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课题 百 家 争 鸣 教 学 时 间
核心 素养 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让你认识到不同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 培养你尊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意识,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 义。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 产生,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时空观念:使你能够将百家争鸣置于春秋战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中,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 革与思想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明确思想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环境。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诸子百家的言论、著作等史料,提取关键信息,论证各学派的主要 观点和历史影响,提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家国情怀:感受先哲们为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激发你关心国家 命运、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重点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法 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白板展示图片: “从孔子那里我读 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 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 一双冷眼。” ——易中天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学生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自由 回答 图 片 和 问 题导入 , 激 发学生探 索新知的 兴 趣 。
教师提问:图片展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这个时代 , 你了解多少 教师导入:同学们对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都有了较为 准确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 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还涌现
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光芒至今照耀着人类 前进的道路。中国先秦诸子们纷纷著书立说,竞相争鸣。 那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 这些学说又对当时和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百家争鸣》。
讲授 新课 (











子议题1.展示图片: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老子(生卒年不详)
帛书《老子》
)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dān),春秋后期楚国 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 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 渊博。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道”。他认为“道” 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 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 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 内在规律来行事。他还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 有对立面,如难和易、 长和短、前和后等,对 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 化。老子在处世上提倡 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追求“小国寡民” 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 子》一书中。这部书又 称《道德经》,是道家 的经典。 提 高 学 生 分析问题, 解 决 问 题 的能力,加 深 对 知 识 点 的 理 解 和运用。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介老子生平 老子的 思想成就有哪些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中,在道教中老子被称为始祖。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 展具有深远影响。
议 题 二 孔 子 和 儒 家 学 说 子议题1展示图片,介绍孔子生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回 答:(1)孔子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 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 张“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 (2)孔子在政治上主张 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 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他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 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 民力、体察民意,认为 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 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 定。 (3)他兴办私学,打破 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面,主张有教无类,招 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 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 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 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 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 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 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4)孔子晚年精心整理 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 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 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 贡献。 (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 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 让 学 生 分 组讨论有 利于提高 学 生 分 析 解决问题
(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
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
化名人之一。
)
提出问题:(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孔子的政治主张 (3)孔子的教育思想 (4)孔子的文化贡献 (5)孔子思想的影响
议题三百家争鸣 子议题1.百家争鸣的含义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教师总结: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生产力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封建经济的发展) 引发社会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地主、农民、工商、“士”阶层崛起)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私学的兴起—— “学在民间”) 教师补充: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子议题2: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列表归纳百家争鸣 (从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作几方面) 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 《论语》一书。他创立 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 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 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 有深远影响。 学生小组看书后讨论交 流回答并标记。 学生认真看书回答并与 教师填表并标记。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 有 助 于 加 深学生对 知 识 的 理 解和运用, 提 高 学 生 认知能力。
(
学派代表人物
) (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 (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百家争鸣的代表流派 (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墨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
)
教师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 局面,这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 思想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 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 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兴也有着借鉴意义,我们每个人 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子议题3.百家争鸣的影响有哪些
教师补充总结:儒家的“仁政”——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构建和谐的社会;道家的辩证思想——辩证地看待生活中 的困难;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变法革新,依法 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等。 教师让学生完成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1.说说下列孔子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 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 _—《墨子 · 尚贤上》 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 结合墨子生活的时代,说说他为什么 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 次 思 想 文 化 发 展 的 高 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 远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促 进 学 生 理 解 知 识 点,提高学 生能力,提 升 核 心 素 养。
课堂 小结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思 想 大 解 放 时 期 , 涌 现 出 许 多 的 思 想 家 。 诸 子 百 家 思 想 博 大 精 深 , 为 中 华 民 族 思 想 宝 库 增 添 了 不 朽 的 精 神 财 富 , 对 中 国 乃 至 世 界 影 响 巨 大 。 我 们 要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 继 承 和 发 扬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优 秀 成 果 , 为 我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作 贡 献 。 2 至 4 名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启发下对照板书设计对 知识点进行总结 整体把握 本课脉络, 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 记忆。
巩固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这一学派在思想上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 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这一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 (2023 ·云南中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 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 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分 析指导。 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 解、巩固和 运用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4.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 子的是( )。 A. “以法治国” B. “顺应自然” C. “兼爱”“非攻”D. “仁者爱人” 5.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 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 的学派。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 A.发生背景 B.历史意义 C.现实意义 D.核心观点 6.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 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7.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是在秦朝以前,政治 社会最理想的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尊崇儒术
板书 设计 百家争鸣
(




儒 家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子 、












及 墨

















家 思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
教学 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