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期中复习专题03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和分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八上期中复习专题03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和分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和分离
考点一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1.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
D.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答案】D
【解答】解: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主要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还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还属于溶液,故B错;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故C错;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答案】D
【解答】解:A、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属于溶液,有的物质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例如植物油,故A错;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
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答案】A
【解答】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多种,故A正确;
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B错;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上层的密度等于下层的密度大,故D错。
故选:A。
5.各小组利用铅笔、电池、塑料杯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当选用不同型号铅笔、不同电压电池时,水电解快慢会发生变化。实验前,小明往水中加入白醋增加导电性。若要判断实验后杯中液体是否仍为溶液,需观察液体(  )
A.是否有气味 B.是否均一稳定
C.是否为无色 D.体积是否减少
【答案】B
【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要判断实验后杯中液体是否仍为溶液,需观察液体是否均一稳定。
故选:B。
考点二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6.在4个杯中各倒入半杯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色拉油、面粉、高锰酸钾和酒精,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的是(  )
A.色拉油 B.面粉 C.高锰酸钾 D.酒精
【答案】A
【解答】解:A、色拉油难溶于水,把色拉油加入水里,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B、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加入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加入水里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加入水里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产自水乡绍兴南部“若耶溪”纯净水属于以下(  )
A.纯净物 B.溶液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B
【解答】解:绍兴南部“若耶溪”纯净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矿物质,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B。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食用油 C.食醋 D.味精
【答案】B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错误;
B、食用油加入到足量水中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正确;
C、食醋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D、味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故选:B。
9.如图为家庭常备的儿科非处方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蒙脱石散。服用时,两者均需冲水送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分别属于(  )
A.溶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溶液、悬浊液 D.乳浊液、悬浊液
【答案】C
【解答】解: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说明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即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是悬浊液。
故选:C。
10.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答案】A
【解答】解: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这说明它是一种混合物,即悬浊液。
故选:A。
考点三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1.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答案】B
【解答】解:经过上述操作,实现茶叶与茶水的分离,达到固液分离,与过滤法类似;
故选:B。
12.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过滤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B。
故选:B。
13.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经测算每个月可节水约1000吨。请据此材料回答问题。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
A.静置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答案】B
【解答】解: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对雨水进行了过滤,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过滤。
故选:B。
14.路桥区的“五水共治”已初见成效,早期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答案】B
【解答】解: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过滤。
故选:B。
15.天宫空间站实验室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科学实验。在太空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结晶
【答案】B
【解答】解:A、溶解是指溶质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不需要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故选项错误。
B、过滤是水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透过滤纸实现的,而在失重的情况下,过滤时水不会向下流,所以无法进行过滤,此实验操作最难完成,故选项正确。
C、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不需要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故选项错误。
D、结晶是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不需要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四 蒸发与蒸馏操作
16.科学实验必须操作规范。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D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7.要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答案】C
【解答】解:A、酒精和水均为液体,不能用沉淀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B、酒精和水均为液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C、酒精和水均为液体,且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故选项正确。
D、酒精和水均为液体,不能用结晶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8.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答案】C
【解答】解:A、蒸馏烧瓶不能直接进行加热,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制取蒸馏水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制取蒸馏水时,不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温度计玻璃泡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冷凝管的甲端是进水口,乙端是出水口
B.在蒸馏烧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加速水的汽化
C.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是混合物,锥形瓶中的液体是纯净物
D.蒸馏法的净水效果最好,所以自来水厂最后一道流程是蒸馏
【答案】C
【解答】解:A、为增强水蒸气的冷凝效果,冷凝管的乙端是进水口,甲端是出水口,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馏烧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选项说法错误;
C、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是水和可溶性杂质组成的混合物,锥形瓶中的液体水,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选项说法正确;
D、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没有用到蒸馏,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其目的是(  )
A.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B.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有利于液体的汽化 D.防止液体的暴沸
【答案】D
【解答】解: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目的是防止液体的暴沸。
故选:D。
考点五 其他几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2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答案】C
【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盐分,盐的沸点比水的高,因此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水,A正确;
B.泥水属于混合物,泥沙与水互不相容,除去逆水中的泥沙,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B正确;
C.食盐和糖都溶于水,不能通过加水溶解并过滤的方法分离,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通过蒸发海水,可以从中提取食盐,D正确;
故选:C。
22.如图一是“魔法树”,其制作过程是将纸树插在底座上,纸树能加快溶液蒸发,倒入“魔法液”放置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纸树上晶体生长,仿佛树木开花非常精美。小科欲用磷酸二氢钾或氯化钠制作“魔法液”,下表反映了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完成下面小题:
温度(℃) 20 40 60 80
磷酸二氢钾溶解度(g) 23 34 50 70
氯化钠溶解度(g) 36 37 37 38
小科想从溶有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废液中回收磷酸二氢钾,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沉淀法
【答案】C
【解答】解:由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减小。小科想从溶有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废液中回收磷酸二氢钾,选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大量的磷酸二氢钾晶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故选:C。
2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分离泥沙和食盐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混合后分层,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食盐(溶解、过滤和蒸发)
C.除去硝酸钾中的食盐(冷却热饱和溶液)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解答】解:A、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泥沙难溶于水,食盐易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食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水——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解答】解:A、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泥沙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泥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易升华,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碘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考点六 水的净化
26.“生命吸管(Lifestraw)”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和部分重金属;超滤膜可滤除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网有过滤的作用,能去除颗粒物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异味
C.超滤膜与将自来水煮沸的作用相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可直接饮用
【答案】D
【解答】解:A、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起到过滤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是因为加热煮沸时能使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细菌和病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7.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答案】A
【解答】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故选:A。
28.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答案】C
【解答】解: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可以先用小卵石除去水中较多难溶性杂质,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故选:C。
29.直饮机是一种能将水净化至可直接饮用的设备,简化原理如图。主机中有反渗透膜,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下列图像能够大致表示一定质量的水在净化前后对应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废水中溶质的质量几乎等于自来水中溶质的质量,故A图像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则废水中溶剂的质量小于自来水中溶剂的质量,故B图像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则废水的质量小于自来水的质量,故C图像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则废水中溶质的质量与自来水中溶质的质量几乎相等,但溶剂的质量减小,因此废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自来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图像正确。
故选:D。
30.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自然沉降。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C
【详解】④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但并未进行彻底分离,此净化过程应是最初的阶段;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物,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自然沉降后;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氣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氣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③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氧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还可以软化水,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故选C。
考点七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31.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解答】解: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目的是杀菌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故正确;
B、蒸馏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将物质加以分离的操作,不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故错误;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不能得到纯净的水,故错误。
故选:A。
32.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答案】C
【解答】解: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包括蒸馏,故C错误;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33.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B
【解答】解:A、加入絮凝剂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A说法正确;
B、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说法正确;
D、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一般经过物理和化学两个阶段,主要流程有:
①过滤(通过石英砂)
②消毒(通入二氧化氯气体)
③沉淀
④混凝(加入凝聚剂聚合氯化铝)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的流程顺序是:④③①②
B.石英砂的作用相当于滤纸
C.消毒属于物理阶段
D.聚合氯化铝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到水底
【答案】C
【解答】解:A、净化水时应先混凝,再沉淀,然后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最后通入二氧化氯气体消毒,所以正确的流程顺序是:④③①②,故A说法正确;
B、石英砂能除去不溶物,作用相当于滤纸,故B说法正确;
C、消毒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阶段,故C说法错误;
D、聚合氯化铝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到水底,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5.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纯净物
B.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可直接饮用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D.水经过过滤池后可溶性杂质可以明显减少
【答案】C
【解答】解:A、清水池中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清水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B、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滋生细菌,供水系统流出的水不可直接饮用,应煮沸后才能饮用,说法错误;
C、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水经过过滤池后可溶性杂质不会减少,说法错误。
故选:C。
1.“美林”是一款儿童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摇匀后服用。“美林”属于(  )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纯净物
【答案】C
【解答】解:“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摇匀后服用,因此“美林”属于悬浊液。
故选:C。
2.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C
【解答】解:糖水、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是蔗糖、食盐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C。
3.学了新知识后,小科把家里厨房中的部分物质分别与水混合并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蔗糖 C.面粉 D.色拉油
【答案】B
【解答】解:A、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面粉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色拉油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错。
故选:B。
4.常山贡面是衢州特色小吃,烹饪过程中用到的食材有面条、葱花、猪油、味精、辣椒等,其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猪油 C.葱花 D.辣椒
【答案】A
【解答】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猪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葱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辣椒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5.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各部分性质都相同,蔗糖分子均一分散到水中。
故选:B。
6.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甲是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其中“●”表示蔗糖分子。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蔗糖溶液。已知蔗糖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下列能表示稀释后蔗糖溶液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甲是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其中“●”表示蔗糖分子,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蔗糖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加水后蔗糖分子的个数不变;设10%的蔗糖溶液的密度为ρ1,设5%的蔗糖溶液的密度为ρ2,稀释后蔗糖溶液的体积为V,则ρ1×50mL×10%=ρ2×V×5%,V=,蔗糖溶液的密度比水大,ρ1>ρ2,则V>100mL;观察图像,B能表示稀释后蔗糖溶液模型。
故选:B。
7.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牛奶 C.雪碧 D.豆浆
【答案】C
【解答】解:A、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雪碧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从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8% B.10% C.12.5% D.80%
【答案】B
【解答】解: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可知,从100 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 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是10%。
审视A、B、C、D四个选项,发现,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9.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白酒、牛奶、石灰水
B.泥浆水、酒精、汽水
C.泥浆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矿泉水
D.食盐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答案】C
【解答】解:A.白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不是悬浊液;牛奶属于乳浊液;石灰水属于溶液,故A错误;
B.泥浆水属于悬浊液,酒精属于纯净物,不属于乳浊液,汽水属于溶液,故B错误;
C.泥浆水属于悬浊液;麻油和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矿泉水属于溶液,故C正确;
D.食盐水和自来水都属于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10.8月23日消息,日本已经正式对外宣布,从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引发广大群众议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排放核污水对中国没有影响
B.核污水排放入海洋,所以对淡水资源没有影响
C.水循环使得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所以排放核污水对全球都是有影响的
D.从组成上来看,核污水是纯净物
【答案】C
【解答】解:日本排放核污水,通过水循环肯定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故A错误;核污水排放入海洋,通过水循环会造成淡水污染,故B错误;水循环使得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所以排放核污水对全球都是有影响的,故C正确;从组成上来看,核污水中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1.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自然沉降。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C
【解答】解:④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最初的阶段;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自然沉降后;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氯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
③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氯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
故选:C。
12.如图所示,在“观察结晶”实验中,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C.该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0滴以上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高温下的溶液,以利于硫酸铜晶体的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滴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  )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
【答案】B
【解答】解:制作宣纸时,有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捞纸”相当于物质分离中的过滤。
故选:B。
14.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B
【解答】解: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加热煎制,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小吴同学在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为了获得大的硫酸铜晶体,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下列选项中有关的做法和现象错误的是(  )
A.选择热饱和硫酸铜溶液比用冷的饱和溶液效果好
B.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对晶体的生长更有利
C.晶体长大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变为无色
D.重复以上图中实验步骤,晶体会越长越大
【答案】C
【解答】解:A、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选择热饱和硫酸铜溶液比用冷的饱和溶液效果好,故A正确;
B、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外界加入的晶种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原有晶体形状不规则,溶质不断堆积后形成的晶体也不规则。所以在晶体里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对晶体的生长更有利,故B正确;
C、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时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硫酸铜溶液,还是蓝色,故C错误;
D、在晶体里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用线把一粒晶体绑好,悬吊在饱和溶液里,静置过夜。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故D正确;
故选:C。
16.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答】解:A、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保护水资源项目组的同学做了自制简易过滤装置(如图甲),对校园池塘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来浇灌植物。其中沙子的作用相当于图乙装置中的(  )
A.漏斗 B.滤纸 C.玻璃棒 D.烧杯
【答案】B
【解答】解:该自制简易过滤装置中的沙子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其作用相当于图乙装置中的滤纸。
故选:B。
18.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④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答】解: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等,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造成地面塌陷,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地。根据题意。
故选:B。
19.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
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
【答案】D
【解答】解: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20.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关于水循环及利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B.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的部分地表径流
C.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D.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答案】A
【解答】解: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故A错误;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故B正确;
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故C正确;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故D正确。
故选:A。
21.符合“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的是(  )
A.围湖造田以增加农田面积
B.及时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C.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
D.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养鱼
【答案】B
【解答】解: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系统,A错误;及时拧紧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B正确;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C错误;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和分离
考点一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1.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
D.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5.各小组利用铅笔、电池、塑料杯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当选用不同型号铅笔、不同电压电池时,水电解快慢会发生变化。实验前,小明往水中加入白醋增加导电性。若要判断实验后杯中液体是否仍为溶液,需观察液体(  )
A.是否有气味 B.是否均一稳定
C.是否为无色 D.体积是否减少
考点二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6.在4个杯中各倒入半杯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色拉油、面粉、高锰酸钾和酒精,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的是(  )
A.色拉油 B.面粉 C.高锰酸钾 D.酒精
7.产自水乡绍兴南部“若耶溪”纯净水属于以下(  )
A.纯净物 B.溶液 C.悬浊液 D.乳浊液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食用油 C.食醋 D.味精
9.如图为家庭常备的儿科非处方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蒙脱石散。服用时,两者均需冲水送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分别属于(  )
A.溶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溶液、悬浊液 D.乳浊液、悬浊液
10.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考点三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1.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12.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过滤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13.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经测算每个月可节水约1000吨。请据此材料回答问题。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
A.静置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14.路桥区的“五水共治”已初见成效,早期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15.天宫空间站实验室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科学实验。在太空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结晶
考点四 蒸发与蒸馏操作
16.科学实验必须操作规范。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7.要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18.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1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冷凝管的甲端是进水口,乙端是出水口
B.在蒸馏烧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加速水的汽化
C.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是混合物,锥形瓶中的液体是纯净物
D.蒸馏法的净水效果最好,所以自来水厂最后一道流程是蒸馏
20.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小石粒,其目的是(  )
A.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B.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有利于液体的汽化 D.防止液体的暴沸
考点五 其他几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2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22.如图一是“魔法树”,其制作过程是将纸树插在底座上,纸树能加快溶液蒸发,倒入“魔法液”放置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纸树上晶体生长,仿佛树木开花非常精美。小科欲用磷酸二氢钾或氯化钠制作“魔法液”,下表反映了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完成下面小题:
温度(℃) 20 40 60 80
磷酸二氢钾溶解度(g) 23 34 50 70
氯化钠溶解度(g) 36 37 37 38
小科想从溶有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废液中回收磷酸二氢钾,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沉淀法
2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
D.汽油和水(过滤)
2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食盐(溶解、过滤和蒸发)
C.除去硝酸钾中的食盐(冷却热饱和溶液)
D.汽油和水(过滤)
2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水——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考点六 水的净化
26.“生命吸管(Lifestraw)”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和部分重金属;超滤膜可滤除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网有过滤的作用,能去除颗粒物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异味
C.超滤膜与将自来水煮沸的作用相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可直接饮用
27.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28.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29.直饮机是一种能将水净化至可直接饮用的设备,简化原理如图。主机中有反渗透膜,自来水通过管道进入主机,只有部分水分子可透过反渗透膜进入直饮水管道,其他物质由废水管道排出。下列图像能够大致表示一定质量的水在净化前后对应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30.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自然沉降。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考点七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31.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32.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33.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一般经过物理和化学两个阶段,主要流程有:
①过滤(通过石英砂) ②消毒(通入二氧化氯气体)
③沉淀 ④混凝(加入凝聚剂聚合氯化铝)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的流程顺序是:④③①②
B.石英砂的作用相当于滤纸
C.消毒属于物理阶段
D.聚合氯化铝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到水底
35.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纯净物
B.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可直接饮用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D.水经过过滤池后可溶性杂质可以明显减少
1.“美林”是一款儿童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摇匀后服用。“美林”属于(  )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纯净物
2.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的石灰水
3.学了新知识后,小科把家里厨房中的部分物质分别与水混合并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蔗糖 C.面粉 D.色拉油
4.常山贡面是衢州特色小吃,烹饪过程中用到的食材有面条、葱花、猪油、味精、辣椒等,其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猪油 C.葱花 D.辣椒
5.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A. B. C. D.
6.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甲是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其中“●”表示蔗糖分子。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蔗糖溶液。已知蔗糖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下列能表示稀释后蔗糖溶液模型的是(  )
A. B.
C. D.
7.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牛奶 C.雪碧 D.豆浆
8.从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8% B.10% C.12.5% D.80%
9.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白酒、牛奶、石灰水
B.泥浆水、酒精、汽水
C.泥浆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矿泉水
D.食盐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10.8月23日消息,日本已经正式对外宣布,从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引发广大群众议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排放核污水对中国没有影响
B.核污水排放入海洋,所以对淡水资源没有影响
C.水循环使得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所以排放核污水对全球都是有影响的
D.从组成上来看,核污水是纯净物
11.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自然沉降。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12.如图所示,在“观察结晶”实验中,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C.该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0滴以上
13.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  )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
14.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15.小吴同学在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为了获得大的硫酸铜晶体,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下列选项中有关的做法和现象错误的是(  )
A.选择热饱和硫酸铜溶液比用冷的饱和溶液效果好
B.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对晶体的生长更有利
C.晶体长大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变为无色
D.重复以上图中实验步骤,晶体会越长越大
16.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7.保护水资源项目组的同学做了自制简易过滤装置(如图甲),对校园池塘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来浇灌植物。其中沙子的作用相当于图乙装置中的(  )
A.漏斗 B.滤纸 C.玻璃棒 D.烧杯
18.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④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 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
20.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关于水循环及利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B.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的部分地表径流
C.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D.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21.符合“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的是(  )
A.围湖造田以增加农田面积 B.及时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C.厨房垃圾通过下水道冲走 D.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养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