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台州椒江卷)1.(2022·椒江期末)“台州刺绣”登上央视,惊艳国人。下列关于刺绣作品表示的四种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聪明“鼠” B.萌萌“兔”C.机灵“蛇” D.敏捷“猴”【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解答】“鼠”、“兔”、“猴”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类动物。故选C。2.(2022·椒江期末)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小科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所示,则他调节了显微镜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反光镜。【解答】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左图变成右图更加清晰了,故该同学调节了②细准焦螺旋。故选:②。3.(2022·椒江期末)水是生命之源,0.2分米3水大约为( )A.一小滴水 B.一汤匙水C.一杯水 D.一大桶水【答案】C【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质量,再根据质量估算大小。【解答】 水的密度为,根据密度公式,大约是一杯水。故选C。4.(2022·椒江期末)鹿角蕨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观赏性蕨类植物,为了确保它能正常生长,应把它( )A.摆在阳光下,保持干燥 B.摆在阳光下,经常浇水C.摆在背阴处,保持干燥 D.摆在背阴处,经常浇水【答案】D【知识点】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解答】据分析可知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因此蕨类植物应该放在阴湿处,经常浇水保持一定湿度。故选:D。5.(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活动课中学习包饺子和煮饺子时提出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为什么感觉老师包的饺子更加好吃B.饺子皮错开叠放为什么不容易粘在一起C.饺子“生沉熟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D.锅中水面上的“热气”是怎样形成的【答案】A【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只有研究方向为一定物理规律或原理的问题为科学问题。【解答】A.为什么感觉老师包的饺子更加好吃,只是研究的一种感觉,没有科学价值,不是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饺子皮错开叠放为什么不容易粘在一起,研究的是材料的性能,是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C.饺子“生沉熟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研究的是科学原理,是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锅中水面上的“热气”是怎样形成的,研究的是形成原因,是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A。6.(2022·椒江期末)灵江、永宁江与椒江的交汇处被称为“三江口”,此处的江心岛是一座典型的冲积岛。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答案】B【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由题干可知,此处的江心岛是一座典型的冲积岛,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B正确。故答案为:B。7.(2022·椒江期末)量筒是度量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下列量筒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B.给量筒中中配的水加热C.在量筒制食盐水D.松开手,量筒液面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B.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液体,故B错误;C.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C错误;D.松开手,烧瓶内温度下降,体积缩小而气压减小,则量筒内的水流入烧瓶,而量筒液面下降,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D。8.(2022·椒江期末)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①质量 ②体积 ③密度 ④温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 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②③冰熔化为水,体积变大,由可知,密度变小;④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9.(2022·椒江期末)建立关系图有助于理解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1、2、3、4之间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1 2 3 4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B. 地球 地幔 地壳 地核C. 液化 汽化 蒸发 沸腾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地球的演化【解析】【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解答】A、4昆虫属于3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2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属于1动物,A符合题意;B、地球组成是1地壳、2地幔、3地核三部分。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B不符合题意;C、1被子植物和2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无同属关系,3双子叶植物和4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也无同属关系,C不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2·椒江期末)台州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台州市区(121.4°E、28.7°N)位于如图所示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D【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答】台州市区(121.4°E、28.7°N),读图可知,台州市区在经纬网中的丁处位置。故选:D。11.(2022·椒江期末)如图甲所示,生石花因其形似石头,顶部开花,被喻为“有生命的石头”;如图乙所示,松树因其挺拔的姿态傲立寒冬,被尊为“岁寒三友”之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石花开出的花属于生殖器官B.生石花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C.生石花与松树都属于被子植物D.生石花与松树的差异受遗传物质控制【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2、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解答】A、生石花开出的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B、生石花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B正确。C、生石花与松树都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D、生石花与松树的差异受遗传物质控制,D正确。故选C。12.(2022·椒江期末)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订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下列选项中,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⑤①②④③⑥C.①②③④⑥ D.⑤①②③⑥【答案】C【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从而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解答】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故选:C;13.(2022·椒江期末)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与所得结论相匹配的是(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选项 现象 结论A. 图甲:红墨水在水中快速扩散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图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图丙:铅笔在篮球表面由a向b移动,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一个球体D. 图丁:将两块木板拉开,直至贴在木板上的纸断裂 板块张裂会引发地震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A、红墨水在水中快速扩散,属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黄豆和芝麻属于物质,比分子大很多,故B错误。C、铅笔在篮球表面由a向b移动,笔尖先消失,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C错误。D、将两块木板拉开,直至贴在木板上的纸断裂,不能说明板块张裂会引发地震,故D错误。故选:A。14.(2022·椒江期末)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且未加盖的恒温暖奶器,倒入等质量的水,分别作如图所示的处理。蒸发相同时间后(均未蒸干),剩余水量m甲、m乙、m丙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m甲>m乙=m丙 B.m甲<m乙=m丙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答案】D【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蒸发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温度有关。【解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蒸发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温度有关,乙和丙蒸发面积一样,但是乙的温度高,蒸发快,故m乙故选:D。15.(2022·椒江期末)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已知ρ水>ρ酒精),其中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a、c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大B.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液体的质量无法比较C.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大D.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小【答案】B【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AB、比较出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C两点水平面以上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CD、比较出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b两点水平面以下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解答】AB、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的小,故A正确,B错误;CD、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小,故CD正确。故选:B。16.(2022·椒江期末)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浙江多地有明显震感。(1)地震和火山都说明地壳是不断 的。(2)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台湾省正处在亚欧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3)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的家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填字母)。A.对着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C.用枕头护住头部并躲进卫生间 D.从安全门快速走楼梯下楼【答案】(1)变动(运动)(2)太平洋(3)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解答】(1)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的发生都说明地壳是不断变动(或运动)的。地壳的变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降、挤压和拉伸等,这些变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的产生。(2)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这是因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断裂和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台湾省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活动较为频繁。(3)当遇到地震时,应远离高楼大厦到空旷地方,如在房内可选择假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结合题意C正确。故选C。17.(2022·椒江期末)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甲 乙(1)如图甲所示为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2)如图乙所示为某流感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0万倍所成的像与刻度尺的比对情况,读出此病毒图像的宽度为 厘米。小科佩戴的口罩,其透气孔的直径为3.0×10-7米,这种口罩 (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此病毒。【答案】(1)热胀冷缩;36.6(2)3.53(3.50~3.55);不能【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液面相平;(2)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解答即可。【解答】(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的液面与体温计的36.6刻度线对齐,所以读数为36.6℃。(2)由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病毒所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图可知:成像的流感病毒为3.50cm=0.0350m,即0.0350m÷300000≈1.17×10-7m,而口罩透气孔为3.0×10- 7m,大于流感病毒的宽度,所以不能有效遮挡流感病毒。18.(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一些实验,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图戊(1)请写出图戊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图甲实验时,为了防止标签被腐蚀,试剂瓶的标签应该正对手心B.图乙实验时,为了防止试剂滴到试管外,应该将滴管伸入试管内C.图丁实验时,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让瓶塞放得更稳【答案】(1)玻璃棒;烧杯(2)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根据依据常用仪器和题中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A、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标签被污染;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解答】(1)、请写出图戊中仪器的名称:玻璃棒、烧杯。(2)、A、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标签被污染,手不接触试剂,手不会被腐蚀,故A正确;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防止原试剂瓶中试剂受污染,故B错误;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图中操作合理,故C错误;故答案为:A。19.(2022·椒江期末)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植物新物种。(1)如图甲所示为“华顶卷耳”的发育过程,b过程表示细胞 。与人体相比,“华顶卷耳”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如图乙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表示“华顶卷耳”的是 (填“P”“Q”“R”或“S”)。【答案】(1)分化;系统(2)S【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人体相比,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解答】(1)如图甲所示为“华顶卷耳”的发育过程,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与人体相比,“华顶卷耳”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1)“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P是无种子植物、Q花梗短、R花瓣有毛、S花瓣无毛可代表华顶卷耳。20.(2022·椒江期末)台州沿海滩涂上既有有趣的生物,也有惊心动魄的故事。(1)弹涂鱼是台州沿海滩涂上一种有趣的鱼(如图甲所示),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用鳍运动。(2)某年夏天,十二头瓜头鲸在头门港海域的滩涂搁浅,经救援人员奋力救援回归大海。①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如图乙所示),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②若鲸死在滩涂上,细菌会分解鲸尸中的上皮组织、 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产生可燃性气体,其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引发爆炸。【答案】(1)鳃(2)①比热容;②肌肉【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比热容【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鱼类的特征,如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等。(2)①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如图乙所示),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②若鲸死在滩涂上,细菌会分解鲸尸中的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产生可燃性气体,其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引发爆炸。21.(2022·椒江期末)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位航天员回到了地球。如图所示,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等变化。(1)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烧蚀材料的 (填“分解”“熔化”或“蒸发”)。(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答案】(1)分解(2)吸收【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容易烧毁火箭,所以要利用特殊材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解答】 (1)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烧蚀材料的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2)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故答案为:(1)分解;(2)吸收。22.(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植物细胞模型。(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2)图中②③④是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填序号)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3)切开番茄,发现有很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结构 (填序号)。【答案】(1)甲(2)②;③(3)⑤【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植物都有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质,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叶绿体,据此回答【解答】(1)根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知,表示植物细胞的是甲。(2)图中②③④是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①是细胞壁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3)切开番茄,发现有很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结构⑤液泡。23.(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图甲 图乙 图丙(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填“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2)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其中表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3)加热时,水温的变化用图丙中的a表示,若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的质量变大,则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a”“b”或“c”)。【答案】(1)铁圈 M(2)②(3)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1)酒精灯必须用外焰加热,所以先组装下面的装置。(2) 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水的质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会延长。【解答】(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M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②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①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3) 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量变多,他所作的实验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b,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延长,沸点不变。故答案为:铁圈M;②;b。24.(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纸制“竹蜻蜓”,小科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从4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测出落地的时间,结果记录如表所示: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竹蜻蜓下落的时间① 4 4 0 t1② 4 5 0 t2③ 5 4 0 t3④ 4 5 一枚回形针 t4⑤ 4 5 两枚回形针 t5(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2)小科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 (填“翅身长度”“翅尾长度”或“翅身负重”)。(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从大到小为 。【答案】(1)刻度尺、秒表(计时器)(2)翅身负重(3)t1>t3>t2【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据此确定故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物体的重力,从而改变了物体下落的速度;(3)序号①②③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根据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由控制变量法,序号③实验与①相比,得出t3与t1大小关系;序号③实验与②相比,由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及推论和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分析得出t3 与t2大小关系,最终得出“t1、t2、t3 ”三者的关系。【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故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竹蜻蜓的重力,所以结合实验目的可知,基于的假设是翅身负重会影响竹蜻蜓的下落快慢;(3)根据题意,序号①②③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序号③实验与①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1>t3-----①;序号③实验与②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由①②得:t1>t3>t2 ;故答案为:(1)刻度尺和秒表;(2)翅身负重;(3) t1>t3>t2 。25.(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实验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1)如图甲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若步骤 (填序号)出现问题,则可能会导致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2)如图丙所示,染色时小科将红墨水滴在①处,则吸水纸应放在 (填序号)处。(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图丁中的物镜从①变换到②后,视野将变 (填“亮”或“暗”)。要使图戊中的物像回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 方移动。【答案】(1)③④②①;①(2)③(3)暗;右下【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解答即可。【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地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题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上图乙所示,出现气泡,可能是①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2)进行染色操作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小明将红墨水滴于①处,则吸水纸应放在③处。(3)①变到②过程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过程,视野会变窄,透光量减少,因此视野会变暗。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戊中视野中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26.(2022·椒江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水,用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密封锥形瓶口,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设定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记号笔在液面位置作标记。实验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图甲 图乙 图丙(1)通过图甲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温度/℃ 40 42 44 46 48 50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毫米 0 6 11.5 17.5 24 30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在图甲装置的细玻璃管外标上对应的刻度值,可以制成一支简易的温度计,装置中的锥形瓶相当于图乙所示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填序号)。(3)小科为了探究空气与水哪个受热膨胀更明显,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实验(如图乙所示):另取一只相同规格的锥形瓶,向瓶内倒入与甲实验初温相同的适量冷水(混有少量红墨水),瓶内冷水的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重复甲实验的操作,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温度/℃ 40 43 45 46 47 49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毫米 0 22 37 43.5 52 7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2)②(3)空气受热膨胀比水更明显【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温度每升高2℃,水体积增大导致液面高度上升的多少进行分析;(2)温度计通过玻璃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使得液面改变,本实验中通过瓶内体积的变化显示温度;(3)分析表格中空气温度每升高2℃,体积增大后导致液面变化规律,与水进行比较;【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温度每升高2℃,水体积增大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总是在6cm左右,说明水增大的体积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在甲装置的细玻璃管外标上对应的刻度值可以制成简易的温度计,通过瓶内体积的变化显示温度,因而构成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实验室用普通温度计结构当中的玻璃泡;(3)分析表格中空气温度每升高2° C,体积增大后导致液面上升15cm左右,说明相同条件下,空气膨胀程度比水大;故答案为:(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2)② ;(3)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27.(2022·椒江期末)“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指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常见现象,比如墨水溅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可能与细管的粗细有关。【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和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到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所示。(1)结论:同种液体,细管半径越小,液面上升越 。(2)推理:若用足够长的半径为的细管,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3)拓展:该小组的同学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分别立于水和食用油中,比较液面上升的高度,是为了研究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 的关系。【答案】(1)高(2)5h(3)液体种类【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根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抓住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第一问的结论中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的数量关系,就可求解。应用控制变量法时,明确不变量和变化量,此时液体种类不一样,研究的是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 液体种类的关系。【解答】(1)根据题中图可知:在水中时,细管的半径越小,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且细管半径与水面上升高度之积等于r h,即为定值,故得出:同种液体,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2)由于同种液体,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故当细管半径时,管内液面上升高度就为5h。(3)控制细管半径相同,液体密度不同,两根半径相同、足够长的细玻璃管直立在两种不同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的高度,是为了探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故答案为:高;5h;液体种类。28.(2022·椒江期末)酒精是常见的消毒剂之一,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效果就越好吗?小科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步骤】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细菌)的菌悬液;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酒精,另外1片上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③10分钟后,测各载玻片上的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实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④重复实验3次。【数据处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的平均值来表示酒精的杀菌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1)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得出结论:当酒精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的效果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 (填“增强”或“减弱”),浓度为 的酒精杀菌效果较好。(2)为证明上述实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 ,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酒精,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答案】(1)减弱;60%~80%(2)更多种类的细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信息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回答此题。【解答】 (1)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浓度再升高,的平均值变大,说明杀菌效果减弱;(2)为了确定消毒效果的普遍性,需要利用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进行验证。29.(2022·椒江期末)下列为某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以“使气球变大的N种方法”为项目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气球内,迅速扎紧气球,气球快速鼓起。【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小试管内滴入适量酒精,试管口紧套一个气球,将其放入热水中,气球快速鼓起。(1)构成干冰和酒精的微粒都是 (填微粒名称)。(2)实验1:气球中的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气球,使得气球快速鼓起;气球外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 形成的。(3)实验2:为什么选用热水而不用冷水做实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答案】(1)分子(2)升华;凝华(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3)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明显。【解答】(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构成干冰和酒精的微粒都是分子。(2)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白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3)热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实验现象越明显。故答案为:分子;升华;凝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0.(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滑雪场及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城位于滑雪服务大厅的 方向。(2)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若在图中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1.6℃,仅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可计算出滑雪服务大厅所在地的气温约是 ℃。(3)图中①、②两条雪道都分布在 (填地形名称)。从坡度陡缓和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两条雪道中更适合滑雪初学者使用的是 (填序号)。【答案】(1)东南(2)3.4(3)山谷;①【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1)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蜿蜒起伏的长城位于滑雪服务大厅的东南方向。(2)读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处海拔为1600米,服务大厅海拔位于1300米,若在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1.6℃,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则服务大厅的气温为(1600-1300)÷100×0.6℃+1.6℃≈3.4℃。(3)图中①、②两条雪道等高线向高值突出,为山谷。从坡度陡缓的角度考虑,①、②两条雪道中更适合初学者滑雪的是①,因为此赛道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最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使用。31.(2022·椒江期末)小科拾到了一种能浮在水上的石头,当地人把它称为“浮石”,如图甲所示。小科对此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研究。(1)小科通过观察发现,“浮石”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据此可以判断“浮石”属于下列岩石中的____(填字母)。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2)小科选取了一小块“浮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浮石”的质量:调节天平的平衡时,若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如果实验操作正确,称量过程中,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丙所示,那么“浮石”的质量为 克。②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60毫升的水,将绑有细线的“浮石”用细铁丝压入水中,浸没足够长的时间,水面到达的刻度显示为68毫升。③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40.5克。④将“浮石”从量筒中取出,擦干“浮石”的表面,将其放入步骤③的烧杯中,测得“浮石”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4.1克。(3)请根据以上实验,计算此“浮石”的密度为多少。【答案】(1)A(2)左;9.6(3)吸收水的质量 m=54.1 克-40.5 克-9.6 克=4 克,吸收水的体积,“浮石”的体积V石=68毫升+4厘米3-60毫升=12厘米3,“浮石”的密度.【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2)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的幅度相同时,天平的横梁平衡。如果天平的横梁不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②浮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浮石”多孔,放入水中后会吸入部分水;(3)求得从水中取出后石头内含水的体积,然后求得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该材质的密度。【解答】 (1)由“浮石”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可知,“浮石”最有可能属于岩浆岩;(2)①如图指针偏右,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移;②“浮石”的质量m1=5g+4.6g=9.6g;(3)浮石吸入水的质量:m水=m2-m1=13.6g-9.6g=4g,由得,石块吸入水的体积:;浮石的体积为:V浮石=V2-V1+V吸=68cm3-60cm3+4cm3=12cm3,。故答案为:(1)A;(2)①左;②9.6g;③0.8g/cm3。1 /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台州椒江卷)1.(2022·椒江期末)“台州刺绣”登上央视,惊艳国人。下列关于刺绣作品表示的四种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聪明“鼠” B.萌萌“兔”C.机灵“蛇” D.敏捷“猴”2.(2022·椒江期末)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小科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所示,则他调节了显微镜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3.(2022·椒江期末)水是生命之源,0.2分米3水大约为( )A.一小滴水 B.一汤匙水C.一杯水 D.一大桶水4.(2022·椒江期末)鹿角蕨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观赏性蕨类植物,为了确保它能正常生长,应把它( )A.摆在阳光下,保持干燥 B.摆在阳光下,经常浇水C.摆在背阴处,保持干燥 D.摆在背阴处,经常浇水5.(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活动课中学习包饺子和煮饺子时提出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为什么感觉老师包的饺子更加好吃B.饺子皮错开叠放为什么不容易粘在一起C.饺子“生沉熟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D.锅中水面上的“热气”是怎样形成的6.(2022·椒江期末)灵江、永宁江与椒江的交汇处被称为“三江口”,此处的江心岛是一座典型的冲积岛。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7.(2022·椒江期末)量筒是度量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下列量筒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B.给量筒中中配的水加热C.在量筒制食盐水D.松开手,量筒液面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8.(2022·椒江期末)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①质量 ②体积 ③密度 ④温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2·椒江期末)建立关系图有助于理解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1、2、3、4之间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1 2 3 4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B. 地球 地幔 地壳 地核C. 液化 汽化 蒸发 沸腾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10.(2022·椒江期末)台州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台州市区(121.4°E、28.7°N)位于如图所示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1.(2022·椒江期末)如图甲所示,生石花因其形似石头,顶部开花,被喻为“有生命的石头”;如图乙所示,松树因其挺拔的姿态傲立寒冬,被尊为“岁寒三友”之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石花开出的花属于生殖器官B.生石花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C.生石花与松树都属于被子植物D.生石花与松树的差异受遗传物质控制12.(2022·椒江期末)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订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下列选项中,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⑤①②④③⑥C.①②③④⑥ D.⑤①②③⑥13.(2022·椒江期末)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与所得结论相匹配的是(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选项 现象 结论A. 图甲:红墨水在水中快速扩散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图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图丙:铅笔在篮球表面由a向b移动,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一个球体D. 图丁:将两块木板拉开,直至贴在木板上的纸断裂 板块张裂会引发地震A.A B.B C.C D.D14.(2022·椒江期末)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且未加盖的恒温暖奶器,倒入等质量的水,分别作如图所示的处理。蒸发相同时间后(均未蒸干),剩余水量m甲、m乙、m丙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m甲>m乙=m丙 B.m甲<m乙=m丙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15.(2022·椒江期末)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已知ρ水>ρ酒精),其中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a、c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大B.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液体的质量无法比较C.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大D.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比乙小16.(2022·椒江期末)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浙江多地有明显震感。(1)地震和火山都说明地壳是不断 的。(2)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台湾省正处在亚欧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3)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的家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填字母)。A.对着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C.用枕头护住头部并躲进卫生间 D.从安全门快速走楼梯下楼17.(2022·椒江期末)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甲 乙(1)如图甲所示为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2)如图乙所示为某流感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0万倍所成的像与刻度尺的比对情况,读出此病毒图像的宽度为 厘米。小科佩戴的口罩,其透气孔的直径为3.0×10-7米,这种口罩 (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此病毒。18.(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一些实验,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图戊(1)请写出图戊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图甲实验时,为了防止标签被腐蚀,试剂瓶的标签应该正对手心B.图乙实验时,为了防止试剂滴到试管外,应该将滴管伸入试管内C.图丁实验时,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让瓶塞放得更稳19.(2022·椒江期末)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植物新物种。(1)如图甲所示为“华顶卷耳”的发育过程,b过程表示细胞 。与人体相比,“华顶卷耳”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如图乙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表示“华顶卷耳”的是 (填“P”“Q”“R”或“S”)。20.(2022·椒江期末)台州沿海滩涂上既有有趣的生物,也有惊心动魄的故事。(1)弹涂鱼是台州沿海滩涂上一种有趣的鱼(如图甲所示),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用鳍运动。(2)某年夏天,十二头瓜头鲸在头门港海域的滩涂搁浅,经救援人员奋力救援回归大海。①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如图乙所示),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②若鲸死在滩涂上,细菌会分解鲸尸中的上皮组织、 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产生可燃性气体,其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引发爆炸。21.(2022·椒江期末)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位航天员回到了地球。如图所示,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等变化。(1)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烧蚀材料的 (填“分解”“熔化”或“蒸发”)。(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22.(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植物细胞模型。(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2)图中②③④是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填序号)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3)切开番茄,发现有很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结构 (填序号)。23.(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图甲 图乙 图丙(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填“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2)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其中表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3)加热时,水温的变化用图丙中的a表示,若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的质量变大,则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a”“b”或“c”)。24.(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纸制“竹蜻蜓”,小科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从4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测出落地的时间,结果记录如表所示: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竹蜻蜓下落的时间① 4 4 0 t1② 4 5 0 t2③ 5 4 0 t3④ 4 5 一枚回形针 t4⑤ 4 5 两枚回形针 t5(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2)小科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 (填“翅身长度”“翅尾长度”或“翅身负重”)。(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从大到小为 。25.(2022·椒江期末)小科在实验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1)如图甲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若步骤 (填序号)出现问题,则可能会导致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2)如图丙所示,染色时小科将红墨水滴在①处,则吸水纸应放在 (填序号)处。(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图丁中的物镜从①变换到②后,视野将变 (填“亮”或“暗”)。要使图戊中的物像回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 方移动。26.(2022·椒江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水,用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密封锥形瓶口,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设定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记号笔在液面位置作标记。实验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图甲 图乙 图丙(1)通过图甲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温度/℃ 40 42 44 46 48 50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毫米 0 6 11.5 17.5 24 30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在图甲装置的细玻璃管外标上对应的刻度值,可以制成一支简易的温度计,装置中的锥形瓶相当于图乙所示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填序号)。(3)小科为了探究空气与水哪个受热膨胀更明显,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实验(如图乙所示):另取一只相同规格的锥形瓶,向瓶内倒入与甲实验初温相同的适量冷水(混有少量红墨水),瓶内冷水的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重复甲实验的操作,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温度/℃ 40 43 45 46 47 49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毫米 0 22 37 43.5 52 7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27.(2022·椒江期末)“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指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常见现象,比如墨水溅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可能与细管的粗细有关。【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和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到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所示。(1)结论:同种液体,细管半径越小,液面上升越 。(2)推理:若用足够长的半径为的细管,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3)拓展:该小组的同学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分别立于水和食用油中,比较液面上升的高度,是为了研究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 的关系。28.(2022·椒江期末)酒精是常见的消毒剂之一,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效果就越好吗?小科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步骤】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细菌)的菌悬液;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酒精,另外1片上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③10分钟后,测各载玻片上的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实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④重复实验3次。【数据处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的平均值来表示酒精的杀菌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1)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得出结论:当酒精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的效果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 (填“增强”或“减弱”),浓度为 的酒精杀菌效果较好。(2)为证明上述实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 ,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酒精,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29.(2022·椒江期末)下列为某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以“使气球变大的N种方法”为项目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气球内,迅速扎紧气球,气球快速鼓起。【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小试管内滴入适量酒精,试管口紧套一个气球,将其放入热水中,气球快速鼓起。(1)构成干冰和酒精的微粒都是 (填微粒名称)。(2)实验1:气球中的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气球,使得气球快速鼓起;气球外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 形成的。(3)实验2:为什么选用热水而不用冷水做实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30.(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滑雪场及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城位于滑雪服务大厅的 方向。(2)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若在图中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1.6℃,仅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可计算出滑雪服务大厅所在地的气温约是 ℃。(3)图中①、②两条雪道都分布在 (填地形名称)。从坡度陡缓和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两条雪道中更适合滑雪初学者使用的是 (填序号)。31.(2022·椒江期末)小科拾到了一种能浮在水上的石头,当地人把它称为“浮石”,如图甲所示。小科对此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研究。(1)小科通过观察发现,“浮石”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据此可以判断“浮石”属于下列岩石中的____(填字母)。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2)小科选取了一小块“浮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浮石”的质量:调节天平的平衡时,若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如果实验操作正确,称量过程中,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丙所示,那么“浮石”的质量为 克。②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60毫升的水,将绑有细线的“浮石”用细铁丝压入水中,浸没足够长的时间,水面到达的刻度显示为68毫升。③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40.5克。④将“浮石”从量筒中取出,擦干“浮石”的表面,将其放入步骤③的烧杯中,测得“浮石”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4.1克。(3)请根据以上实验,计算此“浮石”的密度为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解答】“鼠”、“兔”、“猴”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类动物。故选C。2.【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反光镜。【解答】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左图变成右图更加清晰了,故该同学调节了②细准焦螺旋。故选:②。3.【答案】C【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质量,再根据质量估算大小。【解答】 水的密度为,根据密度公式,大约是一杯水。故选C。4.【答案】D【知识点】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解答】据分析可知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因此蕨类植物应该放在阴湿处,经常浇水保持一定湿度。故选:D。5.【答案】A【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只有研究方向为一定物理规律或原理的问题为科学问题。【解答】A.为什么感觉老师包的饺子更加好吃,只是研究的一种感觉,没有科学价值,不是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饺子皮错开叠放为什么不容易粘在一起,研究的是材料的性能,是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C.饺子“生沉熟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研究的是科学原理,是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锅中水面上的“热气”是怎样形成的,研究的是形成原因,是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A。6.【答案】B【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由题干可知,此处的江心岛是一座典型的冲积岛,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B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B.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液体,故B错误;C.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C错误;D.松开手,烧瓶内温度下降,体积缩小而气压减小,则量筒内的水流入烧瓶,而量筒液面下降,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D。8.【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 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②③冰熔化为水,体积变大,由可知,密度变小;④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地球的演化【解析】【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解答】A、4昆虫属于3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2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属于1动物,A符合题意;B、地球组成是1地壳、2地幔、3地核三部分。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B不符合题意;C、1被子植物和2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无同属关系,3双子叶植物和4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也无同属关系,C不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答】台州市区(121.4°E、28.7°N),读图可知,台州市区在经纬网中的丁处位置。故选:D。11.【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2、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解答】A、生石花开出的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B、生石花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B正确。C、生石花与松树都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D、生石花与松树的差异受遗传物质控制,D正确。故选C。12.【答案】C【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从而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解答】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故选:C;13.【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A、红墨水在水中快速扩散,属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黄豆和芝麻属于物质,比分子大很多,故B错误。C、铅笔在篮球表面由a向b移动,笔尖先消失,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C错误。D、将两块木板拉开,直至贴在木板上的纸断裂,不能说明板块张裂会引发地震,故D错误。故选:A。14.【答案】D【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蒸发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温度有关。【解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蒸发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温度有关,乙和丙蒸发面积一样,但是乙的温度高,蒸发快,故m乙故选:D。15.【答案】B【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AB、比较出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C两点水平面以上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CD、比较出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即可比较a、b两点水平面以下水与酒精的质量大小;【解答】AB、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c两点水平面以下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的小,故A正确,B错误;CD、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根据m=ρV可知:a、b两点水平面以上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由于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小,故CD正确。故选:B。16.【答案】(1)变动(运动)(2)太平洋(3)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解答】(1)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的发生都说明地壳是不断变动(或运动)的。地壳的变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降、挤压和拉伸等,这些变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的产生。(2)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这是因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断裂和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台湾省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活动较为频繁。(3)当遇到地震时,应远离高楼大厦到空旷地方,如在房内可选择假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结合题意C正确。故选C。17.【答案】(1)热胀冷缩;36.6(2)3.53(3.50~3.55);不能【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液面相平;(2)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解答即可。【解答】(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的液面与体温计的36.6刻度线对齐,所以读数为36.6℃。(2)由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病毒所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图可知:成像的流感病毒为3.50cm=0.0350m,即0.0350m÷300000≈1.17×10-7m,而口罩透气孔为3.0×10- 7m,大于流感病毒的宽度,所以不能有效遮挡流感病毒。18.【答案】(1)玻璃棒;烧杯(2)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根据依据常用仪器和题中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A、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标签被污染;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解答】(1)、请写出图戊中仪器的名称:玻璃棒、烧杯。(2)、A、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标签被污染,手不接触试剂,手不会被腐蚀,故A正确;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防止原试剂瓶中试剂受污染,故B错误;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图中操作合理,故C错误;故答案为:A。19.【答案】(1)分化;系统(2)S【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人体相比,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解答】(1)如图甲所示为“华顶卷耳”的发育过程,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与人体相比,“华顶卷耳”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1)“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P是无种子植物、Q花梗短、R花瓣有毛、S花瓣无毛可代表华顶卷耳。20.【答案】(1)鳃(2)①比热容;②肌肉【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比热容【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鱼类的特征,如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等。(2)①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如图乙所示),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②若鲸死在滩涂上,细菌会分解鲸尸中的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产生可燃性气体,其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引发爆炸。21.【答案】(1)分解(2)吸收【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容易烧毁火箭,所以要利用特殊材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解答】 (1)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烧蚀材料的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2)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故答案为:(1)分解;(2)吸收。22.【答案】(1)甲(2)②;③(3)⑤【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植物都有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质,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叶绿体,据此回答【解答】(1)根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知,表示植物细胞的是甲。(2)图中②③④是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①是细胞壁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3)切开番茄,发现有很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结构⑤液泡。23.【答案】(1)铁圈 M(2)②(3)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1)酒精灯必须用外焰加热,所以先组装下面的装置。(2) 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水的质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会延长。【解答】(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M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②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①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3) 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量变多,他所作的实验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b,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延长,沸点不变。故答案为:铁圈M;②;b。24.【答案】(1)刻度尺、秒表(计时器)(2)翅身负重(3)t1>t3>t2【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据此确定故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物体的重力,从而改变了物体下落的速度;(3)序号①②③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根据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由控制变量法,序号③实验与①相比,得出t3与t1大小关系;序号③实验与②相比,由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及推论和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分析得出t3 与t2大小关系,最终得出“t1、t2、t3 ”三者的关系。【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故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竹蜻蜓的重力,所以结合实验目的可知,基于的假设是翅身负重会影响竹蜻蜓的下落快慢;(3)根据题意,序号①②③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序号③实验与①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1>t3-----①;序号③实验与②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由①②得:t1>t3>t2 ;故答案为:(1)刻度尺和秒表;(2)翅身负重;(3) t1>t3>t2 。25.【答案】(1)③④②①;①(2)③(3)暗;右下【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解答即可。【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地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题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上图乙所示,出现气泡,可能是①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2)进行染色操作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小明将红墨水滴于①处,则吸水纸应放在③处。(3)①变到②过程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过程,视野会变窄,透光量减少,因此视野会变暗。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戊中视野中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26.【答案】(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2)②(3)空气受热膨胀比水更明显【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温度每升高2℃,水体积增大导致液面高度上升的多少进行分析;(2)温度计通过玻璃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使得液面改变,本实验中通过瓶内体积的变化显示温度;(3)分析表格中空气温度每升高2℃,体积增大后导致液面变化规律,与水进行比较;【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温度每升高2℃,水体积增大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总是在6cm左右,说明水增大的体积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在甲装置的细玻璃管外标上对应的刻度值可以制成简易的温度计,通过瓶内体积的变化显示温度,因而构成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实验室用普通温度计结构当中的玻璃泡;(3)分析表格中空气温度每升高2° C,体积增大后导致液面上升15cm左右,说明相同条件下,空气膨胀程度比水大;故答案为:(1)一定质量的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2)② ;(3)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27.【答案】(1)高(2)5h(3)液体种类【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根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抓住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第一问的结论中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的数量关系,就可求解。应用控制变量法时,明确不变量和变化量,此时液体种类不一样,研究的是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 液体种类的关系。【解答】(1)根据题中图可知:在水中时,细管的半径越小,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且细管半径与水面上升高度之积等于r h,即为定值,故得出:同种液体,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2)由于同种液体,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故当细管半径时,管内液面上升高度就为5h。(3)控制细管半径相同,液体密度不同,两根半径相同、足够长的细玻璃管直立在两种不同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的高度,是为了探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故答案为:高;5h;液体种类。28.【答案】(1)减弱;60%~80%(2)更多种类的细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信息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回答此题。【解答】 (1)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浓度再升高,的平均值变大,说明杀菌效果减弱;(2)为了确定消毒效果的普遍性,需要利用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进行验证。29.【答案】(1)分子(2)升华;凝华(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3)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明显。【解答】(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构成干冰和酒精的微粒都是分子。(2)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白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3)热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实验现象越明显。故答案为:分子;升华;凝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0.【答案】(1)东南(2)3.4(3)山谷;①【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1)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蜿蜒起伏的长城位于滑雪服务大厅的东南方向。(2)读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处海拔为1600米,服务大厅海拔位于1300米,若在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1.6℃,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则服务大厅的气温为(1600-1300)÷100×0.6℃+1.6℃≈3.4℃。(3)图中①、②两条雪道等高线向高值突出,为山谷。从坡度陡缓的角度考虑,①、②两条雪道中更适合初学者滑雪的是①,因为此赛道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最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使用。31.【答案】(1)A(2)左;9.6(3)吸收水的质量 m=54.1 克-40.5 克-9.6 克=4 克,吸收水的体积,“浮石”的体积V石=68毫升+4厘米3-60毫升=12厘米3,“浮石”的密度.【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2)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的幅度相同时,天平的横梁平衡。如果天平的横梁不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②浮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浮石”多孔,放入水中后会吸入部分水;(3)求得从水中取出后石头内含水的体积,然后求得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该材质的密度。【解答】 (1)由“浮石”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可知,“浮石”最有可能属于岩浆岩;(2)①如图指针偏右,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移;②“浮石”的质量m1=5g+4.6g=9.6g;(3)浮石吸入水的质量:m水=m2-m1=13.6g-9.6g=4g,由得,石块吸入水的体积:;浮石的体积为:V浮石=V2-V1+V吸=68cm3-60cm3+4cm3=12cm3,。故答案为:(1)A;(2)①左;②9.6g;③0.8g/cm3。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台州椒江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台州椒江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