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选择题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这种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温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足 B.资源不易再生C.基础设施薄弱 D.埋藏深,开采难3.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 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 D.地下水生生物减少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尧治河村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纵向一体化”涉及多项产业,年生产总值50多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万元的幸福村落,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样本。如图示意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4~6题。4.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的开采权,主要是为了( )A.延长产业链 B.扩大生产规模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延缓资源枯竭5.从1996年起,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A.管理先进 B.市场庞大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6.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有( )A.沿河布局乡村民居 B.积极发展矿产开采C.禁止开发林业资源 D.做好区域产业规划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于资源诅咒高危区,如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C.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8.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上海市可从山西省大量引进煤炭资源,带动山西省经济更快发展B.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力求建立完整工业体系C.广东省将钢铁工业向贵州省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多元化发展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A.压缩企业规模 B.关停小型煤矿C.调整产业布局 D.延长产业链条贺兰山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贺兰山区小煤窑到处乱采,使老火区加剧发展,新火区不断产生,如图为汝箕沟矿区一煤层自燃点。据此,完成10~12题。10.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海拔高,辐射大C.古代开矿造成的 D.陨石坠落产生的11.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产生的危害有( )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②当地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PM2.5减弱 ④臭氧层遭到破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治理汝箕沟矿区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矿区内实行生态整治B.严管煤矿区开采秩序C.使用人工降雨灭火D.采完煤炭杜绝自燃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吕宋岛2/3以上为山地、丘陵。世界文化遗产巴纳韦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气势磅礴的梯田群由多个相似的小流域梯田构成,梯田的堤堰多由坚固的石块砌成,纵贯在梯田之间的主渠往往修得较宽。山坡自上至下不同高度依次分布着森林、村庄和梯田。如图示意巴纳韦梯田位置和景观图。(1)说明吕宋岛适宜修筑梯田的自然条件。(2)分析梯田之间的主渠修得较宽的原因。(3)分析当地梯田系统中梯田、森林、村庄相对位置形成的原因。14.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规划了我国能源方面未来五年的部署。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草案》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包括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基地以风光水、风光火等一体化项目为主,风电、光伏成为标配,多能互补。此外还建设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海上风电基地布局的区位优势。(2)黄河几字湾能源基地是风光火一体化项目,从供能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3)解释发展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4)除发展清洁能源外,还有哪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选择题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这种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温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足 B.资源不易再生C.基础设施薄弱 D.埋藏深,开采难3.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 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 D.地下水生生物减少解析:1.B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并非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绿港地温梯度为每百米增加6.5~6.7 ℃,最丰富;图中浅层地热能并不是以县城为中心向外递减分布的;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起伏小,对地热能影响小。故选B。第2题,浅层地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与地温梯度增温,属于可再生资源,埋藏也相对较浅;该区域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缺少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未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故选C。第3题,浅层地热能以地下水为载体,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因此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等,开采浅层地热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浅层地热能涉及的地下水生生物很少。故选A。]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尧治河村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纵向一体化”涉及多项产业,年生产总值50多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万元的幸福村落,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样本。如图示意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4~6题。4.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的开采权,主要是为了( )A.延长产业链 B.扩大生产规模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延缓资源枯竭5.从1996年起,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A.管理先进 B.市场庞大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6.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有( )A.沿河布局乡村民居 B.积极发展矿产开采C.禁止开发林业资源 D.做好区域产业规划解析:4.B 5.D 6.D [第4题,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的是采矿权,产业链并没有延长,A错误;通过购买采矿权,尧治河村的集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B正确;购买采矿权,扩大经营,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C错误;购买采矿权,是为了开采更多的资源,D错误。第5题,尧治河村森林茂密,磷矿丰富;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业,丰富的资源为尧治河村“纵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市场、人口、管理都不是“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他村庄人口、市场、管理可能也比较好。第6题,很多乡村都是沿河布局乡村民居,A错误;积极发展矿产开采,容易导致环境破坏,B错误;禁止开发林业资源,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错误;做好区域产业规划,“纵向一体化”发展,D正确。]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于资源诅咒高危区,如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C.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8.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上海市可从山西省大量引进煤炭资源,带动山西省经济更快发展B.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力求建立完整工业体系C.广东省将钢铁工业向贵州省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多元化发展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A.压缩企业规模 B.关停小型煤矿C.调整产业布局 D.延长产业链条解析:7.B 8.D 9.D [第7题,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为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产品主要以初级产业为主,B正确;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风沙活动较少,A错误;贵州省位于南方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C错误;贵州省、山西省没有边境贸易,D错误。第8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应完善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多种产业,改变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D正确。上海市大量引进山西省煤炭资源,会加重山西省的资源诅咒程度,A错误;青海省为资源诅咒严重区,调整产业结构,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B错误;贵州省应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广东省的钢铁工业转移到贵州省,会加重贵州省的资源诅咒,C错误。第9题,鄂尔多斯地区是资源诅咒高危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重化工企业需要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D正确;扩大企业规模可实现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A错误;关停小型煤矿和调整产业布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B、C错误。]贺兰山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贺兰山区小煤窑到处乱采,使老火区加剧发展,新火区不断产生,如图为汝箕沟矿区一煤层自燃点。据此,完成10~12题。10.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海拔高,辐射大C.古代开矿造成的 D.陨石坠落产生的11.汝箕沟矿区煤层自燃产生的危害有( )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②当地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PM2.5减弱 ④臭氧层遭到破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治理汝箕沟矿区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矿区内实行生态整治B.严管煤矿区开采秩序C.使用人工降雨灭火D.采完煤炭杜绝自燃解析:10.A 11.A 12.B [第10题,煤层反复自燃,说明当地气候一段时间较干热,纬度低,气温较高;当地海拔并不高;与古代开矿、陨石坠落无关。第11题,煤炭燃烧污染空气和破坏自然环境,燃烧后烟雾会增强大气逆辐射;煤炭燃烧,PM2.5升高;臭氧层破坏与氟氯化物有关。第12题,为了避免自燃最好途径是加强矿区开采秩序;由材料可知,并不是缺乏生态整治的原因,人工灭火、杜绝自燃不能改变现有问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吕宋岛2/3以上为山地、丘陵。世界文化遗产巴纳韦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气势磅礴的梯田群由多个相似的小流域梯田构成,梯田的堤堰多由坚固的石块砌成,纵贯在梯田之间的主渠往往修得较宽。山坡自上至下不同高度依次分布着森林、村庄和梯田。如图示意巴纳韦梯田位置和景观图。(1)说明吕宋岛适宜修筑梯田的自然条件。(2)分析梯田之间的主渠修得较宽的原因。(3)分析当地梯田系统中梯田、森林、村庄相对位置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修建梯田的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和建设材料。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山体坡度大,有利于修筑梯田;堤堰多由坚固的石块砌成,说明该地区多山石,便于就地取材筑堤堰。第(2)题,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修宽主渠一方面可以实现雨季排洪;另一方面修宽主渠可以存储水源,旱季可以引水灌溉农田。第(3)题,森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应该位于山顶;村庄的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应位于中部,一方面利于获得清洁的水源,另一方面便于对梯田的管理;梯田位于村庄以下,可以用肥水灌溉。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较大,坡度较大;多山石,便于就地取材筑堤堰。(2)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便于雨季排洪,旱季灌溉;当地梯田规模大,修宽主渠可以保证灌溉水量供应。(3)森林位于山顶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质;村庄位于中部利于获得清洁水源,方便对农田的管理;梯田位于下部,利于肥水灌溉。14.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规划了我国能源方面未来五年的部署。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草案》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包括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基地以风光水、风光火等一体化项目为主,风电、光伏成为标配,多能互补。此外还建设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海上风电基地布局的区位优势。(2)黄河几字湾能源基地是风光火一体化项目,从供能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3)解释发展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4)除发展清洁能源外,还有哪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解析:第(1)题,从距离消费市场远近、技术水平、资金和地价等方面描述其区位优势。第(2)题,从风能(黄河几字湾地区距离冬季风较近,冬季风能源充足,发电量大)、光能(夏季纬度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光能资源较丰富)、风光能时间上具有互补性,供能稳定,煤炭资源丰富,火电供能非常稳定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生态破坏(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海上风电基地距离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接近消费市场;且我国沿海地区科技水平高;资金充足;布局在海上,土地成本较低。(2)这一区域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能资源充足,发电量大;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更为充足,有利于光伏发电,两种能源时间互补性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不受季节影响,非常稳定,可以有效保障供能的稳定。(3)发展清洁能源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可较少产生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4)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制造业等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原卷版).doc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