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认同尊重的价值观,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道德修养 :在生活中能尊重他人,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法治观念 :学会尊重他人,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健全人格 :能够换位思考,学会正确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教学 重点 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 难点 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张良拾履” 相传,一日张良闲步于桥上,偶遇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行至桥边,突然将脚上的鞋子脱下,扔进了湍急的河水中,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去帮我把鞋子捡回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张良并未动怒,而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走到河边,将鞋子捡了回来,并细心地为老人穿上。老人见状,满意地笑了,他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书卷,正是失传已久的《太公兵法》。老人将此书赠予张良,并告诉他:“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张良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终于学成了一身文韬武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 教师: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张良的尊老敬贤之德,更揭示了尊重他人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与收获的道理。
授新课 探究一:从董卿之跪感受尊重 第一次,是董卿在像孩子们介绍老人小时候英语水平时,她跪在老人身边。 第二次,是董卿和老人谈论到老人的工作,老人刚要仰起头回答,董卿就立刻单膝跪下,与老人保持平视。 第三次在采访公安英模晚会,当坐着轮椅的英模被推上台时,董卿弯下腰和这位英雄握手,却发现他要仰视自已,她立刻调整姿势,直接跪下采访,以保持和这位英雄的眼神平等交流。 思考:董卿在《开学第一课》短短三分钟的时间三次下跪许渊冲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学生: 教师: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他人的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探究二: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图书馆。 对此,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甲: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 乙:图书馆是文明学习 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丙: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穿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学生: 教师:丙的观点是错误的。甲和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但我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保持衣冠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材料:鲁迅先生在家中宴客之时,有孩子怯生生地提及鱼圆似乎有些酸,这本是孩童天真的直言,却往往在大人的世界里被轻易忽略。然而,鲁迅先生却未如此,他温和地接过孩子的话,亲自品尝了那被指为“酸”的鱼圆,结果确实如孩子所言,鱼圆已不新鲜。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 教师: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情境展示: 情境一: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这时,几个提前约好的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二: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谈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美术馆。 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前天晚上的电影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探究三:怎样尊重他人? 观点一: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悉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观点二: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观点三: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 思考: 1、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 你还有哪些看法 学生: 教师:赞同。 理由: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任何人。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走着,一位乞丐拦住了他。这是一个衣衫破烂、身上红肿的乞丐,他被贫穷折磨得奄奄一息。这个乞丐向屠格涅夫伸出了渴求施舍的手。可是屠格涅夫翻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出一枚硬币,他什么也没有带。乞丐伸出的手在空中僵持着,他的眼神渐渐变得黯淡。屠格涅夫感到非常惶恐,他一下子握住乞丐又脏又腻的手,带着歉意说道:“对不起,伙计,我什么也没有带。”乞丐愣了一下,然后紧紧握住屠格涅夫的手,说:“不,你给了我最昂贵的施舍。”是的,没有比尊重更昂贵的给予了。 思考: 学生: 教师: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子啊纸上写一写你的同桌具有什么优点,至少五点。 学生: 教师: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 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 中学生小红在班上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无论他人家庭贫与富、成绩好与差,总是能一视同仁。这表明小红在与他人相处中做到了( ) A. 自尊自爱B. 平等待人C. 遵守规则D. 自信自立 2.下列现象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给同学起外号,并大肆宣传 B.到同学家做客,提前打招呼,并征得同学家长的同意 C.小辉不注意个人卫生,班上同学都不愿意挨着他坐 D.夏天在公共场所,如在商场,不穿衬衣、浑身是汗、光着膀子 3. 右图学生的行为体现的优秀品质是( ) A. 自强B. 友善C. 诚信D. 敬业 4. 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都不同。为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 ) A. 真诚坦率,善于聆听B. 乐观幽默,热情大方 C. 尊重差异,平等待人D. 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5.“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这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  ) ①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②学会宽容他人  ③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④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 社会上,司机开“斗气车”现象屡禁不止,酿成车祸的也不少。针对开“斗气车”的现象,下列劝解最恰当的是( ) A. 礼貌是尊重、文明的具体表现,有了礼貌就不会有矛盾 B.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善于宽容,忍让一切 C. 情绪犹如双刃剑,我们要懂得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D. 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要学会尊重他人 7. 一名失去双手的顾客前往餐厅就餐,他请求餐厅服务生给予帮助,一名年轻男服务生立即坐到他的对面,面带微笑地细心喂食,全程逾半小时。这一善举被一名顾客用手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的赞赏。这件事告诉我们( ) ①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我们应该伸出热情的手,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人 ②要平等待人,不歧视他人 ③尊重他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美 ④尽管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要承担的责任却是相同的 A.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是(  ) A.小田见到来自农村的小敏同学土里土气,总是不理他 B.班长不允许成绩差的小凯同学参加社团活动 C.胡老师悉心帮助学习成绩掉队的同学 D.小浩发现有的同学给他人起不雅的外号,主动劝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