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名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 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 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 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科学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 过程 .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 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 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有一定的尺度,广阔无垠 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000光年。人的头发丝的直 径大约是60~80 μm;一个细胞的长度大约在10 μm,即10000nm,这 是人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尺度;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 μm。在这 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 换句话说,物质又是1由什么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 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 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 什么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物质的构成 经过科学证明,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的。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 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 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 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 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 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 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 味) . 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 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 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 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 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 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 些粒子叫做分子.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 子 ) 用容积为1cm3的盒子装一盒空气,空气分子数量大约有2.7×1019 个。假设人数数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0000000次/秒,这个人数完这些分 子也需要84年。分子的特征:①体积小 ②数目多 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2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 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 答案:C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师食物距离人的鼻子是有一段距离的,食物的气味是如何传播到人 的鼻子里呢 这个猜想中,我们用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在运动,但通过闻到 气味这个我们能感知的现象来进行推测的。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 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请同学观察以下实验: [活动一]:气体扩散实验 把一个空瓶子倒扣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方,使两个 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会有什么现象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请同学们看实验视频:[播放视频] 由实验可以看到,抽掉玻璃板后,3(1)空气瓶中由无色到有色: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运动到了空气瓶 中 。 (2)二氧化氮瓶颜色变浅:说明二氧化氮运动到空气瓶的同时,空 气也运动到二氧化氮瓶中。 两个瓶子放置一段时间,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均匀。 像实验中,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现象。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现象,说明了气体的分子是在运动。 同时,又因为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能彼此进入对方,所以,刚才的扩 散现象还说明气体分子并不是紧挨着的,分子间是有空隙。 [活动二]:液体扩散实验 气体分子在运动,液体分子运动吗 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吗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CuS04溶液的扩散现象 为了更好的对比现象,老师也做了这个实验,稍有不同的是,连续每 天做一个,每次拿同样的量筒用相同的方法注入同质量的清水和硫酸铜溶 液。几天后,将各个量筒对比。 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早做的量筒分界面变模糊,再静放几 天,最后整个量筒颜色均匀,说明分界面处的硫酸铜溶液和水这两种物质 的分子彼此运动进入对方了。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 子是在运动的。固体呢 [活动三]:固体扩散现象 动画: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说明固体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扩散现象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 现象表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 隙,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例2】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 于甲醛分子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4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 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答案:无规则运动 2.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我们前面学过类似的研究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忆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教师可以打比方,来确定研究方法. 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鱼的一杯水, 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学生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 鱼 . 师我们就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小鱼的水杯. (两水杯分别装有冷水和 热水,且热水的温度不能太高,水温可以使小鱼能够承受). 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水杯中小鱼运动快慢明显不同,学生觉得 好奇,不妨请一个学生用手摸下两个水杯,感受有何不同.这样让学生有 个猜测:小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小鱼运动的越 快 . 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由实验现象可知: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可推断,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得越快。由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分子这种无规则 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相同温度下物质状态不同,扩散快慢不同,一般 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的引力 师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 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5实验 .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 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 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 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 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 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 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所 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 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 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 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 请举例说 明 .6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 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和水蒸气都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请大家猜想为什么固、液、气三态会具有这 样的宏观特点 生:这可能是与物质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或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好,下面,我们分组进行实验探讨: 小组1:把一节蜡烛放在金属筒中进行加热使其熔化,接着冷却,观 察由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体积有何变化 小组2:把一块冰(事先准备好,从冰箱里取出)放入金属筒中进行 加热使其熔化,接着放入冰箱冷却,观察由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体积 有何变化 (学生可以先猜想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师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 的距离及相互作用力(或分子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板书. 次测量取平均值才能尽量地减小误差。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 的热运动。布置作业 课后题7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大约10- °m,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会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为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 (1)引力→ 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4.分子间的作用力 (2)斥力→ 固体、液体难以压缩 (3)利用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去解释固、液、 气三态的特点教学反思 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然后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 运用“讨论 ·实验 ·探究 ·创新 ·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 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进 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