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感受国家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 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 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教学 重点 创新与生活的关系,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创新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活的巨大改变,车祸导致面部严重受损的案例,传统修复方法往往受限于材料、精度和个性化程度,难以实现完美的修复效果。而3D打印技术的引入,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医生能够利用先进的扫描技术获取患者面部的高精度数据,进而通过3D打印技术,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地打印出与患者原面部骨骼结构高度匹配的新骨骼。这一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还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的恢复周期。更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与患者的身体组织融合,减少排斥反应,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 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创新成果,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吗?
授新课 探究一:感受生活中的创新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变废为宝“的创意?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创新? 学生: 教师: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材料一:牛顿偶然间观察到苹果从树上掉落的现象,这一简单的日常事件却激发了他深邃的思考。他开始追寻这一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懈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知识的积累。牛顿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研究与计算,不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这漫长的20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最终使他正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思考: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生: 教师:①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②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材料二:C919,这架标志着中国民航工业里程碑式的国产大型民航机,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耗资高达3000亿人民币的庞大研发项目,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航工业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雄心壮志。在这漫长的17年间,30万科研人员与产业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战,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将无数个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C919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民航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中国在大型民航机领域拥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更为全球民航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机遇。 思考:有人说创新是一个人的事情,人多了会影响自己的思考。你同意吗? 学生: 教师:④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探究二:创新的意义 在抖音“双语带货”的东方甄选直播间爆红:“这个牛排的口感,第一个叫做juicy多汁的;你的牙齿咬到叫做tender,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还可以delicate ……”董宇辉一边卖牛排,一边教英文。半小时讲了10个英语词组,工作人员提醒这个货已经卖空了…… 思考:创新对于个人来讲有什么意义? 学生: 教师: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以他的卓越才智和不懈努力,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他面临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挑战,但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求。电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得夜晚不再漆黑一片,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更为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爱迪生的这一伟大发明,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贡献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思考:创新对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 教师: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探究三: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一:习近平: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材料二:古代中国,在农业、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音乐等领域的科技发明至少有100项“世界第一”。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将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 思考:结合三个材料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创新发展? 学生: 教师: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探究四:观看专题片《从深圳到雄安》 《从深圳到雄安》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发展故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了现代化的代名词。而雄安,作为新时代的标杆,承载着国家千年大计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崛起为绿色智慧之城。从深圳的繁华到雄安的崛起,是中国发展版图上的一次壮丽迁徙,也是创新与发展理念的接力传承。两地虽相隔千里,却共同书写着中国梦想的篇章。深圳的奋斗精神激励着雄安,而雄安的规划蓝图也为深圳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两座城市的故事,更是中国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 思考:从雄安新区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②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这表明 A.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创新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C.我国科技总体水平领先世界 D.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在当今“处处相连、物物相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说明 ①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数字化应用有助于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③数字化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④数字技术是我们获取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我们用纸杯喝茶的时候,总是会被滑入嘴里的茶叶困扰。年仅9岁的小学生杨子墨将水杯中的过滤网改成第三代折叠式的,并应用于纸杯,利用发明创意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 ①创新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②只有小学生才会奇思妙想 ③生活处处有创新 ④创新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新一代移动通讯的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也拉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体现了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创新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唯一途径 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