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1.(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小嘉同学在测试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中,将下列物体分别接入电路的AB之间。闭合开关,能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是( )A.一元硬币 B.塑料尺 C.玻璃片 D.纯净水2.(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自动喂水器”模型。先用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倒置于水盆中,盆中水被食用后,瓶口慢慢露出水面,空气会逐渐进入瓶中,水就会慢慢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不会流出D.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3.(2024八上·嘉兴期末)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手触碰金属门把手时偶尔会有刺痛感,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接触门把手之前人体带有静电B.刺痛感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人体C.人体的静电是由于摩擦产生的D.手触碰门把手时有正电荷移动到手上4.(2024八上·嘉兴期末)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A. B. C. D.5.(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的示数为0.2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灯和灯串联在电路中 B.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C.通过灯的电流为0.5A D.通过灯的电流为0.22A6.(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在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的光照太亮,于是他调节亮度旋钮(变阻器),发现灯光的亮度无法改变,台灯的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A.灯泡短路 B.灯泡断路 C.变阻器短路 D.变阻器断路7.(2024八上·嘉兴期末)医生常通过检测膝跳反射来诊断被测试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B.敲击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损则无法完成该反射活动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让小腿弹起8.(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9.(2024八上·嘉兴期末)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10.(2024八上·嘉兴期末)2022年10月12日,航天员刘洋在“天宫课堂”为大家展示了生命实验柜里的水稻。水稻的茎不能整齐地向着一个方向生长,显得杂乱无章,但水稻的根都会扎到土壤里去,其原因可能是( )A.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C.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D.茎的生长具有负向地性11.(2024八上·嘉兴期末)俗语“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于如图所示的“瓜浮李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B.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C.西瓜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D.李子的平均密度小于西瓜的平均密度12.(2024八上·嘉兴期末)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时如图乙所示(不考虑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内是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从升温到,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向甲烧杯中再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加D.乙中烧杯底部无晶体,说明此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13.(2024八上·嘉兴期末)某同学在创作比赛中设想:利用灯泡中的两根灯丝以及外接电路中的3个开关控制电路,如图所示。的阻值小于,且通过灯丝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则要使灯泡最亮应( )A.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 B.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C.闭合开关S1、S2、S3 D.闭合开关S2、S3,断开开关S114.(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15.(2024八上·嘉兴期末)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整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科学概念间的关系中,不符合①包含②和③,且②与③为并列关系的是( )A.B.C.D.16.(2024八上·嘉兴期末)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为粗盐提纯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步骤B的名称是 。17.(2024八上·嘉兴期末)热敏电阻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可分为两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则相反。小嘉将一个热敏电阻和一个定值电阻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在对热敏电阻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则属于 热敏电阻器(选填“正温度系数”或“负温度系数”)。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18.(2024八上·嘉兴期末)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鳍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剖发现其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1)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证据是 。(2)在低温环境下,有利于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结构有 。19.(2024八上·嘉兴期末)意大利人伏打于1791年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打电堆,小嘉仿造了一个伏打电堆,并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压,如图所示。此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锌板”或“银板”);要使其电压达到,需要串联 个这样的电堆。20.(2024八上·嘉兴期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21.(2024八上·嘉兴期末)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维持 状态。如图是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示意图,图中“?”应填入的是 。22.(2024八上·嘉兴期末)在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同学们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状态”的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二个实验方案。小嘉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3.(2024八上·嘉兴期末)某同学为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如图所示为实验中用到的操作步骤。(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2)按正确操作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方法是 。(3)若配制出来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4.(2024八上·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甲 给小蝌蚪饲喂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 平均37天小蝌蚪发育为正常小青蛙乙 给小蝌蚪饵喂等量的含甲状腺激素的普通蝌蚪饲料 ?丙 破坏小蝌蚪的甲状腺,并饲喂 ?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1)请将丙组实验的处理方式补充完整 。(2)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请你预测乙组的观察结果是 。(3)实验中影响蝌蚪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如水质、 等因素(写出一个即可),实验中必须控制这些因素相同。25.(2024八上·嘉兴期末)为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小嘉同学利用测力计、物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开展如下实验:(1)实验时,细心的小嘉发现步骤B中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这将使测得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选填“偏大”或“偏小”)(2)实验操作修正后,获得上述实验数据,比较ABCD四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小嘉同学又更换其他不同密度的物体重复上述实验。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26.(2024八上·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3V)、4个定值电阻(分别为2.0Ω、4.0Ω、6.0Ω、8.0Ω)、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电阻 电流 ?1 2.0 1.0 2 4.0 0.5 3 6.0 0.38 4 8.0 0.25 (1)表格中“?”应补充的信息为 。(2)同学们通过计算后发现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27.(2024八上·嘉兴期末)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1)已知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籽粒质量要大,则沉在水底的种子为 (选填“良种”或“次种”)。(2)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克?28.(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利用假期参观酒厂,了解到白酒酿制和相关工艺流程、并知道了白酒“度数”的含义,于是决定和同学一起通过项目化学习,制作一个基于密度计原理测量白酒度数的仪器。(白酒的“度数”不是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例如53°的白酒表示20℃时,100mL白酒中含有53mL酒精。)(1)如图所示为该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的测量白酒“度数”的仪器,制作时发现仪器不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2)已知该仪器的总体积为30cm3,若把它置于70°白酒中依然能漂浮于液面,则它的质量不能大于多少克?附:20℃时白酒“度数”与密度对照表白酒的度数V/V密度 0.951 0.924 0.905 0.898 0.886(3)标刻度时,须先将它置于水中,待该仪器稳定后,水面与A处相平,此时A处应标注的刻度为 (选填“0”或“1.0”)。29.(2024八上·嘉兴期末)学完电学知识后,小嘉同学想制作一个电子握力器,图甲是其设计示意图。其电源电压为,为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值为,手柄A与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握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使用时,先闭合开关S,再用手握住手柄A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握力大小就显示在力量计表盘上,力量计由电流表(量程为)改装而成。(1)当握力增大时,力量计的示数也随之增大,请解释其原理 。(2)当握力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3)小嘉同学还想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力量计。乙图是其设计的电路部分示意图,请你按要求把力量计(电压表)画在答题卷的电路图中。(要求:当握力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握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也随之增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解答】要观察到灯泡发光,应将导体接入电路的AB之间。由选项可知,硬币是导体,塑料尺、玻璃片、纯净水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矿泉水瓶中能形成水柱,是由于外部压强等于内部压强。即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解答】A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AB错误。C.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相平衡,则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C错误。D.瓶口被浸没,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摩擦起电【解析】【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正电荷不移动。【解答】A、B.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体容易带上静电,手触碰金属门把手时,人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门把手上,形成电流,所以会有刺痛感。A、B正确。C.人体的静电是由于摩擦产生的。C正确。D.手触碰门把手时,人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门把手上。D错误。故答案为:D。4.【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解答】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蔗糖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D【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由此可知L2的电流和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灯L1的电流。【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开关、电流表A1,分为两个支路,一支通过L2、A2,另一支通过L1,回到电源负极,所以两灯是并联的。A错误。B.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B错误。C、D.干路电流为0.5A,L2的电流为0.22A。由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故通过灯L1的电流:l1=I-I2=0.5A-0.22A=0.28A。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C【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小灯泡发光很亮说明是通路,再根据“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不改变”从滑动变阻器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解答】在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的光照太亮,这说明电路是通路。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较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较小;调节亮度旋钮(变阻器),发现灯光的亮度无法改变,这说明滑动变阻器被短路了。故A、B、D错误,而C正确。故选C。7.【答案】B【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A.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A正确。B.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敲击小腿肌肉不能引起膝跳反射,需要用用橡皮小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B错误。C.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须完整,若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正确。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大脑皮层。D正确。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A、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错误。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故C错误。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不一定越高,如中间层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低。故C错误。D、对流层的温度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C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解答】在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土壤中有水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1.【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悬浮:F浮=G,下沉:F浮<G;据此对各选项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C.西瓜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西瓜=G西瓜;李子在水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即F浮李子<G李子;由于西瓜的重力大于李子的重力,即G西瓜 >G李子。所以,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A正确、C错误。B.李子下沉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gV排可知,李子下沉过程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变。B错误。D.李子下沉,则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西瓜漂浮,则西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李子的平均密度大于西瓜的平均密度。D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杯底有固体剩余,说明溶液已饱和;但杯底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解答】A.甲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此时溶液已饱和。A正确。B.从20℃升温到50℃,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烧杯底部的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大。B错误。C.甲烧杯中的溶液已经饱和,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会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D.甲烧杯溶液升温,杯底固体全部溶解。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刚好饱和。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当电路中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灯最暗,当电路中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灯最亮。【解答】当闭合开关S1、S2时,只有L1工作;当闭合开关S1、S3时,只有L2工作;闭合开关S2、S3,电路为断路,两灯都不工作;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L1、L2同时工作;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而且根据题意可知,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所以,当开关都闭合时,L1、L2同时工作,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大,灯泡最亮。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据变化的特征、微粒的变化和构成分析判断有关选项。【解答】A.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正确。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D正确。故答案为:B。15.【答案】A【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A、根据植物激素的种类来分析;B、根据电路的连接状态来分析;C、根据物质分离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大气的分层来分析。【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是动物激素,而不是植物激素,故A符合题意;B、电路的连接状态包括短路、开路、通路等,短路和开路是并列关系,故B不合题意;C、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结晶、蒸馏、过滤等,结晶和蒸馏是并列关系,故C不合题意;D、大气的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并列关系,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16.【答案】引流;蒸发结晶【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结合图片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步骤A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步骤B是蒸发结晶操作。17.【答案】负温度系数;保护电路【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在对热敏电阻R1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得出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判断出热敏电阻的类型;结合电路的电流变化分析定值电阻的作用。【解答】在对热敏电阻R1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即温度升高电阻减小,属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当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电流会过大,烧坏电流表,为了保护电路,串联的定值电阻。18.【答案】(1)环境温度变化时,体温保持相对稳定(2)周身覆盖脂肪层【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解答】(1)图示乙表示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的情况,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环境温度变化时,体温保持相对稳定。(2)在低温环境下,有利于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结构有月亮鱼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具有保温作用。19.【答案】银板;4【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解析】【分析】电压表的使用之一是: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一个伏打电堆的电压为1.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解答。【解答】从图中可看出,银板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故银板为电源的正极。图中电压表量程为0~3V,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故电压表示数为1.5V;一个伏打电堆的电压为1.5V,要使其电压达到6V,需要串联4节这样的电堆。20.【答案】神经中枢;条件【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反射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人体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所以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当人驾驶汽车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人大脑皮层内。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21.【答案】相对稳定;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解答】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或动态平衡)状态。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血糖浓度感受器,感受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所以,图中A处表示胰岛素分泌增加。22.【答案】乙实验能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乒乓球不落下【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解答】甲图实验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保持在漏斗底,无法避免重力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乙不吹气会落下,吹气使得乒乓球不下落,故乙合理;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落下。23.【答案】(1)AEDBC(2)取出少量食盐,直至天平平衡(3)①②③【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发现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EDBC。(2)发现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左盘食盐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酒落到烧杯外,会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①②③。24.【答案】(1)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2)小蝌蚪发育为小青蛙时间少于37天(3)温度【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该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丙组破坏小蝌蚪的甲状腺后,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故丙组还需饲喂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2)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故乙组的观察结果是小蝌蚪发育为小青蛙时间少于37天。(3)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影响蝌蚪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如水质、温度等都应该相同。25.【答案】(1)偏小(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换用其他液体重复上述实验【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对浮力大小的测量没有影响,对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影响。(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3)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实验时,细心的小嘉发现步骤B中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浸入后先上升到溢水口后才有水流出,这将使测得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偏小。(2)实验操作修正后,获得实验数据,AD得出排开水的重力4N -1N = 3N;比较BC可以发现,浮力为5N-2N=3N,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小嘉同学又更换其他不同密度的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保证普遍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换用其他液体重复上述实验。26.【答案】(1)电流×电阻(2)3;未调节滑动变阻器就读电流表示数【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析电源与电阻之积是否为一定值。(2)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将R2换为R3=6.0,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及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流中的电流,据此回答。【解答】(1)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析电源与电阻之积是否为一定值,故表中表格中“?”应补充的信息为电流×电阻。(2)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当接入电阻R2=4.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0.5A,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将R2换为R3=6.0时,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及欧姆定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故第3次实验时,没有移动滑片就读电流表示数了。27.【答案】(1)良种(2)解:500g×16%=8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分析。【解答】(1)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因为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则沉在水底的种子B为良种。(2)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0g×16%=80g。28.【答案】(1)增加铅粒质量(2)解:漂浮时,F浮=G物,ρVg= mg,m =30cm3x0.886g/cm3=26.58g(3)0【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若不能直立,需要增加配重。(2)根据物体沉浮条件了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该仪器的质量。(3)根据“度数”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1)制作时发现仪器不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说明此时配重较小,可以在下端增加增加铅粒质量。(2)因为该仪器漂浮在液面,则F浮=G,当仪器恰好浸没在液体中时,仪器的质量最大,则有:,则该仪器的最大质量为:。(3)标刻度时,须先将它置于水中,待该仪器稳定后,水面与A处相平,此时酒精含量为0,所以A处应标注的刻度为0。29.【答案】(1)压力增加时,滑片向下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总电阻也变小,电压不变,故总电流变大(2)解:I=U/R=6V/(102+502)=0.1A(3)【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由题知力量计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由图甲可知,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力量计)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握力增大时,滑片下移,分析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结合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的变化。(2)当握力为零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与定值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不变,而电压表变大,说明所测部分电阻变大。【解答】(1)已知力量计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由图甲可知,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力量计)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握力增大时,滑片向下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总电阻也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2)当握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3)由乙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则电路中电流不变,而要求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变大,且滑片下移时滑片上面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电压表应接在变阻器上面部分的两端。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1.(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小嘉同学在测试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中,将下列物体分别接入电路的AB之间。闭合开关,能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是( )A.一元硬币 B.塑料尺 C.玻璃片 D.纯净水【答案】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解答】要观察到灯泡发光,应将导体接入电路的AB之间。由选项可知,硬币是导体,塑料尺、玻璃片、纯净水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自动喂水器”模型。先用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倒置于水盆中,盆中水被食用后,瓶口慢慢露出水面,空气会逐渐进入瓶中,水就会慢慢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不会流出D.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矿泉水瓶中能形成水柱,是由于外部压强等于内部压强。即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解答】A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AB错误。C.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相平衡,则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C错误。D.瓶口被浸没,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八上·嘉兴期末)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手触碰金属门把手时偶尔会有刺痛感,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接触门把手之前人体带有静电B.刺痛感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人体C.人体的静电是由于摩擦产生的D.手触碰门把手时有正电荷移动到手上【答案】D【知识点】摩擦起电【解析】【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正电荷不移动。【解答】A、B.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体容易带上静电,手触碰金属门把手时,人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门把手上,形成电流,所以会有刺痛感。A、B正确。C.人体的静电是由于摩擦产生的。C正确。D.手触碰门把手时,人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门把手上。D错误。故答案为:D。4.(2024八上·嘉兴期末)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解答】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蔗糖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的示数为0.2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灯和灯串联在电路中 B.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C.通过灯的电流为0.5A D.通过灯的电流为0.22A【答案】D【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由此可知L2的电流和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灯L1的电流。【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开关、电流表A1,分为两个支路,一支通过L2、A2,另一支通过L1,回到电源负极,所以两灯是并联的。A错误。B.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B错误。C、D.干路电流为0.5A,L2的电流为0.22A。由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故通过灯L1的电流:l1=I-I2=0.5A-0.22A=0.28A。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6.(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在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的光照太亮,于是他调节亮度旋钮(变阻器),发现灯光的亮度无法改变,台灯的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A.灯泡短路 B.灯泡断路 C.变阻器短路 D.变阻器断路【答案】C【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小灯泡发光很亮说明是通路,再根据“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不改变”从滑动变阻器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解答】在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的光照太亮,这说明电路是通路。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较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较小;调节亮度旋钮(变阻器),发现灯光的亮度无法改变,这说明滑动变阻器被短路了。故A、B、D错误,而C正确。故选C。7.(2024八上·嘉兴期末)医生常通过检测膝跳反射来诊断被测试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B.敲击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损则无法完成该反射活动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让小腿弹起【答案】B【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A.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A正确。B.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敲击小腿肌肉不能引起膝跳反射,需要用用橡皮小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B错误。C.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须完整,若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C正确。D.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弹起,此时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大脑皮层。D正确。故答案为:B。8.(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答案】D【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A、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错误。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故C错误。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不一定越高,如中间层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低。故C错误。D、对流层的温度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4八上·嘉兴期末)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C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2024八上·嘉兴期末)2022年10月12日,航天员刘洋在“天宫课堂”为大家展示了生命实验柜里的水稻。水稻的茎不能整齐地向着一个方向生长,显得杂乱无章,但水稻的根都会扎到土壤里去,其原因可能是( )A.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C.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D.茎的生长具有负向地性【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解答】在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土壤中有水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1.(2024八上·嘉兴期末)俗语“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于如图所示的“瓜浮李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B.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C.西瓜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D.李子的平均密度小于西瓜的平均密度【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悬浮:F浮=G,下沉:F浮<G;据此对各选项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C.西瓜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西瓜=G西瓜;李子在水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即F浮李子<G李子;由于西瓜的重力大于李子的重力,即G西瓜 >G李子。所以,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A正确、C错误。B.李子下沉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gV排可知,李子下沉过程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变。B错误。D.李子下沉,则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西瓜漂浮,则西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李子的平均密度大于西瓜的平均密度。D错误。故答案为:A。12.(2024八上·嘉兴期末)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时如图乙所示(不考虑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内是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从升温到,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向甲烧杯中再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加D.乙中烧杯底部无晶体,说明此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答案】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杯底有固体剩余,说明溶液已饱和;但杯底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解答】A.甲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此时溶液已饱和。A正确。B.从20℃升温到50℃,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烧杯底部的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大。B错误。C.甲烧杯中的溶液已经饱和,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会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D.甲烧杯溶液升温,杯底固体全部溶解。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刚好饱和。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嘉兴期末)某同学在创作比赛中设想:利用灯泡中的两根灯丝以及外接电路中的3个开关控制电路,如图所示。的阻值小于,且通过灯丝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则要使灯泡最亮应( )A.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 B.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C.闭合开关S1、S2、S3 D.闭合开关S2、S3,断开开关S1【答案】C【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当电路中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灯最暗,当电路中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灯最亮。【解答】当闭合开关S1、S2时,只有L1工作;当闭合开关S1、S3时,只有L2工作;闭合开关S2、S3,电路为断路,两灯都不工作;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L1、L2同时工作;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而且根据题意可知,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所以,当开关都闭合时,L1、L2同时工作,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大,灯泡最亮。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4.(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答案】B【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据变化的特征、微粒的变化和构成分析判断有关选项。【解答】A.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正确。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D正确。故答案为:B。15.(2024八上·嘉兴期末)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整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科学概念间的关系中,不符合①包含②和③,且②与③为并列关系的是( )A.B.C.D.【答案】A【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A、根据植物激素的种类来分析;B、根据电路的连接状态来分析;C、根据物质分离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大气的分层来分析。【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是动物激素,而不是植物激素,故A符合题意;B、电路的连接状态包括短路、开路、通路等,短路和开路是并列关系,故B不合题意;C、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结晶、蒸馏、过滤等,结晶和蒸馏是并列关系,故C不合题意;D、大气的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并列关系,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16.(2024八上·嘉兴期末)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为粗盐提纯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步骤B的名称是 。【答案】引流;蒸发结晶【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结合图片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步骤A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步骤B是蒸发结晶操作。17.(2024八上·嘉兴期末)热敏电阻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可分为两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则相反。小嘉将一个热敏电阻和一个定值电阻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在对热敏电阻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则属于 热敏电阻器(选填“正温度系数”或“负温度系数”)。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答案】负温度系数;保护电路【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在对热敏电阻R1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得出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判断出热敏电阻的类型;结合电路的电流变化分析定值电阻的作用。【解答】在对热敏电阻R1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即温度升高电阻减小,属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当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电流会过大,烧坏电流表,为了保护电路,串联的定值电阻。18.(2024八上·嘉兴期末)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鳍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剖发现其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1)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证据是 。(2)在低温环境下,有利于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结构有 。【答案】(1)环境温度变化时,体温保持相对稳定(2)周身覆盖脂肪层【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解答】(1)图示乙表示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的情况,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环境温度变化时,体温保持相对稳定。(2)在低温环境下,有利于月亮鱼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结构有月亮鱼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具有保温作用。19.(2024八上·嘉兴期末)意大利人伏打于1791年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打电堆,小嘉仿造了一个伏打电堆,并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压,如图所示。此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锌板”或“银板”);要使其电压达到,需要串联 个这样的电堆。【答案】银板;4【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解析】【分析】电压表的使用之一是: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一个伏打电堆的电压为1.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解答。【解答】从图中可看出,银板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故银板为电源的正极。图中电压表量程为0~3V,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故电压表示数为1.5V;一个伏打电堆的电压为1.5V,要使其电压达到6V,需要串联4节这样的电堆。20.(2024八上·嘉兴期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答案】神经中枢;条件【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反射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人体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所以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当人驾驶汽车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人大脑皮层内。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21.(2024八上·嘉兴期末)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维持 状态。如图是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示意图,图中“?”应填入的是 。【答案】相对稳定;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解答】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或动态平衡)状态。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血糖浓度感受器,感受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所以,图中A处表示胰岛素分泌增加。22.(2024八上·嘉兴期末)在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同学们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状态”的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二个实验方案。小嘉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乙实验能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乒乓球不落下【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解答】甲图实验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保持在漏斗底,无法避免重力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乙不吹气会落下,吹气使得乒乓球不下落,故乙合理;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落下。23.(2024八上·嘉兴期末)某同学为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如图所示为实验中用到的操作步骤。(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2)按正确操作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方法是 。(3)若配制出来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AEDBC(2)取出少量食盐,直至天平平衡(3)①②③【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发现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EDBC。(2)发现指针偏向左侧,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左盘食盐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酒落到烧杯外,会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①②③。24.(2024八上·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甲 给小蝌蚪饲喂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 平均37天小蝌蚪发育为正常小青蛙乙 给小蝌蚪饵喂等量的含甲状腺激素的普通蝌蚪饲料 ?丙 破坏小蝌蚪的甲状腺,并饲喂 ?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1)请将丙组实验的处理方式补充完整 。(2)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请你预测乙组的观察结果是 。(3)实验中影响蝌蚪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如水质、 等因素(写出一个即可),实验中必须控制这些因素相同。【答案】(1)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2)小蝌蚪发育为小青蛙时间少于37天(3)温度【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该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丙组破坏小蝌蚪的甲状腺后,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故丙组还需饲喂等量的普通蝌蚪饲料。(2)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故乙组的观察结果是小蝌蚪发育为小青蛙时间少于37天。(3)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影响蝌蚪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如水质、温度等都应该相同。25.(2024八上·嘉兴期末)为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小嘉同学利用测力计、物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开展如下实验:(1)实验时,细心的小嘉发现步骤B中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这将使测得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选填“偏大”或“偏小”)(2)实验操作修正后,获得上述实验数据,比较ABCD四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小嘉同学又更换其他不同密度的物体重复上述实验。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答案】(1)偏小(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换用其他液体重复上述实验【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对浮力大小的测量没有影响,对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影响。(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3)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实验时,细心的小嘉发现步骤B中溢水杯中没有盛满水,浸入后先上升到溢水口后才有水流出,这将使测得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偏小。(2)实验操作修正后,获得实验数据,AD得出排开水的重力4N -1N = 3N;比较BC可以发现,浮力为5N-2N=3N,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小嘉同学又更换其他不同密度的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保证普遍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换用其他液体重复上述实验。26.(2024八上·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3V)、4个定值电阻(分别为2.0Ω、4.0Ω、6.0Ω、8.0Ω)、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电阻 电流 ?1 2.0 1.0 2 4.0 0.5 3 6.0 0.38 4 8.0 0.25 (1)表格中“?”应补充的信息为 。(2)同学们通过计算后发现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电流×电阻(2)3;未调节滑动变阻器就读电流表示数【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析电源与电阻之积是否为一定值。(2)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将R2换为R3=6.0,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及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流中的电流,据此回答。【解答】(1)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析电源与电阻之积是否为一定值,故表中表格中“?”应补充的信息为电流×电阻。(2)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当接入电阻R2=4.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0.5A,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将R2换为R3=6.0时,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及欧姆定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故第3次实验时,没有移动滑片就读电流表示数了。27.(2024八上·嘉兴期末)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1)已知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籽粒质量要大,则沉在水底的种子为 (选填“良种”或“次种”)。(2)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克?【答案】(1)良种(2)解:500g×16%=8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分析。【解答】(1)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因为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则沉在水底的种子B为良种。(2)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0g×16%=80g。28.(2024八上·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利用假期参观酒厂,了解到白酒酿制和相关工艺流程、并知道了白酒“度数”的含义,于是决定和同学一起通过项目化学习,制作一个基于密度计原理测量白酒度数的仪器。(白酒的“度数”不是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例如53°的白酒表示20℃时,100mL白酒中含有53mL酒精。)(1)如图所示为该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的测量白酒“度数”的仪器,制作时发现仪器不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2)已知该仪器的总体积为30cm3,若把它置于70°白酒中依然能漂浮于液面,则它的质量不能大于多少克?附:20℃时白酒“度数”与密度对照表白酒的度数V/V密度 0.951 0.924 0.905 0.898 0.886(3)标刻度时,须先将它置于水中,待该仪器稳定后,水面与A处相平,此时A处应标注的刻度为 (选填“0”或“1.0”)。【答案】(1)增加铅粒质量(2)解:漂浮时,F浮=G物,ρVg= mg,m =30cm3x0.886g/cm3=26.58g(3)0【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若不能直立,需要增加配重。(2)根据物体沉浮条件了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该仪器的质量。(3)根据“度数”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1)制作时发现仪器不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说明此时配重较小,可以在下端增加增加铅粒质量。(2)因为该仪器漂浮在液面,则F浮=G,当仪器恰好浸没在液体中时,仪器的质量最大,则有:,则该仪器的最大质量为:。(3)标刻度时,须先将它置于水中,待该仪器稳定后,水面与A处相平,此时酒精含量为0,所以A处应标注的刻度为0。29.(2024八上·嘉兴期末)学完电学知识后,小嘉同学想制作一个电子握力器,图甲是其设计示意图。其电源电压为,为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值为,手柄A与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握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使用时,先闭合开关S,再用手握住手柄A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握力大小就显示在力量计表盘上,力量计由电流表(量程为)改装而成。(1)当握力增大时,力量计的示数也随之增大,请解释其原理 。(2)当握力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3)小嘉同学还想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力量计。乙图是其设计的电路部分示意图,请你按要求把力量计(电压表)画在答题卷的电路图中。(要求:当握力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握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也随之增大)【答案】(1)压力增加时,滑片向下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总电阻也变小,电压不变,故总电流变大(2)解:I=U/R=6V/(102+502)=0.1A(3)【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由题知力量计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由图甲可知,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力量计)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握力增大时,滑片下移,分析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结合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的变化。(2)当握力为零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与定值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不变,而电压表变大,说明所测部分电阻变大。【解答】(1)已知力量计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由图甲可知,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力量计)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握力增大时,滑片向下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总电阻也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2)当握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3)由乙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则电路中电流不变,而要求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变大,且滑片下移时滑片上面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电压表应接在变阻器上面部分的两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