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原因类材料分析专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原因类材料分析专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原因类材料分析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拉美15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为此,西方某政治家曾预言,到20世纪末,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告终,而且日益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2022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3周年。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伟大事件”。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材料二: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9届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亚运会奏响时代强音,彰显中国自信。
◇亚运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从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靠前指挥、亲自推动、主动督导。杭州亚运会共建设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1个亚运村和4个亚运分村,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全民参与亚运、共享亚运。广大干部群众全心全力投入亚运筹办工作,148万余名市民踊跃报名成为亚运志愿者。回归人民至上的办赛初心,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全部实现惠民开放,让人民享受到亚运会释放的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让“亚洲命运共同体”更加可触可感,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我国能够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在蓬勃兴起。自从改革开放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需要调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材料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制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逃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材料中“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拉美15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可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材料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联系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伟大事件”。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从“迎新”的角度,说明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有效信息②: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可从“辞旧”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有效信息③:2022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3周年。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可从“国际”的角度,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辞旧”“迎新”“国际”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3.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作答角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需要调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的原因。回答原因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先阅读分析材料找出具体的做法,然后再结合基础知识对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
有效信息②: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有效信息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有效信息④:在抗战过程中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毛泽东曾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得分点②: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得分③: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得分点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4.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千千万万建设者攻坚克难。从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级党委靠前指挥、亲自推动、主动督导。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根本原因。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这为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使得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中央、浙江各级党委、浙江各级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全心全力投入亚运工作。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人民,根本归宿在人民,中国人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广大干部群众全心全力投入亚运筹办工作,汇聚起办亚运的强大力量。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得到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亚洲人民对杭州亚运会给予热切期盼和坚定支持也是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我国能够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原因,注意作答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从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靠前指挥、亲自推动、主动督导→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关键词②: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③:杭州亚运会共建设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1个亚运村和4个亚运分村,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这为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④:第19届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使得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关键词⑤:全民参与亚运、共享亚运。广大干部群众全心全力投入亚运筹办工作,148万余名市民踊跃报名成为亚运志愿者。回归人民至上的办赛初心,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全部实现惠民开放,让人民享受到亚运会释放的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人民,根本归宿在人民,中国人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关键词⑥:让“亚洲命运共同体”更加可触可感,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得到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5.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
解析:本题是简答题,考生结合教材直接回答即可。
6.答案: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全党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主体是全党,事件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分析原因。一是从主体入手,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二是从事件本身入手,分析做好这件事情的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关键信息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
关键信息③: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