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以礼待人》,学生能够理解礼的含义和主要表现,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这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要求 。 法治观念 :虽然本课主要侧重于道德层面的教育,但法治观念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使学生明白遵守礼仪也是遵守社会规则的一部分 。 健全人格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文明有礼的品质,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 政治认同 :本课通过强调文明有礼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间接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使他们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 责任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 教学 重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教学 难点 如何将文明有礼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过程导入 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家餐桌上的“规矩”?说一说你家餐桌上的“规矩”? 思考:这些”规矩“能够体现出什么? 授新课 探究一:礼的含义 材料一:餐桌礼仪: 用餐前,我们会等待长辈先入座,然后按照顺序依次入座,入座时要轻而稳,避免弄出声响。 我们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正确使用刀、叉、勺等,用餐时不会挥舞餐具,避免碰到他人或发出不必要的声响。用餐时我们保持良好的姿势,坐直身体,不趴在桌子上。咀嚼食物时闭着嘴,避免发出声响。同时,我们也会注意交谈适度,不影响他人用餐心情。 我们会尽量尝试各种菜品,不挑食,同时珍惜食物,避免浪费。 思考:礼仪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 教师: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探究二: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情境展示:书店里: 小明:阿姨,请您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 小康:喂!快给我拿本《射雕英雄传》 小明:谢谢阿姨! 店员:这是你要的书。 小康:我先到的,凭什么先给他拿? 店员:你人到了,可礼貌没有到。 思考:小明小康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 教师:小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让售货员感觉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受到售货员的批评和冷落。小明的行为是文明礼貌的,让售货员感到这个学生有修养、愿意为他服务。 笔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情境展示: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对文明小区的期望。 小酷: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把垃圾分类后放入垃圾桶。 小可: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小丽:邻里之间应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思考:(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 (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 学生: 教师: (1)造成的影响: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期望:小区里邻里团结友好,家庭和睦相处,敬老爱幼,互谅互让,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讲究卫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爱护公物;等等。 笔记: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十步转一个弯,每个转弯必须是直角”,这是对北京冬奥会颁奖志愿者行走规范的精准描述。他们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甚至是脸上的微妙表情,都必须经过严格而细致的训练。 思考: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 教师: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旨在确保他们在颁奖仪式上能够展现出最佳的状态,不仅体现出志愿者的专业素养,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严谨态度。从北京冬奥会的颁奖台上,人们不仅看到了志愿者的优雅与从容,更感受到了背后那份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和对完美的无限向往。 笔记: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知识小结: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探究三: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材料一: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送别,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忙,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我们要做到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①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材料二:参加社会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容貌整洁。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不留胡须,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 。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别、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深沉庄重些。 举止规范。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思考:这说明了我们要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 教师: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①容貌整洁。②服装整洁、美观、大方。③举止规范。 情境展示: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到了包间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的玩手机。一会有人来了跟他打招呼,他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只是答应一句。由于等久了,肚子有些饿,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大人还没有开始呢。小岩鼓着嘴,很生气…… 思考:小岩一家约朋友吃饭,就餐前和就餐时,小岩的种种行为是否符合礼仪呢?应该如何改进? 学生: 教师: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兵戈。”这句话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 ( ) A. 重视亲情 B. 善于沟通 C. 诚实守信 D. 礼貌待人 2、文明交往离不开基本的交往礼仪。下列做法符合文明交往要求的是( ) A.遇见他人时微笑点头打招呼B.与人交谈时随意打断别人 C.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D.听他人讲话时心不在焉 3、不少学生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候,对老师能主动关怀。老师往往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有礼貌!”可见,礼貌是( ) A.尊重的具体表现B.展现我们的风采 C.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需要D.我们具有魅力的体现 4、“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社会有礼祥和。”可见,文明有礼( ) ①显示和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②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④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5、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 ④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识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