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如果国宝会说话》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历史
新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春秋时期与西周的相关史事,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史料实证)
2.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理解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从中分析其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476年
战国
春秋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时空观念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格中应填的是( )
夏→商→ → →秦→汉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C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
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分封制、礼乐制)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春秋时期
一、王室衰微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归纳西周与春秋的对比。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C.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义务
A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教材研读】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邑,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一、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形势图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二、诸侯争霸
1.阅读教材,说一说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些霸主,在地图上找出霸主所在诸侯国位置。
2. 出现诸侯争霸的原因
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追逐自身利益。
3.他们打着什么旗号进行争霸?
尊王攘夷(尊王:表面上尊崇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扰乱。)
(1)临海,有丰富的工商业资源。
(2)管仲改革。
(3)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谁是第一个霸王?观看视频,并结合书本总结它成为春秋首霸原因。
公元前632年,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拓展知识】退避三舍
二、诸侯争霸
【拓展知识】问鼎中原
二、诸侯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老马识途
一箭之仇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厉兵秣马
秦晋之好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拓展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故事吗?
二、诸侯争霸
材料一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消极:③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积极:①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积极:②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与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梁启超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公正
材料2: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材料1: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金属)以铸锄、夷、劚(zhu大锄),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问题思考】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
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私田开垦,公田荒废
井田制走向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
【唯物史观】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冶铁示意图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2. 手工业:
3. 商业: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①促进局部统一;
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灾难。
王室衰微
经济发展
表现
诸侯争霸
原因、目的、主要霸主
影响
农业
手工业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①制度破坏;
②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商业
课堂小结
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A
中考真题
2.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C
中考真题
3.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吾楚郯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B
中考真题
4.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C
中考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