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仰望星空,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等着同学们求索追随。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2.下列地理事物中,在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A.海洋 B.陆地 C.白云 D.经纬网3.照片只展示了地球的部分面貌,如想知道地球大小,以下哪些选项的描述可以表示(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B 2.D 3.D【解析】1.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个球体。B③②④①正确,ACD错误,故选B。2.在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经纬网,因为经纬网在实际的地球中并不存在,D正确;海洋、陆地、白云都能够被观测到,排除ABC,故选D。3.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这两个数据可以说明地球的大小,D①④正确;陆地平均海拔和地表海洋深度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②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郑州某中学几位同学想参观河南省科技馆。为方便出行,他们用所学地图知识绘制了简易地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想知道去科技馆的路线,他们需要查阅的地图是( )A.地形图 B.人口分布图 C.市区交通图 D.水文特征图5.通过查阅地图可知,科技馆位于某中学的(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6.如果计算从学校到科技馆的直线距离,图中还需补充的地图要素是( )A.图例 B.注记 C.指向标 D.比例尺【答案】4.C 5.B 6.D【解析】4.要知道路线应该查阅交通图,故去科技馆应该查阅市区交通图,C正确;地形图、人口分布图、水文特征图没有呈现交通路线分布,ABD错误;故选C。5.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知,科技馆位于某中学的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6.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要想知道从学校到科技馆的直线距离,图中还需补充的地图要素是比例尺,D正确;图例、注记、指向标无法计算距离,ABC错误;故选D。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和电影宣传图片中地球经过木星片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火星8.由宣传片可知,地球和木星( )A.都是球体 B.大小一样 C.无昼夜现象 D.都会发光9.为了获得持续的能源来推动地球,人类设想未来钻到地心,获得地球中心的超高内能,则钻头的长度大约为(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5.1亿千米【答案】7.C 8.A 9.C【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连接比邻星的连线为地球,从地球向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为: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C正确;水星、金星位于地球内侧,不经过该天体,A错误;金星不属于经过的天体,且先经过火星后经过木星,B错误;经过的天体,先经过火星之后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D的顺序有误,D错误。综上,ABD错误,故选C。8.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和木星都是球体,A正确;木星比地球的体积大,B错误;木星和地球都是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两球体的一半,因此两行星都有昼夜现象,C错误;木星和地球都是普通的行星,不会发光,D错误。综上,BCD错误,故选A。9.读材料可知,人类设想未来钻到地心,获得地球中心的超高内能,则钻头的长度大约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C正确;2万千米是一半地球的周长,与题干联系不大,A错误;4万千米是地球的周长,与地表到地心的距离无关,B错误;5.1亿平方千米才是地球的表面积,5.1亿千米与地球的信息无关,D错误。综上,ABD错误,故选C。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完成下面小题。10.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属于(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11.有人提出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科研、生产、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动,以下条件中哪些是人类登月短期内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充足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月地距离③适宜的温度④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⑤强大的通信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答案】10.A 11.C【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超级月亮是月亮位于近地点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月亮依次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BCD不符合题意;月亮不属于河外星系,A符合题意,故选A。11.人类登月后若想在短期内维持生命,需要充足的液态水供人类饮用,①正确;适宜的月地距离不是人类登月后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②错误;人类需要适宜的温度来维持正常的体温,③正确;人类需要呼吸氧气,故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④正确;强大的通信技术不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要条件件,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完成下面小题。12.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13.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2.D 13.B【解析】12.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13.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故选B。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地球仪上( )①有底座 ②标注了公转轨道 ③有经纬线 ④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地球仪上(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16.描述地球大小数据错误的是( )A.平均半径6371km B.平均半径6357kmC.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答案】14.C 15.B 16.B【解析】14.图示地球仪有底座,标有经线和纬线,没有标注公转轨道,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点,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纬线长度不等,长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A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正确;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C错误;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D错误。故选B。1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A正确,B错误;地球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C正确;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正确;故选B。读图“某地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70°N,170°W)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8.甲地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19.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丙地位于北寒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答案】17.C 18.B 19.B【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可知,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60°N,170°E),A错误;乙地的经纬度位置为(60°N,150°W),B错误;丙地的经纬度位置为(70°N,170°W),C正确;丁地的经纬度位置为(80°N,150°W),D错误。故选C。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90°N为北半球,0°-90°S为南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60°N,170°E),所以甲地位于西半球、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A错误;丙地的纬度位置为70°N,在66.5°N-90°N之间,属于北寒带,B正确;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C错误;从丁地一直向北,最终会到达北极点,不可以回到原地,D错误。故选B。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我国自主研制的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飞船飞入太空,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见证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航天员从北极上空看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B. C. D.21.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①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②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③2021年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20.C 21.A【解析】20.读图可知,A图是地球的侧视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错误。BCD图都是俯视图,B图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应为北极点,B错误。C图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符合航天员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C正确。D图地球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应为南极点,D错误。故选C。21.①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③2021年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都属于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①③正确。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原苏联完成的,不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②错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跟太空探索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日晷(图1)是古人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日晷进行观测,并将晷针的日影绘制成图(图2),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一天中,晷针日影的方向变化规律是( )A.顺时针自西向东转动 B.逆时针自西向东转动C.顺时针自东向西转动 D.逆时针自东向西转动23.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变迁 D.太阳运动【答案】22.A 23.A【解析】22.读图可得,一天中,晷针日影的方向变化规律是按顺时针自西向东转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因此,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A正确;与地球公转、海陆变迁、太阳运动无关,BCD错误。故选A。【点睛】日晷是我国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暑面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某同学在学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了关于地球运动的演示。如下图所示,椭圆形纸扳代表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他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②演示地球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④→③→②→①③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④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他将地球仪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 )A.90°N~90°S B.始终直射赤道上 C.66.5°N~66.5°S D.23.5°N~23.5°S【答案】24.D 25.D【解析】24.图分析可知,图示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使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进行自转。故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仪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即④→①→②→③,②选项不符合。故选:D。25.光源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二分日位于赤道,夏至日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日位于南回归线,排除ABC,选D。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系中心是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G ;小行星带是处在D 与E 两行星轨道之间;(3)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正确的是 。(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序号写在横线上,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①1961年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④1990年苏联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答案】(1)太阳 (2) 天王星 火星 木星 (3)①②③【解析】(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2)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则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小行星带是处在D火星和E木星两行星轨道之间。(3)1961年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月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成为首批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包括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这两个探测器至今仍在向深空进发,并传回了大量关于太阳系外缘和星际空间的宝贵数据。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它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水平,拍摄了大量令人惊叹的宇宙图像。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进行实地考察的探测器,虽然它体型小巧,但意义重大。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这是一个多国合作的空间环境研究设施,至今仍在轨运行,支持着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①②③。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①一般地图:在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用 定方向。在甲图中,中山公园在上海科技馆的 方向,人民广场在上海体育馆的 方向。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乙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 。③经纬网地图:先根据纬度判断 方向,再根据经度判断 方向,最后将两个方向叠加在一起即可确定方位。丙图中A点在C点的 方向。(特殊: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向,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向。)【答案】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西北 东北 北 自南向北 东西 南北 正北【解析】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也就是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读图可知,中山公园在上海科技馆的西北方向,人民广场在上海体育馆的东北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据此可判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自南向北。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照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最后将两个方向叠加在一起即可确定方位,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向,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向。据此可判断,丙图中A点和C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因此A点在C点的正北方向。28.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利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读下图,回答问题。(1)若保持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箭头,可以正确表示拨动地球仪的方向的是 (①/②)。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 时针(“逆”或“顺”)。(2)图中P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经过 小时。(3)A地即将迎来的是 (日出/日落)。【答案】(1) 自转 ① 逆 (2)24 (3)日落【解析】(1)用手拨动地球仪,地球仪围绕地轴转动,演示的是地球自转;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①方向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当在北极上空看时,地球仪为逆时针旋转;当在南极上空看时,地球仍为自西向东,但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所以 P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经过24小时。(3)图中A地位于白天的傍晚,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所以A地即将迎来的是日落。29.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显示的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A、B两地一天中,更早看到日出的是 地。(2)图1显示的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此时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3)图1中A地和C地相比, 地的昼更长;此时,我校操场旗杆的正午阳光下影子长度达到一年中最 ,北极地区出现 (选“极昼”或“极夜”)现象。(4)地球如图2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多选)。A.四季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C.日月东升西落 D.不同经度地方时间差异【答案】(1) 自转 B (2) 冬至 丁 (3) C 长 极夜 (4)AB【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显示的是地球一半昼一半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A、B两地,B在东方,故B地更早看到日出。(2)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图1中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冬至,图2中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的是丁位置。(3)根据图1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昼长夜短。A地在赤道以北,昼长小于12小时;C地在赤道以南,昼长大于12小时,故C地昼更长。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物影长度达一年中的最长值,故此时,我校操场旗杆的正午阳光下影子长度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4)图2是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划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物影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故AB正确。日月东升西落、不同经度地方时间差异是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故CD错误。故选A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仰望星空,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等着同学们求索追随。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2.下列地理事物中,在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A.海洋 B.陆地 C.白云 D.经纬网3.照片只展示了地球的部分面貌,如想知道地球大小,以下哪些选项的描述可以表示(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郑州某中学几位同学想参观河南省科技馆。为方便出行,他们用所学地图知识绘制了简易地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想知道去科技馆的路线,他们需要查阅的地图是( )A.地形图 B.人口分布图 C.市区交通图 D.水文特征图5.通过查阅地图可知,科技馆位于某中学的(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6.如果计算从学校到科技馆的直线距离,图中还需补充的地图要素是( )A.图例 B.注记 C.指向标 D.比例尺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和电影宣传图片中地球经过木星片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火星8.由宣传片可知,地球和木星( )A.都是球体 B.大小一样 C.无昼夜现象 D.都会发光9.为了获得持续的能源来推动地球,人类设想未来钻到地心,获得地球中心的超高内能,则钻头的长度大约为(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5.1亿千米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完成下面小题。10.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属于(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11.有人提出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科研、生产、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动,以下条件中哪些是人类登月短期内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充足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月地距离③适宜的温度④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⑤强大的通信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完成下面小题。12.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13.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地球仪上( )①有底座 ②标注了公转轨道 ③有经纬线 ④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地球仪上(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16.描述地球大小数据错误的是( )A.平均半径6371km B.平均半径6357kmC.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读图“某地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70°N,170°W)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8.甲地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19.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丙地位于北寒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我国自主研制的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飞船飞入太空,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见证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航天员从北极上空看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B. C. D.21.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①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②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③2021年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日晷(图1)是古人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日晷进行观测,并将晷针的日影绘制成图(图2),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一天中,晷针日影的方向变化规律是( )A.顺时针自西向东转动 B.逆时针自西向东转动C.顺时针自东向西转动 D.逆时针自东向西转动23.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变迁 D.太阳运动某同学在学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了关于地球运动的演示。如下图所示,椭圆形纸扳代表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他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②演示地球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④→③→②→①③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④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他将地球仪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 )A.90°N~90°S B.始终直射赤道上 C.66.5°N~66.5°S D.23.5°N~23.5°S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系中心是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G ;小行星带是处在D 与E 两行星轨道之间;(3)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正确的是 。(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序号写在横线上,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①1961年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④1990年苏联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①一般地图:在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用 定方向。在甲图中,中山公园在上海科技馆的 方向,人民广场在上海体育馆的 方向。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乙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 。③经纬网地图:先根据纬度判断 方向,再根据经度判断 方向,最后将两个方向叠加在一起即可确定方位。丙图中A点在C点的 方向。(特殊: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向,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向。)28.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利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读下图,回答问题。(1)若保持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箭头,可以正确表示拨动地球仪的方向的是 (①/②)。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 时针(“逆”或“顺”)。(2)图中P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经过 小时。(3)A地即将迎来的是 (日出/日落)。29.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显示的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A、B两地一天中,更早看到日出的是 地。(2)图1显示的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此时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3)图1中A地和C地相比, 地的昼更长;此时,我校操场旗杆的正午阳光下影子长度达到一年中最 ,北极地区出现 (选“极昼”或“极夜”)现象。(4)地球如图2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多选)。A.四季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C.日月东升西落 D.不同经度地方时间差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仁爱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原题).doc 【仁爱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