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能够明辨是非,远离不良行为,珍惜美好生活。 法治观念 :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认识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健全人格 :学会理性表达,防止因激情而违法犯罪。 教学应围绕这五大核心素养展开,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并培养其成为具有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学 重点 犯罪的特征。教学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过程导入 聚焦热点:河南鹤壁技师学院发生霸凌事件 2024年9月26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河南鹤壁技师学院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视频中,一名学生手持板凳多次砸向另一名学生头部,被砸学生瘫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抱头,旁边地面上满是血污。此事迅速引起网络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要求严惩凶手,并质疑学校的管理和责任。 思考:案件中霸凌的男生应该受到什么处罚? 学生: 教师:此行为不仅违反了校规校纪,也可能触犯了法律,具体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需要由警方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授新课 校园霸凌案件:女生遭欺凌转学后失学 2023年,琳琳(化名)在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专班遭受校园霸凌,包括被逼迫去酒吧陪酒、下跪、殴打等。琳琳家长报案后,四名霸凌者被判处一年六个月到缓刑等不等刑期。琳琳因心理创伤转学,但遭霸凌者家长举报违规借读,导致失学。 此事件对琳琳造成极大伤害,其父亲为使其重回教室四处奔波。事件也引发社会对校园霸凌及教育本质的关注和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规定什么是犯罪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被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思考:结合刑法和案件,案件中四名霸凌者为什么会被判刑?思考什么是犯罪?刑法具有什么作用?判断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 教师: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判断犯罪的依据):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罚的种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观看视频:《少年的你》 思考1:《少年的你》故事背景定位于高考前夕,高三年级施暴者魏莱等人能否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呢 学生: 教师:依据: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思考2: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学生: 教师: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这一行为( )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 下列关于犯罪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B. 未成年人与犯罪无关,年龄小即使犯罪也不要紧 C. 行为上要远离犯罪 D. 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人之心责自,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演员张某因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大麻,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 000元。张某的行为是( ) A. 犯罪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样的规定( ) A.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可以实施犯罪行为 表明未成年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表明未成年人无论做出怎样的行为都会免除刑罚处罚 D.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