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解答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解答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解答题专项突破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3、4;17.71cm
(3)不合理;因为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会增大误差。
2.【答案】(1)A;CBD
(2)
(3)A;B
3.【答案】(1)n1d1/n2
(2)每次铜线圈缠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3)A;B;C
4.【答案】(1)L-15
(2)①用棉线沿着脚围绕圈后展开 ②用米尺测出棉线的长度,就是脚围的数据
5.【答案】(1)25.0
(2)在绕金属丝的时候,金属丝排绕松紧程度不同;金属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均匀
(3)B、D
6.【答案】(1)甲
(2)20cm3
(3)B;C
(4)C
7.【答案】(1)解:S=v/h=480cm3/(10+6)cm=30cm2
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2)解:V球总=Sh=30cm2×2cm=60cm3
V球=60cm3/20=3厘米3
8.【答案】(1)热胀冷缩
(2)降低
(3)左
9.【答案】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下降;ACD;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
10.【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2
(3)24
(4)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
11.【答案】(1)水银温度计,其量程大于被测最高温度
(2)D
12.【答案】(1)玻璃泡
(2)13℃
(3)不能。因为表中看到温度每升高2℃,液柱高度下降5cm之多。27℃时,液柱高度只有4.2cm。当温度升高到29℃时,管内液面在水槽中的水面以下了。甚至导致瓶内气体外溢。所以不能。
(4)管子更加细点
13.【答案】(1)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
(3)B
(4)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
14.【答案】(1)0;100
(2)2
(3)-30℃至210℃
15.【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16.【答案】(1)15
(2)25
17.【答案】(1)解:(30cm-20cm)/100℃=0.2cm/℃
即:外界温度每升高1℃,液柱伸长0.2cm。
(2)解:10cm-8cm=2cm,所以与液柱长为10cm时相比,温度降低了10℃,即现在温度为-10℃。
18.【答案】(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
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沸水的温度是 10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5℃=95℃
(2)解:将 23℃代入 T=0.9t+5℃,可得:23℃=0.9t+5℃
则 0.9t=23℃-5℃,所以 t=20℃
(3)解:T 与 t 的关系式:T=0.9t+5℃
19.【答案】(1)68;3;212
(2)解:T=t+273=-183+273=90K
(3)解:该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代表:(100℃-0℃)/(100-20) =1.25℃
该温度计的最大刻度为:100℃+(120-100)×1.25℃=125℃;
最小刻度应为-25℃,即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5℃~12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解答题专项突破
一 长度测量
1.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想采用累积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理由    。
2.小科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小科选取一张废弃的墙纸,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废弃墙纸长度为 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除没必要实验步骤后合理的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测得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用所给字母表示)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选填字母)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墙纸厚度不均匀 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3.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
(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
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
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
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________。
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
4.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其中所指的脚长和脚围如图所示。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2)现有一根足够长的棉线和一把木质米尺,写出测量脚围的方法:   。
5. 在测量细金属丝直径时,小科采用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   毫米,进而除以圈数后则可以求出细金属丝的直径。
(2)小科在三次测量过程中,每次都将金属丝重新缠绕,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请你帮他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   
(3)本实验用了特殊的测量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误差,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于累积法的是   。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
D.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先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记下刻度。再把两个刻度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
二 体积测量
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 2﹣V 1。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 V 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 1﹣V 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
A.取出小石块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气体不断的通入集气瓶中,水通过导管进入量筒,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
7.小科手上有体积相同的20个小玻璃球,他想知道一个小玻璃球的体积,但手里没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他利用这个瓶子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操作:
步骤1: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
步骤2:小明将20个小玻璃球轻轻放入瓶中,测得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进行下列计算:
(1)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2)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三 温度测量
8.如图为不同形式的温度计:
(1)图甲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图乙)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   (选填“升高”或“降低”)。
(3)图丙是小明仿照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9.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知识储备
a.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b.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
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可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⑵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
⑶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
10.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11.小阳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温度计、玻璃杯、热水、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热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钟的温度,下表是他记录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温的几组数据。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 28 25 24 24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
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并说明理由:   。
(2)若按表中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则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
A B C D
12.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2)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3)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说明理由。
   。
(4)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13.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4)辐射温度计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的温度。新式“红外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丁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测温枪相比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优势是   。
四 特殊温度计的分析
14.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15格处;将它放到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65格处。
(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
(2)则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
(3)通过计算说明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15.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今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依然要带好口罩.发热和咳嗽是新冠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所以测量体温是监测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发热病人时,一般采用水银体温计给患者复测体温,水银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 以下是小嘉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2℃,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2℃,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嘉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1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15℃,此时水银柱长为25cm。
(1)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长为   cm。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17.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10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30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升高1℃时,液柱伸长多少厘米?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8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1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计示数各为多少?
(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 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3)分析图象信息,写出 T 与 t 数学关系式。
19.如图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温度计,其单位不尽相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还有一些国家使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而我们国家采用摄氏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是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其换算关系是:
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 -5 0 5 10 15 20 25
T/°F 23 32 41 50 59 ▲ 77
①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
②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77°F,回到北京温度为22℃,两地温差为   ℃。
③如图:我们常用的100℃对应的华氏温标的数值是   °F。
(2)根据上述信息,我国探月工程使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出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通过关系式算出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多少K?(列式计算)
(3)实验室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100格处。则该温度计的可以测量温度的范围是多少?(列式计算)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