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乐清市山海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023七下·乐清期中)框架图是梳理、归纳科学概念的好方法,下列各框架图不正确的是( )A. B.C. D.2.(2023七下·乐清期中)以下四种生物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的是( )A.金针菇 B.乳酸杆菌C.根霉 D.变形虫(2023七下·乐清期中)新闻背景: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1),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3.“奋斗者”号在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5500米深度发现飞象章鱼(如图2),雄飞象章鱼借其触手将精子注入雌性外套膜内,雌章鱼在卵细胞成熟前可以暂时保存精子,等卵细胞成熟时再将精子注入卵子受精,然后将受精卵产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体的表面。你认为飞象章鱼的生殖方式为( )A.无性生殖 B.卵生 C.胎生 D.卵胎生4.我国3位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向全国观众直播了他们乘坐“奋斗者号潜水器”看到的万米海底世界。水声通信是一种借助频率为4000Hz的声波在水下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关于水声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潜航员的声带振动直接产生的B.主要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速度越快D.观众依据音色区分三位潜航员的声音5.从下潜“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再到“奋斗者”号,我国不断剧新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如图3)。当“奋斗者”号下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奋斗者”号下潜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奋斗者”号下潜时,所受重力的方向不断改变C.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是运动的D.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奋斗者”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023七下·乐清期中)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共设40个竞赛大项,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运项目,温州赛区承办龙舟和足球比赛。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6.下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D.④骑自行车时用力踩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7.跳水项目历来是我国体育健儿的传统优势项目,如图是运动员起跳后下落的情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运动员从开始下降到接触水面的位置。下列图像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 )A. B. C. D.(2023七下·乐清期中)学习透镜知识后,学校项目化学习制作了一个校标logo投影灯,基本原理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焦距为f)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珑在墙幕上。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8.为使墙幕上的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颜色尽可能相同,则采用的光源应是( )A.绿光 B.红光 C.白光 D.黄光9.在墙幕上得到的是放大的清晰投影,据此推测b与f的大小关系是( )A.b>2f B.f10.(2023七下·乐清期中)绘制图形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列图形绘制不正确的是( )A.杆影的形成B.彩虹的形成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D.物体A的重力11.(2023七下·乐清期中)下列是酵母菌的繁殖,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根据图甲描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2)乙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简述不同类型的昆虫发育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丁图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受精后的 (填写图中代号)能够发育成种子。(4)戊图是胎儿在母体内的情景,说一说胎儿是如何获得营养来源。12.(2023七下·乐清期中)视频眼镜又称眼镜式显示器,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甲),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n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1)由于镜片屏幕靠眼睛太近,长期使用易导致近视。请根据乙图中的图1的成像特点,在图2处画出眼睛患近视眼后的成像光路图。(2)矫正近视视力时应配戴的透镜是下图中哪个透镜 并说明该透镜的作用。13.(2023七下·乐清期中)下表是声音在不同温度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0℃)温度/℃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0 330 氧气 31615 340 水 145030 349 冰 3160100 386 铁 4900-5000(1)根据表格,说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2)小明和小科用一根足够长且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科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几声敲打声并说明理由。(3)闪电和打雷是自然界常见的两种现象,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请说明理由。14.(2023七下·乐清期中)春天,布谷鸟歌唱的时候,农民开始耕耘播种,种子播在土壤里会长出幼苗。某校学习小组进行有关种子的系列探究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1)剥去菜豆种皮(如图),在剥面Ⅰ处滴上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 (2)【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菜豆种子60粒,并准备好3个带益的塑料盒、纱布等。②分别在塑料盒上贴上标签A、B、C,每个盒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菜豆种子。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装置 种子数量 条件A 20粒 不洒水 23℃恒温培养箱B 20粒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23℃恒温培养箱C 20粒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4℃冰箱实验结果:只有装置B中的种子萌发。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颍粒饱满的菜豆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组同学们为了探究另一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又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D,选取20粒健康、饱满的菜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水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观察发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同学们对此现象疑惑不解。对此,解释和推测合理的是: 。(填序号)①这些菜豆种子是特殊挑选出来的,不需要氧气也可以进行萌发。②水中溶解了部分氧气,一些种子可以借助这一小部分的氧气进行初步萌发。③D实验中,如果将水煮沸并冷却后再使用,那么能萌发的种子数量将更少,甚至没有种子能萌发。(4)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同学们偶然发现,一粒子叶小部分缺失的种子也能发芽,就此现象,小科认为“子叶的小部分缺少可能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就种子的选择和环境因素的设置,谈谈你的看法。(5)【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描述从④【花】—⑤【果实】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哪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15.(2023七下·乐清期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实验。小明用下图的装置完成了实验探究。(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О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入射角 15° 30° 45° 60° 75°反射角 15° 30° 45° 60° 75°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 。(2)分析实验致据,可以总结出光的反射现象遵循什么规律 (3)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沿NP向后折。请描述能得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4)撤掉平面镜和纸板A、B,将一玻璃板竖立在纸板C上,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措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丙。①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 ;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C.实验中随着进烛A的燃烧,蜡烛A的像与蜡烛B仍然重合③该同学用硬币继续实验(如图丁),若用手推动玻璃板到戊位置,则会观察到硬币的像的位置是 。(选填图中字母)16.(2023七下·乐清期中)学习《力的存在》后,学校开展“制作水火箭”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水火箭和发射水火箭两个环节。【制作水火箭】实验器材:2000mL大可乐瓶、气筒、自行车气门芯、铁丝、橡皮塞、水、防水胶布等。产品如图甲所示,构造如图乙所示。(1)在瓶中装入600g的水,大可乐瓶和其他配件总共200g,试求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2)往瓶中装600mL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简不断地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不断增大,当橡皮塞从瓶口冲出时,水火箭发射升空。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火箭的升空原理。(3)【发射水火箭】以下是水火箭发射的评价量表优秀 合格 待改进功能性 火率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t≥6s 火箭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2s≤t<6s 火箭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t<2s或不能升空美观性 符合审美,有一定的设计感 符合审美,设计感一般 不符合审美,设计感较差某组同学制作的“水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结合评价量表的功能性指标,你对该水火箭评价结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对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设计了多个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是:取上述水火箭,分别安装在发射架上,调整它们发射的角度分别为20°、30°、40°、45°、50°、60°、7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飞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发射角/° 20 30 40 45 50 60 70水平飞行距离/m 14.81 31.32 43.60 50.72 53.07 49.82 35.4217.(2023七下·乐清期中)同学们在“制作弹簧测力计”的活动课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会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科提出如下猜想,究竟谁的正确呢 它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和小科利用一根弹簧,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刻度尺等器材设计实验(如图1),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3.0 3.502 弹簧的总长度1/cm 4.50 5.10 5.70 6.31 6.90 7.50 7.90 8.603 弹簧伸长的长度△1/cm 0 0.60 1.20 1.81 ▲ 3.00 3.40 3.70(1)补充表中横线处的数据。(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并判断哪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3)有同学分别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你认为正确的握持方式是哪种 选择正确方法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放大图如图丙所示,卖出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大小。18.(2023七下·乐清期中)温州市域铁路S2线(如图1),将于2023年6月通车。起于乐清下塘,止于瑞安人民路站,线路全长约全长63.63千米,设计时速为140千米/小时。乐清设有消东路站、旭阳路站、万 站、盐盆站、新望站、翁垟站、柳市东站。(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为什么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2)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乐清城区路段,在高架战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如图2),整体框架结构如同一座“静音隧道”,也能够有效肖除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音,保证沿线居民安静的居住环境。请选择一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并简述该方法减弱噪声的途径。(3)列车通行后,乐清到瑞安(下塘出发到瑞安人民路)的时间只需60分钟,请计算列车云行的平均速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首先对选项中概念或规律的内容进行回忆,明确包含的范围,然后确定错误的选项。【解答】A.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故A错误;B.根据太阳大气的结构可知,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B正确;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C正确;D.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故D正确;故选A。2.【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真菌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最外面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2)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3)动物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解答】AC、金针菇与根霉属于真菌,真菌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C不符合题意。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符合题意。D、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3.B4.D5.D【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超声波与次声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2)分析题干可知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在水中传播声音;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大于20000Hz;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等有关;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3.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雄飞象章鱼借其触手将精子注入雌性外套膜内,雌章鱼在卵细胞成熟前可以暂时保存精子,等卵细胞成熟时再将精子注入卵子受精,然后将受精卵产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体的表面,可见章鱼的生殖方式为卵生,有性生殖。故答案为:B。4.A、由题干可知,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播声音,并非直接依靠声带,故A错误;B、由题干可知水声通信的频率为4000Hz,小于超声波的20000Hz,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相同介质中是固定的,与频率、振幅都没关系,故C错误;D、不同人拥有不同的音色,观众依据音色区分三位潜航员的声音分辨他们,故D正确。故答案为:D。5.A、“奋斗者”号下潜时,其速度改变,但质量不变,所以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B、“奋斗者”号下潜时,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变,始终竖直向下,故B错误;C、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奋斗者”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6.C7.D【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运动员下落时,向下做加速运动,据此分析。6.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龙舟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足球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③射益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弓弦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④骑自行车时用力探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过,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C。7.由于重力的作用,运动员下落时,向下做加速运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由图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8.C9.A【知识点】物体的颜色;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据此分析。8.为使墙幕上的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颜色尽可能相同,说明墙幕反射所有的光,所以光源应为各种色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光源应为白色。故选:C。9.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则2f>u>f,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图中的b>2f,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3)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在物体上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重力的示意图。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解答】A、根据影子的成因,连接太阳和木杆的上端并延长,与地面相交于一点,则该点到木杆下端就是木杆的影子,故A正确;B、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D、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D。11.【答案】(1)出芽生殖(2)两类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丙图中的昆虫多了蛹期。(3)5(4)通过脐带与胎盘从母体内获得【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可进行出芽生殖。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丁图:1是柱头、2是花柱、3是精子、4是子房、5是胚珠。4.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解答】(1)由图甲看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螳螂)。乙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丙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相同点是都经过卵、幼虫、成虫,不同点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过蛹期。(3)丁图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4子房发育成果实、5胚珠发育成种子、3子房壁发育成果皮。(4)戊图是胎儿在母体内的情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12.【答案】(1)(2)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2)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1)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2)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由图可知,ABC是凸透镜,D是凹透镜。13.【答案】(1)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越快。(2)听到3声敲打声。理由: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若水管足够长,声音会先后通过铁、水和空气依次传播过来三次敲打声。(3)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会分别沿着铁管、水和空气传播,小明会听到三声敲打声。(3)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14.【答案】(1)变蓝色(2)20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颗粒饱满: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的干扰。(3)②③(4)种子选择:选择20粒颗粒饱满,子叶小部分缺失的菜豆种子。环境因素设置:适量水或与B等量的水;23℃恒温培养箱。(5)传粉,受精。【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解答】(1)菜豆种子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菜豆种子1子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含量较低,滴加碘液,剥面不会出现蓝色。(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外每组要有相同数量的多粒相同种子,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因此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颗粒饱满的菜豆种子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对于实验中“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种皮”出现的现象,最合理的解释为:水中溶解了部分氧气,一些种子可以借助这一小部分的氧气进行初步萌发,故选:②。(4)图示④花→⑤果实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传粉、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15.【答案】(1)寻找光在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的规律(2)反射角=入射角(3)将纸板B向后折时,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如果恢复到同一平面,又可以看见。(4)蜡烛所成的像是虚像;AB;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实验中为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需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板向后折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4)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②A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B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C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③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1)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的规律;(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②A、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A正确;B、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B正确;C、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变短,成像变小,蜡烛A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B不再重合,故C错误。故选:AB;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到丙位置,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a。16.【答案】(1)解:m总=m水+m装置=0.2kg+0.6kg=0.8kgG=mg=0.8kgx10N/kg=8N(2)当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不断变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的反作用力把瓶推向高空。(3)优秀。理由:由图可知竖直上升的水火箭到达最高点时所用的时间是6秒,所以水火箭在空中运行的时间一定大于6秒。(4)在发射角度为20°—70°时,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随发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50°左右时,水平飞行距离最大。【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结合评价量表分析;(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解:(1)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G=(m1+m2)g=(600×10-3kg+200×10-3kg)×10N/kg=8N;(2)高压气体给水和橡皮塞一向下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橡皮塞给瓶向上的力使瓶升空,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来解释;(3)由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可知,水火箭的飞行时间为6s,对比水火箭发射的评价量表可知,水火箭的功能性指标为合格;(4)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水火箭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有关,发射角为50°时,水平飞行距离最大。17.【答案】(1)2.40(2)小明(3)甲;2.8N【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1)钩码受到的重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根据表中得出第5次实验时的弹簧伸长量;(2)描点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得出结论;(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数。【解答】(1)钩码受到的重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表中第5次实验时的弹簧伸长量为:6.90cm-4.50cm=2.40cm;(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描点并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根据图像知,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故小科的猜想正确。(3)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保证力的方向与伸长方向一致,故甲正确,如图丙所示,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18.【答案】(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2)在高架线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惯性【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已知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解答】答:(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2)在高架线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 / 1浙江省乐清市山海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023七下·乐清期中)框架图是梳理、归纳科学概念的好方法,下列各框架图不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首先对选项中概念或规律的内容进行回忆,明确包含的范围,然后确定错误的选项。【解答】A.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故A错误;B.根据太阳大气的结构可知,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B正确;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C正确;D.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故D正确;故选A。2.(2023七下·乐清期中)以下四种生物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的是( )A.金针菇 B.乳酸杆菌C.根霉 D.变形虫【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真菌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最外面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2)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3)动物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解答】AC、金针菇与根霉属于真菌,真菌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C不符合题意。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符合题意。D、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23七下·乐清期中)新闻背景: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1),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3.“奋斗者”号在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5500米深度发现飞象章鱼(如图2),雄飞象章鱼借其触手将精子注入雌性外套膜内,雌章鱼在卵细胞成熟前可以暂时保存精子,等卵细胞成熟时再将精子注入卵子受精,然后将受精卵产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体的表面。你认为飞象章鱼的生殖方式为( )A.无性生殖 B.卵生 C.胎生 D.卵胎生4.我国3位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向全国观众直播了他们乘坐“奋斗者号潜水器”看到的万米海底世界。水声通信是一种借助频率为4000Hz的声波在水下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关于水声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潜航员的声带振动直接产生的B.主要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速度越快D.观众依据音色区分三位潜航员的声音5.从下潜“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再到“奋斗者”号,我国不断剧新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如图3)。当“奋斗者”号下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奋斗者”号下潜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奋斗者”号下潜时,所受重力的方向不断改变C.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是运动的D.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奋斗者”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3.B4.D5.D【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超声波与次声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2)分析题干可知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在水中传播声音;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大于20000Hz;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等有关;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3.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雄飞象章鱼借其触手将精子注入雌性外套膜内,雌章鱼在卵细胞成熟前可以暂时保存精子,等卵细胞成熟时再将精子注入卵子受精,然后将受精卵产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体的表面,可见章鱼的生殖方式为卵生,有性生殖。故答案为:B。4.A、由题干可知,潜航员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播声音,并非直接依靠声带,故A错误;B、由题干可知水声通信的频率为4000Hz,小于超声波的20000Hz,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相同介质中是固定的,与频率、振幅都没关系,故C错误;D、不同人拥有不同的音色,观众依据音色区分三位潜航员的声音分辨他们,故D正确。故答案为:D。5.A、“奋斗者”号下潜时,其速度改变,但质量不变,所以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B、“奋斗者”号下潜时,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变,始终竖直向下,故B错误;C、下潜时,以潜水器中的人为参照物,潜水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奋斗者”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2023七下·乐清期中)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共设40个竞赛大项,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运项目,温州赛区承办龙舟和足球比赛。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6.下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D.④骑自行车时用力踩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7.跳水项目历来是我国体育健儿的传统优势项目,如图是运动员起跳后下落的情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运动员从开始下降到接触水面的位置。下列图像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 )A. B. C. D.【答案】6.C7.D【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运动员下落时,向下做加速运动,据此分析。6.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龙舟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足球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③射益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弓弦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④骑自行车时用力探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过,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C。7.由于重力的作用,运动员下落时,向下做加速运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由图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3七下·乐清期中)学习透镜知识后,学校项目化学习制作了一个校标logo投影灯,基本原理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焦距为f)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珑在墙幕上。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8.为使墙幕上的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颜色尽可能相同,则采用的光源应是( )A.绿光 B.红光 C.白光 D.黄光9.在墙幕上得到的是放大的清晰投影,据此推测b与f的大小关系是( )A.b>2f B.f【答案】8.C9.A【知识点】物体的颜色;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据此分析。8.为使墙幕上的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颜色尽可能相同,说明墙幕反射所有的光,所以光源应为各种色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光源应为白色。故选:C。9.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则2f>u>f,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图中的b>2f,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3七下·乐清期中)绘制图形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列图形绘制不正确的是( )A.杆影的形成B.彩虹的形成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D.物体A的重力【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1)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3)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在物体上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重力的示意图。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解答】A、根据影子的成因,连接太阳和木杆的上端并延长,与地面相交于一点,则该点到木杆下端就是木杆的影子,故A正确;B、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D、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D。11.(2023七下·乐清期中)下列是酵母菌的繁殖,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根据图甲描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2)乙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简述不同类型的昆虫发育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丁图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受精后的 (填写图中代号)能够发育成种子。(4)戊图是胎儿在母体内的情景,说一说胎儿是如何获得营养来源。【答案】(1)出芽生殖(2)两类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丙图中的昆虫多了蛹期。(3)5(4)通过脐带与胎盘从母体内获得【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可进行出芽生殖。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丁图:1是柱头、2是花柱、3是精子、4是子房、5是胚珠。4.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解答】(1)由图甲看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螳螂)。乙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丙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相同点是都经过卵、幼虫、成虫,不同点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过蛹期。(3)丁图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4子房发育成果实、5胚珠发育成种子、3子房壁发育成果皮。(4)戊图是胎儿在母体内的情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12.(2023七下·乐清期中)视频眼镜又称眼镜式显示器,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甲),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n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1)由于镜片屏幕靠眼睛太近,长期使用易导致近视。请根据乙图中的图1的成像特点,在图2处画出眼睛患近视眼后的成像光路图。(2)矫正近视视力时应配戴的透镜是下图中哪个透镜 并说明该透镜的作用。【答案】(1)(2)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2)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1)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2)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由图可知,ABC是凸透镜,D是凹透镜。13.(2023七下·乐清期中)下表是声音在不同温度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0℃)温度/℃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0 330 氧气 31615 340 水 145030 349 冰 3160100 386 铁 4900-5000(1)根据表格,说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2)小明和小科用一根足够长且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科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几声敲打声并说明理由。(3)闪电和打雷是自然界常见的两种现象,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请说明理由。【答案】(1)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越快。(2)听到3声敲打声。理由: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若水管足够长,声音会先后通过铁、水和空气依次传播过来三次敲打声。(3)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会分别沿着铁管、水和空气传播,小明会听到三声敲打声。(3)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14.(2023七下·乐清期中)春天,布谷鸟歌唱的时候,农民开始耕耘播种,种子播在土壤里会长出幼苗。某校学习小组进行有关种子的系列探究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1)剥去菜豆种皮(如图),在剥面Ⅰ处滴上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 (2)【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菜豆种子60粒,并准备好3个带益的塑料盒、纱布等。②分别在塑料盒上贴上标签A、B、C,每个盒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菜豆种子。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装置 种子数量 条件A 20粒 不洒水 23℃恒温培养箱B 20粒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23℃恒温培养箱C 20粒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4℃冰箱实验结果:只有装置B中的种子萌发。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颍粒饱满的菜豆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组同学们为了探究另一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又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D,选取20粒健康、饱满的菜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水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观察发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同学们对此现象疑惑不解。对此,解释和推测合理的是: 。(填序号)①这些菜豆种子是特殊挑选出来的,不需要氧气也可以进行萌发。②水中溶解了部分氧气,一些种子可以借助这一小部分的氧气进行初步萌发。③D实验中,如果将水煮沸并冷却后再使用,那么能萌发的种子数量将更少,甚至没有种子能萌发。(4)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同学们偶然发现,一粒子叶小部分缺失的种子也能发芽,就此现象,小科认为“子叶的小部分缺少可能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就种子的选择和环境因素的设置,谈谈你的看法。(5)【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描述从④【花】—⑤【果实】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哪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答案】(1)变蓝色(2)20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颗粒饱满: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的干扰。(3)②③(4)种子选择:选择20粒颗粒饱满,子叶小部分缺失的菜豆种子。环境因素设置:适量水或与B等量的水;23℃恒温培养箱。(5)传粉,受精。【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解答】(1)菜豆种子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菜豆种子1子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含量较低,滴加碘液,剥面不会出现蓝色。(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外每组要有相同数量的多粒相同种子,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因此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颗粒饱满的菜豆种子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对于实验中“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种皮”出现的现象,最合理的解释为:水中溶解了部分氧气,一些种子可以借助这一小部分的氧气进行初步萌发,故选:②。(4)图示④花→⑤果实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传粉、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15.(2023七下·乐清期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实验。小明用下图的装置完成了实验探究。(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О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入射角 15° 30° 45° 60° 75°反射角 15° 30° 45° 60° 75°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 。(2)分析实验致据,可以总结出光的反射现象遵循什么规律 (3)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沿NP向后折。请描述能得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4)撤掉平面镜和纸板A、B,将一玻璃板竖立在纸板C上,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措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丙。①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 ;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C.实验中随着进烛A的燃烧,蜡烛A的像与蜡烛B仍然重合③该同学用硬币继续实验(如图丁),若用手推动玻璃板到戊位置,则会观察到硬币的像的位置是 。(选填图中字母)【答案】(1)寻找光在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的规律(2)反射角=入射角(3)将纸板B向后折时,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如果恢复到同一平面,又可以看见。(4)蜡烛所成的像是虚像;AB;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实验中为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需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板向后折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4)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②A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B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C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③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1)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的规律;(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②A、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A正确;B、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B正确;C、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变短,成像变小,蜡烛A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B不再重合,故C错误。故选:AB;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到丙位置,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a。16.(2023七下·乐清期中)学习《力的存在》后,学校开展“制作水火箭”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水火箭和发射水火箭两个环节。【制作水火箭】实验器材:2000mL大可乐瓶、气筒、自行车气门芯、铁丝、橡皮塞、水、防水胶布等。产品如图甲所示,构造如图乙所示。(1)在瓶中装入600g的水,大可乐瓶和其他配件总共200g,试求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2)往瓶中装600mL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简不断地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不断增大,当橡皮塞从瓶口冲出时,水火箭发射升空。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火箭的升空原理。(3)【发射水火箭】以下是水火箭发射的评价量表优秀 合格 待改进功能性 火率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t≥6s 火箭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2s≤t<6s 火箭能顺利升空且在空中运行时间t<2s或不能升空美观性 符合审美,有一定的设计感 符合审美,设计感一般 不符合审美,设计感较差某组同学制作的“水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结合评价量表的功能性指标,你对该水火箭评价结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对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设计了多个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是:取上述水火箭,分别安装在发射架上,调整它们发射的角度分别为20°、30°、40°、45°、50°、60°、7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飞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发射角/° 20 30 40 45 50 60 70水平飞行距离/m 14.81 31.32 43.60 50.72 53.07 49.82 35.42【答案】(1)解:m总=m水+m装置=0.2kg+0.6kg=0.8kgG=mg=0.8kgx10N/kg=8N(2)当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不断变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的反作用力把瓶推向高空。(3)优秀。理由:由图可知竖直上升的水火箭到达最高点时所用的时间是6秒,所以水火箭在空中运行的时间一定大于6秒。(4)在发射角度为20°—70°时,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随发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50°左右时,水平飞行距离最大。【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结合评价量表分析;(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解:(1)水火箭受到的重力大小:G=(m1+m2)g=(600×10-3kg+200×10-3kg)×10N/kg=8N;(2)高压气体给水和橡皮塞一向下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橡皮塞给瓶向上的力使瓶升空,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来解释;(3)由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可知,水火箭的飞行时间为6s,对比水火箭发射的评价量表可知,水火箭的功能性指标为合格;(4)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水火箭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有关,发射角为50°时,水平飞行距离最大。17.(2023七下·乐清期中)同学们在“制作弹簧测力计”的活动课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会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科提出如下猜想,究竟谁的正确呢 它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和小科利用一根弹簧,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刻度尺等器材设计实验(如图1),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3.0 3.502 弹簧的总长度1/cm 4.50 5.10 5.70 6.31 6.90 7.50 7.90 8.603 弹簧伸长的长度△1/cm 0 0.60 1.20 1.81 ▲ 3.00 3.40 3.70(1)补充表中横线处的数据。(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并判断哪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3)有同学分别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你认为正确的握持方式是哪种 选择正确方法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放大图如图丙所示,卖出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大小。【答案】(1)2.40(2)小明(3)甲;2.8N【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1)钩码受到的重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根据表中得出第5次实验时的弹簧伸长量;(2)描点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得出结论;(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数。【解答】(1)钩码受到的重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表中第5次实验时的弹簧伸长量为:6.90cm-4.50cm=2.40cm;(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描点并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根据图像知,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故小科的猜想正确。(3)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保证力的方向与伸长方向一致,故甲正确,如图丙所示,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18.(2023七下·乐清期中)温州市域铁路S2线(如图1),将于2023年6月通车。起于乐清下塘,止于瑞安人民路站,线路全长约全长63.63千米,设计时速为140千米/小时。乐清设有消东路站、旭阳路站、万 站、盐盆站、新望站、翁垟站、柳市东站。(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为什么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2)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乐清城区路段,在高架战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如图2),整体框架结构如同一座“静音隧道”,也能够有效肖除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音,保证沿线居民安静的居住环境。请选择一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并简述该方法减弱噪声的途径。(3)列车通行后,乐清到瑞安(下塘出发到瑞安人民路)的时间只需60分钟,请计算列车云行的平均速度。【答案】(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2)在高架线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惯性【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已知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解答】答:(1)列车进站时关闭动力系统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2)在高架线上安装全封闭式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乐清市山海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乐清市山海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