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9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C C A B D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B D A A A B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A D B C B D A C A31(满分16分)(1) 横 纵 纵波传播速度快(或者横波传播速度慢)(4分)(2) 莫霍 地壳 (2分)(3) 消失 突然下降 固体 古登堡 (4分)(4) 软流 岩浆 C 上地幔 (4分)(5) 中生代 爬行 (2分)32(满分12分)(1) A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分)(2) 平流 平流(或水平) D (3分)(3) b a (2分)(4) b 在此处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4分)33(满分12分)(1)③>②=④=⑤>① 。 (2分)(2)晴朗,上升 。 (4分)(3)郊区 城区 。 (2分)(4)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4分)荆州中学2024-20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用时 75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6月4日6:33,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那么高。下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的神舟十五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2.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恒星是由炽热固体组成,质量庞大,本身能发出光的天体B.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高密度的云雾状天体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可能干扰宇航员和地面进行通话的天体是太阳3.为航天员特制的航天服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主要能( )①防大风 ②防雨淋 ③防辐射 ④耐严寒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恒星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银河遥遥相望及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应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5.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可能有潜在的宜居带,寻找牛郎星系统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据是(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同波长的可见光近年来磁暴频频发生,2024年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3月24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磁暴预警。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磁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海南岛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②黑龙江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③火山喷发或地震出现概率大为提高 ④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7.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及带来的主要影响( )A.2031年河流汛期延长 B.2035年粮食全面歉收C.2031年树木年轮变宽 D.2035年极端天气增多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C圈层的名称是( )A.岩石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水圈9.下列对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B.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完成下面小题。10.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下列生物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鱼类-哺乳动物-恐龙 B.原核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C.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鸟类-恐龙 D.原核生物-三叶虫-恐龙-两栖动物11.下列地质事件中,与叠层石的形成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三叶虫空前繁盛 B.联合古陆解体C.被子植物出现 D.重要的成矿期12.科学家能通过研究叠层石等地层化石,来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因为( )A.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不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C.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排序越来越新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 )A.较早 B.较晚 C.相同 D.无法判断14.D地层中生物兴盛的地质年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炎热干旱 B.寒冷干燥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15.B地层中生物兴盛的植物最可能是( )A.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023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完成下面小题。1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1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约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完成下面小题。18.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19.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列题。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20.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①臭氧的大量减少 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1.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图Ⅰ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Ⅱ为北京市2023年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Ⅰ中(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吸收 C.③为大气逆辐射 D.④为地面辐射23.图Ⅱ中10月25日比10月24日温差小,是因为图Ⅰ中的(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高强度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伤害。2024年4月30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5月1日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预报(下图),以方便广大居民五一假期出游完成下面小题。24.预报显示,五一当天紫外线强度为中、弱的重点城市多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5.影响五一当天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海拔高度 C.天气状况 D.纬度位置26.五一当天,人们在北京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注意( )A.防潮 B.防晒 C.防雨 D.防雾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2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8.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30.③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31.图1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判断依据为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C表示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界面。(4)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 层;一般认为其为 的发源地;岩石圈是指 层(填字母)和 顶部(软流层以上)(5)若模式图(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 动物大量盛行。32.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左位于图右中的 层(填写字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3分)(2)图右中字母B代表 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3分)A.接受大气热量多 B.接受地面热量多 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3)图中,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从 向 (填字母)。(2分)(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中a、b、c中的哪处 ,理由是 。(4分)33.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2分)(2)甲地天气情况是 ,乙地空气呈垂直 。 (4分)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甲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 乙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2分)(4)判断甲、乙两地昼夜温差大小差异,并说明理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级高一9月月考地理.docx 高一9月月考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