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 km范围内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取水便利程度 ②土壤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水能资源分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如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3.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4.若M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如图为我国2015~2049年抚养比变化图(预测)。完成5~6题。5.图中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 )A.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增长模式变为传统型B.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会变慢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6.图中信息反映了( )A.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少年抚养比变化的影响B.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C.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D.总抚养比的变化与少年抚养比的变化息息相关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时,则认为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65岁老年人口比重与城镇≥65岁老年人口比重的差值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度。如图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随时间的演化特征与城乡差异。据此,完成7~9题。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7年,我国开始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B.1995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只是相对数量大C.2010年以后,随着城镇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倒置现象趋缓D.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始于2000年,之后呈加速发展态势8.导致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城乡之间的( )A.生育率差异B.人口流动与迁移C.社会养老体制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9.解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放慢城镇化进程B.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D.减少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生态足迹是指吸纳一定区域人口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如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图,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实施“生态经济区”战略。读图,完成10~12题。10.下列关于生态足迹,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B.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会对生态足迹产生影响C.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会使得环境不可持续D.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减小人均生态足迹11.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逐年上升B.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可持续性好C.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地区发展政策导向作用D.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下降12.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结合其发展现状,要实现优质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严格限制个人消费水平,抑制内需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C.城市群统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D.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且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如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上游位于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是河流水源补给地。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青土湖等均已消失。石羊河流域内居民点密度很小,平均每25平方千米仅有1个居民点分布。如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判断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2)分析武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3)有人认为“为促进石羊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增长”,试说明这种说法的不合理性。(2)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相对丰富;位于绿洲地带,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3)如果该地区人口密度过大,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增长较快,会加快资源消耗,导致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 km范围内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取水便利程度 ②土壤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水能资源分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解析:1.C 2.C [第1题,读图分析,该流域距河流1~2 km人口密度最大,2~6 km随距河距离增加人口密度快速降低,7 km以外人口密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可知该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的区域,C正确,A错误;距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B错误;空间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C。第2题,该流域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高寒。距河流越近的区域取水越便利,①正确;距离河流近的区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生产和生活,③正确;土壤条件随距河远近相差不大,②错误;水能资源分布与距河远近没有关系,也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C。]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如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3.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4.若M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等人口密度线由西北向东南推进,又知该地人口持续增长,可以推测人口向东南方向发展等密度线值应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所以人口西北多东南少。第4题,某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如图为我国2015~2049年抚养比变化图(预测)。完成5~6题。5.图中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 )A.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增长模式变为传统型B.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会变慢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6.图中信息反映了( )A.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少年抚养比变化的影响B.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C.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D.总抚养比的变化与少年抚养比的变化息息相关解析:5.D 6.C [第5题,结合材料和已知,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A、B错误;引起的后果是新生儿增多,少年抚养比上升,人口增长会变快,而这10年,新生儿还不能成长为劳动人口,因此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错误,D正确。故选D。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是随着老年抚养比变化而变化,少年抚养比变化是小的,因此不是受少年抚养比变化影响的,A错误;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是先降后升的,B错误;2030年后,老年抚养比远高于少年抚养比,所以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C正确;总抚养比的变化是受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一起影响的,D错误。故选C。]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时,则认为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65岁老年人口比重与城镇≥65岁老年人口比重的差值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度。如图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随时间的演化特征与城乡差异。据此,完成7~9题。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7年,我国开始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B.1995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只是相对数量大C.2010年以后,随着城镇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倒置现象趋缓D.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始于2000年,之后呈加速发展态势8.导致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城乡之间的( )A.生育率差异B.人口流动与迁移C.社会养老体制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9.解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放慢城镇化进程B.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D.减少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解析:7.A 8.B 9.C [第7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97年全国≥65岁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我国开始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A正确;我国人口基数大,1995年以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B错误;201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渐增,C错误;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始于2000年,之后呈波动变化态势,D错误。故选A。第8题,解答本题的主要线索是“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生育率差异直接影响的是青少年人口比重差异,不是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且农村生育率高于城镇,A错误;人口流动与迁移,农村流出的多为青壮年,留守的是老年人,致使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大,B正确;城镇社会养老体制更为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相对落后,社会养老体制差异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表现相悖,C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引起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B。第9题,根据上题可知,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主要是人口流动引起的,所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的根本途径,C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A错误;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能缓解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B错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增加,D错误。故选C。]生态足迹是指吸纳一定区域人口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如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图,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实施“生态经济区”战略。读图,完成10~12题。10.下列关于生态足迹,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B.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会对生态足迹产生影响C.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会使得环境不可持续D.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减小人均生态足迹11.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逐年上升B.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可持续性好C.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地区发展政策导向作用D.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下降12.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结合其发展现状,要实现优质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严格限制个人消费水平,抑制内需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C.城市群统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D.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解析:10.A 11.C 12.D [第10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A正确;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B错误;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会出现生态赤字,使得环境不可持续,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会提高生态足迹,D错误。故选A。第11题,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逐年都上升,A错误;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持续性变差,B错误;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上升,D错误;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C正确。故选C。第12题,限制消费、抑制内需会限制经济发展,不利于实现区域优质发展,A错误;增加耕地面积会使生态足迹上升,B错误;城市群统一发展没有考虑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注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等途径可以实现生态足迹的下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且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如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上游位于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是河流水源补给地。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青土湖等均已消失。石羊河流域内居民点密度很小,平均每25平方千米仅有1个居民点分布。如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判断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2)分析武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3)有人认为“为促进石羊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增长”,试说明这种说法的不合理性。解析:第(1)题,石羊河上游位于祁连山区,地形崎岖,不适合人类居住;中游地势平坦,灌溉农业发达,适合人类生存;下游沙漠广布,水分条件差,不适合人类居住。综上分析,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是从河流上游到中游增加,中游到下游减少。第(2)题,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分析,武威市处在河流中游,地形平坦,水资源相对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地带,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第(3)题,如果人口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快速消耗,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且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限制人口增长。答案:(1)从河流上游到中游增加,中游到下游减少。(2)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相对丰富;位于绿洲地带,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3)如果该地区人口密度过大,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增长较快,会加快资源消耗,导致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原卷版).doc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