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B A B A C D A B C B A C C D1.5月3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均为东北方向。王先生在与太阳相反的方位拍摄到黄山松,所以王先生位于黄山松的西南方向。D对,排除ABC。故选D。2.要拍到与图中相同的景观,日出方位角必须相同,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必须相同,5月30日是夏至日前23天,所以另一日期是夏至日后23天,为7月15日。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3.根据题目条件,如图所示,拍摄地点向右偏移5°,日出方位需要向北偏移5°(图中虚线),所以太阳直射点要更靠北。答案中与其他日期比,只有6月20日符合太阳直射点比5月30日更靠北。A对,排除BCD。故选A。4.此时间段该区域盛行偏北风,从渤海携带的充沛水汽,被偏北风吹到陆地之后,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大雾,对流较弱,大气较为稳定,利于雾的维持,直到28日夜间冷锋过境,强风吹散大雾,B正确;由图可知,此段时间A市等压线间距大,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弱,沙尘天气和大风天气不会发生,A、D错误;道路结冰一般是在降水之后气温低于0度发生的,此时降水没有到来,C错误。故选B。5.由图示可知,A市气压28日14时在1020hPa~1025hPa,29日02时气压在1025hPa~1030hPa,气压在不断升高,A正确;此段时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B错误;此段时间A市受偏北风影响,气温降低,C错误;由材料可知,受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A市位于冷锋过境之前,风力较弱,可知此天气系统为大雾,没有持续性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A。6.29日02时,A市位于冷锋锋后,出现降雪天气是因为冷锋过境,暖气团沿锋面抬升,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形成降雪,C正确;29日14时,冷锋已经过境,西北风从渤海携带充沛水汽,登陆之后气温下降,叠加山东丘陵地形阻挡,在迎风坡抬升降温,形成降雪,A、D错误;29日02时和29日14时相比,29日14时气压梯度力减小,风速降低,B错误。故选C。7.图示三地都是7月份的气温最低,乙丙站最冷月均温在15°C以上,甲最冷月均温相对较低,其受海拔影响较大,但根据材料可知,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所以判断为南半球的热带气候,又因一年之中有干湿季之分,所以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南半球,D正确;北半球的气候应该是7月份高温,AB错误;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其最冷月均温低于15℃,而且是夏季少雨,冬季多雨,C错误。故选D。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而受东南信风带影响时,其风向主要是从大陆吹来,降水较少,A正确,B错误;西风带一般控制中纬度地区,该地区为热带低纬度,不受西风带影响,C错误;东北信风带是北半球的信风带,这三地都位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A。9.因三地纬度相同,所以三地的气温主要受地势影响,气温越高,海拔越低,所以海拔高度由高到低顺序为甲、丙、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天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寒冻风化等物理风化作用强,风力强,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形成山地降水,还有高山冰雪融水,形成流水侵蚀作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砂砾岩经历地壳抬升,在物理风化和风力、流水侵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渐分解、崩塌,形成石林。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物理风化、风力与流水侵蚀,C正确;砂砾岩不是可溶性岩石,不易遭受流水溶蚀作用,A、B错误;冰川侵蚀多形成冰斗、角峰、冰蚀U形谷等地貌,不是石林形成的地质作用,D错误。故选C。11.形成雾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空气中水汽充足,天山石林如此多雾,是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天山山地降水较多,天山石林脚下的尤尔都斯盆地(巴音布鲁克草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汽来源。作为封闭的高海拔山间盆地, 周围雪岭冰峰围绕,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 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夏天多雷雨,冬天则降雪丰沛。因此水汽来源充足造就了该地区四季多雾日的现象,B正确;大气运动显著,大气不稳定,不利于雾的形成,A错误;空中粉尘较多可充当凝结核,但不是当地四季都有雾日的最主要条件,C错误;极地涡旋多发于冬半年,受其影响多带来降温、雨雪等寒潮天气,不是石林地区四季多雾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12.甲河径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补给水源,当地地处内陆,降水较少,甲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而冰雪融水水量受温度高低影响,因此日温差变化大,甲河径流量日变化较大。春季昼夜温差大,山地冰雪量大,夜间气温低于0℃,白天升温快,气温高于0℃,导致径流量日变化最大,A正确;夏季日温差大,但夜间温度也高于0℃,冰雪融水也较多,导致径流量日变化不是最大的,B错误;秋季冰雪面积减少,昼夜融水量都不大,导致径流量日变化不大,C错误;冬季昼夜气温均低于0℃,冰雪融水量小,导致径流量日变化小,D错误;故选A。13.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方突,说明甲地势较高,为山岭;甲所处底层为P,形成于二叠纪,两侧依次为C、D、S地层,对应形成于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从地层年代看,中间新,两侧老,甲为向斜;综上,甲地构造地貌为向斜山。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读图可知,受断层F2的影响岩层C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图中位移的长度约2cm。根据图例可知,图中1cm代表实际距离20km,可判断断层F2位移距离接近40千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分析图示地层与构造的形成过程,首先要判断地层与构造的关系,据图可知,断层F1、F2切穿地层S、D、C、P说明断层F1、F2的形成晚于地层S、D、C、P,断层F1与F2相比,断层F2切断了断层F1所切断的所有岩层,断层F2没被断层F1切断,说明F1早于F2。花岗岩为岩浆岩,图中花岗岩没被断层F2切断,说明岩浆岩晚于断层F2,综上,图示形成先后顺序为褶皱、F1断层、F2断层、岩浆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16.(22分)(1)受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和印度洋的水汽)暖湿气流的影响;同时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主要为地形雨),所以雅安市降水量多,降水时间长(6分)。(2)雅安海拔较高,加之河流有冰川融水补给,水温较低,适合冷水鱼类养殖;河流上游水质清新,受污染较少;山区流水,保障水流中溶解氧充足;处于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具有众多的沙砾物质(8分)(3)作为全国首批康养试点城市,政策支持;依托雅安优质生态环境;发展中医医药及大健康特色产业,完善各种配套产业;以著名大学及医院为依托,建立“医养+服务”新机制;引进康养智慧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保障。(8分)17.(15分)(1)甲海区以碳汇为主,乙海区以碳源为主;甲海区海—气CO2通量年内变化较大,乙海区海—气CO2通量年内变化较小;甲海区碳汇量提升幅度大,乙海区释碳量减小幅度小。(6分)(2)乙海区纬度较低,海面水温较高,利于海洋向大气释放CO2;夏、秋季节西南季风风速较大,表层海水受扰动作用较强,增加CO2向大气的释放量。(4分)(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北赤道暖流减弱(1分);南海海域上升气流减弱甚至消失,晴天多,云量少(2分);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水温升高(2分)。(共5分)18.(18分)(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2分);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2分);冬春季节气候干冷,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2分);冬春季节大风侵蚀河漫滩,江心洲泥沙,搬运到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风力下降堆积形成沙坡地(2分)。(共8分)(2)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2分)。理由: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或从宽谷段角度进行说明)(4分)(3)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河谷拓宽。(4分)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5月30日,摄影爱好者王先生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时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太阳正好位于图中黄山松的两枝干之间。据此完成1-3小题。1.拍摄该照片时,王先生位于图中黄山松的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2.下列日期中,在同一地点也可能拍到上图所示日出景观的是A.5月6日 B.7月15日C.8月7日 D.9月23日3.王先生看到照片后,认为如果他带着相机从原拍摄地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拍摄太阳与黄山松的相对位置不变,角度比刚才偏移5°,拍摄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实现这一愿望,王先生应选择再次拍摄的日期最可能是A.6月20日 B.7月20日 C.8月20日 D.9月20日2020年12月27日夜间,山东省A市受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29日凌晨,A市出现降雪,交通管制持续。下图为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完成4-6小题。4.推测28日高速公路封闭的原因是A.沙尘天气 B.大雾 C.道路结冰 D.大风5.27日夜间到28日夜间,A市A.气压升高 B.风向为偏南风 C.气温升高 D.产生持续性降水6.29日02时和29日14时该区域出现了两次降雪天气,关于这两次降雪天气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降雪都是冷锋过境形成 B.29日14时比02时风速增大C.29日02时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 D.29日14时偏南风形成降雪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完成7-9小题。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8.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赤道低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9.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天山石林属典型的砾岩地貌,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石林周围冰川雪峰遍布,云雾变幻,巨岩耸立,似塔如堡。下图为天山石林地理位置及天山石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0-12小题。10.天山石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化学风化、风力侵蚀、流水溶蚀 B.物理风化、冰川侵蚀、流水溶蚀C.物理风化、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D.化学风化、冰川侵蚀、流水侵蚀11.天山石林多雾且四季都有,其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A.大气运动显著 B.水汽来源充足 C.空中粉尘较多 D.极地涡旋影响12.推测图中甲河径流量日变化最大的季节是( )A.春 B.夏 C.秋 D.冬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局部地形及地质状况。完成13-15小题。13.甲地构造地貌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14.断层F2位移距离最接近( )A.10千米 B.20千米. C.40千米 D.60千米15.图示地区岩层或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FI断层、F2断层、褶皱、岩浆岩 B.F1断层、F2断层、岩浆岩、褶皱C.褶皱、F2断层、FI断层、岩浆岩 D.褶皱、F1断层、F2断层、岩浆岩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雅安,一向以“雅女、雅雨、雅鱼”三雅著称。雅安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年降水量大约在12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降水特征表现为多暴雨,而且夜雨居多。雅鱼,属于冷水鱼,多产于青衣江上游高山峡谷之中,喜栖在水质清新,水流中拥有充足的溶解氧,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流中,是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品质优越。下图为华西雨屏带位置示意图(图1)及雅安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雅安成立康养产业,将中医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旅居)作为特色产业,以四川大学雅安医院为纽带,建立“医养+服务”新机制,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8处,康养人家132处,引进康养智慧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6分)简析雅鱼成为高原山区特有高品质鱼类的条件。(8分)说明雅安成立川西康养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海洋存储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海一气通量即在海气界面间的流动方向和输送强度,正值表示海洋以释放为主(即碳源),负值表示海洋以吸收为主(即碳汇),其大小与海面水温、风速等因素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将会有更多的返回到大气中。近30年来,南海海面水温增加显著,厄尔尼诺事件是其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图1示意2011—2020年南海甲、乙两海区海——气通量的年变化,图2示意南海甲、乙两海区的位置。比较图示期间甲、乙两海区海一气CO2通量的差异。(6分)说明乙海区成为南海主要碳源的原因。(4分)(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我国南海海水增温显著的过程。(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受坂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汛期显著,冬春季节多大风。两岸坡面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下图(上)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下)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试说明该景观形成的过程。(8分)根据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3)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9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docx 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