯敦的产业转移,加快墨西哥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休斯敦的技术、资金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墨西哥北部地区与休斯敦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