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 :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健全人格 :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责任意识 :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 重点 理解规则的含义与重要性。
教学 难点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规则无处不在,它们像是一条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我们的生活,保障着社会的秩序。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交通规则,马路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没有了学校纪律,我们的学习环境又会如何? 规则,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有些束缚,但它们更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引导我们走向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遵守规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遵守规则呢?当遇到规则被破坏的情况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遵守规则》这一课,共同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更好地遵守规则,为我们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授新课 探究一: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情境一:暑假小郑和家人一起出游,在高铁站候车时,一位男士不停地大声打电话,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 大家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旁边正在熟睡的婴儿惊醒了,孩子哇哇直哭……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学生: 教师: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笔记: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情境二:小郑乘坐的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然、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小郑通过查找相关法律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或对两人予以拘留十天的处罚。 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学生: 教师: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 知识小结: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探究二:自觉遵守规则 故事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旅行途中,小郑拿出携带的书籍开始阅读,其中《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 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学生: 教师:“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说明许衡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内心的规则,是有自律精神的人。 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故事二: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工作繁忙,但他非常注重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他去理发室理发,发现前面有很多人排队等候。尽管同志们都争着请他先理发,但列宁坚持排队等候,他说:“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 思考:列宁十怎样对待规则的? 学生: 教师:发自内心敬畏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只剩下小结: 探究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小明在网上看到有人二次创作巴黎体育赛事的视频赚了好多钱,他也心动了,此时的你会怎么劝说他。①创作就创作吧,说了也不听。②向他认真讲解规则,列举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思考: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规则? 学生: 教师: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劝导的技巧:①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材料一:小郑同学在购买高铁票时发现,自2023年1月1日起,全国铁路对儿童优惠栗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优惠票。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以身高为分界线。儿童年龄按乘车日期计算。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 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学生: 教师: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增加了安全提示相关内容,如“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等,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保护学生安全的需要 。 民法典调整 :新增与修订大量法条,细化与完善权益保护,如增设了夫妻家事代理权,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范围等,以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思考2:这启示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又该如何改进? 学生: 教师: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  ) A.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公民不享有自由和权利 C.社会规则限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D.法律只有规范作用 2.徐州市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倡导犬主依法养犬、文明养犬,规定“养狗办证”“遛狗牵绳”等,违反相关规定,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这告诉我们 (  ) A.规则约束权力 B.要了解规则 C.规则一成不变 D.规则保障自由 3.小美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周围观众制止她时,她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B.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C.公民要在规则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4.2022年5月22日,南宁市民族大道枫林路口,一辆小轿车由东往西方向正常行驶。这时,一名男骑手骑着一辆红色电动车闯红灯横穿马路,跟小轿车相撞。男骑手被撞飞的瞬间,他戴的头盔先飞了出去,紧接着他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一时间无法动弹。庆幸的是男骑手只是脸部轻微擦伤,并无大碍。经南宁交警部门认定,因男骑手存在闯红灯违法行为,负事故全部责任。 请你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对男骑手的行为进行评析。 5.每个人在自觉接受“他律”的同时,还必须学会“自律”。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入万丈深渊。关于他律和自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他律就是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④他律的作用是有限的,自律的意义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据报道,在2022年高考中,江苏一名考生的英语为0分。考生自述: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后,他发现机读卡上有个空填涂得不太清晰,便拿起涂卡笔描了一下,因此英语科目被取消了成绩。 相关链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属于考试违纪行为,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上述材料警示我们要(  ) ①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②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③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④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