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课件+教案+素材-【河北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课件+教案+素材-【河北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年级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第11课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
课题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该课时教材编排了“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及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的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实践与探究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例如在线购物和娱乐。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信息量的激增,学习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丰富的信息来源背后面临的挑战。 2、计算思维: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了解网络的功能是怎样的,如何保障网络通畅。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学会使用网络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培养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信息社会。
重点 一、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二、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三、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难点 1、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此时的计算机只能单机工作,即使两台计算机的距离非常近,它们也无法“沟通”。 自从它们连成了网络,计算机之间才从陌路走向了互通。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知识拓展 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
讲授新课 一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在计算机诞生后的很长时间里,计算机系统是高度中心化的。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又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个终端设备。这种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联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ResearchProiectsAgency,简称ARPA)开始主持研制以资源共享为主的计算机网络。次年他们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成了ARPA网络。之后,世界上陆续出现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它们大都由研究部门、大学或公司各自独立研发,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难以实现互联。这种封闭性使它们变成一个个孤岛,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于是开放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题。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设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人们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互联网。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互联网迅猛发展起来,将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知识拓展互联网的概念。二 、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网络是由若干个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的,表示诸多对象及相互联系。对比人际关系网络和交通网络的要素,研究计算机网络中哪些是节点哪些是链路,其网络的功能是怎样的,如何保障网络通畅。讨论并完成表3-1的内容。表3-1 人际关系网络、交通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类比情况人机关系网络交通网络计算机网络节点人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中心)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链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道路(干道、支路)双绞线、Wi-Fi功能信息交换、沟通情感……运输资源共享、数据传输保障行为规则和规范交通法规数据安全 1.硬件要素 就一个城市交通网络的硬件设施来说,它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系统、物(货)流系统、交通秩序管理系统几大部分,在其基础上完成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交通组织,实现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区域之间客运、货运的运行。 同样,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由终端设备(如笔记本、台式机、手机等和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以及传输介质(如线缆)等组成,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能够顺畅传输。 (1)终端设备。一台计算机是不能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需要有一定数量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连接设备互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 (2)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需要借助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知识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在教育领域带来了哪些变革?三、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讨论以下两个问题,思考如何实现数据的传输。 问题1:快递员是根据地址信息将快递包裹准确送达你家的。这一地址信息具有唯一性吗? 问题2:互联网上,每台联网设备也有地址信息吗?如果有,地址信息是用什么表示的?快递员是根据地址信息将快递包裹准确送到家的,这一地址信息是唯一的。互联网上,每台联网设备也有地址信息。互联网上的地址信息是用IP地址表示的。 IP地址(IntermetProtocol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互联网中的计算机为了相互区分、相互识别,都要分配一个P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方便人们记忆,一般把它们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具体的方法是将32位二进制数分为四组,每组8位(即一个字节),然后将每组的8位二进制数分别转成十进制数,中间用点隔开。所以这种表示方法称为“点分十进制”记法(如图3-1所示)。 从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可以使用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器程序实现。知识拓展IP地址?四、拓展与深化 1.说一说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 2.如图3-2所示,查询IP地址的页面中除了“IPv4”地址以外,还有一个“IPv6地址”,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五 、知识拓展 1、改变世界的互联网+。2、计算机网络的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3、计算机网络的链路有哪些?六、课堂练习同学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有哪些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和听老师讲解,学习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和听老师讲解,学习网络的地址信息。 学生课堂通过实践查询自己学习如何查询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自我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保障。学生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对于本堂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边看边听的形式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学生通过边看边听的形式了解互联网的IP地址。 打开学生思维、让学会生了个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视频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布置作业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的课程,我们学习了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及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互联网促进了全球化,使我们可以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但我们也应该在互联网上遇到的信息持批判态度,并始终验证其来源,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设定界限,以避免过度使用互联网并分散注意力。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一、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二、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三、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11课
构成网络的基本
要素
(河北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01
教学目标
02
问题情境
03
实践与探究
04
拓展与深化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小结
08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信息量的激增,学习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丰富的信息来源背后面临的挑战。
2、计算思维: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了解网络的功能是怎样的,如何保障网络通畅。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学会使用网络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培养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信息社会。
02
问题情景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此时的计算机只能单机工作,即使两台计算机的距离非常近,它们也无法“沟通”。
自从它们连成了网络,计算机之间才从陌路走向了互通。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
02
问题情景
知识拓展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在计算机诞生后的很长时间里,计算机系统是高度中心化的。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又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个终端设备。这种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联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ResearchProiectsAgency,简称ARPA)开始主持研制以资源共享为主的计算机网络。次年他们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成了ARPA网络。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之后,世界上陆续出现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它们大都由研究部门、大学或公司各自独立研发,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难以实现互联。这种封闭性使它们变成一个个孤岛,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于是开放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题。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设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人们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互联网。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互联网迅猛发展起来,将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03
知识拓展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互联网的概念。
Internet通过全球唯一的地址逻辑地连结起来,这个唯一的地址空间是基于互联网协议(IP)或其后续的扩展协议工作的。
Internet能够通过协议进行通讯。这个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及其后续的扩展协议。
Internet能够提供、使用或者访问公众或私人的高级信息服务,这些信息服务是建构在上述通讯协议和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03
知识拓展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03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网络是由若干个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的,表示诸多对象及相互联系。对比人际关系网络和交通网络的要素,研究计算机网络中哪些是节点哪些是链路,其网络的功能是怎样的,如何保障网络通畅。讨论并完成表3-1的内容。
03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表3-1 人际关系网络、交通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类比情况
人际关系网络 交通网络 计算机网络
节点 人 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中心)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链路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道路(干道、支路)
功能 信息交换、沟通情感…… 运输
保障 行为规则和规范 交通法规
双绞线、Wi-Fi
资源共享、数据传输
数据安全
03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1.硬件要素
就一个城市交通网络的硬件设施来说,它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系统、物(货)流系统、交通秩序管理系统几大部分,在其基础上完成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交通组织,实现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区域之间客运、货运的运行。
同样,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由终端设备(如笔记本、台式机、手机等和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以及传输介质(如线缆)等组成,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能够顺畅传输。
03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1)终端设备。一台计算机是不能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需要有一定数量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连接设备互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
(2)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需要借助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
03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2.网络软件
若干台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只是完成了硬件环境的组建,要实现各种网络功能,还需利用网络软件为终端设备配置各种网络“规则”以及网络应用平台,以确保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可靠、有效地进行通信与工作。
终端设备可以处理各种信息,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可以传输信息,网络软件则是信息准确、有效传递的保障。
03
知识拓展
互联网的普及在教育领域带来了哪些变革?
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们可以访问在线课程、视频教程、模拟和游戏,从而以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学习。
教育资源的分配:互联网使教育资源更加容易获取,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和开放教育资源(OER)使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材料。
全球教育公平性: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计划使学生能够获得原本无法获得的教育机会。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03
知识拓展
实践与探究—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讨论以下两个问题,思考如何实现数据的传输。
问题1:快递员是根据地址信息将快递包裹准确送达你家的。这一地址信息具有唯一性吗?
问题2:互联网上,每台联网设备也有地址信息吗?如果有,地址信息是用什么表示的?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快递员是根据地址信息将快递包裹准确送到家的,这一地址信息是唯一的。互联网上,每台联网设备也有地址信息。
互联网上的地址信息是用IP地址表示的。
IP地址(IntermetProtocol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互联网中的计算机为了相互区分、相互识别,都要分配一个P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方便人们记忆,一般把它们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具体的方法是将32位二进制数分为四组,每组8位(即一个字节),然后将每组的8位二进制数分别转成十进制数,中间用点隔开。所以这种表示方法称为“点分十进制”记法(如图3-1所示)。
03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从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可以使用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器程序实现。
图3-1 IP地址
03
知识拓展
实践与探究—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04
拓展与深化
1.说一说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过电缆、无线连接或其他传输媒体连接的计算机、设备和资源组成的互连系统。它允许这些设备共享数据、应用程序和服务。
功能:
资源共享:网络允许用户共享硬件资源(例如打印机、扫描仪、存储设备)、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
通信:网络使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视频会议等服务促进用户之间的通信。
04
拓展与深化
1.说一说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
协作:网络使团队能够在项目和文档上协作,并通过共享日历和任务管理工具进行协调。
访问信息和服务:网络提供对互联网的访问,使用户可以访问信息、新闻、娱乐和各种在线服务。
远程访问:网络允许用户远程访问网络上的计算机和资源,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04
拓展与深化
2.如图3-2所示,查询IP地址的页面中除了“IPv4”地址以外,还有一个“IPv6地址”,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1)地址空间:
IPv4提供了大约43亿个可用IP地址,由于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IPv4地址空间已经枯竭。
IPv6提供了约340万亿亿亿亿个可用IP地址,这几乎可以满足未来无限设备连接的需求。
图3-2查询IP地址页面
04
拓展与深化
2.如图3-2所示,查询IP地址的页面中除了“IPv4”地址以外,还有一个“IPv6地址”,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2)地址空间:
IPv4提供了大约43亿个可用IP地址,由于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IPv4地址空间已经枯竭。
IPv6提供了约340万亿亿亿亿个可用IP地址,这几乎可以满足未来无限设备连接的需求。
图3-2查询IP地址页面
05
拓展延伸
1、改变世界的互联网+。
05
拓展延伸
2、计算机网络的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物理安全:限制对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的物理访问。使用物理屏障(例如锁门、警报系统)来保护网络设施。监控网络环境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或未经授权的活动。
网络安全:实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防御系统 (IDS/IPS) 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使用加密来保护网络流量和敏感数据。对网络设备和资源进行访问控制,仅授予授权用户适当的权限。
05
拓展延伸
2、计算机网络的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据安全: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实施数据加密来保护数据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制定数据恢复计划以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恢复数据。
人员安全: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意识培训,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和最佳实践。实施明确的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并确保所有用户遵守。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改密码。
05
拓展延伸
3、计算机网络的链路有哪些?
有线链路:双绞线(UTP):用于以太网的常见铜缆类型。
同轴电缆:用于有线电视和早期以太网的粗铜缆。
光纤:使用光脉冲传输数据的玻璃或塑料电缆。
无线链路:Wi-Fi: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网络技术。
蓝牙: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个人区域网络技术。
蜂窝网络: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无线宽带网络。
06
课堂练习
同学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有哪些吗?
局域网 (LAN):连接有限地理区域内设备的小型网络,例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
广域网 (WAN):连接地理上分散的设备的大型网络,例如跨越城市或国家的公司网络。
城域网 (MAN):连接城市地区中多个 LAN 的中型网络。
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连接设备的网络,例如 Wi-Fi 网络。
有线网络:使用电缆连接设备的网络,例如以太网网络。
07
课堂小结
通过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的课程,我们学习了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及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互联网促进了全球化,使我们可以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但我们也应该在互联网上遇到的信息持批判态度,并始终验证其来源,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设定界限,以避免过度使用互联网并分散注意力。
08
板书设计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
一、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二、探究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互联网上的位置信息
课后作业
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计算机网络构成的基本要素。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