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
(2024·山东潍坊一模)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的汶川县、理县、茂县是我国十分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如图示意岷江上游水系。下表为汶川县、理县、茂县气候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县(市) 海拔(米)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毫米) 年蒸发量(毫米)
年 一月 七月
理县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
茂县 1 590.1 11.2 0.4 30.8 493.3 1 332.4
汶川县 1 448.5 112.7 2.4 21.9 553.8 1 858.1
1.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其形成条件主要是(  )
①气候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岷江上游河谷山麓基带植被主要是(  )
A.山地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荒漠灌木丛
解析:1.A 2.D [第1题,由该地的地理位置“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形成该地生态脆弱区的因素有地貌因素;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地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水文和土壤两个因素受气候和地貌因素影响大,故不能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气候和地貌因素是形成生态脆弱区的形成条件,故①②正确。故选A。第2题,由表格中的信息结合上题,可知该地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土壤水分含量低,应该为干旱河谷,故难以形成森林植被,河谷山麓基带应该是干旱的荒漠灌木丛。故选D。]
(2024·广东深圳模拟)通过人工削坡填沟发展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协调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如图示意某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黄土高原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不足 B.粮食需求量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泥沙流失量减少
4.与粮食种植相比,基于油菜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  )
A.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
B.拓展旅游、康养功能
C.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
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解析:3.D 4.B [第3题,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量减少,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D正确;与劳动力不足、粮食需求、水资源短缺无关。故选D。第4题,种植油菜,不利于保障粮食,A错误;油菜花景观独特,油菜种植可以带动旅游与康养业发展,B正确;油菜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粮食高,C错误;油菜机械化操作难度大于粮食种植,D错误。故选B。]
(2024·山东青岛模拟)2022年6月2日,我国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生态防护林带的最主要用途是(  )
A.缓解视觉疲劳 B.调节当地气候
C.保护沿线公路 D.改善环境质量
6.该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内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沿途路灯供电
B.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C.为周边居民供电
D.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
解析:5.C 6.D [第5题,如图所示,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线,主要是为了防止风沙掩埋公路,C正确;生态防护林带可以缓解公路开车视觉疲劳,调节当地局地小气候,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用途。A、B、D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材料显示,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防护林的灌溉需要动力维持,当地太阳能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D正确;图中显示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并没有路灯,不用为沿途路灯提供能源,A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新能源车目前在当地普及少,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不现实,B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为周边居民供电不对,C错误;故选D。]
(2024·山东泰安模拟)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 mm,土层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是该区域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图1示意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图2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据此,完成7~8题。
7.与耕地撂荒相比,种植刺槐后(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生态效益提升
③土壤湿度降低 ④经济效益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该退耕还林试验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7.D 8.B [第7题,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结合图1分析,与耕地撂荒相比,刺槐林的土壤干燥化指数整体较低,除表层外土壤干燥化指数小于1,说明刺槐林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湿度降低,①错误,③正确;种植刺槐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侵蚀力,保持水土;水分蒸腾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因此生态效益提升,②正确;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可以增加经济效益,④正确。故选D。第8题,读图2可知,夏季表层土壤的土壤干燥化指数较高,表明表层土壤湿度较大,符合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的气候特点。但夏季深层土壤的湿度相对较小,表明刺槐吸收大量水分以维持其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加之夏季气温高,所以夏季刺槐生长最快。]
(2024·浙江杭州模拟)红树林既是候鸟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也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在过去,为了保护红树林生态,近海的养殖场通常被全部清退。近年来,广东湛江逐步形成了“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的模式。在养殖塘里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林,以红树林生态系统反哺养殖塘内的鱼虾蟹贝。据此,完成9~10题。
9.与过去传统的近海养殖场相比,“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  )
A.生产规模较大 B.饲料投入更多
C.产品种类更多 D.产品质量更好
10.下列关于“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树林可减轻风暴潮危害
B.各类鱼虾蟹贝是生产者
C.候鸟留鸟会增加生产成本
D.可复制推广到渤海沿岸
解析:9.D 10.A [第9题,“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是指在养殖塘里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林,以红树林生态系统反哺养殖塘内的鱼虾蟹贝,可减少饲料投入,属于生态放养,产品质量更好,B错误、D正确;这种模式属于新模式,生产规模较小,适合的产品种类较少,A、C错误。第10题,红树林可以抵御风暴潮的侵蚀,可减轻风暴潮危害,A正确;各类鱼虾蟹贝在该模式中是消费者,B错误;候鸟留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其排泄物可为养殖塘提供养分,降低生产成本,C错误;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渤海属于温带地区,D错误。]
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向西北方向汇入黄河。该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和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图1为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洮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区(  )
A.多年平均气温降低
B.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C.干湿状况由湿变干
D.植被由荒漠向草原、森林过渡
12.近年来,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思路指导下,洮河流域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治湖,改善生态环境,其对黄河的主要影响是(  )
A.缩短结冰期 B.提升航运价值
C.稳定径流量 D.增加水能供给
解析:11.C 12.C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读图可知,洮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由多变少,多年平均气温整体由低变高,故干湿状况是由湿变干,C正确,A、B错误;植被分布受干湿状况影响较大,通常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为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降水量200~400mm为草原,因而洮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区,由森林、草原向荒漠过渡,D错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洮河流域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治湖,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利于促进黄河流域径流量的稳定,C正确。结冰期主要受气温影响,洮河流域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治湖,主要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不能明显提高流域内的气温,因而不会缩短结冰期,A错误;黄河航运价值主要受径流、河流覆盖、运输需求等的影响,治理洮河不能明显提升黄河的航运价值,B错误;黄河水能蕴藏量受径流量和落差影响较大,涵养水源主要是调节径流的变化,并不能增加径流量和落差,因而不会增加水能供给,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24·辽宁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亚半岛国家卡塔尔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和湖泊,18%的国土被沙漠覆盖,裸岩石山面积大,动植物群落独特且耐旱。荒漠化是该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无节制的放牧、高盐度水的灌溉和对沙区的侵占加剧了荒漠化。针对现状,卡塔尔颁布了多项保护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措施。如图示意卡塔尔地理位置。
(1)说明卡塔尔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导致卡塔尔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的人为原因。
(3)针对卡塔尔土地现状,试推测卡塔尔颁布的保护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措施的具体内容。
解析:第(1)题,卡塔尔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结合其区域条件分析。由经纬度可知,卡塔尔处于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地区。没有河流和湖泊,18%的国土被沙漠覆盖,裸岩石山面积大。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缺水严重。第(2)题,卡塔尔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采矿、过度放牧、超采地下水等)、人口压力、全球变暖等方面来回答。卡塔尔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大力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植被。无节制的放牧、用高盐度水灌溉,植被遭破坏,土壤盐碱化。卡塔尔存在侵占沙区现象,人地矛盾加剧,生态破坏严重。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第(3)题,保护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减少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建立保护区、开展国际合作、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处于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温很高,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地表严重缺水。
(2)开采矿产资源、超采地下水、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人口激增,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环境污染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3)在开采、加工石油和天然气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划定陆、海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国际合作;恢复自然植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压缩第一产业比重,减轻土地压力。
14.(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县内的朱溪河流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理,县内形成了草—木—沼—果的循环种植方式,以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2017年长汀县成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图示意1999年朱溪河流域不同海拔区间和不同坡度带的土壤侵蚀率(土壤侵蚀率指在给定的坡度带或海拔区间内,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描述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率与海拔区间的关系。
(2)指出土壤侵蚀率达70%以上区域的坡角范围,并推测原因。
(3)归纳长汀县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经验。
解析:本题以长汀县为材料,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第(1)题,结合1999年朱溪河流域不同海拔区间和不同坡度带的土壤侵蚀率图可以看出,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率最大值出现在海拔300~330米;海拔300~330米以下地区随海拔升高,侵蚀率增加;海拔300~330米以上地区,随海拔升高,侵蚀率降低。第(2)题,结合1999年朱溪河流域不同海拔区间和不同坡度带的土壤侵蚀率图可以看出,土壤侵蚀率达70%以上区域的坡度范围对应为2~15度。主要是由于该坡度范围为人类农业活动区,人类活动强度大,易发生侵蚀;同时,存在有一定坡度,流水侵蚀能力强,水土流失现象较强。第(3)题,结合材料中的经验做法“县内形成了草—木—沼—果的循环种植方式,以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可以从恢复自然和利用自然两方面概括总结,恢复自然方面包括封山育林,恢复生态环境以及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坡地开发;利用自然方面体现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自然土地的占用等。
答案:(1)土壤侵蚀率最大值出现在海拔300~330米;300~330米以下地区随海拔升高,侵蚀率增加;300~330米以上地区随海拔升高,侵蚀率降低。
(2)坡度范围:2°~15°。原因:人类活动强度大,易发生侵蚀;有一定坡度,流水侵蚀能力强。
(3)封山育林,恢复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坡地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
(2024·山东潍坊一模)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的汶川县、理县、茂县是我国十分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如图示意岷江上游水系。下表为汶川县、理县、茂县气候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县(市) 海拔(米)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毫米) 年蒸发量(毫米)
年 一月 七月
理县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
茂县 1 590.1 11.2 0.4 30.8 493.3 1 332.4
汶川县 1 448.5 112.7 2.4 21.9 553.8 1 858.1
1.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其形成条件主要是(  )
①气候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岷江上游河谷山麓基带植被主要是(  )
A.山地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荒漠灌木丛
(2024·广东深圳模拟)通过人工削坡填沟发展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协调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如图示意某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黄土高原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不足 B.粮食需求量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泥沙流失量减少
4.与粮食种植相比,基于油菜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  )
A.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
B.拓展旅游、康养功能
C.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
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24·山东青岛模拟)2022年6月2日,我国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生态防护林带的最主要用途是(  )
A.缓解视觉疲劳 B.调节当地气候
C.保护沿线公路 D.改善环境质量
6.该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内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沿途路灯供电
B.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C.为周边居民供电
D.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
(2024·山东泰安模拟)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 mm,土层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是该区域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图1示意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图2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据此,完成7~8题。
7.与耕地撂荒相比,种植刺槐后(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生态效益提升
③土壤湿度降低 ④经济效益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该退耕还林试验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浙江杭州模拟)红树林既是候鸟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也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在过去,为了保护红树林生态,近海的养殖场通常被全部清退。近年来,广东湛江逐步形成了“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的模式。在养殖塘里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林,以红树林生态系统反哺养殖塘内的鱼虾蟹贝。据此,完成9~10题。
9.与过去传统的近海养殖场相比,“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  )
A.生产规模较大 B.饲料投入更多
C.产品种类更多 D.产品质量更好
10.下列关于“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树林可减轻风暴潮危害
B.各类鱼虾蟹贝是生产者
C.候鸟留鸟会增加生产成本
D.可复制推广到渤海沿岸
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向西北方向汇入黄河。该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和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图1为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洮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区(  )
A.多年平均气温降低
B.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C.干湿状况由湿变干
D.植被由荒漠向草原、森林过渡
12.近年来,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思路指导下,洮河流域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治湖,改善生态环境,其对黄河的主要影响是(  )
A.缩短结冰期 B.提升航运价值
C.稳定径流量 D.增加水能供给
二、非选择题
13.(2024·辽宁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亚半岛国家卡塔尔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和湖泊,18%的国土被沙漠覆盖,裸岩石山面积大,动植物群落独特且耐旱。荒漠化是该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无节制的放牧、高盐度水的灌溉和对沙区的侵占加剧了荒漠化。针对现状,卡塔尔颁布了多项保护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措施。如图示意卡塔尔地理位置。
(1)说明卡塔尔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导致卡塔尔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的人为原因。
(3)针对卡塔尔土地现状,试推测卡塔尔颁布的保护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措施的具体内容。
14.(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县内的朱溪河流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理,县内形成了草—木—沼—果的循环种植方式,以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2017年长汀县成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图示意1999年朱溪河流域不同海拔区间和不同坡度带的土壤侵蚀率(土壤侵蚀率指在给定的坡度带或海拔区间内,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描述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率与海拔区间的关系。
(2)指出土壤侵蚀率达70%以上区域的坡角范围,并推测原因。
(3)归纳长汀县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