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维护秩序》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社会规则,认识到维护秩序对社会正常运转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修养 :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遵守法律等规则,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健全人格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能够维护社会秩序,适应社会规则的变化,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 :关心社会,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有担当精神,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 教学 重点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教学 难点 理解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 聚焦热点:#追风逐雨抗“摩羯”# 初步统计,截至9月7日15时,台风“摩羯”共造成海南省全省因灾死亡4人,受伤95人。这次台风破坏之强、影响之大超乎想象,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目前,海南、广东等受灾严重地区救援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救援官兵持续奋战,尽快恢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思考:什么是生产生活秩序?有何重要性? 授新课 探究一:什么是秩序? 镜头一:严厉打击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编造散布有关汛情、险情以及防汛救灾工作等谣言的违法犯罪行为; 镜头二:制定灾后重建措施不能“吃大锅饭”,要在实事求是、精准调研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因需施策。将协调过渡性住房、支援生活物资、提供就业指导、临时救济等方式方法统筹并用,把受灾群众恢复生活生产的措施想细、工作做实,带领人民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建温馨家园。 镜头三:严厉打击故意堵塞、破坏道路交通,阻碍执行防汛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通行及其他扰乱正常交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镜头四:严厉打击趁灾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 思考:你在抗洪救灾中都感受到了哪些社会秩序? 学生: 教师: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的秩序。 生产秩序是指在生产中,劳动者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交通秩序是指人们为了维护交通安全与畅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 探究二:秩序的作用? 在全民抗“摩羯”的紧要关头,却有人在微信群上散布不实消息,“昨晚三脚石村流水上近海全树单是一个人走上五楼顶才有命,除了在外面的,一条村人,死剩一个人。太厉害。” 遂溪县公安局迅速介入调查取证,发现陈某连在微信上编造不实谣言已转发到某个微信群,引发社会恐慌。9月11日,遂溪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依法将陈某连传唤至遂溪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接受调查。经查,陈某连供述其在某个微信群上看到他人发布包含虚假涉灾亡人事故内容的录屏语音视频,在未对相应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的情况下,将该虚假内容的录屏语音视频编译成文字转发到其他微信群。经审讯,陈某连对其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思考:从秩序的角度出发,简要评价陈某编造不实谣言的行为。 学生: 教师:①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探究三:维护秩序有规则 交流讨论:一人说一个你知道的社会规则…… 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红灯停绿灯行...... 思考:你在生活中感受的这些秩序都是靠哪些规则维护的? 这些规则有何共同点是什么?由此概括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学生: 教师:①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美好家园共同守护!台风后,各界众志成城,干部群众走上街头,各司其职全力投入到灾后救灾重建工作中。清扫路障、疏通排涝、清洁环境……忙碌的身影温暖了这座城! 思考: 学生: 教师: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规定不知道,规定了才知道)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右面漫画《中国“结”》主要说明( ) ①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②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强制命令来维持 ③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④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社会舆论来维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 下列属于法律规则的是( ) A. 《中学生守则》 B. 《医生职业道德规范》 C.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D. 《治安管理处罚法》 3. 2017年7月17日上午,河北省乐亭县一家肯德基门口,有一群不明身份的民众打出横幅围堵了店门。横幅上写着:“抵制美日韩菲,爱我中华民族,你吃的是美国的肯德基,丢的是老祖宗的脸。”之后,全国多地出现抵制肯德基的活动。这种行动( ) A. 是爱国行动 B. 破坏社会秩序 C. 是犯罪行为 D. 是正义的 4.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了踩踏事故,其原因是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因为拥堵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 ④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5.“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都应该( ) A. 学会团结协作 B. 积极参与竞争 C. 完善交通设施 D. 增强守规则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